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簡單的劇情背後,是中國式教育和孩子叛逆期的縮影

2020-12-24 咖啡的影院

《狗十三》這部影片的名字並不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影片名字就不去看這個電影,那一定會非常可惜!這個故事非常優秀,不管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都可圈可點,並且也可以將它看成是青春期成長以及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一、主線簡單

這一個故事簡單來說就是13歲的女孩從叛逆到成長的故事。但是這一個電影的時長卻有兩個小時,在看完之後會覺得整個故事非常充實,也沒有那些灌水現場,這一則電影更接近大部分人的青春,沒有狗血的愛情,也沒有什麼異地戀,只有平靜生活下的內心和情感。

這部電影從取景到劇情,都充滿了生活氣息,沒有起起伏伏的轉折,也沒有強烈的欲望和巨大變化,猛的一看會覺得只是生活的拼接。但是故事的內核就是一位少女的心理歷程,不過將心理歷程作為主線故事也是高難度的事情。

因為心裡的變化非常細膩,有很強的主觀性。如果劇情沒有處理好,那麼整個電影會顯得非常鬆散,甚至在記流水帳。如果加入了旁白,就會會顯得刻板生硬,畢竟大部分人都沒有辦法說清自己心理變化過程。

甚至這樣的劇情力度還沒有辦法吸引人,特別是中間的高潮和最後的結局,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喜歡。不過該影片卻採用了這種方式來推進故事,高潮和結局也吸引目光。

二、 升華

所謂的升華就是將整個故事一向從個別發展成普遍,從具體發展到原始模型,而狗的遭遇也是少女的內心。少女一開始非常孤獨,小狗也是一樣,他們兩個人彼此映照。小狗丟失,象徵了少女的迷茫,在丟失的過程當中有恐懼,憤怒和情緒,這一種情緒出現!

家人帶來一隻新的小狗,並且還逼少女把它當成原來的狗,相比之前的小狗,這一隻新的小狗,充滿恐懼,利用尖牙來保護自己,這就象徵了少女的叛逆。後來少女接納了新來的小狗,也象徵生活與接納新的人格!小狗被拋棄之後,象徵了少女與家人的疏離,後媽生的弟弟受到了所有人的關注!少女游離在家庭邊緣。

故事結尾時,少女吃了狗肉,並且見到了之前丟的小狗,但是沒有相認。在回家的路上失聲痛哭,這樣暗示上去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自己,她改變了,可是她並不喜歡現在的自己,這一種變化也可以將它稱之為「成長」。

小狗這一個因素應到了所有的內心變化還升華了象徵意義,一方面狗也是一種需要關懷的生命,人們對狗的態度寓意長輩對待晚輩的態度。另一方面狗的更換、丟失死亡,表示著人生階段的變化,每一次成長都在「殺掉」一種人格。

三、反諷

故事的第4個方式就是反諷在開篇少女等到一隻小狗,但是那時候少女覺得這是父親給的,所以不想要,她想要擺脫小狗!結果她發現那是一份自己需要的禮物,於是少女將狗看得非常重要。

之後少女希望家人能夠了解她的內心,但是卻採用了背道而馳的做法,她將狗狗看得太重要結果傷害了家人,讓家人無法了解他的內心,這也是反諷的轉折。

後來少女成績進步得到父親認可,父母親答應帶著他去看天文展覽,但是可惜的是在參加的晚上,飯局時間過長,少女得不到這一項獎勵,這樣的轉折也有微妙的反諷意識。

如此一來,這整個故事就會顯得非常充實,原本只是少女內心經歷的簡單劇情,卻有非常豐富的進展過程!因此大家在看了兩個小時之後,卻沒有感受到任何的乏味和流水帳。他在裡面採用的所有故事技巧都非常高級,創作難度也大。

四、流於表面的關心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這一個少女為了小狗一直吵鬧顯得非常不成熟。對於觀眾來說這件事情是雞毛蒜皮,甚至有些人覺得這樣的小故事根本沒有必要講,其實因為少女的內心比較敏感孤獨,所以小狗對於他來說非常重要!

