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中國國產電影崛起 中國故事更能贏得中國市場

2021-01-07 國際在線娛樂

  一名觀眾正在觀看國慶檔電影海報。  (資料圖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多家外媒報導,看主旋律電影成為許多中國人度過今年國慶假期的方式,「最紅國慶檔」引發觀影熱潮。著眼普通人物的故事,深挖民族文化傳統和內涵——在各大外媒的閃光燈下,中國國產電影正展示出更加自信的形象。

  「看好中國電影市場」

  9月30日至10月8日,中國電影票房50.5億元人民幣,觀影人次1.35億,均創同期歷史新高。中國電影市場以一張亮眼的「國慶檔」成績單,又一次成為各大外媒報導的熱門話題。

  韓國《亞細亞經濟》認為,「國慶黃金周」的票房新紀錄顯示出中國民眾在文化領域消費的意願越來越強,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超級消費能力。

  國慶檔票房紀錄是中國電影市場巨大潛力的一個縮影。美國刊登電影新聞的報紙《好萊塢報導》樂觀地預測,今年中國電影票房有望超過110億美元,明年則有望超過120億美元。「從2020年及之後可預料的幾年間,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都將是世界第一。」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2019—2023年全球娛樂及媒體展望報告」也有相似的估計——中國將在2020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刊文分析,「政府規劃者在發揮作用」是中國電影市場繁榮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援引國際諮詢機構IHS馬基特公司的分析數據稱,2018年中國新增電影銀幕9303塊,全國銀幕數超過6萬塊。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全國銀幕數到2020年達到8萬塊。文章認為,該舉措將促進中小城市電影市場的發展。

  新加坡《海峽時報》坦言,好萊塢將繼續依靠中國市場來彌補美國票房的衰退。電影諮詢公司美國亞提森格維有限公司的執行長蘭斯·鮑說:「從長遠看,我們看好中國市場。」

  「主旋律電影與時俱進」

  電影「叫座」重要,「叫好」更重要。在今年大熱的國慶檔中,多部「中國式大片」用電影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引發外媒熱議。

  彭博新聞社網站報導,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3部講述中國發展成就的電影上映。「中國正藉助電影大力宣傳愛國主義,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多部愛國主義電影已經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我和我的祖國》是中國今年主旋律電影的代表作,由7個普通人的故事組成,如核彈研發人員為保守國家秘密無法告訴女友自己受了輻射、女飛行員為團隊利益放棄個人榮譽等。」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該影片的成功,部分折射出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導演陣容強大,涵蓋老中青導演,一線演員的出鏡為電影加持,電影的主題曲由空靈婉轉的唱腔演繹,為電影造勢。」

  愛國主義大片還火到了國外。據法新社報導,《我和我的祖國》將登陸包括美國在內的近40個國家的電影院線。

  不少外媒對這些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吝讚美。法新社援引專家觀點稱,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與時俱進,吸引了更多城市化的年輕人。藝術家們不再試圖進行「填鴨式僵化教育」,而是「讓年輕人通過藝術本身的魅力感受並自覺吸收相關理念」。

  「基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若干重要時刻的歷史題材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採用了好萊塢更常用的敘事方式和製作技術,淡化了以往紀念影片對歷史講述的說教方式。」法新社稱。

  「電影《攀登者》以激動人心的方式向謙遜的登山者致敬。」英國《衛報》稱讚道,「從電影的開始到充滿大量意外情節的結局,它的激情和節奏讓2019年的眾多美國大片相形見絀。男主角將主人公塑造成一位內心堅韌、掌握超前技能的普通人,符合中國人理想中的男子氣概。」

  「本土電影更加自信」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近日宣布,將有93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影片參加第92屆奧斯卡獎最佳國際電影評選,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將代表中國內地參評。

  這部中國動畫片曾因中國內地票房第二的成績成為外媒熱議的焦點。它的魅力何在?新加坡《海峽時報》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哪吒》的成功凸顯了本土題材的主導地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觀點稱:「過去幾年裡,大多數成功的中國動畫電影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迪,中國電影愛好者更容易接受在大屏幕上重現這種熟悉的故事。」

  「本土化」成為外媒報導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熱詞。外媒普遍認為,中國國產電影的競爭力逐漸增強,中國故事更能贏得中國市場。今年國慶檔票房的火爆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好萊塢報導》指出,中國本土電影製作處於崛起狀態。在穩步提高製作和講故事質量的幫助下,中國本土電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

  美國《綜藝》雜誌稱,高質量的本土電影確實戳中了中國消費階層不斷增長的民族自豪感。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創造性表達有很強的信心。

