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真的存在嗎?它的歷史,為什麼像一出懸疑宮廷劇?

2021-01-18 騰訊網

策劃:鄧玲玲

腳本:鄧玲玲

編繪:朱 彥

合作聯繫:2685618506@qq.com

QQ粉絲群:512474045

官方微博:@鏟史官漫畫

原創漫畫,歡迎分享

話題聚焦:夏開啟家天下到底對不對?

《禮記·禮運》曾記載孔子的話: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自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孔子將禹之前的美好時代稱為大同,而禹之後次一等的時代為小康。作為大同與小康時代的分界人物,孔子沒有將禹與堯舜並列,而是與湯、文、武並列,多半心裡對禹是有看法的。

從法定程序上看,禹並沒有做錯什麼。他沒有傳位給兒子啟,而是傳給了法定接班人益。為什麼還會讓人質疑呢?因為禹選的第一任接班人皋陶,資歷與威望夠高,但是年紀太大,比禹去世還早,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接班人。而第二任接班人益,資歷太淺不足以服眾,而且還是個東夷族首領,很難統治華夏族部落。果然,益上位後,諸侯都去朝拜啟,根本不買他的帳。所以,禹在接班人的安排上是否別有用心,難免讓人生疑。

《史記·燕召公世家》則直接指出:

天下謂禹名傳天下於益,已而實令啟自取之。

禹的真實想法無從考據,但他為啟鋪下了權力之路,是毋庸置疑的。更關鍵的是,當時的人們觀念已有改變,覺得世襲制更為合理。對於有扈氏維護傳統的禪讓制,《淮南子·齊俗訓》這樣評價:

為義而亡,知義而不知宜。

也就是說,維護禪讓制合乎道義,但卻不符合時代發展規律。那麼,時代發展規律是什麼呢?

此時,在國家層面上,鬆散部落已經過渡到部落聯盟,聯盟首長擁有的權力越來越大,對諸侯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將權力傳遞給自己下一代,佔用更多財物增加後代的生存機會,是生物延續基因的本能。在社會層面上,原始部落公社制,已逐漸過渡到家庭為主的私有制。私有制和家天下的觀念,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所以,《史記·夏本紀》載,諸侯離開益去朝拜啟,理由簡單直白且理直氣壯:

吾君帝禹之子也。

一句話,啟是帝禹的兒子,所以我們擁護他。

其實,啟得到其他部落的擁護,成為夏的開國之君,讓權力在家族傳遞,背後的因素也源自夏部落本身的實力。

進入農業時代,穀物一年一產,糧食生產出來後,會儲存起來作為全年的食物。但是農業生產受天時地利影響很大,不穩定因素很多。這個時代的戰爭,起因多半是掠奪別人的存糧。存糧被奪走,人就活不下去,所以戰爭異常殘酷,輸的一方通常會被殺光,後來淪為奴隸。這就是奴隸制社會的起源。

存儲糧食,建構堡壘,進而築城,部落才能保護自己,獲得生存機會。建房的關鍵技術,是夯土。在公元前2300年-前2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及夏文化二里頭遺址上,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夯土遺址。有學者推測,夏部落之所以成為天下共主,成為中國第一個朝代,可能是因為夏人最早在夯土、築城及宮室建築技術上取得了優勢。

迄今為主,我們對夏朝的認識,都是基於《史記》《尚書》等的文字記載。但是這些書籍成書的時間,距離夏朝也有千年歷史,可信度存疑。

歷史研究遵循「雙重證據法」,除了文字記錄,還需要文物佐證,這樣才算可靠的「信史」。比如,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上,可以發現商代人稱自己的王朝為「商」,這證明商朝的確存在過。

可是,夏文化遺址上,還沒有發現文字,沒有看到那時的人稱自己為「夏」。所以,夏朝是否真的姓「夏」,夏朝的真實狀況,還有待進一步的確認。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會變遷》,張豈之主編 《中國歷史·先秦卷》,楊照《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

