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乙女向遊戲出發,聊聊《戀與製作人》的成功

2021-01-13 1號玩家

《戀與製作人》的火爆使人們重新認識了「女性向遊戲」幾個字。

"女性向遊戲",或者說"乙女遊戲",即指專門針對廣大女性製作開發的遊戲,從現在業內的乙女向遊戲作品來看,現在的乙女遊戲包含但不限於傳統的「文字戀愛冒險遊戲」(AVG)。

需要注意的是,「乙女遊戲」中的「乙女」並不單單指十幾歲的少女玩家。實際上,根據玩家具體年齡的不同,乙女遊戲本身也有不同的評級。也就是說,跟男性向R18的Hgame一樣,乙女遊戲裡也有R18的存在。

提起「乙女遊戲」,就繞不開光榮遊戲公司。

光榮,就是那家做了《信長之野望》系列、《三國志》系列、《蒼狼與白鹿》的牛X哄哄的遊戲公司,以上三系列曾經被統稱為「歷史三部曲」。

而世界上第一款女性向遊戲,就誕生在這家主打硬漢風、男性風、歷史風的公司裡。

一、光榮公司的「NeoRomance(新浪漫)」系列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抱著「希望有一款為女性製作的遊戲」的想法,KOEI(光榮)的部分女性員工發起了「安琪莉可」的企劃。這個企劃並沒有受到KOEI公司的重視,因為在當時普遍認為「遊戲是男性玩的」。」

別說「上個世紀90年代」了,在當今21世紀,遊戲界主流觀點也是「遊戲是男性玩的」,不是嗎?

當時「給女性製作遊戲」的想法雖然沒有得到光榮公司的重視。但沒有打壓,還給女性員工組製作、嘗試的機會,光榮這種「做著試試,成功了就是開山立派,不成也沒什麼」的開放態度,確實不愧是「對歷史有獨到理解」的公司。

經過一年半的製作,《安琪莉可》(以下簡稱《安》)於1994年9月23日發售,沒有語音——畢竟是不受重視的企劃,沒錢請聲優啊。

結果遊戲發售後大受好評,下到年輕少女,上到已婚女性,都成為了《安》的FANS。

很快,光榮在1995年12月發售了《安琪莉可Special》,進一步完善了遊戲,而且請了諸多名聲優來配音。

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們組受重視了,有錢了,聲優陣容請最豪華的!

《安琪莉可》是世上第一款女性向遊戲,在日本有「女性向遊戲總本山」之稱。後續也陸續出了很多代作品,成為《安琪莉可》系列。

而製作《安》系列的「RUBY PARTY」開發小組,繼《安》之後,相繼製作了《遙遠時空中》系列、《金色琴弦》系列等其他作品。這些光榮旗下的女性向遊戲統稱為「NeoRomance(新浪漫)」系列。

*《遙遠時空中》一代

*《金色琴弦》一代

其中《安琪莉可》《遙遠時空中》《金色琴弦》三個大IP,就是新浪漫系列的代表作。三部代表作也衍生了漫畫、小說、廣播劇、動畫等一系列周邊。

雖然都是女性向作品,但新浪漫系列很多作品延續了光榮的「歷史風」,劇情、設定都跟歷史有關,畫風也都具有細膩古樸的素雅感。到底還是光榮啊233。

二、乙女遊戲玩的是什麼

動人的劇情,攻略男性NPC的戀愛心動感。

如上面的新浪漫三部曲,每個都有完整的世界觀設定與劇情。玩法上大體是一女對多男的「文字戀愛冒險遊戲」(AVG),但有的也有戰鬥系統。

劇情對傳統乙女AVG遊戲來說很重要,畢竟是「文字冒險類遊戲」的旁支,劇情上自然不會輸。很多乙女遊戲筆力深厚,有著深刻、厚重的劇情,並不只是玩家跟NPC「談談戀愛」罷了。——這也是很多女生在玩《戀與製作人》時也會詬病的一點:《戀》的劇情「一般般」。

