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炸豬排源自維也納?!

2021-02-17 發現長三角
炸豬排是阿拉幾代上海人的集體回憶,想當年阿拉上海小囡一般性只要是一聽到「炸豬排」三個字,眼睛就會發光了饞吐水噠噠滴了。
而且一般性在阿拉上海人窩裡廂裡,姆媽阿爸個個都會做炸豬排,而且家家戶戶好像都有炸豬排的竅開,那是一種上海人典型的海派標誌。

反正,如果儂不會做炸豬排的,就好比是假上海人一樣!

無軌電車開起來,談山海經上海灘,看看啥寧最來賽!大家好!我是沈蕾!雖然阿拉本人不是食肉動物,現在幾乎天天吃草,但是對於炸豬排,不管儂歡喜吃素吃素,總歸有講不光的一段的感情……相比較歐洲外國人血淋淋3分熟、5分熟的牛排,好像豬排的味道幫熟度更容易讓阿拉人接受。

一直以來,其實阿拉上海人超愛豬排,比如還有道馳名點心叫「排骨年糕」,也是油炸了豬排幫年糕蘸甜麵醬吃,其實伊就是一種中西結合的典型海派風情。

阿拉上海灘一位老前輩幫阿拉回憶講,伊小辰光看爺娘做炸豬排,大排買來後,先要挨刀。

伊要不遺餘力地用刀背拍打大排,務必令其內功盡失、遍體鱗傷、筋肉寸斷,最後完成的辰光,一塊大排已經撐得有先前的兩倍大。

接著上漿,雞蛋、料酒、鹽、澱粉等攪拌起來,浸潤每塊豬排。

這黏乎乎的豬排還有重要一步,便是裹麵包粉。麵包粉顆粒較粗,為了防脫,最好再反覆錘呀錘,讓麵包粉均勻、牢固、好像不顧一切地幫豬排融為一體。

然後,再投入油鍋裡炸,看好油花翻騰,再撈起瀝乾,送入盤中。

老吃貨們還覺著講,其實做上海式的炸豬排一點也不難,老底子,就算經濟條件一般性的人家也可以吃這樣一餐。

比如就算是敲豁了邊的瓷碗,還可以照樣盛著紅紅的羅宋湯,用一雙竹筷子,好像蠻有違和感的一樣,急急忙忙地夾起炸豬排撕咬。就算簡陋,粗糙,這也是阿拉上海人當時辰光的時髦!

1843年上海開埠後,西餐在上海逐漸流行,而中國人食肉又以豬肉為主。所以,以供應德國大菜而聞名上海的德大西菜社等西餐館推出了一道撒著麵包屑炸制的名為「維也納豬排」的海派西餐主菜,是上海風味炸豬排的前身。

的確如此,後來大家也曉得了,這道菜一記頭在上海廣受歡迎,上海老多買汏燒都會做這道菜餚。

伊分享講,記得有一趟去維也納白相的辰光,當時一聽好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音樂會,肚皮咕咕叫啊。沒辦法就直接穿了高跟鞋,要命啊——就排隊立了2個鐘頭,沒辦法啊,哈哈就為了去吃伊拉那頓舉世有名的比面孔還大的——炸豬排啊!雖然吃維也納炸豬排根本不可能用啥上海辣醬油,但是就是一大口吃到這炸豬排的辰光,好像就讓伊一記頭穿越回到了小辰光的金陵東路過街樓。

原來,阿拉上海的炸豬排其實就是源自維也納啊!

阿拉899路無軌電車也曾經幫大家講過,在物資緊缺的1950-1970年代,上海人還會用蘇打餅乾,自家拿伊擀碎來代替麵包粉,也別有一道風味。另外同樣是洋食東漸,比如阿拉現在在日式餐館裡也經常吃到的炸豬排,那也是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從法式料理學來的。

本來油炸的肉很薄,據說一個廚師運用天婦羅技法終於油炸出了比較厚的肉排。

但日式炸豬排通常端上桌時已經被切成了細條,淋上的是炸豬排專用沙司(有時是番茄汁代替),邊上配捲心菜絲、醃蘿蔔、味噌湯……還有一片新鮮檸檬!

