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遊成風尚 在外過年亦團圓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上海1月20日電 題:春節出遊成風尚 在外過年亦團圓

新華社記者陳愛平、許詠政、胡文嘉

各大旅遊平臺預訂情況顯示,今年春節假期我國將有更多居民出遊,出境遊客的腳步將丈量全球更多目的地。旅遊平臺數據折射,春節出遊正打破中國人在家過年的傳統習俗,全家人在外過個團圓年已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

體驗一:世界那麼大,卻又在「變小」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遊共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研究員彭亮預計,2020年我國居民春節境內外旅遊仍將保持較快增速。從出境遊預訂情況看,中國遊客將前往超過105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個目的地,輻射範圍也創歷史新高。

攜程數據顯示,有約三分之二的預訂遊客選擇和家人出行。驢媽媽旅遊網數據也顯示,三人及以上家庭出遊佔比超過七成,這一比例較去年國慶黃金周提升了18%。

儘管人們腳步越走越遠,旅途卻日益方便,目的地變「近」。多家旅遊平臺數據顯示,隨著我國高鐵網絡日益完善,高鐵旅遊讓更多遊客享受「快旅慢遊」。

「昌贛高鐵開通運營後,從上海乘火車前往吉安耗時可從此前約10個小時縮短至5個多小時。帶著女兒去井岡山接受愛國教育行程安排從容多了。」上海市民劉正介紹他的春節出行計劃。

同樣受益於更便利的交通,此前相對「小眾」的境外目的地受到追捧。攜程平臺預定春節前往緬甸過年的遊客同比增長了50%,春秋旅遊已接收2000多名遊客預定。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春秋航空上海至仰光直航首航以來,春秋旅遊已向緬甸輸送3萬人次遊客。

體驗二:傳統沒變淡,「潮」味則更濃

春秋旅遊周邊部產品經理柯一鳴介紹,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在遊玩過程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以「年夜飯」「年貨節」為主題的旅遊產品早已售罄,年味十足、民俗活動多樣的景點更受歡迎。

上海主要景點紛紛推出新春體驗活動,包括10餘項民俗迎新活動、30餘項都市觀光活動及10餘項親近自然活動等,滿足各地、各年齡段遊客需求。西安的2020春節「中國年·看西安」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包括9大主題、46項重點活動和255項群眾文化活動,涉及小雁塔、鐘鼓樓、書院門、大唐西市、漢城湖景區、西安博物院等景區。

賞燈是多地居民迎接農曆新年的「必修課」,今年的彩燈更加靚麗。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正在舉辦開放以來的首場新春燈會,歷史文化名人與口口相傳的歷史典故,由40餘組花燈逐一呈現。在上海市中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20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上,港珠澳大橋、復興號列車、C919飛機等反映近年來中國發展成就的元素都能在燈組中找到;人們除了觀賞來自豫園的生肖金鼠花燈,還能「邂逅」迪士尼動畫明星米奇和米妮的形象燈籠。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豫園燈會、南京秦淮燈會、西安城牆新春燈會等將形成聯動,各地間特色燈組交換展示,讓遊客感受成倍歡樂。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何建民認為,推動年節活動既保留傳統又推陳出新的重要動力在於,我國居民消費升級,人們期待更多兼顧懷舊與創新、沉浸式、個性化的體驗活動。

體驗三:科技不「高冷」,景區很暖心

驢媽媽旅遊網數據顯示,父母們日益青睞在春節假期給孩子來一場「科普狂歡」,博物館、科技館、研學項目預定持續升溫。

「逢節必排隊」的上海科技館準備了一系列的全新科普展覽:「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展覽、「百鼠鬧春」鼠年生肖特展、「醉美江南」黃酒螃蟹主題科普展以及原創新展「鯨奇世界」等,歡迎遊客共度「有技術含量」的春節假期。

網際網路等技術的應用成為人們享受美好旅途的「神助攻」。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景區在今年春節繼續實施在線預約,既保證古鎮建築和遊客人身安全,也提升遊客體驗、鼓勵錯峰出遊。遊客可以通過「朱家角旅遊」微信公眾號分時預約,景區周邊志願者崗亭等位置也設置了當場預約區。

攜程平臺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1000家景區支持在線預定,其中有18%實現分時預約;有超過2000家景區在一定條件下支持遊客購票後退款;有約3000家景區支持在園區掃碼購票、即購即入。其中,我國景區的智慧化程度最高。