靜下心來體會那些經典乙女遊戲的劇情,會在心中留下沉寂、雋永、悠長的回味感,這些是快餐式戀愛遊戲——比如《戀與製作人》——確實比不上的。

三、《戀與製作人》的延續與創新

就本豆的體驗來看,《戀與製作人》(以下簡稱《戀》)的團隊無疑是非常聰明,而且異常清醒的,他們在保留傳統乙女AVG遊戲精髓的基礎上,改進了傳統乙女AVG遊戲中相對當下浮躁市場的「不合時宜」的部分。

1、快餐式的「麵包屑」劇情

擯棄了傳統乙女AVG遊戲大段大段小說式劇情的表現方式,極大簡化了劇情設定,拆分成章節小劇場的表現形式。同時保留必要的矛盾衝突,保留戀愛的心動、甜膩感。使玩家接受程度高,玩起來也沒那麼無聊。

《戀》的劇情確實沒什麼深度,但對《戀》來說剛剛好,且夠用。

看劇情文案,其中沒什麼廢話、廢句;人物塑造到位,時不時竟然還有各種「反差萌」;每個章節末尾都能推進到劇情高潮,還能為下一章留下懸念,讓用戶掏錢升級以求解鎖劇情——《戀》的劇情雖然淺度,但可以感覺到是經過了計算的寫法:多一分不寫,少一分填上。

只是有的詞出現頻率實在太高,讓人哭笑不得,真的很想吐槽:

表現女主心動時全用「心跳漏了一拍」——如果是偶爾跳漏一拍確實是心動,但經常跳漏的話建議女主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表現男人們偷笑時全用「嘴角彎起好看的弧度」——「好看的弧度」到底是多少度?30度90度還是180度?

「燈光/逆光/燭光照在他身上,把他的輪廓勾勒的溫柔許多」——為什麼逆光攝影手法可以把人物烘託的柔和?此處應有攝影小百科:

2、強化人設,一切從人設出發

《戀》裡面4個人個性鮮明,分別對應不同年齡層女性對不同男性的需求。

遊戲裡「私信」「電話」「朋友圈」的設定非常機智,加強了4個野男人的存在感,增強了玩家的代入感,他們在手機裡,就像真人一樣。

3、把「戀愛感」提煉成「卡牌」

傳統乙女AVG遊戲,要經過比較長的劇情鋪墊與遊戲流程,玩家才能到手「戀愛感」,解鎖固定的CG與劇情回憶。

《戀》則把男女兩人相處的剎那片段、心動時刻精煉成一張張「卡牌」,玩家培養卡牌過主線,強化「回憶」來升級好感,從而開啟單獨的支線「約會」劇情。再結合公司等級培養、城市漫步(類似回合制裡的「跑環」)、拍攝副本等,《戀》的玩法很多樣,比傳統乙女AVG遊戲顯得「更像遊戲」。

把名為「戀愛」的整體拆分成一個個最動人心的細節,再推動玩家強化「心動」的細節來鞏固整體。不得不說這真是相當聰明的設定啊,策劃腦袋確實長了,而且長的很結實。

4、精美、精美、精美。

乙女遊戲不精美、不細膩、不細緻怎麼可以呢?

5、細緻到可怕的氪金系統

寫到這裡真的忍不住想感嘆:相比那些動輒寫幾萬字、十幾萬字的劇情臺本、錄製N條語音、需要聲優們強大演技支撐人物劇情的傳統乙女AVG遊戲所賺的錢,恐怕很多都比不上《戀》一個月充值流水的零頭。

很多廠家做乙女遊戲做到自己倒閉。

為什麼無數的幕後製作人用無數心血製作出來的東西,比不上相對淺度的東西賺的錢、人氣多?

這個問題若是真要論述起來,怕是殘酷至極又無解。

回到《戀》,《戀》的付費坑不坑?