這是中國家庭的縮影,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的身影,少女看起來確實不是很懂事,但是家人對他的關愛也只是流於表面,從來沒有有走進孩子的內心。從父親到爺爺奶奶,大家確實能看到他們愛的少女,可是到最後卻造成了不美好的結果。

當少女敞開心扉想要迎接這個世界,是世界卻給了她很多傷害,所以她對內心蓋上了厚厚的保護層,這一過程也是反諷長輩。

相關焦點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青春期的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
    當大多數人聽到「狗十三」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名字不去看這個電影,那麼就是一件特別可惜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的優秀,不管是細節上的反思還是情感都是可圈可點,並且這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青春期的成長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 電影《狗十三》:服從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喪失了選擇的權力
    看完《狗十三》之後,難免讓人覺得有些沉重,有人說,如果看完電影你是沒有共鳴的,那麼你就是幸運的,因為這代表著你的青春是屬於你自己的,而不是由父母構架起來的。在《狗十三》中的李玩讓人覺得心疼,而這樣無奈荒涼的青春也是眾多人的縮影,在服從式的教育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多少的無助呢?
  • 評《狗十三》:劇情簡單但故事技巧很高級,反諷象徵發出無聲質問
    《狗十三》,這是個第一眼不吸引人的片名。但若因片名而不想看這個電影,那將會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狗十三》的故事確實非常優秀,無論是細節反諷還是情感處理,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並且它可以看作是青春期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一個縮影。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狗十三》。
  • 張雪迎主演電影《狗十三》道出中國式教育困局
    11月1日,由曹保平導演執導,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首度曝光概念海報,並宣布定檔12月14日。密封五年後,這部直擊中國式教育和中國家庭痛點的口碑佳作終於上映,13歲物理迷少女「李玩」的扮演者張雪迎,出演影片時僅僅14歲。時過境遷,如今張雪迎已經21歲,重逢7年不見的老朋友,張雪迎發布微博表示「李玩,好久不見。」
  • 塵封五年的國產劇《狗十三》,揭露中國式教育
    「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看完《狗十三》讓我們心情很沉重,父親的暴力,爺爺的訓斥,家人的不理解,讓李玩不得不向這個世界妥協,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也在經歷著李玩的青春,願世界上少一些這樣的孩子,願幸福的孩子越來越多!」
  • 《狗十三》的背後,是萬千「張雪迎」式的中國女孩
    李玩,十三歲,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生活。爸爸再婚後,李玩有了弟弟,家人怕她不開心,於是送了她一條狗。從抗拒到接受,李玩給狗取名「愛因斯坦」,就在她們感情越來越深厚的時候,狗被爺爺不小心弄丟了。 《狗十三》塑造的成人世界洞見了幾乎中國的每一個家庭,它刻畫了童年世界如何被摧毀,成人世界如何被建立的過程。那種中國式教育最深入骨髓的「馴化」,腐蝕著每一個人的成長。電影樸實,平淡,卻戳得人生疼。
  •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2018年,對於中國電影可以說出現了很多個性和特點,那就是方言電影和鄉土、市井寫實風格齊上陣,社會問題大膽揭露,更重要的是這些電影各個票房都很好,口碑極佳,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品質提高的極好的徵兆。《狗十三》可以說是一部既能讓無數尚未長大的人感同身受,同時也讓很多已經長大了的人感覺到年少時的熟悉記憶,更讓很多為人父母的人得以反思。
  • 《狗十三》:電影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反思
    真假愛因斯坦的故事,反映了以李玩的家庭為代表的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核心:父系強權和子女的屈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是缺席的,他們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權利、金錢之上,甚少關注孩子本身。而李玩的弟弟,雖然有全家人的寵愛,但在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教育方式下,依舊難以倖免成為下一個輪迴的悲劇。
  • 《狗十三》這部電影很真實,揭露了多種中國式教育,你不看一下
    《狗十三》這部電影很真實,揭露了多種中國式教育,你不看一下說到最近熱火的電影,那麼必須要提一下剛剛上映的狗十三,這部影片和中國從前的那些風花雪月愛情片不一樣。因為裡面無關愛情,只有社會現象。也讓我們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屈打成招,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父母是怎樣真正實現了棍棒下出孝子的社會現象。這是曹保平導演的一部作品,曹保平從一開始進入影視圈,便和其他導演不一樣,因為他想要的電影。並不是讓大家一笑而過,而是希望讓大家深刻反思到一些社會現象,狗十三這部電影,其實曾經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十三變成數字13,合起來的話。是英文字母b,相信這樣說大家都明白曹保平導演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 狗十三這部電影,反應了多少以愛為名的暴力教育
