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人生》,滿足了不少女玩家的『導演夢』。
2017年底,一款名為《戀與製作人》的手遊,突然在網絡上爆火。成為了那年手遊市場上的黑馬。這也讓不少玩家和遊戲廠商意識到,「深藏不漏」的女性玩家群體,竟然能給遊戲市場注入如此龐大的能量。
《戀與製作人》是一款主打女性戀愛的角色扮演遊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乙女遊戲」。這款遊戲的主要受眾是年輕女性玩家,視角是女主角視角。主要任務則是玩家一邊經營好自家的影視公司,一邊和四個性格迥異的俊美男主,開展一系列愛情故事。很多玩家一接觸到《戀與製作人》,就很快墜進了「蜜糖陷阱」。部分玩家以「太太」的身份自居,在百度貼吧等遊戲社區論壇中,和其他玩家一同分享遊戲中的戀愛和甜蜜場景。
《戀與製作人》在發售不到一個月,下載量便已突破了700萬,日活躍用戶數更是超過了200萬。即便是現在看來,這份數據也依舊豪華。2019年初,憑藉現象級遊戲《刀塔自走棋》而短暫煥發「第二春」的DOTA2,其在線玩家數量也不過將近100萬。然而,比起這份頗為華麗的數據,《戀與製作人》更受關注的,還是在社會中引起的諸多熱議。
2018年1月13日,有玩家包下了深圳京基大樓的LED大屏,為「李澤言」慶生。「李澤言」是《戀與製作人》中的四位男主之一,人設是「瑪麗蘇文」中常見的「霸道總裁」。毫無疑問,這必定是哪位「李太太」的手筆。在LED大屏上閃過的三句「慶生語」中,那條「是刷你黑卡買的」對應的,則是《戀與製作人》官方舉辦的「李澤言生日月」活動,以及在李澤言生日前一天,借李澤言之手給玩家發放的那張「黑卡」。
順帶一提,「李澤言黑卡」還借著強大的話題度,一舉衝上了當天「微博熱搜榜」的前五。
不過,《戀與製作人》依舊難以擺脫手遊「曇花一現」的命運。時至今日,《戀與製作人》已經淡出了網際網路的視線。但這並不意味著遊戲就變成了「Dead Game」。在百度貼吧「戀與製作人吧」中,依舊堅持的「太太」們,繼續發著自己的抽卡心得和「戀愛故事」;抖音上,除了官方帳號的活動宣傳外,一些玩家也在分享自己和遊戲的故事。看起來,有關《戀與製作人》的內容,似乎依舊保持著濃濃的「少女戀愛氛圍」,只是放出的動態和故事,少了點玩家自身的真心和生氣。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抖音上,《模擬人生4》這款遊戲,竟然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女性玩家的追捧。和《戀與製作人》在抖音上的官方投放,以及玩家公式化地分享抽卡和劇情日常不同,有關《模擬人生4》的短視頻,大部分都是精心編排過的小故事。
這些小故事之間並非毫無關聯。它們按照順序,完全可以組成一部數百集的長篇「連續劇」。題材,則是近些年一直在女性中話題度很高的「瑪麗蘇」。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模擬人生4》相關的短視頻會獲得女性用戶的青睞,甚至超過了直接以「乙女戀愛遊戲」為噱頭的《戀與製作人》——話題「模擬人生電視劇」的播放量為5.6億,而話題「戀與製作人戀」的播放量僅為2.1億。
此外,抖音上以「模擬人生」為ID前綴的用戶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她們會原創,或者根據網絡上當紅的瑪麗蘇小說改編劇本,再通過《模擬人生4》這款遊戲,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有帶貨的,還會順帶宣傳一下自己的「商品櫥窗」。
「皇甫御」,一名以上傳《模擬人生4》瑪麗蘇電視劇為主的女性抖音用戶。儘管她的ID沒有加上「模擬人生」這個前綴,但是她卻是《模擬人生4》版塊中,創作瑪麗蘇連續劇的佼佼者。目前,她的抖音帳號已經擁有了87.1萬的粉絲,以及1373.3萬的獲贊量。
