餓了?來一塊正宗上海炸豬排

2021-02-27 動感101

本微刊由動感101+看看新聞網聯合呈現


炸豬排是幾代上海人的集體迷物,很少有上海小囡說到「炸豬排」三個字音調不變歡快的。上海人家裡,主婦個個都會做炸豬排,那是文明的標誌。不會做炸豬排的上海主婦就好比進了洋行卻不會英文一樣尷尬。相比較血淋淋的牛排,豬排的味道與熟度更易令國人接受。上海超愛豬排,還有道馳名點心叫「排骨年糕」,也是油炸了豬排與年糕蘸甜麵醬吃,不過到如今市面上的排骨年糕卻已看不出絲毫洋派作風且越做越難吃。

小時候看父母做炸豬排,大排買來後,先要挨刀,他們會不遺餘力地用刀背拍打大排,務必令其「內功盡失、遍體鱗傷、筋肉寸斷」,最後完成時,一塊大排已經撐得有先前的兩倍大。接著上漿,雞蛋、料酒、鹽、澱粉等攪拌起來,浸潤每塊豬排。這黏乎乎的豬排還有重要一步,便是裹麵包粉。麵包粉顆粒較粗,為了防脫,最好再反覆錘呀錘,讓麵包粉均勻牢固「忘我」地與豬排融為一體。然後再投入油鍋裡炸,看油花翻騰,撈起瀝乾,送入盤中。


其實做上海式的炸豬排一點也不難,再潦倒的人家也可以吃這樣一餐:豁了邊的瓷碗盛著紅紅的羅宋湯,用竹筷子彆扭地夾起炸豬排撕咬。即便有時候顯得侷促,簡陋,粗糙,那也是上海人家餐桌的一種時髦。


1843年上海開埠後,西餐在上海逐漸流行,而中國人食肉又以豬肉為主。為此,以供應德國大菜而聞名上海的德大西菜社等西餐館推出了一道撒著麵包屑炸制的名為「維也納豬排」的海派西餐主菜,是上海風味炸豬排的前身,此後這道菜在上海廣受歡迎,許多家庭主婦都會烹飪這道菜餚。在物資緊缺的1950-1970年代,上海人還會用蘇打餅乾,自己將其擀碎來代替麵包粉,也別有一道風味。

同樣是「洋食東漸」,在日式餐館裡也常見炸豬排,那是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從法式料理學來的。本來油炸的肉很薄,據說一個廚師運用天婦羅技法終於油炸出了比較厚的肉排。但日式炸豬排通常端上桌時已經被切成了細條,淋上的是炸豬排專用沙司(有時是番茄汁代替),邊上配捲心菜絲、醃蘿蔔、味噌湯……還有一片新鮮檸檬!那樣的口感,和上海炸豬排可是相當不同的。


這不僅是因為上海的炸豬排不切成幹硬老柴的細條,更因為醬料決定洋食口味!炸豬排配黑椒粉、鮮辣粉未嘗不可,但不知何時起,炸豬排就和辣醬油結成了對子。上海的炸豬排也因為辣醬油而更有上海色彩,這一對兒成了上海美食代表作。無論是家裡,還是在海派西餐社,甚至是狹小店鋪、路邊攤,總有那麼一瓶神秘的泰康黃牌辣醬油與炸豬排如影隨形。小時候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何「辣」醬油不怎麼辣,相反略酸,風味特異。後來才知道它壓根就是另一種與「辣油」或「醬油」毫無關係的外國調料。這種辣醬油,在廣州,香港等地也有登場,例如,有人用它來蘸食大顆的山竹牛肉丸。但在上海,辣醬油除了搭配炸豬排外,還能蘸油炸臭豆腐、春卷、餃子……以其金剛不壞之身,一年四季有機會大顯身手。

辣醬油又稱喼汁、英國黑醋、伍斯特郡沙司,是曾在印度生活過的英國人在英國伍斯特郡發明的。1838 年,發明者將兩人姓氏合起來,註冊了「李派林」(Lea & Perrins)品牌。19 世紀末,「李派林喼汁」就打入了中國市場。上海產的這種辣醬油,原本是20世紀30 年代梅林廠仿照生產的國貨。1960 年,改由上海泰康食品廠生產。1990年,出了「泰康黃牌」和「泰康藍牌」,黃牌為特級品,藍牌為一級品。今日在上海買辣醬油,大家仍習慣性地買「泰康黃牌」。辣醬油在其他地區,似乎與牛肉更相宜——只有上海,把它許給了炸豬排。恐怕看到我們上海人吃炸豬排時,拼命往豬排上倒黑漆漆的辣醬油,外國人會大惑不解吧。(下圖為「李派林喼汁」的宣傳畫)