相關焦點

  • 夏朝歷史,為什麼像一出懸疑宮廷劇
    他沒有傳位給兒子啟,而是傳給了法定接班人益。為什麼還會讓人質疑呢?因為禹選的第一任接班人皋陶,資歷與威望夠高,但是年紀太大,比禹去世還早,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接班人。而第二任接班人益,資歷太淺不足以服眾,而且還是個東夷族首領,很難統治華夏族部落。果然,益上位後,諸侯都去朝拜啟,根本不買他的帳。所以,禹在接班人的安排上是否別有用心,難免讓人生疑。
  • 這件文物記錄了夏朝歷史,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夏朝不存在?
    不過,質疑的聲音仍然存在,代表人物正是社科院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先生。許宏先生認為,二里頭遺址的定性是「有條件的不可知論」,也就是說,二里頭遺址本身沒有出土「夏」字來證明自己,那麼它的都邑族屬和王朝歸屬都是不可能解決的。既然可以說是夏朝,那為什麼不能說是早商?商文化從早商文化發展而來,這個不可能有人能反對。那麼許宏這個觀點,當然也是有道理的。
  • 傳說中的夏朝,存在嗎?
    盤古開天,若干時間後出現聖人堯、舜、禹接連禪讓,直到禹的兒子啟直接繼承父位,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就此開始,直到為商人所滅。這是中國古史的標準敘述,只不過,誰也沒有「見過」史書以外任何夏朝存在的證據。他為什麼要去尋找夏朝,為什麼是由他來找?夏朝的傳說存在了三千多年,怎麼新中國都成立十周年了才去找,之前找過嗎?為什麼去河南找,他到了之後又要怎麼找?更重要的,他——以及他的後繼者們——找到了嗎?
  • 夏朝之前還存在一個1600年的王朝?為何連國人都不承認它的存在?
    最近這些年,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那就是在夏朝之前,存在一個中國最神秘的古老王朝,而且,這個王朝存在長達1600年之久,可是,就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承認它的存在,那麼,這麼個王朝是哪裡來的?其中又有哪些緣故?
  • 一本能證明夏朝存在的奇書,它從何而來,與考古發現有何異同?
    關於這個距今已有4000的歷史的朝代到底是真是假,一直在史學界都頗有爭議。因為關於「夏朝」可以考證的歷史文獻實在太少。可以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的夏朝文物出現。應該說,中國有比較準確的歷史記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前的記載,即使是商朝和西周,也都比較模糊。但卻有商朝和西周的具體文物出現。至於夏朝,只能說有商朝之前的文物出現,但無法證實這些文物是夏朝這個國家的。
  • 尋找「夏朝」存在的證據眼光不能局限在國內,它遠比想像中的強大
    有的人甚至認為它就是「世界地圖」疆域就是全球的五大洲四大洋,非常了不得。如果《山海經》真的是一部世界地圖,那麼世界歷史是否應該徹底改寫呢。再說一下國內外的考古發現;十幾年前,我國考古隊在新疆一處戈壁灘上挖出了一處墓地群。由於受長時期風化和乾燥的影響,墓地內出土了數百具白種人乾屍,其中大部分為女屍以和孩童的屍體,經檢測距今約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
  • 夏朝的存在該如何去證明?有學者稱在夏代卜骨上發現了「夏」字,可以證明夏朝的存在嗎?
    可以證明夏朝的存在嗎?問題描述:據李維明先生透露,在夏代一片卜骨上發現了兩個字,經他釋讀很可能其中一字為「夏」。詳細情況會於晚些時候發布。(註:李維明先生為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這片卜骨於1991年出土於河南密縣黃寨,在這個遺址中的一個二里頭文化灰坑中出土了一片卜骨。這片卜骨基本保存完整,長23.6釐米,寬6釐米,上有5個圓形的灼燒痕跡。
  • 在我國古代龍真的存在嗎?傳說夏朝有人養龍,還吃過龍肉
    那麼,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過這種叫龍的生物呢?其實,在《史記》中,還真的記載過龍這種生物!而這個所謂的龍,便是生活在夏朝的一種聖物。相傳在孔甲時期,天帝為了保養孔甲守禮,於是將一雌一雄兩條龍獎賞給孔甲駕車。可是孔甲卻不會養龍,於是將這兩條龍讓給了一個叫做劉累的人。而這個劉累有些不爭氣,一養就把它給養死了。
  • 夏朝歷史故事桀和妹喜
    當然,王朝的覆滅有很多的因素,這些美女的加入,只是人們對歷史記憶的加深。 妺喜,又作末喜,末嬉;有施氏,名妺,姓嬉;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有詩稱讚妺喜的美麗:「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嫋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 中科大教授說夏朝就是古埃及,為什麼這麼說,有哪些依據?
    這是我們曾經背得滾瓜爛熟的一句順口溜,誰也沒想到竟然有專家站出來說夏朝很有可能就是古埃及,而且還拿出了一系列的證據和推理。那麼這位教授的證據是否真的站得住腳,歷史上夏朝又究竟是不是古埃及。這不僅僅是歷史真相的問題,還和中華民族溯源有關。一、專家的證據這位專家就是中科大的一位教授,姓孫。
