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頭條號:故人淮湫
豆瓣TOP總榜第21位的電影《教父》短評裡,排名第一的是一句扎心的話:
「to所有的男生:別想太多。你們都不是馬龍白蘭度,不是阿爾帕西諾。」
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問世以來,《教父》便被譽為「男人聖經」。
在姚海輝翻譯的《教父》原著封面上,更是印著:「《教父》是智慧的總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這樣一句話。
但事與願違,大多數觀影的男士,都不過是東施效顰,別說神韻了,連教父的一點皮毛都學不會。
這種現象出現,本質在於很多人在觀影過程中,只學會了裝逼的臺詞,而沒能理解影片深層次的主題——「權力與博弈」
與其稱《教父》為「男人聖經」,不如稱它為「權力的聖經」。
而權力與博弈,才是男人魅力與實力的綜合。
權力是男人身上整潔的西裝,柔情是男人是胸口別著的玫瑰,博弈是男人懷中藏著的槍。
接下來,我們從兩個經典的博弈論模型出發,聊聊一個真正的男人,該從教父身上學些什麼東西。
《教父》的故事裡,充斥著「合作」與「背叛」。
故事的開頭1/5的位置,劇情推進到了電影的主要衝突。
當地毒梟「土佬」索洛佐找到了教父家族來談合作,願意分出一半(電影中是30%)的利潤,來換取唐·柯裡昂的幫助。教父需要提供兩百萬美金(電影中是100萬)的現金,以及政治人脈的「法律背書」。
在電影裡,毒梟索洛佐被稱為「土佬」,有幾重含義。教父的養子兼顧問湯姆·黑根做了功課。
①索洛佐在土耳其待的時間多,在土耳其有老婆和孩子,並在那裡種植罌粟。
②索洛佐很容易拔刀子,曾入獄兩次,但他並沒有想像中魯莽,只是個為了生意不擇手段的人。如果在他面前露出破綻來,可能會有不必要的麻煩出現。
③索洛佐受紐約五大黑幫之一的塔塔利亞家族的庇護,某種意義上帶有敵對關係。
這筆生意利潤很大,僅一年就能賺回3-400萬美元,但教父還是很有魄力的拒絕了他。
一來,如果從事毒品生意,長遠以看,柯裡昂家族會失去政治庇佑;二來,索洛佐背後塔塔利亞家族插手的話,勢必會節外生枝。
毫無防備的桑尼
只是,教父的大兒子,衝動而粗枝大葉的桑尼,暴露了自己的想法,成為了索洛佐眼中的突破口。
注意索洛佐的眼神變化
索洛佐覺得,既然父親不願意做生意,大兒子願意,那就殺掉父親,讓大兒子接班就好了。
這也就成為了後來教父被打黑槍的原因。
除此之外,索洛佐還殺害了柯裡昂家族的「野獸」盧卡·布拉齊,以及聯合當地警長,準備第二次加害教父。
索洛佐的背叛,與背後的塔塔利亞家族肯定脫不開干係,這一導火索隨即引發了柯裡昂家族的反擊,到後來演化成了五大家族的大戰。
「一個人會有自己的一套辦事風格,背叛過你的人,永遠會背叛你。」教父深諳這個道理。
所以在後來的劇情中,教父哪怕暫時停手了,也不過是休養生息,伺機報復。
教父沒有放過任何一個人,在他死後,所有的背叛者都被他拉著一起陪葬。
在《博弈論》中,這也是一個著名的模型——重複囚徒博弈
這個博弈的規則如下,在重複博弈的每一次單獨博弈中,甲乙雙方只有兩個選擇:合作或者背叛。
組合如下:
甲———乙
1.合作,合作;
2.合作,背叛;
3.背叛,合作;
4.背叛,背叛。
在這個遊戲中,雙方合作,各拿3分;一方合作一方背叛,背叛方拿5分,合作方拿0分;雙方背叛,各拿1分。
積分表如下:
1.甲:合作(3),乙:合作(3);
2.甲:合作(0),乙:背叛(5);
3.甲:背叛(5),乙:合作(0);
4.甲:背叛(1),乙:背叛(1)。
接下來,我給大家分析,為什麼背叛過一次的人,為什麼會一直選擇背叛。
我們拿甲來分析,如果他選擇的策略是「只背叛」,那麼他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
①乙合作,甲背叛,甲拿5分。
②乙背叛,甲背叛,甲拿1分。
平均兩次得分,甲每次拿到了3分。
我們如果把甲的策略改成「只合作」,那他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
①乙合作,甲合作,甲拿3分。
②乙背叛,甲合作,甲拿0分。
平均兩次得分,甲每次只拿到了1.5分。
如是重複下去,你會發現,如果你一直選擇「背叛」的策略,那麼你每次都不會吃虧。
所以說,生活中欠了你的錢不還的人,他是從你這裡佔了便宜。
雖然你再也不會借錢給他了,但他只要不斷去認識新的人,就能一直佔便宜,一直借錢不還。
所以說,你一旦知道某個人信譽有問題,就堅決不要和他有任何合作。
不要認為他會改變,背叛你的人,只會一直背叛你!
「土佬」索洛佐以前喜歡對人動刀子,這次對你動了刀子,將來也肯定會對你兒子動刀子。
而教父的作法,就是直接給他一槍。
為什麼說「膽小鬼博弈」會被形容成「威脅的藝術」呢?