馬路邊總有賣炸豬排的,拍好麵包粉的豬排,白乎乎的疊起厚厚一摞,和油墩子、臭豆腐在一個油鍋裡「洗澡」。其實,有些路邊攤賣的「炸豬排」壓根不是豬排,也不帶骨,只是一塊普通的裡脊肉被錘得飛薄,均勻地抹上了麵包粉,面積幅員遼闊,厚度忽略不計,好似一方帕子,疊起來體積小到能穿過針眼。只是,這種裡脊肉擴張版炸豬排又薄又幹,老得無法下咽。炸豬排還是需要一定厚度的,麵包粉油炸層只是為了鎖住肉汁水分不外洩,咬開來裡面嫩嫩的鮮軟多汁才是上品。這點,自家做的炸豬排與老牌西餐咖啡館裡做的,就好得多。


被譽為「黑暗料理王」的銅川路談阿姨炸豬排,每天晚上6點左右出攤,店面很簡陋,但門口始終人山人海,那些慕名而來的人,排上1、2個小時的隊,就為了那10塊錢一塊的炸豬排,一口下去,那就是媽媽的味道。

對於很多上海人來說,吃西餐,吃的不僅是情調,而是老派生活的餘韻,是回味不盡的故鄉的原味。


德大西菜館裡的炸豬排

現在很多「老字號」西餐社國有氣氛濃厚,服務方面比不上很多新興的法國餐廳、義大利餐廳,但這依然改變不了滬人對「海派西餐」的感情。而上海人的西餐裡,最經典的莫過於一客湯,一客色拉,以及這一塊上海炸豬排。

上海人吃西餐,吃的不僅是情調,而是老派生活的餘韻

是的,相比與那些帶著血絲的高級牛排,炸豬排市井了一點,可它就是上海人的心頭好,實惠又美味,並不失洋派。在過去那些老式國有西餐社的火車坐廂裡,一切儉廉又文質彬彬,年輕男女們喝一杯咖啡「劈情操」,吃兩塊炸豬排墊一下胃,這是又實在又浪漫的約會大餐。

歡迎下載全新手機APP阿基米德
下載安裝方式:
-發送「阿基米德」到12114獲取下載連結;
-去你常去的手機軟體應用市場搜索下載「阿基米德」。

下載後搜索「動感101」,找到你喜歡的節目,並點擊右上角的❤,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全亞洲頂尖華語音樂電臺 FM101.7