皇甫御目前主要上傳了兩部瑪麗蘇連續劇——「全城追妻第一部」和「全城追妻第二部」。是典型的「霸道總裁」式瑪麗蘇連續劇。自2019年11月14日,皇甫御上傳「全城追妻第一部」第一集以來,截止到2020年11月3日,不到一年的時間,皇甫御就已經上傳了1444個短視頻作品,平均每天要上傳4條短視頻。工作量相當龐大。
高產並不意味著視頻的質量會有所下滑。已完結的「全城追妻第一部」,總播放量達到了3.7億;仍在連載中的「全城追妻第二部」,播放量已經達到驚人的5.7億。單從這些數據上看,皇甫御堪稱《模擬人生4》版塊中的「扛把子」。
相比於皇甫御在抖音上《模擬人生4》版塊中的一枝獨秀,「挽紉很會咕咕咕」卻做到了抖音、B站「兩開花」。挽紉很會咕咕咕,同樣以上傳自製《模擬人生4》瑪麗蘇連續劇為主,她在抖音上有著44.1萬的粉絲。播放量最高的瑪麗蘇連續劇,是「蘇麗瑪的瑪麗蘇」系列,有著2324.3萬的播放量。
在B站,挽紉很會咕咕咕的標籤是「遊戲區UP主」。也許她自己都沒能料到,「蘇麗瑪的瑪麗蘇」系列合集,會以510.3萬的播放量,成為今年8月份唯一能和「歪嘴龍王」系列視頻,在排行榜上「掰手腕」的存在——該系列合集,曾在B站的「全站排行榜」上,奪得過第一的位置。
「蘇麗瑪的瑪麗蘇」與傳統的瑪麗蘇連續劇還有所不同。儘管披著瑪麗蘇的外皮,但本質上卻是一部以玩梗娛樂為主的搞笑劇。女角色蘇麗瑪是一位瑪麗蘇小說作家,因為意外穿越到了書中的世界。想要回到現實世界,就必須撮合小說故事中的原男女主角在一起。整個連續劇中,惡搞「霸道總裁」的梗層出不窮,各種腦洞大開的奇怪設定也是隨處可見。例如女主的七彩發色,要與男主的七彩內褲相匹配;男女主發生交通事故,進行手術後的相互換頭,從而導致性別轉換;然後還有一胎生108個孩子的不科學設定,以及嬰兒被女主的綠皮膚嚇到從而鑽回腹中的可笑橋段。再加上奇葩的角色模型和「沙雕」的配音,這部連續劇在B站吸粉無數。
B站作為最受當代年輕人喜愛的網絡平臺之一,了解《模擬人生4》的用戶不在少數。但抖音由於其更廣泛的用戶圈層,並不是所有用戶在刷到瑪麗蘇連續劇時,能認出《模擬人生4》這款遊戲。挽紉很會咕咕咕,在抖音上「蘇麗瑪的瑪麗蘇」的合集簡介上,留下了這麼一段介紹「遊戲為電腦端模擬人生4,百度搜索origin進官網購買即可。或者在steam購買。」
這段話更像是出自某個遊戲論壇發帖的樓主。
巧合的是,在遊戲論壇和社區上,對《模擬人生4》或者說整個「模擬人生」系列的討論,總少不了關於女性玩家的話題。
百度貼吧「模擬人生吧」,是國內不多的幾個「模擬人生」系列玩家大型聚集地之一。在「模擬人生吧」中,輸入關鍵詞「女玩家」,就會發現諸如「請問這個吧裡全是女玩家嗎?本人瑟瑟發抖」、「這遊戲男生玩的多嗎?感覺都是女生在玩」這樣的帖子。
在回答問題的樓層中,正經解釋的有,插科打諢的也有。有網友拿貼吧曾經的「編織物品包投票」為例,得出貼吧裡的《模擬人生4》玩家,以女生為主。
也有網友表示,可能是男性玩家和女性玩家對遊戲的關注點,以及表達欲望上的差距,讓人產生一種《模擬人生4》女玩家比男玩家更多的感覺。並且說道:「很長一段時間後,吧裡女生數量佔多數了。」
從「模擬人生吧」中的帖子來看,《模擬人生4》中的男性玩家,似乎對建房子之類的玩法更感興趣。但大部分玩家都不會就著修房子來單獨發個帖。與之相反的,則是女性玩家會頻繁發布所謂的「劇場貼」,即用圖文的方式,自編自導一個小故事。故事內容大多也與瑪麗蘇相關。
如果說男女玩家在表達欲上的區別,會模糊掉網友對貼吧男女用戶比例數的判斷,那麼,玩家投票可能是一種更科學和更直觀的表現方式。恰巧,「模擬人生吧」中還真有這麼一則帖子,來統計《模擬人生2》時期,貼吧中的男女玩家人數。從截止到2010年5月29日的調查結果來看,當時的貼吧中的女性玩家數量,是要超過男性玩家的。
無論是主觀感受還是客觀數據,根據「模擬人生吧」的反饋結果,都確確實實地表明了,《模擬人生4》在國內女性玩家中,佔有一席之地。
明確了《模擬人生4》在女性玩家中頗受歡迎,算是找到了抖音上,《模擬人生4》瑪麗蘇連續劇「經久不衰」的原因。但不少女玩家,願意在《模擬人生4》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且批量性地製作成百上千的瑪麗蘇連續劇,說明對於這些女玩家而言,《模擬人生4》不僅好玩,還上頭。
到底有多上頭?在知乎上,有網友專門以「女朋友迷上模擬人生4是什麼感受?」為話題展開了討論。