我們直接拿出「膽小鬼博弈」的模型——
通往懸崖的公路上,甲乙兩人打了一個賭——看看誰才是「膽小鬼」
兩人駕車一起往懸崖開去,誰先剎車停下來,誰就得給對方一百萬。
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博弈,因為如果兩人都堅持到底的話,兩人都得葬身懸崖。
所以,你就能在比賽之前,比賽的過程中,看到兩人相互放「狠話」。
「我老婆小孩都沒有,爛命一條,別以為我怕你,我剎車都拆了!」
「切!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澤西州鄉下有個疼愛的妹妹!我性命交情的兄弟已經拿著刀在路上了,你最好老實給我停下來。」
「……」
這個博弈所鍛鍊的,也就是威脅的藝術。
當然,形如上文中的博弈,其實大都是放狠話,不會有真正的行動。
因為一個老練的博弈家知道,這場遊戲,要是誰真的動了手,其實他就已經輸了——你人都死了,我還賠錢給你幹嘛?
在《教父》裡,唐·柯裡昂也經常「放狠話」。
但教父和街頭混混不同,教父往往能夠成功的嚇住別人,也就是他所說的——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
這就涉及到「膽小鬼博弈」中最核心的話題了——信譽問題。
說得淺顯一些,也就是「言必行,行必果。」
我們聯繫一下教父發家的故事——
作為一個來美國發展的義大利人,維託·柯裡昂一開始在一家破爛的雜貨店打工,為人矜矜業業,卻還是被當地的一個黑道老大的侄子給頂替了工作。
後來,維託·柯裡昂開始混起了社會,並且鋤強扶弱,殺死了為非作歹收保護費的混混範倫奇。
他幫人解決問題,包括幫一個老寡婦解決房租問題,先禮後兵,一步一個腳印,並最終回到家鄉,殺死了弒母仇人西西歐。成為了眾人口中的教父——「唐·柯裡昂」閣下。
教父的一生,其實不輕易答應別人什麼請求,也從來不主動幫助別人。
但只要是他答應的事情,勢必前後一致,絕無半點差異。
掌握好了信譽問題後,那就要多加利用自己的威望了。
我們回顧一下教父的幾次威脅——
①拿100美元,與收保護費的範倫奇談判不成功,後來殺了他。
②拿10000美元和教子的樂隊投資人談解約的事情,被拒絕後,拿出1000美金,並且讓「野獸」布拉齊拿槍指著投資人腦袋,籤下了解約合同。
③拿工會關係與政治背景,與製片人沃爾茲談判失敗,殺掉了沃爾茲引以為傲的60萬美元的種馬。
④拿現金以及政治背景和五大家族談判,緩解緊張局勢,並在死後誅殺了五大家族首領。
教父的行事方式總是如此——先禮後兵,言行必果。
「最好的威脅是不採取行動,一旦採取了行動而沒有收到效果,人們就不再怕威脅了。」
教父對威脅的使用,很有藝術感。
所以,在電影《教父》裡,花了較大篇幅講述的製片人「沃爾茲」的故事,就顯得極其有代表性了。
教父的得意教子約翰尼·方坦想要當一部電影男主角,但他給製片人沃爾茲帶了綠帽子。
(仔細看沃爾茲和湯姆·黑根的談話,沃爾茲描述自己培養的「女明星」,有好萊塢最完美的「屁股」,可以推測他與女明星的關係。)
教父扇了哭哭啼啼的約翰尼一個耳光,並承諾給沃爾茲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第一步,教父拿出了自己的工會關係以及政治庇佑,威脅沃爾茲,你旗下有個當紅男星在吸食海洛因。(我能給你點顏色看看)
沃爾茲震怒,別以為我怕你這個義大利混混。(第一次先禮後兵失敗)
第二步,教父擺出了自己當年威脅樂隊經理的事情。(信不信我弄死你)
沃爾茲周轉了一下,帶湯姆黑根看自己的名馬和莊園,告訴湯姆·黑根:「我不是不講情面,約翰尼那玩意綠了我!別的都好說,這個免談。」(我也有錢有勢,不怕你!)
第三步,教父把沃爾茲寶貴的種馬的頭送到了沃爾茲的床上。(下次可能就是你的腦袋了!)
沃爾茲恐慌萬分,但也不至於愚蠢至極,好萊塢美女那麼多,自己小命只有一條。
6個小時以後,教父的得意教子——約翰尼·方坦接到了導演的電話。
在《教父》電影裡,教父經常會談「生意」二字。
對於一個成熟的商人而言,經常要面臨各種博弈,這時候各種威脅就不可避免了。
當然,即使對於黑手黨而言,「殺一個人」,也是一筆代價莫大的交易。
所以,最有藝術感的威脅,一定是不採取行動的;當然,如果必須要採取行動,那就要雷厲風行。
影片中,教父自述,自己只是一個「小心的人」,或許,更合適一點的描述應該是「小心的商人」。
小心並不意味著秋毫不犯,而是要在最小的風險下,謀求的最大收益。
結《教父》這類經久不衰的經典電影,即使講述的是虛構故事,但往往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思考。
要看懂《教父》,必須要看懂「博弈」與「權力」。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句子,想成為像「教父」這樣的男人,必須要理解這樣一句話——
權力是男人身上整潔的西裝,柔情是男人是胸口別著的玫瑰,博弈是男人懷中藏著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