當然那樣的口感,和上海炸豬排可是相當不同的。

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阿拉上海的炸豬排不是切成幹硬老柴的細條,更加是因為醬料決定了洋食口味!炸豬排配黑椒粉、鮮辣粉未嘗不可,但不曉得從啥辰光開始,阿拉上海人炸豬排就幫辣醬油結成了對子。

上海的炸豬排也因為辣醬油而更有上海色彩,成就代表作。

據老前輩們回憶講,當時辰光,無論是窩裡廂,還是在海派西餐社,甚至是狹小店鋪、路邊攤,總有那麼一瓶神秘的泰康黃牌辣醬油幫炸豬排如影隨形。老多上海人小辰光一直覺得很奇怪,為啥「辣」醬油不怎麼辣,相反略酸,風味特異。後來,阿拉才曉得伊壓根就是另一種幫「辣油」或「醬油」毫無關係的外國調料。這種辣醬油,在廣州香港等地也有登場,例如蘸食大顆的山竹牛肉丸。但在上海,辣醬油除了搭配炸豬排外,還能蘸油炸臭豆腐、春卷、餃子……

因為伊這種百搭的迷道,成為了阿拉上海人圓檯面上一年四季都有機會露面的必備神器!

其實,辣醬油伊又叫喼汁、英國黑醋、伍斯特郡沙司,是曾在印度生活過的英國人在英國伍斯特郡發明的。1838 年,發明者將兩人姓氏合起來,註冊了「李派林」(Lea & Perrins)品牌。19 世紀末,「李派林喼汁」就打入了中國市場。阿拉上海產的這種辣醬油,原本是20世紀30 年代梅林廠仿照生產的國貨。1960 年,改由上海泰康食品廠生產。1990年,出了「泰康黃牌」和「泰康藍牌」,黃牌為特級品,藍牌為一級品。現在阿拉上海人買辣醬油,大家仍舊習慣性地買「泰康黃牌」。好像辣醬油在其他地區幫牛肉更相宜,不過只有上海,阿拉上海人拿伊許配給了炸豬排。

所以,如果外國人看到阿拉上海人吃炸豬排,拼命往豬排上倒黑漆漆的辣醬油,伊拉肯定看不懂啊!

現在,阿拉不少馬路邊上還有賣炸豬排的排擋,白乎乎的疊起厚厚一摞,幫油墩子、臭豆腐在一個油鍋裡汏浴。有門檻精的老吃貨告訴阿拉講,其實,有些路邊攤賣的「炸豬排」壓根不是豬排,也不帶骨,只是一塊普通的裡脊肉被錘得飛薄,均勻地抹上了麵包粉,看看好像敲了面積老大,其實厚度可以忽略不計,好像一塊絹頭。其實,炸豬排還是需要一定厚度的,麵包粉油炸層只是為了鎖住肉汁水分不外洩,咬開來裡面嫩嫩的鮮軟多汁才是上品。

這點,阿拉上海人自家窩裡做的炸豬排,幫老牌西餐咖啡館裡做的,就好得多了。

雖然現在阿拉不少「老字號」西餐社,還是懷舊氣氛濃厚,另外服務方面可能也比不上很多新興的法國餐廳、義大利餐廳,但是這依然改變不了上海人對「海派西餐」的感情。相比與那些帶著血絲的高級牛排,雖然炸豬排市井了一點,但是伊就是上海人的心頭好,實惠又美味,並不失洋派。老底子,在那些老式西餐社的火車坐廂裡,好像自帶一種儉廉又文質彬彬的氣質,一對情侶喝一杯咖啡劈情操,吃兩塊炸豬排墊一下胃,這是又實在又浪漫的約會大餐。

而現在,西餐廳裡的炸豬排對於很多上海人來講,吃炸豬排,吃的不僅是情調,而是老派生活的餘韻,是回味不盡的故鄉的原味。

在這一頓上海人的西餐裡,最經典的莫過於一客湯,一客色拉,以及這一塊上海炸豬排!歡迎大家勒了阿拉899都市廣播的官方微信留言告訴阿拉,儂還記得小辰光那塊炸豬排的迷道伐……

