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對比經典歌舞片,如何做到繼承和創新

2021-01-09 無君影迷

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誕生了,而一個新的電影類型——歌舞片,也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而興起。在有聲電影誕生後30年,歌舞片不斷發展並走向了巔峰,成為當時最受追捧的電影。好萊塢當時產生了許多歌舞片的經典之作,如《雨中雨》、《音樂之聲》、《窈窕淑女》等,在短短十年就有四部歌舞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在20世紀60年代後,好萊塢歌舞片慢慢走向低谷,直到21世紀《紅磨坊》、《芝加哥》、《愛樂之城》等歌舞片的出現,我們似乎又看到歌舞片重新振興的希望。

其中,《愛樂之城》更是獲得奧斯卡14次提名11個獲獎的好成績。影片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懷揣夢想的女演員,兩人從相遇到相愛後互相扶持,卻經歷事業一系列分歧後選擇分開的愛情故事。在表面看來,這是一個關於追逐愛情和夢想的故事,但從歌舞片的發展來看,我看到了電影對歌舞片的繼承和創新。

繼承

早期的歌舞片大部分用歌舞手段反映歌舞生活,即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一個歌舞演員,通常會圍繞歌唱和舞蹈進行敘事,如《雨中雨》、《出水芙蓉》等。

後期的歌舞片出現了用歌舞手段來反映日常生活,即用歌舞來刻畫人物和推動情節發展,敘事和抒情歌舞相互結合,如《音樂之聲》、《西區故事》等,與早期的歌舞片區別在於,電影中的歌舞成為電影語言並穿插在日常生活,而《愛樂之城》正是這種類型歌舞片。

我們不難發現,以往經典的歌舞片大部分都以愛情為主題,通過美妙的歌舞來展現故事情節,但有時也會出現矛盾和衝突,這些矛盾往往是發生在兩個男女主角之間。而這些矛盾和衝突有時來源社會,有時來源於人性,如《西區故事》表現了種族之間的歧視,和移民等社會問題,還有《窈窕淑女》表現了上層社會貴族和下層社會人民的差異。

《愛樂之城》也是如此,呈現出與以往的歌舞片相似的敘事結構:男女主角相愛,因誤會或其它原因而分開,最終結合或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影片中夢想與現實之間衝突,成為兩人分開的原因,最終兩人獨自邁向自己嚮往的夢想人生。

對於歌舞的展現,《愛樂之城》也與經典的歌舞片有不少相同之處。大部分以愛情為主題的歌舞片,我們很容易發現,當男女主角的關係有所進展時,就會通過一場歌舞來完成兩人戀愛儀式。

在《愛樂之城》中也是如此,從男女主角兩人互生好感在山間跳舞,到兩人互通心意在天文臺跳起「星空之舞」,兩人關係變化的節點就是兩人共舞的契機,而且這些情景都是用長鏡頭來進行剪輯。影片對長鏡頭的運用,也是經典歌舞片對舞蹈剪輯的特徵。不像如今某些舞蹈鏡頭,會用大量蒙太奇來表達演員舞蹈的動感,並彌補演員動作的缺陷。

創新

從歷史看來,歌舞片發展到巔峰那段時間,正是全球經濟處於低迷的時候,而歌舞片中的「烏託邦世界」成為人們嚮往的生活。為何這麼說呢?上面我就提到,歌舞片的故事經常會出現矛盾和衝突,而這些矛盾和衝突最後都會「理想化」解決,這些社會矛盾和衝突,就是當時人們渴望消除和化解的。

其次,歌舞片中俊男美女談著戀愛,快樂地歌唱跳舞,這些音樂和舞姿容易讓觀眾產生愉悅的快感,使當時處於社會動蕩的人們,在兩個小時電影中享受快樂,藉此躲避殘酷的現實。所以在以往大部分的歌舞片故事總是圓滿的,結局更是趨向於夢幻的。

