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女兵部隊內幕 宋朝女英雄完克金兀朮

2020-12-27 騰訊網

進入正史的古代唯一女將軍秦良玉雕像

油畫《梁紅玉擂鼓戰金兵》(邱光平繪)

中國歷史上的女將,

數不勝數

中國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婦好,她帶兵東徵西討,鼎助夫君將商朝版圖擴大了數倍。婦好不僅善戰,還掌管著祭祀與佔卜的權力,連武丁都怕她三分。

此後,中國軍中女將層出不窮。西漢末年,先後出現了兩個農民起義女領袖呂母、遲昭平;北朝,有眾所周知的花木蘭;隋朝初年,有排除障礙帶領所轄八州歸附隋朝的冼夫人。

至唐代,唐高祖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組建一支部隊,為創建大唐江山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支部隊軍紀嚴明,作戰英勇,得到了廣泛擁護。今山西平定縣的「娘子關」,就是因平陽公主的駐軍而命名的。

宋朝,有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軍從杭州飽掠財物北歸,梁紅玉指揮宋軍,把金兀朮的軍隊困在了黃天蕩,使金軍喪膽,再也不敢輕易越過長江南侵。她的名氣,毫不遜於她的丈夫韓世忠。

明朝,赫赫有名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是列入國家編制的「正牌」女將軍。她自幼隨父習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有智謀。丈夫死後,繼任其職,曾派出族人救援瀋陽抗擊後金,也曾親率三千「白杆兵」北上鎮守山海關。

清兵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戰功卓著,累功至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據說,崇禎皇帝還寫詩誇讚她:「學就四川作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1860年,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後四處擄掠,十九歲的謝莊女子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成為傳誦一時的英雄。

抗日戰爭時期,有兩位蒙古女王公——西旗的奇仲芳和東旗的巴雲英,都曾率領數百蒙古親兵,開展抗日遊擊戰,並受到了宋美齡的稱讚。

蓬蓬亂世,名垂青史的中國女將,數不勝數。同樣是巾幗女豪的秋瑾在詩中寫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非常時期,女兵必出現在戰場

史料記載,古代中國既有女兵,也有女兵部隊。戰國初期,《墨子》載:「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諸男、女有守於城上者,什六弩、四兵。」可見,烽煙四起的戰國,女兵的比例可不小。

顧頡剛在《女子當兵和服徭役》中說:「一部《左傳》中記事不少,而絕未有壯女當兵之痕跡。」但他認為:「殆戰國時屢發大規模之戰爭,丁男不足則以丁女繼之……必至全國動員而後已。」非常時期,女兵必出現在戰場上。

漢朝初期,也有女兵,《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城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

古代匈奴的婦女都是女戰士。《資治通鑑》中記載,公元前36年漢朝軍隊討伐西域的郅支單于,把匈奴軍困於郅支城內,匈奴軍誓死抗擊:「單于乃被甲在樓上,諸氏、夫人數十皆以弓射外人。」戰情危機之時,匈奴女人也上戰場。

太平軍中的女兵部隊有10萬之眾。湘軍情報彙編《賊情彙纂》中稱「賊素有女軍」,並詳細羅列了太平軍女軍的編制。定都天京後,太平軍女兵編為40個軍,一個軍約有2500人。僅在天王府裡服役的女兵,就有三千,不僅在危急時刻保護過天王的性命,最後也陪太平天國同歸於盡。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將領左寶貴戰死,《點石齋畫報》報導,其夫人發誓為夫君報仇,把金銀首飾都捐獻出來,招募士兵,組成一支三千人的部隊,據說都是巾幗女性,「別稱一軍」,從甘肅開到北京,請求赴抗日前線。

當時媒體發出感嘆:「若左夫人者,亦女中之奇傑歟。」但也有文字爆料,說左夫人招募的士兵都是陝西、甘肅兩省之人,他們「多系耳戴銅環,衣服捆邊,與女裝差近」,說左夫人所帶的其實絕大多數是男兵,但她的部隊中也有相當數量的女兵。

古代的女兵部隊通常做些什麼

那麼,中國古代的女兵在軍中通常做些什麼?軍中怎麼管理女兵?