審核:志凱   

相關焦點

  • 來一塊正宗上海炸豬排
    小時候看父母做炸豬排,大排買來後,先要挨刀,他們會不遺餘力地用刀背拍打大排,務必令其「內功盡失、遍體鱗傷、筋肉寸斷」,最後完成時,一塊大排已經撐得有先前的兩倍大。接著上漿,雞蛋、料酒、鹽、澱粉等攪拌起來,浸潤每塊豬排。這黏乎乎的豬排還有重要一步,便是裹麵包粉。麵包粉顆粒較粗,為了防脫,最好再反覆錘呀錘,讓麵包粉均勻牢固「忘我」地與豬排融為一體。
  • 想給發明炸豬排的人頒個獎!
    炸豬排源自哪裡,食帖君和其他人產生了分歧:它不是應該來自日本嗎?但來自上海的同事一口咬定,這是十足的上海小吃,又叫炸大排,淋上醬油吃「米道老靈個!」百度解惑!原來日式炸豬排和上海炸豬排無一例外是從海外傳入的,它們的「老祖宗」是來自奧地利的維也納炸豬排。「孤獨的吃吃吃」豬排特輯,將其與麵包、生菜絲和番茄組合成三明治,加入的蘋果片更是解除油膩,讓口感升級——大概連麥兜看了,都會忍不住想吃吧!🐷
  • 昨晚那塊上海炸豬排……
    本期微侃秀由動感101+看看新聞網 聯合推出昨晚《舌尖上的中國》放大招,甩出了火鍋、牛肉麵等謀殺口水無數的「殺手級」美食。當然,隨著羅宋湯之後日益家常化,羅宋湯的做法在上海民間,也就隨著家庭的口味千變萬化了起來,我姆媽就是歡喜「鑽研」羅宋湯的高手,她還有不少訣竅,比如,「不能用番茄沙司,一定要用番茄醬」,「番茄醬最好再要油裡炒一下」,現在她流行在羅宋湯裡放少許辣醬油來調味
  • 日式炸豬排工藝全揭秘(含特製醬)
    先講豬種,日本很多炸豬排都是三元豬。又比如上海地區的炸豬排會使用帶骨的純瘦外裡脊肉,炸好後扁扁的,直接搭配辣醬油食用。 比如說這是我在上海勝政吃的炸豬排,成品厚度在1.5個手指接下來你是不是以為我該敲豬排了敲打豬排其實是維也納炸豬排的方法,雖然可以破壞豬肉的結構,起到軟化瘦肉的作用。
  • 《2017老上海炸豬排》終極測評,上海小囡記憶裡的老式炸豬排都在這裡!
    只要你生活在上海很難不被這塊金黃誘人的豬排吸引相比日式炸豬排老上海炸豬排吃起來更多了一份情懷
  • 上海人的最愛 炸豬排
    柔嫩鮮香的大塊豬排肉配以香濃秘制的獨特蘸汁,不斷散發的誘人香氣,惹的人是口水連連 . 一口咬下去這實實在在的口感,讓人不得不愛呢!【推薦店家】名藏炸豬排【美味區域】虹橋路1438號古北國際財富中心2期裙房高島屋07-05【人均】75元【上榜理由】這家日料主打炸豬排,豬排不僅厚,外層也跟上海炸豬排不同,顯得非常鬆脆
  • 一斤豬肉炸超級豬排,比臉還大真壕氣!
    熱衷於學習的臺臺,萌生復刻這塊豬排的想法,根據白鍾元老師的方子復刻出了這塊豬排的特點,在於醬汁和尺寸,前者需要熬高湯、炒奶油麵糊(Roux),後者則需要一塊400~500g之間的豬裡脊,不斷捶打成薄薄的肉片,調味裹粉入鍋炸至酥脆。
  • 這道菜,承載著濃濃上海情!
    上海人對於炸豬排的愛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很多上海人日後哪怕吃遍山珍海味,但心目中最「戝」(贊)的味道,永遠是放假歸來,媽媽在鍋內炸的那塊豬排的香氣。那香味跨越漫長的時光嫋嫋而來,異香撲鼻,饞得人口水直流,直叫人分不真切,究竟是豬排的香氣,還是回憶的芬芳。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 美食百科 | 炸豬排的做法步驟 炸豬排用什麼肉
    炸豬排是很有特色的上海特色小吃,炸豬排以豬肉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炸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  所需食材  原料  豬夾心肉250克,鹹麵包屑100克,雞蛋1隻,麵粉50克,花生油1000克,紹酒5克,精鹽2克,辣醬油50克,味精1克,蔥結1個,姜塊1塊,胡椒粉1克。