《愛樂之城》的結局,不再是以往歌舞片的「烏託邦結局」,男女主角獲得圓滿的愛情,兩人走到一起大團圓結尾。而是兩人在愛情和夢想兩者之間,選擇夢想而和平分開,一個趨向更加現實的故事結局。

最讓歌舞片影迷驚喜的是,《愛樂之城》可以看到大量來自經典歌舞片中的橋段,包括海報、人物的臺詞、歌舞等等。有比較明顯的,例如:男主在山上捉著燈柱的動作,就是致敬《雨中雨》中金·凱利在雨中繞著路燈起舞的畫面。還有男主和女主在山間共舞,就是致敬金姐·羅傑斯和弗雷德·阿斯泰爾,兩位合作多年的歌舞搭檔。

還有復古色彩的浪漫,暗喻四季變化的色彩運用和長鏡頭的流暢運用,《愛樂之城》讓我們看到了更多風格的視覺元素,對比以往經典歌舞片更為豐富,更具有感染力。

懷念

歌舞片作為風靡30年的電影類型,直到20世紀90年代香港電影依然看到它的影子,如《賭俠2:上海灘賭聖》中,周星馳和鞏俐在包子店,以《叉燒包》為背景音樂起舞;《整蠱專家》中,周星馳和劉德華在公司樓下,以《我要努力向上》為歌曲起舞。

還有不少香港喜劇片和賀歲片,都會出現數人集體歌唱起舞,以抒發集體感情和氛圍烘託。這些場景的出現,不少是受到好萊塢歌舞片的影響。在歷經幾十年後,歌舞片已被各種科幻片、劇情片等類型所超越,已成為時代的眼淚。