坑,非常之坑。但它坑錢坑的並不粗糙,反而比市面上大部分遊戲精緻得多得多。

從小額充值,到「限定充值」,再到大額充值,《戀》處處進行了細緻到可怕的精妙計算,讓有消費能力且願意消費的玩家一步步深陷其中。甚至養成每日付費的習慣。

問玩家要錢的過程邏輯縝密、結構複雜,結合了玩家以往的消費記錄與遊戲進度,且與玩家的遊戲目標相一致。

心思計算到這種程度還不賺錢,那真是「沒天理了」。

就怕這「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遊戲的長線生命力。遊戲需要賺錢天經地義,只是遊戲本身骨子裡的「冷」與「暖」、「商品」與「真愛」,玩家心裡算的比誰都清楚。遊戲能否長青,是否值得自己再付出,玩家自己會進行選擇。

不必時時刻刻都那麼聰明,對人如此,對遊戲也是如此。有時候蠢笨一點,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後記——

在未來,希望天朝能誕生更多的女性向遊戲。

少女情懷總是詩,乙女遊戲為無數女性送去希望與慰藉。無論境況如何,無論幾歲,對愛的渴求與嚮往是女性心中永恆的追求,這跟男性心中總有一處江湖一壺酒一樣,無高低貴賤之區別,是值得被正視的需求。

幻想雖虛幻,求的終歸是個「愛」字。

願少女們的小心事能在遊戲中得到滿足,把那些愛與感動化為動力,加持到現實中的生活裡,不卑不亢,做好自己。

畢竟有無數人在幻想世界的另一邊為你嘆息過,愛慕過,聲援過。

大家看完別忘關注一下本豆的運營號,

從寫給直男們的《不會撩妹?野男人教你!》,

到手撕直男們的《手撕直男癌:乙女遊戲怎麼你了?》

再到最後寫給親愛的妹子們的本篇,

本豆關於野男人的文章就此告一段落,

算是達成了「素質三連」的節奏了吧233。

最後還是那句話:

希望有更多的乙女向遊戲給妹子們,

希望妹子們玩遊戲能玩的開心。

*理性消費*

相關焦點

  • 乙女遊戲浪潮前,《戀與製作人》動畫來襲
    網視導讀:2017年出世的現象級手遊《戀與製作人》終於在2020年迎來了動畫化公開。2020年,國內乙女向手遊市場已經被各大廠商盯上,而這應當是國內首檔乙女向遊戲改編的動畫,在《戀與製作人》的遊戲劇情正在掀起新篇章的現在,或許也是《戀與製作人》希望對自己打上的一針強心劑。
  • 《戀與製作人》動畫化,紙片人活了,乙女遊戲的未來找到了?
    《戀與製作人》自2017年12月20日上線,成為乙女遊戲撬開內地遊戲大門的一塊磚,四個紙片人著實颳起了一陣腥風血雨。隨著各類遊戲內容的升級,《戀與製作人》在「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過程中,自身風頭也慢慢消退。
  • 從《戀與製作人》爆火看乙女遊戲的市場空間與阻力
    經過一系列偷窺後發現,原來這是近期公測的遊戲《戀與製作人》中的男主角,而該作中玩家則是扮演一名剛剛接受父親影視製作公司的少女,來想辦法維持公司的生計,隨後就是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花美男,給女性玩家一種青春偶像劇的感覺。1該遊戲一經發布,就迅速走紅,並於今日(12月27日)躥到了免費榜第二名——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戀與製作人》就是各大超火遊戲的PRO版吧!
  • 《戀與製作人》背後的頭部乙女遊戲的IP產業鏈如何建成?
    《戀與製作人》是典型的「乙女遊戲」,玩家以女主角的身份負責經營一家影視製作公司,邂逅不同類型的男生,並與他們培養感情。在日本遊戲中,乙女向與萌向、公主系、腐向等同屬女性遊戲的分支,它們的操作普遍比較簡單,尤其是乙女向,大多是靠文字來推動,遊戲的過程與閱讀一本戀愛小說無異,核心就是劇情和角色。
  • 《戀與製作人》三周年,頭部乙女遊戲的IP產業鏈如何建成?
    這是女性向遊戲第一次在國內引發震動。《戀與製作人》是典型的「乙女遊戲」,玩家以女主角的身份負責經營一家影視製作公司,邂逅不同類型的男生,並與他們培養感情。在日本遊戲中,乙女向與萌向、公主系、腐向等同屬女性遊戲的分支,它們的操作普遍比較簡單,尤其是乙女向,大多是靠文字來推動,遊戲的過程與閱讀一本戀愛小說無異,核心就是劇情和角色。
  • 《戀與製作人》三周年 頭部乙女遊戲的IP產業鏈如何建成?_遊戲頻道...
    這是女性向遊戲第一次在國內引發震動。《戀與製作人》是典型的「乙女遊戲」,玩家以女主角的身份負責經營一家影視製作公司,邂逅不同類型的男生,並與他們培養感情。  在日本遊戲中,乙女向與萌向、公主系、腐向等同屬女性遊戲的分支,它們的操作普遍比較簡單,尤其是乙女向,大多是靠文字來推動,遊戲的過程與閱讀一本戀愛小說無異,核心就是劇情和角色。
  • 戀與製作人的道歉,乙女遊戲圈的八月萑葦
    《戀與製作人》官方微博於昨日,八月的最後一天發表了關於近期版本活動以及七夕活動的道歉聲明。以喜歡「裝死」處理運營問題的疊紙這塊玩家口中的「死豬肉」,居然動了!?作為國內乙女手遊的頭部產品,有著業界PUA導師之稱的《戀與製作人》,不僅在發售之時就已雷霆之勢破圈,並在長線運營的過程中,圍繞女性玩家的痛點和癢點,維持著在手機乙女遊戲品類的霸者地位。疊紙在運營方面越來越貼合玩家的主動改變,似乎也印證了今年整個乙女遊戲圈的不平靜。
  • 別只看到《戀與製作人》的成功 來看看背後崛起的乙女市場
    戀與製作人》。作為一款女性向遊戲甚至衝入iOS暢銷榜第四位,之前疊紙公司創造過另一款換裝養成手機遊戲《奇蹟暖暖》大家一定不陌生。     《戀與製作人》這款遊戲可能是2017年底的一匹黑馬,《戀與製作人》上線首周日流水iOS的收入就已超30萬人民幣,而且該趨勢還在不斷上升。「戀與製作人」「白起」「李澤言」不是什麼大明星卻最近頻頻a登上微博熱搜榜。
  • 戀與製作人:「國產乙女向動畫」開播,中配評分高於日配?
    在4月新番中,《轉生成為了只有破滅flag的邪惡大小姐》在各種動漫中突出重圍,也讓乙女向的動漫給宅男們大開眼界。而國漫中也有一部乙女向的動漫開播,而且還是由超高人氣的遊戲改編,名叫《戀與製作人》。遊戲截圖乙女向遊戲其實乙女向的作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逆後宮向」,後宮漫就是一個男主,多個女主
  • 乙女向遊戲《戀與製作人》BGM疑似抄襲日劇 我的超能力是改編_遊俠...
    最近,女性向氪金遊戲《戀與製作人》異常火爆,甚至一度在App Store免費遊戲排行榜中超越《王者榮耀》下載量達到了近30萬;另外在微博中該遊戲也成為了熱門話題,微博顯示#戀與製作人#目前在遊戲話題中熱度最高,在4.2億閱讀量的情況下擁有1.3萬個帖子並俘獲2.9萬粉絲。
  • 《戀與製作人》推出第二季,這款國產乙女手遊上線近三年依舊領航
