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卷出齊 有望推出有聲書、微電影、動漫
原標題:「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卷出齊 有望推出有聲書、微電影、動漫 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上海書展上,13卷「海派
-
《海派文化地圖》16卷完成,這是一套讀懂上海的說明書
這是上海的特色文化,是上海的「文化軟實力」。12月22日,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了《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叢書編委會副主任兼總主編柴俊勇代表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贈送了一套共16本的《海派文化地圖》叢書。
-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
人民網上海11月2日電(葛俊俊) 11月1日,由上海市婦女聯合會指導,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和浦東新區婦女聯合會主辦的「海派旗袍 東方雅韻——東方神韻旗袍實景秀暨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式」在上海成功舉辦,為持續六個月的文化盛宴畫上圓滿句號。
-
傳承海派文化,留住老上海味道 |當海派黃酒邂逅海派家具
上海這座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造就了柔中帶剛、追求精緻,將生活過成藝術的海派女人。
-
「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4日,「新時代·新海派——第十九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海派文化與香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召開。本屆研討會由上海大學主辦,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廣東省中山市社科聯、中國區域文化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上海大學博物館(海派文化博物館)協辦,並得到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特別支持。
-
咖啡杯裡的海派文化|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咖啡作為海派文化的標記,與上海整個城市緊密相聯。通過遍布這座城市的咖啡館,可以窺見上海人的腔調。 百年咖啡史,實際上是幾代上海人對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見證。開埠的歷史促成了咖啡文化在上海的生根發芽,上海的經濟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咖啡文化的本土化演繹。如今上海的咖啡館不僅延續著海派的文化色彩,同時也具有國際與本土兼有的多元風格。
-
海派文化藝術,傳承百年的上海驕傲!
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是上海市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盛行於上海、蘇南、浙西一帶,是嘉定地區的重要樂種之一。 今朝的月浦鑼鼓,不僅多次在國際、市、區的文化活動中亮相,而且還成為上海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滬上設立「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 首批入選名人揭曉-瀚藝 海派文化...
圖為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評審委員會主任、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會長張麗麗向首批入選名人堂的長者之一、金泰鈞老先生頒證。作為首批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入選名人堂的三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按姓氏筆畫為序):海派文化名人、一輩子鍾情旗袍服飾並在海內外為之傳播具有深遠影響的111歲的嚴幼韻女士;百年時裝公司「鴻翔」第二代傳人、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86歲的金泰鈞先生;被譽為「百年海派旗袍傳奇人物」的上海裁縫、98歲的褚宏生老先生。
-
傳播史志文化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徑
日前在滬舉行的「上海史志文化傳播與推廣」研討會上,學者指出,上海史志文化璀璨奪目,系統豐富的史志文獻為上海史志文化傳播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撐。傳播推廣史志文化是打響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徑。 「上海在百年前還是個小漁村嗎?」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學會會長王依群拋出了這個話題。
-
紅色文化與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一如樹木之於土壤
海派文化的內涵,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甚至不同語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今日所謂之「海派文化」,既不是近代美術界、京劇界之海派,也不是魯迅、沈從文筆下之海派,而是近代上海城市文化之概稱,是一種經過重新詮釋後的廣義海派。 明清上海本是江蘇省下屬的一個縣,近代上海移民絕大多數來自江南。
-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近日,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這既是對海派盆景文化的認可,也是對在背後付出努力工作人員的肯定和鼓勵。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盆景流派,而「海派盆景」作為中國傳統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輕的一支在中國盆景發展中一直備受矚目。
-
館長訪談|上海大學博物館:溯源海派文化的背景與興起
上海大學博物館於2018年正式對外開放,其館藏體系是以文學院歷史系舊藏逐步建立起來的,收藏的一批特色海派文化藏品很好的講述了海派文化的形成背景和興起。如「1884年的點石齋畫報」、「舊校場年畫《豫園把戲圖》」、光緒八年吳友如繪的《靜安寺圖》」、「《聯華畫報》悼阮玲玉號外」等藏品均以生動的歷史細節鉤沉出晚清民國時期的上海。
-
「上海禮物」評選揭曉 兼具海派文化與國潮復興
「上海禮物」評選揭曉 兼具海派文化與國潮復興 2020-12-19 19:31:10 張亨偉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李佳佳 張亨偉)19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十五屆「老鳳祥杯」上海旅遊商品設計大賽舉行頒獎典禮。這次「上海禮物」大評選,共選出20件商品組獲獎作品以及14件設計組獲獎作品。最終,樂高悟空小俠齊天大聖黃金機甲和朱家角文創系列產品分獲商品組和設計組一等獎。
-
LIVE | 上海海派文化之行
Live ShowShanghai Diverse Culture Trip你印象中的上海是什麼樣?除了摩天大樓,你知道上海還有清新的武康路嗎?上海人的老弄堂生活、石庫門,你聽說過嗎?想不想嘗一嘗最有上海特色的小吃?What is Shanghai like in your impression?