只希望以後,會有人想起曾經有一種電影類型,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烏託邦」式的夢幻世界,一個愛情和事業雙贏的理想世界,讓曾經的人們度過了社會動蕩不安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愛樂之城》致敬米高梅 重新定義歌舞片?
    新京報即時新聞7月24日報導 好萊塢歌舞片《愛樂之城》(La La Land)近日放出首款預告片,悠揚的主題曲與華美的畫面令人沉醉,影片由瑞恩·高斯林與艾瑪·斯通主演,《爆裂鼓手》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該片頗有重新定義歌舞片的野心,風格向經典米高梅歌舞片致敬,將復古元素融於了現代愛情故事裡。
  • 知道《愛樂之城》這89個梗,你就能了解大半個歌舞片史
    畢竟歌舞片已經不像它們在上世紀30至60年代那樣普遍了,雖然每隔一兩年我們還是能看到幾部,但這些屈指可數的歌舞片大都在原地踏步,已無法恢復鼎盛時期的天真與爛漫。此番《愛樂之城》能夠脫穎而出,正是由於它返璞歸真地採用好萊塢傳統歌舞片的形式及法國導演雅克·德米(Jacques Demy) 歌舞片的技法,去講述一場通俗化的愛情故事。從服裝、歌曲到編舞都在創造一種懷舊的基調,使人懷念舊時的歌舞片。
  • 《愛樂之城》:音樂與愛情結合得最完美的一部歌舞片
    《愛樂之城》是目前看過音樂與愛情結合得最完美的一部歌舞片。從開頭歡快的旋律到男女主角的抒情曲,皆非常有記憶點,就像整部電影無處不在的繽紛色彩!那連失意都抹煞不了的鮮豔,一如男女主角相似的鮮明性格,因堅持追尋夢想,始終閃耀著動人的神採!
  • 乾貨 【愛樂之城】幕後全解析
    他們為我們製作了一個更加精緻的鏡頭,以便我們可以更接近類似手和細節東西,然後拉開廣角鏡頭。」2.類型片中的歷史淵源而這一切的電影技術,都是源於沙澤勒拍攝《愛樂之城》的一個初衷,就是向自己熱愛的經典歌舞片致敬。從編舞到場景,從角色造型到鏡頭設計,各種細節不勝枚舉。
  • 深扒《愛樂之城》致敬梗!你能認出幾部經典電影?
    》在狂攬7項金球獎後,又在奧斯卡上獲得了14項提名,追平了《鐵達尼號》與《彗星美人》的紀錄……情懷的加持是《愛樂之城》成為頒獎季寵兒的一個重要原因,片中有大量對歌舞片名作及其它經典老電影的致敬與模仿,怪不得那麼多影迷都對它愛得不要不要的!
  • 《愛樂之城》:從兩個角度解讀「甜蜜與苦澀並存的一場美夢」
    歌舞片是迄今為止想像出來最複雜的藝術。——克·奧特曼如果讓我推薦一部適合普通觀眾觀看的歌舞片,我首推這部上映於2017年的《愛樂之城》。也無怪乎《愛樂之城》中導演借片中人物之口說出:「你說你要拯救爵士,如果沒人聽,還怎麼拯救? 因為你這樣的人,所以爵士才在消亡。你在燈塔咖啡屋對著90歲的老人表演,孩子們在哪裡?年輕人在哪裡?如果你固守傳統,怎麼能成革新者?你抱著過去不放,但爵士講的是未來。」這裡說的不僅是爵士音樂,還有歌舞片的未來。
  • 專訪《愛樂之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這次,《愛樂之城》「變本加厲」,以14項提名平了《鐵達尼號》和《彗星美人》兩部殿堂級電影保持的歷史記錄。這些,都源自於查澤雷對於經典歌舞電影的熱愛:《雨中曲》、《瑟堡的雨傘》、《柳媚花嬌》、《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對經典歌舞片的致敬橋段俯拾即是。
  • 《愛樂之城》:每部電影都是電影史
    現在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愛樂之城》拿了14項奧斯卡提名,追平了《彗星美人》和《鐵達尼號》的成績,之前還破了金球獎的紀錄。要加上選角時被艾瑪·沃森刁難的傳聞,《愛樂之城》從籌備、製作到上映的過程,也夠拍成一部電影。從影迷的角度來看,《愛樂之城》確實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
  • 這部瘋狂刷屏的《愛樂之城》你真的看懂了嗎?
    >《愛樂之城》在狂攬7項金球獎後,又在奧斯卡上獲得了14項提名,追平了《鐵達尼號》與《彗星美人》的紀錄……情懷的加持是《愛樂之城》成為頒獎季寵兒的一個重要原因,片中有大量對歌舞片名作及其它經典老電影的致敬與模仿,怪不得那麼多影迷都對它愛得不要不要的!
  • 如何優雅地欣賞電影《愛樂之城》?
    總之,這些神奇的經歷和想要推薦給你們的片子,以後都會認真地在公眾號與你們分享。OK,讓我們迅速進入今天正題,推薦最近瘋狂刷屏、拿獎拿到手軟、終於要在情人節上映的電影:《愛樂之城》。△ youtube視頻截圖《愛樂之城》原計劃的主演並不是高司令和石頭姐。
  • 在這部歌舞片「聖經」面前,《愛樂之城》還有點太嫩
    歌舞片經典佳作《雨中曲》堪稱影史上為數不多的集娛樂性和藝術性於一身的殿堂級別電影,走到今天,這部影片已有整整65年的歷史。
  • 《愛樂之城》,情懷還是套路?