  • 夏朝存不存在?古墓挖出一本奇書,這個鐵證直接讓他們閉嘴!
    夏朝,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傳說由大禹或大禹之子啟建立,距今約有4000餘年,後為商湯所滅。 然而,由於夏朝史料十分匱乏,考古未能一錘定音,至今沒能確認夏朝文字,二里頭遺址只是疑似夏墟,於是西方學者數百年來一直否定夏朝,根本不承認中國歷史上存在過夏朝,認為這是中國人虛構的王朝。
  • 歷史上的富察皇后真的像「白月光」富察容音一般嗎?
    前不久兩部宮廷劇大火,其火爆程度不亞於《甄嬛傳》,這兩部劇就是《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比較劇情節奏以及服裝造型,《延禧攻略》貌似更勝一籌。更重要的是本劇的服裝用的是考究的灰調古風質樸大氣,給了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區別於其他宮廷劇的華麗,給觀眾帶來視覺的衝突。《延禧攻略》不僅女主火了,更是帶火了之前大家憎恨的「白蓮花-知畫」。其實之前就是因為知畫這個角色開始討厭秦嵐,現在卻因為「白月光-富察容音」再次愛上了秦嵐。
  • 歷史上的富察皇后真的像「白月光」富察容音一般嗎?
    前不久兩部宮廷劇大火,其火爆程度不亞於《甄嬛傳》,這兩部劇就是《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相比較劇情節奏以及服裝造型,《延禧攻略》貌似更勝一籌。更重要的是本劇的服裝用的是考究的灰調古風質樸大氣,給了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區別於其他宮廷劇的華麗,給觀眾帶來視覺的衝突。《延禧攻略》不僅女主火了,更是帶火了之前大家憎恨的「白蓮花-知畫」。
  • 中科大教授直言:中國夏朝就是古埃及,國內外網友態度呈現一邊倒
    夏朝是我國第一個朝代,這是在我們的《史記》當中記載的。不過,國際學術權威一直認為夏朝不存在,所以很多專家也認為夏朝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殷墟的一些發現,更是讓中科大的孫教授直呼:中國的夏朝其實並不存在,夏朝其實就是古埃及,對此,國內外網友態度一邊倒。
  • 中科大教授直言:中華夏朝就是古埃及,國內外網友態度全都一邊倒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夏朝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它讓我們國家從部落時代的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夏朝歷經了十七位皇帝,時長達四百多年。但是根據已經考古發掘出來的各種文物來看,我們還沒有掌握夏朝存在的充分證據,因此很多國外學者甚至國內的部分人都覺得夏朝只不過是咱中國人拿神話誤當了歷史。
  • 歷史上的「活人祭」真的存在嗎?
    歷史上的「活人祭」真的存在嗎?野蠻殘忍的「活人祭」,貫穿人類歷史的長河,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當我們抬頭仰望夜空時,那些閃爍的星星的光輝,也許已經穿越了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呢的光陰,人類文明的歷史只有短短幾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的點點滴滴,值得我們去探尋它們的秘密。
  • 夏朝之前究竟是怎樣的天地,為什麼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片茫然
    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古代的歷史,從夏朝開始,似乎都比較清楚。夏朝之前,則感覺茫然一片。
  • 為什麼夏朝一直沒找到?商代甲骨文裡早就有證據,只怪我們沒看懂
    千百年來,我們始終以「華夏」自稱並引以為傲,華夏之「夏」指的就是中國第一個政權夏朝,然而在主流學術界,夏朝的概念曾經一度虛無縹緲,就連它是否曾真實存在都被爭議了很久。尤其不少國外學者提出了否認,他們的理由是:一無城邦實體記錄,二無相關文物出土。
  • 夏朝覆滅【一】-日落湯池
    啟在建立了夏朝以後,和歷史上許多國君一樣,飲酒、打獵、歌舞無度。到晚年更是怠於政事,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啟死後,啟的兒子太康繼位,太康不過是一個庸才,終日沉溺於酒色,比啟更荒淫,帶著家屬到洛水北岸打獵,接連幾個月不回朝。       貴族首領后羿(即傳說中的射日英雄,月宮裡嫦娥的夫君)利用夏民的怨恨,逐走太康,奪取了夏室的統治權力。
  • 遠離塵囂久遠的夏朝
    后羿奪取政權不久自己也被部下寒浞所殺,寒浞奪取政權40多年,自立為帝,致使夏朝曾經一度中斷,啟的孫子少康臥薪嘗膽,第一次使用間諜奪回了王位,因為他曾經為了躲避追殺,隱姓埋名當過廚師,當廚師期間曾用高粱研製出了一種美酒,就是「杜康」,所以少康就是杜康。一代梟雄曹操曾經說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讓杜康所釀之酒的方法和他的名字一起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