-
走過海派文化的頂峰,上海文化產業靠什麼再創輝煌?
紐約則同年編制歷史上的第一個綜合性的文化規劃「Create NYC」(創造紐約),明確提出了推進紐約文化發展的8大戰略(增強鄰裡特色、強化文化藝術教育、注重公共空間文化等)。與此同時,上海也不落人後,在「上海2035」也融合了文化要素,明確提出要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全球城市為何紛紛盯著文化不放?
-
海上明月共潮生——注重潮州文化與海派文化的當代交融
事實上,潮州文化與海派文化可謂相融相通,未來還可互促互進。 在諸多代表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之一。潮劇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不僅在潮汕地區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對外文化交流和維繫鄉情梓誼中也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
程乃珊散文叢書全新出版 展現上海歷史風情
>>專題:2017上海書展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8月18日報導:今天下午,程乃珊散文叢書籤售會在上海鍾書閣芮歐店舉行。 作家程乃珊生前專注於上海文化、特別是老上海文化的研究和創作,她創作的上海題材的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的文壇有過深刻的影響。2000年以後,程乃珊的文學創作,特別是她的散文寫作,大多出於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自覺的文化意識。她努力地在上海歷史的邊緣,發掘著各種具有文化意義的習俗和細節,懷著一份難得的溫情講述著它們的前世今生。
-
在百樂門回顧一場中國文化與海派藝術的盛世
12月17日晚7:30,《全球世博文化大使馬曉輝帶你走進百樂門—冬日暖陽、斑斕愛意》「新風尚」迎新升級版獻禮公益精品專場,在上海百樂門新國潮(海派)文化中心隆重舉行。這是馬曉輝針對「新常態」所投入打造的原創「新風尚」四季精品專場音樂沙龍雅集,並緊密聯合輕重藝術創始人、「新風尚」藝術手繪創意總監陳衛家一起,以濃烈的海派情愫、對中國文化的沉醉及熱愛生命的飽滿激情,以沉浸式的藝術體驗、不斷創新的藝術反思與藝術重生,以立體全方位的新面貌、獨樹一幟的驚豔演繹、穿越在海派風情與中國千年文化的迴響中,擁抱與感恩生命的賜予。
-
市民文化客廳|「旗袍美探」,探海派旗袍之美
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共同打造的「上海文化品牌」活動——市民文化客廳,迎來了第16期活動,今天的主角是海派旗袍。旗袍,旗人之袍,「出生地」雖不在上海,但在上世紀20年代來到了上海,成了「新上海人」,並有了一個新名字——海派旗袍。多了「海派」兩個字,旗袍的味道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
長三角演出交易會上,最新海派文化創作拿出巡演圖-海派文化 長三角...
原標題:長三角演出交易會上,最新海派文化創作拿出巡演圖 4日現場推介環節,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上海戲曲中心、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旗下文藝院團都拿出了今年計劃巡演項目,吸引眼球。5日現場舉牌專場,上海木偶劇團開年大戲《創世—補天》,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原野》、上海崑劇團四十周年精品劇目等,無一不是這兩年的新鮮原創。江蘇鎮江文廣集團《春江花月夜·賽珍珠》、浙江歌舞劇院《青春之歌》來滬尋覓買家,短短一天,同樣得到收穫不下四五張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