    無需贅言,想必,近日的朋友圈都已被《愛樂之城》刷屏了。不過,這部電影的港譯片名——《星聲夢裡人》,不論和原文的「LA LA LAND」,抑或內地版本的《愛樂之城》比較,卻更深得我心。 因為不僅在粵語中「星」和「聲」二字發音相同,和開頭帶著重複音節的「LA LA LAND」異曲同工,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僅用寥寥五個字便把整個故事的輪廓勾勒出來。「星」是關於夢想,「聲」是關於音樂,「人」是關於愛情。
  • 看「愛樂之城」必須解鎖的幾種「姿勢」
    作為電影迷來說,或多或少都能看出來《愛樂之城》埋下了不少梗,致敬了不少經典老片。如果深扒起來,絕對是個大工程。所以小十君今天特別邀請到一位「愛樂」的資深迷妹,來給我們講講電影之外的花邊和背後故事。當然重點還是那些可以漲姿勢的致敬部分。《愛樂之城》不僅僅是創造了一個畫廊,懸掛著那些受人推崇的經典作品。
  • 深扒《愛樂之城》的82個迷影梗,看完這篇你才完全看懂本片
    導演達米安·沙澤勒深深知道如何保有過去的風格,還要朝前看。我們都知道,《藝術家》並不能為默片帶來復興,《愛樂之城》當然也無法對歌舞片帶來革命,它有的一種情懷。簡單、純粹,每個節拍(場)、每個鼓點(幕)都能敲中聽者(觀眾)的心。讓人進入一個美妙世界,忘卻現實的種種,我想這就足夠了。當然,《愛樂之城》更是一場精心為歌舞片愛好者設計的迷影電影,編導還把自己對於爵士樂的一點小趣味也藏在其中,玩的不亦樂乎。
  • 為什麼說《愛樂之城》得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這也就是我覺得《愛樂之城》無法奪魁的最主要原因,它實在是「太浪漫了!」比如經典的長椅。對於像《半個尼爾森》裡的那種人物,這種氣質完美契合,對於《愛樂之城》總感覺太「陰鬱」了一點,反而是他安靜彈琴的那幾段,更加魅力四射。
  • 2016最好看的電影《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中,他選中了「石頭姐」艾瑪-斯通 Emma Stone 和「高司令」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這對高顏值CP擔綱主演,也邀請來了憑《爆裂鼓手》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J-K-西蒙斯加盟。
  • 電影愛樂之城歌曲有哪些? 主題曲《City of Stars》歌詞賞析
    不少網友看完電影《愛樂之城》之後,大讚裡面歌曲很好聽。據悉,電影《愛樂之城》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懷揣夢想的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裡面重複播放的主題曲《City of Stars》的歌詞是什麼?怎麼翻譯?
  • 你們看到的《愛樂之城》可能是個假神作?
    觀眾對電影的期待和夢想,不該只滿足於這樣一部情感贗品式的「神作」。你們看到的《愛樂之城》可能是個假神作?現在來看,這部在好萊塢頒獎季拿獎拿到手軟的電影為人們留下的唯一懸念,就是它能否打破經典電影《賓虛》、《鐵達尼號》與《指環王3:王者歸來》所創下的11尊獎盃記錄,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獲獎數量最多的電影。《愛樂之城》主海報然而,《愛樂之城》真的配得上人們給它的讚譽嗎?這並不是個毫無爭議的問題。
  • 失焦:美國電影《愛樂之城》簡評
    不言而喻,《愛樂之城》這部剛剛獲得7項金球獎提名、14項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是目前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範圍正在熱映的一部準好萊塢式的歌舞類型片。之所以如此定位,乃在於作為一部所希望打造的歌舞類型片,該片從頭至尾在配樂方面(即在作曲方面)是極其庸俗而失敗的,在舞蹈編舞和表現方面,即在肢體語言,亦即在電影的動作層面,特別是男女主角的動作層面,也是極其失敗的(男女主角顯然毫無最基本的舞蹈素養與表現能力)。較之三、四十年代的歌舞片,以及像電影《音樂之聲》與眾多的印度歌舞片,本片只能用大煞風景來形容。
  •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真正的「愛樂之城」——電影《愛樂之城》影評
    現在才評論《愛樂之城如同米婭和小賽的故事一樣,要看怎麼理解了。從這個意義而言:人生,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成功,有的,只是我們內心中幻覺般的滿足。拋開電影手法和故事劇情的表現,這才是潛意識層面的心靈共鳴。所以,不可遏制的傷感,其實來源於觀眾的心靈深處。這就是《愛樂之城》給人一種「亦正亦邪的即視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