《墨子》載:「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戰國時期的女兵,主要幹的是挖戰壕洞穴、守衛城池、挖土拆房等等輔助工作。

太平軍的女兵部隊所從事的通常是軍需生產,以及修理工事、搬運糧草、舂米、搓麻繩、埋死屍等工作。清朝人謝介鶴在《金陵癸甲紀事略》中記載, 1853年-1854年間,太平軍進攻清軍江南大營時,讓女軍派人挑著裝滿糠的大籮筐遠遠跟著。

一旦得手,太平軍乘勝追擊,女軍就用糠填埋廢棄營地的壕溝,而後用籮筐把戰利品挑回去。定都天京後,時而也有廣西籍太平軍女軍官出戰,曾國藩對於這些「大腳蠻婆」深為忌憚。

「戰爭已加速了中國婦女的抬頭與解放。」抗戰期間,除了部隊中的女軍人之外,中國普通婦女的表現也極其出色。

1938年5月國民政府在牯嶺召開全國婦女會議,設立婦女指導委員會,領導全國婦女的戰時工作,組織婦女參加戰地慰問團、擔架隊、遊擊隊等組織,幫助破壞敵後的公路,切斷交通,一起消滅侵略者。

戰時長達240英裡的川甘公路的修建,其中就有幾千甘肅婦女的貢獻,甘新公路的修建,也有當地婦女的貢獻,當時所使用的工具都是極其簡陋的鏟鋤和刀斧。婦女指導委員會在全國設立了九個辦事組為抗戰服務,其制度之完備,不啻於一個規模龐大的「女兵陣營」。

中國古代要求女兵與男兵分開管理,禁止男、女兵相接觸,所謂「慎使三軍無相過」,男兵女兵混雜一起,會影響戰鬥力,這無疑與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思想密切相關。

概而言之,我國傳統思維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只有非常時期,女性才會出現在戰場,戰場上的中國女性博得了一個亮麗名字叫「巾幗英雄」。毛澤東說:「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女兵部隊越來越受到政治家、軍事家們的重視。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焦點