    要問國內市場頭部的乙女向手遊是哪個,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仍會是《戀與製作人》。《戀與製作人》已經上線3年,但每當有新活動或新動作時,又總能在暢銷榜單前列看到它的名字。不僅如此,目前微博話題#戀與製作人#的閱讀量高達77.9億次,討論度也遠超一般的遊戲。
  • 《戀與製作人》推出第二季,這款國產乙女手遊上線近三年依舊領航?
    《戀與製作人》已經上線3年,但每當有新活動或新動作時,又總能在暢銷榜單前列看到它的名字。不僅如此,目前微博話題#戀與製作人#的閱讀量高達77.9億次,討論度也遠超一般的遊戲。而在7月16日,這款上線三年的乙女向遊戲推出了版本大更新,並採用了遊戲界少見的「第二季」形式,再次在國內女性向手遊市場扔下一顆「重磅炸彈」。
  • 《戀與製作人》月流水3億?乙女遊戲是怎麼製作出來的?|三文娛
    有媒體預測,月流水3億的《戀與製作人》,再次將「乙女遊戲」推到風口。「撩人」的乙女遊戲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從遊戲埠、角色塑造、細化受眾方面,來看看日本怎麼做的吧。作者:兩年1月13日晚上,深圳京基100大樓的LED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一條慶生祝福語。這並不新奇。
  • 《戀與製作人》負分廣告啟示錄:奮起的乙女手遊與不能缺席的「少女心」
    而在這背後,我們終於看到了乙女遊戲群體力量的崛起, 《戀與製作人》可以說是國內乙女手遊市場的先驅者,國產類型手遊的匱乏與有力競爭對手的缺失,讓《戀與製作人》在這片沃土中恣意生長,月流水3億的成績也很好的證明了乙女遊戲市場的有利形勢,甚至讓百合佳緣等婚戀網站都面臨了來自二次元的「降維打擊」。
  • 《戀與製作人》的遊戲魅力:劇情篇
    年爆火的《戀與製作人》自發布以來有很多遊戲研究者對其走紅進行了諸多分析。譬如,它滿足了很多乙女遊戲的基本要求——簡單輕鬆的玩法,亮眼絢麗的立繪等等。要發掘《戀與製作人》的最獨特之處,我們不妨從手遊分享社區TapTap上找找答案。TapTap上的高分評論,基本都是圍繞兩個焦點展開,其一是劇情,其二是聲優。
  • 《戀與製作人》三年,一部乙女遊戲的奮鬥史
    經過三年沉澱,《戀與製作人》音樂已具備獨特的風格和調性。它是一種典型的,從內部突破尋找跟玩家羈絆的實例。3年進化,重新站在起跑線可這並非是疊紙遊戲向內找,修煉內功的孤例。某種程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是疊紙《戀與製作人》奠定了乙女向手遊的特質:圍繞愛情的情感表達。在遊戲內,戀與一直在內容、玩法、技術等三方面做嘗試突破,由此衍生出諸多付費點,比如生日活動邀約、金幣消耗等。至於遊戲外,戀與早已涉足動畫、聲優直播,推出周邊產品等多項舉措。
  • 動畫版《戀與製作人》遇冷:國產第一乙女遊戲「漫遊聯動」宣告失敗?
    ——當得知《戀與製作人》的動畫版上線在即,一位玩家在評論區激動地敲下了這句留言。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自7月15日在騰訊視頻開播算起,上線兩周有餘的《戀與製作人》動畫卻依然在熱度和口碑上不溫不火,遠遠低於市場此前的預期。這款全球累計超過9000萬次下載量,號稱中國最受歡迎的少女戀愛遊戲,在女性玩家心中的地位已無需贅言。
  • 《戀與製作人》動畫撲街?國民級別乙女遊戲,改編動畫一敗塗地!
    說起《戀與製作人》,可能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起一款國產遊戲。其實今年七月這款國產遊戲改編的同名動畫已經在企鵝視頻播出,可令人詫異的是,號稱有千萬用戶的《戀與製作人》,改編成動畫收視竟然撲得可憐,製作組設定的「一億播放量」小目標,遲遲未能完成。為什麼《戀與製作人》開播近一個月了,播放量依然不理想呢?
  • 在抖音,《模擬人生》是比《戀與製作人》更好的「乙女遊戲」
    2017年底,一款名為《戀與製作人》的手遊,突然在網絡上爆火。成為了那年手遊市場上的黑馬。這也讓不少玩家和遊戲廠商意識到,「深藏不漏」的女性玩家群體,竟然能給遊戲市場注入如此龐大的能量。《戀與製作人》是一款主打女性戀愛的角色扮演遊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乙女遊戲」。這款遊戲的主要受眾是年輕女性玩家,視角是女主角視角。
  • 《戀與製作人》評析:女性向手遊拓荒
    總體而言,《戀與製作人》核心目標用戶約為18-28歲女性玩家,是一款以男性角色戀愛劇情為核心賣點,包裝巧妙的遊戲。核心賣點:四個男人《戀與製作人》的核心賣點是四名男主角及其對應的女性向戀愛劇情,一切設計基於核心賣點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