參與話題討論的知乎用戶男女皆有,回答這個問題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但在最後,大部分回復都會聚焦在同一個點——女玩家有時候沉迷《模擬人生4》時,確實很可怕。
「電腦使用時長全方位上升,最高記錄是到4點還是通宵不記得」;「如果要上班一般就玩到凌晨一點左右,要是不上班,我可以玩一晚上,第二天再補覺然後睡醒接著玩,每次都是逼著自己關電腦。」;「反正我最高記錄,三天沒關電腦就在那玩。比剛迷上劍三那會還狠」。這些回答無一不證實了在「沉迷遊戲」這塊,女性玩家和男性玩家並無多少出入。
然而,《模擬人生4》作為一款模擬經營類遊戲,自身並沒有多少單獨吸引女性玩家的設計。那麼,遊戲中吸引女性玩家如此沉迷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就變得很有意思。
想要知道這點,還得反過頭來看看那些瑪麗蘇連續劇。
細看那些用《模擬人生4》製作出來的瑪麗蘇連續劇,如果拋開作者有意惡搞的橋段,無論是場景布建還是人物模型,都是比較流暢且完成度較高的。能做到這點,與這些女性玩家的遊戲學習能力自然是緊密相關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模擬人生4》本身就是一款比較好上手的遊戲,建模和錄製視頻方面,對新玩家也相對友好。
遊戲本身具備簡單的視頻編輯和錄製功能,玩家就不需要再使用其他的軟體,來錄製遊戲素材。此外,玩家還能根據喜好在遊戲中設置「機位」和調整參數,更方便地獲得視頻素材。
「導演」、「攝影」、「錄像」、「後期」,都已經準備好了,剩下的,就只有參演瑪麗蘇連續劇的演員,還未就位了。
「演員」,自然要靠玩家自己來創建。也就是遊戲中常說的「捏人」。而捏人,正是很多女性玩家沉迷《模擬人生4》的第一步。
知乎用戶「願我如星君如月」,是一名「模擬人生」系列的老玩家了。她在之前那篇「女朋友迷上模擬人生4是什麼感受?」的帖子中,詳細地描述了自己玩《模擬人生4》的經歷。她很直接地說道:「後來很久都一直沉迷於找玩各種mod,沉迷於捏人,沉迷於搭配各種衣服」。
在「模擬人生吧」中,各種有關捏人分享貼和角色參數貼,也是層出不窮。發起這類帖子的樓主,性別顯示也一般以女性為多。B站上,關於「模擬人生4修圖」和「模擬人生4捏臉」的視頻也是一抓一大把,播放量在數千至幾十萬不等。
想要把人物捏得有特色且不落俗,光靠遊戲本體自帶的捏人選項,是有些不夠看的。這裡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官方的DLC,二是「願我如星君如月」所提到過的各種遊戲MOD。
相比於官方DLC,涉獵範圍更廣,內容更全面的自製遊戲MOD,更受玩家歡迎。而且有些MOD製作之精良,甚至超過了官方DLC。
「模擬人生吧」以及「模擬人生豆瓣小組」,都是國內比較大的遊戲MOD傳播地。但在國內《模擬人生4》玩家中,名氣最為響亮的遊戲MOD製作和交流地,還是「三宮六院論壇」。
在三宮六院論壇,除了常見的「《模擬人生4》 綜合區」版塊,還有一個專供於遊戲MOD製作和分享的「《模擬人生4》 原創MOD區」版塊。在原創MOD區中,各種MOD都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光是「捏人」這塊,就細化成了「原創服飾」、「原創髮型」、「原創配飾」、「原創化妝」、「原創皮膚」等。此外,還有在國內女性玩家中,話題度很高的「古風類」MOD。
整個版塊的用戶活躍度很高。MOD作品數量也相當豐富,囊括了遊戲中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刷新論壇後,很多帖子的最新回復,都顯示只間隔了數秒。
對應論壇龐大的玩家群體和訪問量,原創MOD區還十分嚴格地執行版塊規定。對冒充他人、竊取他人作品的行為嚴肅處理。甚至對於「滾鍵盤」行為,也有著更為嚴厲的處理措施。
據版規上的描述,三宮六院論壇為原創MOD單獨開設版區,這種做法在國內還是頭一遭。