相關焦點

  • 上海炸豬排源自維也納?!
    阿拉上海灘一位老前輩幫阿拉回憶講,伊小辰光看爺娘做炸豬排,大排買來後,先要挨刀。伊要不遺餘力地用刀背拍打大排,務必令其內功盡失、遍體鱗傷、筋肉寸斷,最後完成的辰光,一塊大排已經撐得有先前的兩倍大。接著上漿,雞蛋、料酒、鹽、澱粉等攪拌起來,浸潤每塊豬排。這黏乎乎的豬排還有重要一步,便是裹麵包粉。
  • 上海米道 一塊豬排,一碗湯麵,上海味道
    要蘸辣醬油炸豬排受歡迎,基本上人手一份,所以廚房間一下炸很多,一塊一盤,疊放在桌上。效率高了,但豬排容易變冷,勿靈光了。還有,來這邊吃的,大多一碗麵搭一塊豬排,結果經常是豬排吃光了,麵條還沒上來。10元一塊,還算可以。麵條卻貴,最便宜的炸醬麵要18元,招牌黃魚面40元,野生黃魚面120元,還有168元的蝦蟹面。不過,虹橋「高大上」,有錢人超多,生意依舊火爆。尤其是飯點,人撲撲滿,等位那是必須滴。探店那日,運道相當好,只等了2分鐘。原本,人家剛吃上面,沒想聽到警察來了,忙扔下面,挪車去了。
  • 昨晚那塊上海炸豬排……
    而作為上海的代表,炸豬排在美食林立的《舌尖》中也毫不遜色,錘子拍松,沾蛋液,沾麵粉,再一層蛋液,最後沾上長條麵包糠入油鍋深炸後取出切條,吃的時候一定要蘸辣醬油……寫到此處101君口水直流。當然,隨著羅宋湯之後日益家常化,羅宋湯的做法在上海民間,也就隨著家庭的口味千變萬化了起來,我姆媽就是歡喜「鑽研」羅宋湯的高手,她還有不少訣竅,比如,「不能用番茄沙司,一定要用番茄醬」,「番茄醬最好再要油裡炒一下」,現在她流行在羅宋湯裡放少許辣醬油來調味
  • 上海人的最愛 炸豬排
    【推薦店家】席永記蘇州湯包館【美味區域】浦東新區藍村路468號【人均】15元【上榜理由】這個豬排足足有25釐米乘以25釐米的面積,毫不誇張的說,比人臉還要大上一圈。【推薦店家】名藏炸豬排【美味區域】虹橋路1438號古北國際財富中心2期裙房高島屋07-05【人均】75元【上榜理由】這家日料主打炸豬排,豬排不僅厚,外層也跟上海炸豬排不同,顯得非常鬆脆
  • 小榴槤錫城豬排親測指南出爐了!趕緊來一塊咩!
    今天,小榴槤就帶大家走街串巷探尋錫城這些口味上乘的炸豬排不管是古早味的老無錫炸豬排還是蘸著辣醬油的上海炸豬排亦或是日式的厚切豬排只要好吃咱就買買買,吃吃吃他們家的豬排用的是草豬肉,在炸前先醃製24個小時,這樣會保證每一塊都入味好吃。為了保證新鮮,當天賣不完的全部都會報廢。每一塊豬排都是差不多在220g的樣子。
  • 《2017老上海炸豬排》終極測評,上海小囡記憶裡的老式炸豬排都在這裡!
    只要你生活在上海很難不被這塊金黃誘人的豬排吸引相比日式炸豬排老上海炸豬排吃起來更多了一份情懷
  • 點一塊豬排,看著它如何炸出來
    但凡你走到那裡,就大有機會為這間年營收數十億的餐飲集團貢獻利潤。其實我對黃金地段的餐廳期望值很低。最初一次覺得這間餐廳有點意思,是因為他們設了一個明廚。招牌的炸豬排和親子丼,可以看得到製作。「我們的豬排都是現點現炸的」,服務員驕傲地對我說。於是我就在餐廳裡點了一塊炸豬排,接著跑到外面去,看它是如何誕生。
  • 一斤豬肉炸超級豬排,比臉還大真壕氣!
    熱衷於學習的臺臺,萌生復刻這塊豬排的想法,根據白鍾元老師的方子復刻出了這塊豬排的特點,在於醬汁和尺寸,前者需要熬高湯、炒奶油麵糊(Roux),後者則需要一塊400~500g之間的豬裡脊,不斷捶打成薄薄的肉片,調味裹粉入鍋炸至酥脆。
  • 探店臨沂正宗日式豬排店,超厚豬排一口飆汁!
    掠過外皮的酥脆金黃,沁入肉汁的纖維肌理,那真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的肉香,不愧是"豬排一塊,天地一寬」的極品美食。"對著這樣的肉,空吃一碗白飯都超滿足吧!」懷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留意關於日式炸豬排的一切。炸豬排是日本歷史較為悠久的家常食品之一,早在1872年,就有文獻記載豬排的做法。
  • 美食百科 | 炸豬排的做法步驟 炸豬排用什麼肉
    炸豬排是很有特色的上海特色小吃,炸豬排以豬肉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炸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  所需食材  原料  豬夾心肉250克,鹹麵包屑100克,雞蛋1隻,麵粉50克,花生油1000克,紹酒5克,精鹽2克,辣醬油50克,味精1克,蔥結1個,姜塊1塊,胡椒粉1克。
  • 日式炸豬排工藝全揭秘(含特製醬)