  • 日本大叔辭職賣炸豬排,為何價格雖貴,仍座無虛席?日本人為何愛吃炸豬排?
    三谷用於炸豬排的油也與其他豬排店的不一樣。三谷選擇的是非常少見的豬腸繫膜油。據說這種油在受熱過程中熱量不易流失,也非常方便控油。麵包糠選擇了「共榮食品」推出的麵包糠。顆粒大且細長的麵包糠在炸制的過程中吸油量更少,最後再用餘熱榨乾水分,因此外皮的口感並不油膩。在炸制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油溫控制到110度。
  • 上海大排面裡的「大排」到底是什麼?
    01大排,上海第一「菜」顏色深、味道重、能下飯,大排在上海人的生活中,曾經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又很難一句話說清大排在上海飲食序列中的地位。作為上海人的第一「當家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排的名聲確實很大,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都要吃上一碗大排面。在當時,大排甚至還成為上海的一種美食形象與文化,對外輸出和傳播。
  • 上海米道 一塊豬排,一碗湯麵,上海味道
    不僅如此,這豬排衣著也樸素,裹了層蛋液,油裡一炸,就送上卓了,我見猶憐哪。不過,師傅火候掌握的好,豬排沒炸老。骨頭邊上的肉最好吃,咬起來有韌勁,還帶點焦香。相比之下,別家掛厚面衣的,保護太好,肉質反而生嫩,吃口不佳。這點,竟然也像蕭紅,沒有靠山,跌打滾爬,人生雖蒼涼,亦是精彩。
  • 99%的人都不知道,但100%不能錯過的 — 維也納咖啡!
    在徐家匯美羅城4樓溜達的吃貨time君發現,這裡新開了一家維也納咖啡廳!對~就是那個維也納博物館樓下的咖啡館,開到上海來啦!(文末有開業福利!)▲維也納炸豬排魔都人民對炸豬排一點也不陌生,但維也納人民對待炸豬排可是有立法的!奧地利食品法還規定了炸豬排必須使用」豬大裡肌「製成。
  • 東京閒逛淺草寺,逛完吃頓炸豬排細數東京推薦的四家炸豬排餐廳
    我是若菜,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東京必吃的四家炸豬排餐廳,我推薦的不光好吃,而且會是離著名的淺草寺、秋葉原等景點比較近,在吃完之後還可以逛逛景點,來,看文章吧,如果文章不錯的話麻煩給我一個點讚關注或者評論哦!
  • 上海最花心的豬排,魔都最肉慾的壽司
    上海最花「芯」的豬排起司杏鮑菇、金槍魚、韓式泡菜連日本豆腐都和它有一腿
  • 點一塊豬排,看著它如何炸出來
  • 全民來打卡比臉還大的豬排!體驗老底子上海寧的愛!全國11店通用
    放進油鍋炸制兩面金黃控油撈出老人小孩都愛吃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提起 炸豬排阿拉上海寧便開始按捺不住了1843年上海開埠後,西餐便逐漸流行開那時候,熱門的西餐廳都紛紛推出了一道撒著麵包屑炸制的名為「維也納豬排」的海派西餐主菜
  • |吃貨|維也納特色美食大盤點,茜茜公主也愛吃!
    維也納可不僅僅是音樂之都,由於地處歐洲的心臟位置,這裡的美食也兼收並蓄,集多方精華之大成。
  • 滬上最好吃的日式炸豬排全珍藏
    講究厚切的日式炸豬排最最最最厚實啦!當被切得端正的豬排被端上桌,酥脆金黃的外殼正裹著紋理分明、噴香誘人的豬肉。
  • 據說98%的上海人不知道炸豬排的起源
    不過吃過那麼多豬排,如果問炸豬排這道菜的由來,估計答案要五花八門了。在老上海的印象裡,肉排這種裹著麵包粉油炸的做法,最早是出現在舊上海各大西餐廳的菜單上,名字叫「維也納豬排」。最有名的就是當年紅房子西餐廳的炸豬排配上辣醬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