  「中國的電影世界正變得更加獨特和自信。」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觀察到,「從講述中國軍人在海外英勇行動的《紅海行動》,到一個有關癌症的苦樂參半的故事《我不是藥神》,2018年在中國售出的超過17億張電影票中,大多數票房都是由本土製作的熱門影片驅動的。」文章還指出,「儘管好萊塢2018年在全球的表現值得尊重,但在中國,進口影片的收入正在逐年下降」。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原因何在? 國產電影持續高產要崛起了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原因何在? 國產電影持續高產要崛起了嗎?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看看戰績如何: 10月15日零時,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達到人民幣129.5億元(約合19.3億美元),正式超越同期北美的成就。歷史上,中國內地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 國產奶粉贏得國人信任,一步步拿回中國寶寶「奶瓶」!
    據資料顯示,最近幾年國產奶粉的市場佔有率一直在不斷增加,2019年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已與外資平分秋色,而在三線以下城市,國產品牌佔比則超過了60%,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進口量也呈下降趨勢。疫情期間,相比國外,國內的安全防控得到了國人的讚許;中資乳企面對疫情也做出了很好的產品安全管控措施,並且在市場上快速反應,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讓國粉進一步揚眉吐氣。
  • 國產電影「領跑」元年|2019中國故事「鮮」鋒榜TOP10
    但所謂寒冬,其實是市場轉向成熟,是行業內調整的必經之路。市場沒有變小,觀眾更沒有變少。2019年度,中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票房top10中8位均為國產電影。短兵相接,金戈鐵馬,大浪淘沙,國產電影市場在寒冬中迸發著熾熱火花。
  • 內衣巨頭海外市場折戟 打舒適牌能否贏得中國市場?
    內衣巨頭海外市場折戟 打舒適牌能否贏得中國市場?女性內衣市場被稱為女性服裝產業的最後一片藍海,尤其是中國的女性內衣市場,人均消費還遠遠低於全球水平,被巨頭們視作增長的新引擎。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內衣市場規模約達4500億美元;中國內衣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而從國產四大內衣品牌來看,在2000億的市場藍海下,他們的錢包卻越來越癟,有公司甚至年虧損近13億元。
  • 那些中國電影市場發生的「巨變」
    近些年來,口碑優質的國產電影層出不窮,讓中國的電影市場在全世界佔據相當大的話語權。勢頭一度有望超越歐美市場,如今看來,這種超越只是時間性的問題。那麼中國電影市場,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巨變呢?其中國產優質影片《泰囧》更是以無人能敵之姿態,穩登上了第一名的位置。一度超越了進口大片《鐵達尼號》,這也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 引進坎城閉幕電影,芒果娛樂要以「四輪驅動」贏得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席之地
    一方面,「主競賽」單元、「導演雙周」單元、「短片競賽」單元、「電影基金會」單元等幾乎每個重要環節中都有中國電影人的作品亮相,尤其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和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不僅在坎城贏得了叫好,也讓相當多國內觀眾感受到「中國藝術電影」的良好勢頭:近年來,藝術電影、小眾批片在國內的票房也相當不錯,比如《岡仁波齊》(國產)、《看不見的客人》(批片)等票房就紛紛破億…藝術電影和小眾批片使得中國電影市場的內容供給更加豐富
  • 行業聚焦 | 中國電影市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將成主流
    現實主義電影,是以展現現實社會生活為標誌,批判社會不良現象,還原生活的精神、物質層面,立足於當代社會中一切真實的故事類型題材。具體拍攝手法為採用自然光,運用簡單電影語言,還原最本真的世界,一部好的現實主義題材劇不僅能走進觀眾的內心,還能引發全民大討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異常火爆去年以來,多部在國內上映的印度電影都深獲好評,幾乎是來一部大賣一部。
  • 2019中國電影市場:寒冬中亦有驚喜
    不僅是中國科幻電影,國產動畫電影也再度迎來了高光時刻。雖然之前就有《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多部精彩的國漫電影上映,也都收穫了不錯的票房,但《哪吒》不同,它的出現讓國人為之沸騰,火爆程度超乎想像。在此之前,誰都沒有想到,《哪吒》作為一部國漫電影能登上年度票房的冠軍寶座,更沒有人能想到,它會收穫50億的超高票房,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 中國戰略原油庫存翻倍,外媒:中國正在贏得海上石油競賽
    對此,外媒分析認為,2020年第一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未加工原油之間的差異表明,2020年中國將其戰略和商業庫存的填充速度增加了一倍。另一個數據也表明,中國的原油庫存在大幅增加,根據石油數據分析公司OilX在4月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煉油廠產出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煉油產出最大國家,這得益於中國煉油廠復工復產加速,同時,目前中國已經建成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共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約能儲備原油3325萬噸。