  • 《嶽飛傳》裡的金兀朮,史書是如何記載的
    《嶽飛傳》裡的金兀朮是金國人入侵中原的統帥,他領兵狡詐多段且勇猛,那麼史書裡的金兀朮是怎樣的呢? 據史書《金史》記載:金兀朮是金世主完顏阿骨打的四子,名宗弼,本名叫斡啜,又叫兀..,也叫斡出。
  • 河南一縣城,金兀朮後人在此隱居400年,至今仍保留女真習俗
    而對於金兀朮這個名字,或許一些不熟悉宋朝歷史的小夥伴還比較陌生,但要是說起他的背景或許你會被震撼到,因為他便是大金朝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同時也是進攻宋朝的統帥之一。金兀朮生於古代的哈爾濱阿城區海溝河畔,是金朝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於是常常被人稱呼為「四太子。」
  • 古代女兵替父從軍,在軍中有何作用?想不到還有這麼多特權
    我們都知道,通常古代發起戰爭士兵不夠的時候便會去徵兵,一般都是一些年輕力壯的男丁,那麼在古代有沒有女兵的存在呢?答案是肯定有的,而且數量還不少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很多關於巾幗英雄的故事,比如西漢農民起義姐妹花呂母、遲昭平,北朝時期,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以及隋朝冼夫人、唐朝平陽公主、宋朝梁紅玉等等。她們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且永垂青史的女兵人物。俗話說的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戰爭一旦發起,國家危急關頭就總會有人站出來,無論男女,在國家大義面前都是渺小的一員。我們都是花木蘭是男扮女裝替父從軍的,因此一開始,大家並不知道她是女性。
  • 古代八大用斧猛將,二程三胡四徐五楊六兀朮,第一是位美貌女戰神
    而斧作為最早使用的兵器,在中國古代史上一直沒有中斷過。但在數千年中,善使斧的猛將卻並不是很多,粗略統計,約有八人,其中第一還是位美貌的王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八人都是誰。 第八:孟良。孟良是北宋武將,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歷史上真實的身份,一個是楊家將演義中的身份。在史載中,關於孟良的資料非常稀少,只知道他做過騎都尉,以驍勇著稱。
  • 陸貞、金兀朮、多鐸,這些負面歷史人物沒必要洗白
    此女的一生罪惡滔天,可謂禍國殃民。陸令萱因為丈夫駱超以謀反罪被殺,而成為宮廷女奴。但幸運的是,他被選定為北齊後主高緯的奶媽。陸令萱通過一系列操作逐漸把握朝政,後收養穆黃花為女,使她被立為皇后,自己被尊為「太姬」。從此權傾朝野。問題是,她雖然權力欲望及強,但是沒有治國才能。陸令萱聚集了許多朝廷同黨,專擅朝政,穢亂宮闈,貪汙納賄,奢侈享樂,使北齊王朝政治日益腐敗。
  • 屢戰屢敗的金兀朮能算名將嗎?這個人可不是名將那麼簡單
    你帶著女真的精銳總是去剿匪平叛,什麼時候也成不了女真人的英雄。公元1129年,金太宗下詔三路攻宋,自陝西、山西與河北三個方向出擊南宋。完顏宗弼率所部,跟隨東路軍統帥完顏宗輔作戰。正是在這一路,金軍上演了一幕神操作。在主力與宋軍鏖戰山東之時,東路軍統帥完顏宗輔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奇襲部隊。這支部隊甩開宋軍所有陣地、直撲揚州。而當時的南宋皇帝趙構就在揚州。
  • 揭秘越南女兵不穿衣服之謎
    我部在完成了對朔江的攻擊後, 授命向高平外圍茶靈開進,合作121 師進行協同作戰,開進途中我有幸結 識了我團的軍中導遊兼翻譯(越戰老兵 ,那坡縣人),抵達茶靈後,通過幾天 肅清殘敵的戰役根本沒有戰事,所以 ,我們倆就天南地北以及所見所聞聊 了起來,還給我講了越軍中很多鮮為 人知的故事。
  • 宋朝最精銳的老A部隊:「不敗神話」背嵬軍!
    ▼虛構的老A,以及現實中中國軍隊的雪豹部隊都屬於特種部隊範疇。這幫優中選優的王牌部隊,通常都會在決定戰役勝敗的關鍵點上使用。這也是中國特種兵這一題材,能夠大火的一大原因!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筆者今天就來聊一聊,宋代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背嵬軍。給背嵬軍帶來最大榮耀的人,毫無疑問就是「武神」嶽飛!
  • 沙場女兵揭秘「魔鬼訓練」:擒拿格鬥荒島生存,與男兵無異
    《法制晚報》記者採訪到曾在南海艦隊服役的海軍陸戰隊女子偵察隊隊員來丹娜,其曾在志願表上寫「我要求加入全軍唯一的女子作戰部隊」。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號觀海解局大學上到一半她選擇當兵此次共有9個作戰群受閱,海上作戰群中「兩棲霸王花」首次以戰鬥員身份亮相沙場。女兵平均年齡20歲。
  • 多次立下戰功的野戰部隊副指導員,其實是一位20歲的女兵!
    她15歲女扮男裝,在野戰部隊隱瞞身份長達5年;雪夜飛馬送信,衝鋒刺刀見紅,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唯一的特等女戰鬥英雄,真正的現代花木蘭!她叫郭俊卿。一位入伍5年,立下多次戰功的野戰部隊副指導員,竟然是一位女兵!