    狗十三,知名導演,曹保平2013年的作品,在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最佳影片獎後,就銷聲匿跡了,網上一點痕跡都找不到。但曾經有心看到的人給予他很高的評價。12月7日。狗十三這部影片終於上映了,影片一經上映就大火,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 狗十三劇情快報,先睹為快!
    導演: 曹保平編劇: 焦華靜主演: 張雪迎 / 果靖霖 / 智一桐 / 代旭 / 黃詩佳 / 類型: 劇情 / 家庭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 / 西安話上映日期: 2018-12-07(中國大陸) 片長: 120分鐘又名: 狗13 / 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 狗十三的劇情簡介
  • 《狗十三》真實的劇情反映,感情變化的生動演繹
    看完《狗十三》這部電影,來不及壓抑腦中翻騰的思緒,乾澀的眼睛裡已經閃過一些淚光。真實的劇情反映,感情變化的生動演繹,放大了中國式的家庭、青春、成熟的問題,卻絲毫不顯得誇張。父母離異,單親父親家庭,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初中的李玩開始時是一個嬌寵中的孩子,她喜歡物理,喜歡時間簡史,思索著平行宇宙,可父親和老師希望她學好英語。
  • 《狗十三》片中的故事是一些人的縮影,內容非常現實!
    電影《狗十三》說得好聽叫做成長史,說難聽點就是中國孩子的馴化史。被父母強迫改志願,打你一巴掌,賞你一蜜棗,大人永遠不會錯,錯了也沒事,小孩子過段時間就忘了,三四歲的小孩不懂事,不能打,即使做錯了也沒關係,被打就忍著,諸如此類的東西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 狗十三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狗十三上映時間劇情介紹
    剛剛拿下金馬影帝的徐崢提到,這部電影設計了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表現了青少年背負的壓力和不堪,從小視角切入拍成長篇作品,非常不容易。今年剛剛轉型成為導演的黃渤則表示,自己看完這部電影五味雜陳,還在琢磨影片真正想要表現的內容,希望可以找機會再看一次。李晨則在電影裡看到了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以及這兩個世界之間不斷的碰撞和改變,也深受觸動。
  • 被禁五年的神片《狗十三》:道出千萬家庭傳統教育的弊端
    在看過熱播劇《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家庭教育和成長蛻變後,我想起了那部被禁五年,在2018年再度播出就獲得豆瓣8.2高評分的神片《狗十三》,近兩個小時的電影不但為我們指出中國大多數家庭傳統教育的弊端,還告訴我們在錯誤教育體系下孩子的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
  • 《狗十三》:淺析「李玩式」孩子成長背後的家庭教育及現實思考
    本片由善於捕捉小人物內心世界的著名導演曹保平執導,全片以安靜又富有張力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13歲少女在「乖、要懂事、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逐漸告別青春的過程。影片通過描述李玩和家人、愛因斯坦(狗狗名字)之間的矛盾衝突將告別青春邁向成人世界的陣痛感刻畫地淋漓盡致,毫無掩飾。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在於它的寫實色彩太過濃烈,以致於我們總會在某個瞬間某個片段找到共鳴點或共情之處。
  • 《狗十三》上映:中國式家長真的都是禍害嗎?
    《狗十三》講述了張雪迎飾演的十三歲少女李玩和她的狗愛因斯坦的故事。李玩的父母離異後,父親(果靜林 飾)有了新的家庭,並且再添一子,但由於害怕李玩無法承受,父親決定選擇合適的時機再告訴她。李玩因此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口頭上說著為李玩好,但卻在她的成長中持續缺席。李玩愛好物理,但父親卻硬要她參加英語小組。
  • 電影《狗十三》:孩子成長中的這些教育問題不容忽視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愛追劇,愛看電影的凝子汐吶~在2018年裡,電影院上映了一檔以教育成長為題材的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由張雪迎主演,據說電影早在五年前就已製作完成,但是時隔五年才在電影院上映,這其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
  • 叛逆期的孩子,該怎樣正確的教育?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教育,那麼是父親的失職,自己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位家長最關心的事情,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一天天逐漸長大,孩子思維和身體各方面漸漸成熟,對每件事物都有獨自的見解和想法,那麼這個時候父母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統一,就會產生分歧,有分歧就會產生爭執和矛盾
  • 狗十三: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如果你把電影名稱寫為「狗13」,是不是就會發現這個電影名有化學反應?乍一眼是不是覺得是「狗B」?或許導演本來就想表達此意吧?我刻意在電影進行中尋找「十三」含義,直到電影結束也沒能找到這個數字的含義,所以「B」就很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