但藉由三宮六院論壇的「《模擬人生4》 原創MOD區版塊」,我們才能一窺《模擬人生4》的遊戲MOD為何一直會保持高頻率的更新,以及如此受玩家歡迎的原因了。《模擬人生4》是2014年開始發售的遊戲,如今也是一個有著六年歷史的「高齡遊戲」了。也就是說,《模擬人生4》遊戲MOD的製作者們,也差不多跟了這個遊戲六年了,並且現在依舊活躍。
有著如此龐大的MOD資源庫作素材,女性玩家自然就能更好地在《模擬人生4》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編撰出一個又一個放飛自我的瑪麗蘇故事。被故事吸引的觀眾,很可能就會藉此入坑,進一步擴大《模擬人生4》的玩家群體。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在網絡上搜索《模擬人生4》的相關資料時,我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為什麼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男性玩家要多於女性玩家,這難道不是一款女性遊戲嗎?」
我原以為會在這則帖子中,找到一些數據,用來佐證文章中「《模擬人生4》在女性玩家中頗受歡迎」的觀點。可惜的是,沒有找到。
不過,在帖子中,我看到有這樣一條回復,並不是直接回答樓主的問題,而是從這個問題本身的角度出發,對樓主進行了質疑。第一句,便是「這就是你的認知問題了……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好像就有劃定一種性別歧視一樣的界限,女生就該玩過家家,男生就得玩變形金剛……」
之後,說出這句話的層主,又從「模擬人生」系列是分級「12+」的遊戲出發,解釋這是一款男女都能玩的遊戲,而並不是樓主自認為的「女性遊戲」。特別一點的,可能只是「模擬人生」系列,更受女性玩家青睞而已。
這句「更受女性玩家青睞」,一語點醒夢中人。
如今,人們對「遊戲中女性玩家越來越多」的現象已經愈發習慣了。遊戲中的女性玩家,也不再像幾十年前那般,是網絡上的「珍稀物種」了。男女玩家在遊戲中的交往也愈發理性與合乎常態,逐漸向現實靠攏。
這是一件好事。
如同《戀與製作人》這般打著「女性戀愛遊戲」旗號的遊戲,能一夜爆火併且創造那麼多熱度事件,網友們也並非不能理解。
但是,這份理解,僅限於我們在認知中,將某款遊戲定義為「女性遊戲」時,才會出現。而那些沒有被我們定義成「女性遊戲」的遊戲,一旦出現女性玩家,以我個人而言,大概率還是會出現一些驚訝和不可思議的。
隱藏在驚訝和不可思議背後的,其實還是一種偏見,認為這個遊戲應該不會出現女玩家才是,即便遊戲本身,並沒有對玩家性別進行任何明示或暗示。
這種偏見,不只是個別現象。在電子競技這塊,性別偏見或者歧視,尤為明顯。例如MOBA遊戲中常見的「帶妹」,就是下意識地將女性玩家的實力,放在了男性玩家之下。然而,有些女性玩家的實力,並不亞於甚至超過了絕大多數男性玩家。
韓懿瑩,遊戲ID為Miss的女玩家,曾在WCG的《魔獸爭霸3》比賽中數次獲得女子組冠軍。轉行《星際爭霸2》後,在2012年的「ZOWIE DIVINA中國星際2女王賽」中,以四比三的比分擊敗對手,被譽為「中國星際女王」。後來,Miss又在DOTA和LOL中擔任遊戲解說,成為了國內全能的女解說。甚至在2013年,成為遊戲風雲頻道節目主持人。
孫一峰,被譽為「中國蟲王」的《星際爭霸》傳奇選手,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韓大師對抗賽上,輸給了韓國選手tossgirl。2010年的孫一峰,手感正熱,還奪得了2010年「WCG上海賽區星際冠軍」,以及「WCG中國總決賽星際冠軍」。然而,這名擊敗了孫一峰,ID為tossgirl的女選手,卻成為孫一峰一直都過不去的心坎。
這些事例足以說明,即便是在電子競技的最高擂臺上,女性玩家依舊是有著和男性玩家同臺較量的實力的。
既然如此,我們在遊戲中見到女性玩家的那份驚訝,以及那一點點偏見,也就自然而然需要放下。
以平常心與女性玩家進行交流,或許,正是所謂尊重女性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