科技運用也優化人們遊玩體驗。西安城牆燈會開發了AR遊燈會、黑科技大禮包、App交互、賀卡應用前沿技術等新玩法,讓智慧型手機與賞燈互通互融,帶給遊客互動體驗。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分析,科技正在成為旅遊發展新動能,信息技術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當代科技將進一步推動旅遊業新發展。

相關焦點

  • 今年春節出遊人或達4.5億人次 單身遊搜索量暴增100%
    這場全球年度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也拉開了春節假期的序幕。受高昂票價影響,春節這個節慶正在國內演化出越來越多種形式——除了返鄉與家人團圓,越來越多人選擇了反向春運或者旅遊過年。根據中國文旅部數據,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以此測算,2020年中國春節出遊人次有望突破4.5億。
  • 新媒:「反向團圓」成中國人春節團聚新形式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過年對於中國民眾已不再意味著一定要返回故鄉,一些人留在工作的城市與家人團聚或出遊,原本在家鄉的親人到城市裡過節,被稱為「反向春運」的這種過年遷徙方式正書寫中國人團聚的新形式。46歲的醫生楊萍萍今年已經是第三年與家人留在北京過節。她篤定地對《聯合早報》說:「過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裡都一樣。」
  • ​當春節營銷遇見就地過年,品牌如何話團圓?
    在春節這個「兵家必爭」的節慶營銷季,品牌各式玩法層出不窮,從京東與陳佩斯合作的首部牛年春節賀歲片《頂牛》到奧利奧年度大戲《三仙歸洞》,溫情、團圓和年味
  • "李子柒式"過年走紅 今年春節山西年味最濃
    一邊是返鄉潮北上廣「空城」、煙花爆竹禁令,大城市越來越沒有「年味」;一邊是體味年俗、開灶燒飯,圍爐團圓…今年春節,「李子柒式過年」走紅。「城裡人」流行起下鄉體驗田園生活和傳統年俗、參加農村生活體驗、吃農家年夜飯。
  • 乘坐「臨客」回家過年的人們:團圓是最柔情的「佩奇」
    (新春見聞)乘坐「臨客」回家過年的人們:團圓是最柔情的「佩奇」  中新社河南商丘2月4日電 題:乘坐「臨客」回家過年的人們:團圓是最柔情的「佩奇」  中新社記者 孫亭文  回家過年的蔡鴻升乘坐的是一趟臨時旅客列車(簡稱臨客)——k4668次列車,思鄉心切的他「埋怨」這趟車跑得太慢,但又感激這趟臨客
  • 春節歌曲:我們回家過年
    春節歌曲:我們回家過年2014-12-18 12:16: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2013歲末巨獻 我們回家過年,一句簡單樸實的話,道出了多少離家在外的遊子心聲。小的時候,過年是我們的一種期盼。長大以後,過年卻成為了父母的一種期盼。
  • 就地過年,是為了更好的團圓
    你是否也在糾結,過年還要不要回老家?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包括北京、上海、貴州、湖北、河南等在內的29個省(市/區)發起「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就地過年」一時成了熱詞。短短一周多時間,我國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500例,且此輪疫情呈現出多地局部暴發和零星散發交織疊加的複雜態勢,加之天氣寒冷適合病毒生存,春運又可能增加在途傳播風險,在團圓「小帳」和生命安全「大帳」面前,「就地過年」無論怎麼算,還是利大於弊的,我們也呼籲,如無必要,請選擇「就地過年」吧!要看到,「就地過年」不是不團圓,而是為了將來和家人更好地團聚。
  • 今生有緣成為一家人,無論在哪裡過年,你若安好,就是團圓
    過年,團圓。千裡迢迢回安徽,回四川,回湖北,回甘肅,回北京……回中國!除夕趕回家吃團圓飯,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文化胎記,任鬥轉星移,傳承千年亙古不變。然而因全球疫情原因,2021年的春節註定有些不同。「就地過年」的倡議讓「團圓」這個詞超越傳統,有了特殊的意義。
  • 「疫情」籠罩下的春節,我明白了「團圓」的意義
    不得不說,今年是我記憶以來,最特殊的一個春節,也是最沒有「年味」的一個春節。平時,我們總是抱怨年味淡了,過年好沒意思,再也不想小時候,我們總是盼望著過年,穿新衣,走親戚,吃年夜飯.......而今年,我們沒有穿上新衣,卻戴上了口罩;我們沒有走親訪友,卻更心繫彼此;我們的年夜飯桌上可能並不團圓,但我們卻更明白了「團圓」的意義。
  • 旅遊過年成時尚——2017年春節假日旅遊市場盤點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題:旅遊過年成時尚——2017年春節假日旅遊市場盤點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7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同比增長13.8%,實現旅遊總收入4233億元,同比增長15.9%。
  • 今年春節怎麼過?接爸媽進城、周邊旅遊、出國過年成新潮
    記者 | 鄭萃穎1隨著旅遊熱一年比一年高漲,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旅遊方式過春節。根據攜程預測,今年春節長假期間,全國將有4.5億人次出遊。接爸媽回自己打拼的城市過年、在旅途中吃年夜飯,南方人北上看雪、北方人南下避寒,成為今年春節出行的新趨勢。