  • 從1到10,「數」說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
    在連續做了三期2020年片單推薦之後,我們今天決定帶大家回顧一下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所謂「鑑往知來」,回顧過去一年裡中國電影市場發生的那些值得銘記的事件和人,他們也許將深刻地改變中國電影市場。2 兩種電影「亞類型」的崛起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見證了 2 種 電影 「亞類型」的崛起:國產動畫電影,國產科幻電影。前者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代表,後者以《流浪地球》為代表。
  • 外媒關注《你好,李煥英》:賈玲成中國票房最高女導演
    雖然劇情已經被熱搜劇透得差不多,但影片中的那些笑點和淚點還是能一個個地擊中你。有人說催淚電影不適合春節,但重溫思念,不忘來處,也正是春節的意義。✩ 溫馨提示:以下部分內容可能輕微劇透,有觀影計劃的讀者朋友可以先碼後看哦 講母親的國產電影並不少,但這部電影的特殊之處在於女性導演的第一視角講述。而李煥英,也正是賈玲母親的名字。
  • 中國電影崛起,2020中國電影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2020全球電影市場中國總票房204.17億,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國產影片票房170.93億。值得高興的是我票房前十的影片全部是國產片。
  • Netflix首度牽手國產院線電影背後:中國故事將全球上線
    這也是繼去年4月Netflix與愛奇藝達成內容授權協議,11月買下《白夜追兇》的海外播放權後,再度出擊中國市場。只不過這次合作的對象不再是網劇、網大,而是瞄準了更具有影響力的國產院線大片。如今也有了院線電影《後來的我們》。 Netflix看上了《後來的我們》,獨家買下了海外線上發行權,這也相當於《後來的我們》在進入海外主流院線渠道後又開闢了一條新路線。對於《後來的我們》來說,除了海外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有機會進入到全球視野,讓中國電影進一步「走出去」。擋在「牆外」的Netflix和中國內地影視作品的聯繫正在日益緊密。
  • 「起碼要把故事講得有中國味道」
    電影,無疑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而就傳播力和影響力而言,電影更是一張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名片。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國內電影創作的崛起,應該怎麼更好地讓全世界觀眾接受?這是無數電影人在當下所思考的問題。
  • 2020年的中國電影,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2019年,春節檔市場創造出破56億的新紀錄,更驚人的是正月初一一天的票房就突破14億,也刷新了全球單日票房紀錄。依照今年春節檔電影的熱度和關注度,加上新建影院和銀幕數繼續上漲,將近8萬塊銀幕的產出,今年依然是很有希望破個新紀錄的。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新的全球電影單日票房能到多高?
  • 2018年總票房突破609億元 中國電影,踏實前行
    全年電影票房前10名中,前4名均為國產影片,《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的票房都在30億元以上。票房之外,這些影片也贏得了好口碑。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諮詢開展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顯示,觀眾對2018年國產電影的滿意度總體處在滿意區間,春節檔滿意度得到歷次春節檔調查的最高分。
  • 《神明之胄》開反輸電視臺「先河」,「熱血少年+中國故事」能否推動國漫崛起?
    作為二次元文化重要支流,動漫產業以千億級的市場規模迅速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曾有業內人士預言,中國的動漫產業將在2017年突破1400億元。 相比日漫和美漫長期佔據市場主流,國產動漫會是一個蘊含巨大商機的所在。數據顯示,在我國動漫市場中,國漫僅佔據了11%的規模。
  • 2016年中國紀錄電影市場透視
    根據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DRC)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過審的紀錄電影一共有32部,進入院線放映的中外紀錄片6部。紀錄電影生產佔國產電影總量為3.3%;進入院線的紀錄電影佔院線電影發行總量的1.3%。
  • 別再說國產電影垃圾了,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將會全面爆炸
    《三借芭蕉扇》又是一個比較好改編的故事,因此只要發揮特效大片的思路,10億水平的票房就一定能夠保證。封神之妖亂國殤預估票房:30-50億烏爾善導演《尋龍訣》之後籌備許久的電影,三部曲總投資高達30億,且向《金剛》中「金剛」、《指環王》中「咕嚕」以及《猩球崛起》中「凱撒」扮演者的安迪·瑟金斯團隊學習動作捕捉以及後期技術的運用,在特效方面可能會帶領國產電影走上新高峰。而烏爾善導演對於魔幻奇幻題材電影的掌控能力也早已聞名國內。相信一定會帶來精彩的電影體驗。
  • 昂揚的國產電影,分裂的中國觀眾 年終特評
    而今的國產電影,早就超過了可以被知識分子一句話概括的境界。事實上,中國電影從知識分子審美時代到大眾審美時代的變遷早已開始,只不過2015年讓人們對這一變化看得更清楚了。國產電影雄起,與國無關說起國產電影,許多人仍然習慣於用「國產爛片」來總結,還有人不時以「不看國產電影」彰顯優越。那麼我必須坦白,我是一名國產電影的熱心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