    我們今天來製作日式炸豬排,保證一次性解釋清楚全部問題。日式炸豬排實際是奧地利的維也納炸豬排本土化的產物。我國上海地區的炸豬排也是同樣的源頭,又比如上海地區的炸豬排會使用帶骨的純瘦外裡脊肉,炸好後扁扁的,直接搭配辣醬油食用。
  • 在身心疲憊時,來一碗炸豬排飯吧
    原因並不是有所節制,而是他吃的時機,每次都是在吃完一桌子菜的時候,不論多撐,仍需要一碗炸豬排飯來溜縫。這是真愛,無疑。●●●上次我發完煎牛排,就有小夥伴留言說炸豬排怎麼做,一下讓我想起了「大黃」,可能他看完會特意打車來抽我吧。不過這不重要,今天咱們就來詳細的說說炸豬排。
  • 黑精美食 | 這家不一樣的豬排店 做的是最脆嫩爽口的正宗日式料理
    「 豚道」❖◎經典原味炸豬排作為一家正宗的日式炸豬排餐廳,主角自然是炸豬排,外層均勻的裹上麵包屑,酥脆可口,一口咬下去,裡層豬排鮮嫩的肉汁迅速在唇齒間瀰漫,即使在飯後一小時,嘴裡依然殘留著那脆嫩的記憶~小編深入後廚,耐著高溫記錄下這一塊小鮮肉變成脆爽美味豬排的美妙時刻~
  • 肉食主義 魔都超好吃的十家豬排店推薦
    談阿姨炸豬排談阿姨炸豬排很簡陋店面,但是卻是傳說中一直要排隊的炸豬排店!他家的豬排炸得金黃,表皮酥脆,配上辣醬油簡直爽!身邊的小夥伴很多都超愛他家的炸豬排。7元一塊,很實惠哦!阿姨也挺熱情噠。老式炸豬排配辣醬油超級好吃!量非常大!另外,雞絲奶油蘑菇濃湯厚而不膩,也很好喝哦!店的裝修的風格是老式上海海派西餐廳,蠻有味道的~地址:黃浦區進賢路169號(近茂名南路)人均:152元4雲南南路炸豬排
  • 這可能是全海口最正宗的豬排料理店!
    滿屏的肉肉!直擊懶蛋的心↓ (♥ó㉨ò)ノ♡↓對日劇深夜食堂裡的豬排飯有著執念,之前在上海古北的時候沒少吃回家的時候一直心心念念好吃的豬排飯!對肉的品質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同部位吃起來的韌感也不一樣,懶蛋愛極了裡脊豬排,裡脊肉汁水多,炸過之後綿密酥脆,豬排相當厚實,外酥裡嫩,幾乎沒有什麼肥肉,咬下去的瞬間,特有的細膩口感讓懶蛋不停爆燈!
  • 日本大叔辭職賣炸豬排,為何價格雖貴,仍座無虛席?日本人為何愛吃炸豬排?
    三谷用於炸豬排的油也與其他豬排店的不一樣。三谷選擇的是非常少見的豬腸繫膜油。據說這種油在受熱過程中熱量不易流失,也非常方便控油。麵包糠選擇了「共榮食品」推出的麵包糠。顆粒大且細長的麵包糠在炸制的過程中吸油量更少,最後再用餘熱榨乾水分,因此外皮的口感並不油膩。在炸制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油溫控制到110度。
  • 想給發明炸豬排的人頒個獎!
    炸豬排源自哪裡,食帖君和其他人產生了分歧:它不是應該來自日本嗎?但來自上海的同事一口咬定,這是十足的上海小吃,又叫炸大排,淋上醬油吃「米道老靈個!」百度解惑!原來日式炸豬排和上海炸豬排無一例外是從海外傳入的,它們的「老祖宗」是來自奧地利的維也納炸豬排。「孤獨的吃吃吃」豬排特輯,將其與麵包、生菜絲和番茄組合成三明治,加入的蘋果片更是解除油膩,讓口感升級——大概連麥兜看了,都會忍不住想吃吧!🐷
  • 橫掃10家風靡京城的日式炸豬排店
    裡脊豬排自帶了一層油脂,吃起來更香;而腰內豬排則是瘦肉,吃起來有嚼勁。豬排咖喱飯剛端上來,味道聞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吃起來咖喱的味道濃鬱正宗,日本咖喱主張少辣,獨有的細膩、溫和的感覺讓人感動。到店當然要先來一碗飯,選擇了豬排飯,先百科一下吧,炸豬扒飯也就是「勝丼」。在日本由於KATSUDON的KATSU發音跟勝利的「勝」字一樣,所以很多人也會在考試或比賽前吃此丼。看這色澤,誘人吧。
  • 這家人氣火爆的「不思議の豬排」專門店終於開到天津了,凡是會吃的,都去大悅城B1了
    因為katsu這個發音在日語中還有「取勝」的意思,所以有什麼要爭輸贏的事兒,來一塊炸豬排最討好口彩。從正式有了這個名字到現在,不過幾十年卻火遍世界,足以說明地球人真的都超愛這一口。說起日式豬排的起源,竟是與上海炸豬排幾乎同時受到了西式豬排大菜——「維也納豬排」的影響。如今,走出國門一提到豬排,首先想起的便是日本,而它甚至比歐洲的豬排還要有名。(豬排父子檔,左維也納和右日本)
  • 滬上最好吃的日式炸豬排全珍藏
    講究厚切的日式炸豬排最最最最厚實啦!當被切得端正的豬排被端上桌,酥脆金黃的外殼正裹著紋理分明、噴香誘人的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