  • 今年春節出遊或達4.5億人次 西安成熱門旅遊目的地
    據文旅部統計,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以此測算,2020年中國春節出遊人次有望突破4.5億。哪些城市將成為春節期間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呢?攜程根據線上線下門店的國內遊訂單,發布了旅遊過年十大熱門跟團遊目的地,分別為北京、昆明、廣州、麗江、廈門、哈爾濱、三亞、桂林、西雙版納和西安。二十大客源城市則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深圳、成都、武漢、天津、重慶、西安、無錫、合肥、寧波、廈門、昆明、濟南、鄭州、哈爾濱和蘇州。自駕遊因時間靈活,行程自由也備受歡迎,數據顯示,馬蜂窩平臺上「春節自駕」關鍵詞周熱度環比上漲18%。
  • 春節去哪玩?10個適合「家庭遊」的地方
    >「旅遊過年」成「新年俗」數據表明,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以此測算,2020年中國春節出遊人次有望#春節去哪兒玩##春節假期或有4.5億人次出遊#等話題紛紛上榜微博熱搜很多網友都已經計劃好出遊目的地但有些網友,
  • 大數據看春節消費升級 旅遊過年受追捧
    核心閱讀  進口生鮮、扶貧山貨頻頻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年桌上,春節出遊、文旅結合讓全家換個地方品嘗年味。除了傳統美食外,今年她特意買了不少進口生鮮,「現在買進口商品越來越方便,咱老百姓也能很方便地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近年來,中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取得明顯成效。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合理擴大高品質消費品和服務進口,豐富了國內消費者的選擇,更好地滿足了個性化、多元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
  • 經濟日報:春節裡的核心價值觀 人團圓 家圓滿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對人們心靈的一次洗禮,一次次使人體會到家庭團圓帶給人的溫暖,帶給社會的和睦,帶給世界的和平。  古往今來,回家過年就像一塊永恆的磁鐵,亙古不變地牽動著中國人的心。每逢春節,回家就會匯成一股滾滾的春潮,無論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人們團圓的腳步。「一年不趕,就趕三十晚」,春節有著太多的文化內涵,如同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生日,勾勒出中國人的團圓夢。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2、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過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寶,被人們賦予「招財進寶」的寓意,人們還把寓意吉祥的硬幣、糖果、紅棗、花生等包在餡裡面。吃到硬幣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更甜美,吃到花生則寓意健康長壽。  3、湯圓  南方過年的標配是湯圓。上海、江蘇等地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寓意團圓美滿。
  • 春節將至,在外務工的人能否回家過年?
    根據目前的疫情情況來看,我覺得在外工作的人還是儘量不要回家過年。臨近年關,疫情卻越發的嚴重了,從11月份以來,國外多國疫情出現二次爆發,國內部分地區陸續續出現了確診病例,如上海,天津,成都,四川,黑龍江等。
  • 【網絡述年】大江時評:清廉過年,春節正氣滿滿「年味」足
    俗話說,「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春節臨近,怎麼過好「廉」關,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又是一個考驗。  春節是一個高興的日子,是闔家團圓的傳統節日,但從現實來看也是「四風」問題多發易發的節點。因此,我們看到每年紀檢監察部門都要在重要節慶時重申廉潔的問題。由此,如何廉潔過年就成為每名黨員幹部必須作好的一道「必答題」,也只有過好「廉關」才能過好「年關」。
  • 留「浙」過年,是為了疫情後更好團圓
    元旦一過,過年的氣氛就濃了,很多人開始討論今年回不回老家過年。與此同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多地出現疫情。石家莊短時間內出現多起病例,宣布進入戰時狀態;1月6日,杭州市通報發現一例境外輸入復陽無症狀感染者……  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冬天新冠疫情不會打烊。我們就不能有任何鬆懈。
  • 就地過年——中華民族最情深最覺悟最偉大的團圓(組圖)
    七律·除夕感懷(平水韻) 過年就地此心安,千裡家園萬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