  • 金兀朮在這場戰爭中被打的狼狽逃竄,逃跑後一句牢騷卻成千古名言
    金兀朮是一位比較有本事的金國將領,但是同時也是一位比較有喜感的金國將領,因為在人們印象中,金兀朮好像每次來南宋打仗,都會被人打得灰溜溜逃走。
  • 金國騎兵讓人恐懼的狼牙棒,當年宋朝軍隊為何沒有裝備?
    用戲文中的話就能體現出來,這句話是這樣的:"金有拐子馬,宋有麻扎刀;金有金兀朮,宋有嶽元帥;金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 意思很明確,就是金國的拐子馬和金兀朮,雖然厲害,但宋朝都有對應的克制方法,自有麻扎刀和嶽飛來對付,唯獨這狼牙棒只能用腦袋去硬扛
  • 中國古代機動部隊,騎兵和戰車兵哪家強?
    中國古代歷史也是一部戰爭史,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從大秦漢朝到明朝清朝。綿延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在世界歷史中也佔有重要一席!那麼中國古代軍隊到底是戰車部隊強,還是騎兵部隊更勝一籌?
  • 揭秘三軍儀仗隊女兵:身高超173cm 強化訓練三月
    原標題:揭秘三軍儀仗隊女兵:身高超173cm 強化訓練三月   ■ 揭秘   儀仗女兵強化訓練仨月 身高超173cm   昨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的歡迎土庫曼斯坦總統庫爾班古力·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來訪的儀式上,來自三軍儀仗隊的13名女隊員手持禮賓槍和男隊員組成151人最大陣容的儀仗隊,接受了兩國領導人的檢閱。
  • 冷兵器時代的巔峰部隊——背嵬軍
    在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絕對是數得著的精銳部隊,就在這支精銳部隊中有一隻精銳中的精銳,雄兵中的雄兵——背嵬軍!堪稱古代戰爭中的特種部隊,還是經歷過數次戰爭檢驗的特種部隊,"背嵬軍"名稱的理解頗多:嵬,山高大的樣子。詩經唱:習習谷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一說是大將帳前的驍勇人。一說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一說是皮牌。
  • 背嵬軍為什麼會被為古代最強兵種
    背嵬軍為什麼會被為古代最強兵種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於其它兵種有著碾壓性的優勢,以兵勝騎的戰例屈指可數,更別說是在野戰中面對十倍於自己的敵人,然而宋朝的一支軍隊卻刷新了我們的認知,他們就是嶽家軍精銳中的精銳——背嵬軍。
  • 各國如何解決女兵意外懷孕?中國方式最嚴厲,美國的做法沒人性
    巾幗英雄,指的就是女性英雄。在古代雖然軍營和戰爭聽上去可能只和男性有關,女性在這個父系社會所付出的功能要比男性少很多,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目前的軍營當中,不僅有很多的女兵,還有很多女衛生員,甚至女性將軍都是很多的。雖然部隊要求嚴格,紀律嚴明,基本上不會出現作風問題。
  • 女兵方隊閱兵訓練:牛虻叮咬大腿 鮮血染紅絲襪
    此次參閱女兵方隊首次以乘坐新型新型高機動急救車、中型運輸車的形式亮相,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唯一的女兵方隊,唯一由院校抽組的方隊,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方隊,領隊田鷗是此次抗戰閱兵唯一的女將軍,梅月圓是唯一兩次作為隊員參閱的女兵。
  • 人民軍隊「花木蘭」燦若星河,南昌起義30女兵,大多出身黃埔
    甚至有不少觀眾看完真人版《花木蘭》後,立刻開始重溫動畫版,真人版的失敗,襯託出動畫版當年的成功。到了宋代,楊門女將的故事開始廣為傳頌,兩宋之際追隨其夫韓世忠抗擊金兵的梁紅玉,也成為後世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就算是到了封建禮教對女性最為桎梏的明清,還湧現出了秦良玉、沈雲英和馮婉貞這樣的巾幗形象。可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是可以與男性一起衝鋒陷陣、肩負起家國興衰乃至天下興亡重任的。
  • 背嵬軍——精忠大帥嶽飛手下的特種作戰部隊
    郾城之戰,數萬嶽家軍以少勝多,大敗十餘萬金兵;潁昌之戰,嶽家軍又大破完顏宗弼軍,「殺兀朮女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嶽家軍中精銳之精銳的「背嵬軍」。所謂背嵬軍,如嶽珂所言:「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作為嶽飛親領的部隊,背嵬軍下轄8000精銳騎兵,及萬餘步兵,總計約有兵員一萬五六千人。騎兵裝備長刀、短弩和硬弓,身著鐵甲,作戰時通常分為小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