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本是溫馨的地方,可是一旦遭受家暴,它就成了一個讓人窒息的地方。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少部分人存在暴力傾向,只是他們非常善於隱藏自己的性格特徵,以至於在相識初期根本無法識別出來,而日後的相處中才會逐漸露出馬腳,我們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暴力的傾向呢?
具有暴力傾向的人,有哪些表現
1、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
具有暴力傾向的人,很難控制自身的情緒,很容易因為一點兒小事生氣,發脾氣時喜歡說髒話、扔東西、砸東西。
2、喜歡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具有暴力傾向的人喜歡採取武力解決,而在實施肢體暴力前總是先有語言暴力。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3、具有很強的大男子主義
具有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性格比較偏執,對妻子有很強的控制欲,認為自身是家中最有權力的人,妻子的行為和想法都必須服從自己,自己說的話就是聖旨,這樣的男人在外受了委屈無處發洩的話,很可能回家後將氣撒在妻子身上,對其發號施令、大呼小叫,甚至拳打腳踢,只要對方不順從,就橫加痛斥。
4、存在不良嗜好
如果男人有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也可能出現家暴行為,數據顯示,妻子因勸誡丈夫戒除不良嗜好而遭受毒打,是家暴的主要因素,這類男人成癮就是因為缺乏自制力,為此,情緒不佳時,很難壓制住怒火,很容易做出出格之事。
什麼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容易有暴力傾向
曾有心理學家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多數人的心理問題都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而暴力傾向也屬於性格缺陷的表現形式之一,那麼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家暴呢?
1、父母關係不好,不和睦的原生家庭
一個人是否存在家暴傾向,關鍵要看他的成長經歷,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多半會養出一個心理扭曲的孩子,這是因為父母的相處方式直接決定孩子將來與另一半的相處,他們會將父母的相處作為一個經驗存在潛意識裡,長大後的行為和感受八成都源於潛意識作祟。
2、家族具有很強的男尊女卑觀念
如果一個男人在這種家庭觀念下長大,會信奉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內心對女性存在性別歧視,在他們心中,男人就是一家之主,女人必須無條件服從自己的權威,甚至視家暴為正常的家規,或者逼迫女性言聽計從的一種手段。
3、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存在家暴行為
一般來說,原生家庭裡的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存在家暴行為,那麼這種特質是會遺傳的,孩子也會不自覺地繼承這一「基因」,採取和父母一樣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尤其是遭受父母家暴的孩子,他們經常被否定、被辱罵、被挑剔……長大後,對周圍人極其不信任,控制欲也變得愈發強烈,很希望周圍人順著自己的想法,如果稍有立場不一致,就會用暴力釋放自身的壓抑和不安全感。
遭遇家暴該怎麼辦?
家暴是夫妻結婚後常見的一種暴力行為,多見於男性,由於女性勢單力薄,很容易遭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有的人甚至覺得家醜不可外揚,一忍再忍,殊不知這樣做,只會助長施暴者的行為,如果不幸遭遇家暴,該怎麼辦呢?
首先,在發生家暴時,儘可能做好自我保護,最好能錄音錄像留下證據。
其次,積極尋求家人、鄰居以及社區組織、婦聯等基層組織的幫忙,及時撥打110求助。
如果不想離婚,應當暫時離開施暴環境,準備好現金、身份證、房產證、結婚證等重要文件,一旦發生暴力行為時,及時攜帶離開,以求自保。
最後,到派出所指定的驗傷機構或者醫院驗傷,保留治療記錄,到相關機構起訴離婚,並所有一定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