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假如生活對你不公,也要勇敢扛起自己的負擔和痛苦

2020-12-24 青史通鑑

叔本華:假如生活對你不公,也要勇敢扛起自己的負擔和痛苦

叔本華

叔本華是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哲學汲取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老子《道德經》、《周易》和印度哲學等古老哲學智慧的豐厚營養,對康德哲學進行「改制」(「改制」系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的用語),在此基礎上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

大部分哲學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積極向上、向善的,但是叔本華的哲學體系卻以「現代悲觀主義」命名,這倒不是叔本華的哲學比起其他哲學來有多「悲觀」,而是叔本華哲學道出了真理,將那人生的悲劇性命運給揭示了出來。猶如埃斯庫羅斯等悲劇大師的劇作有著動人心弦的力量,叔本華的哲學直指人心,直接殺向通往真理的正確的道路,讓人心受到極大震顫。正如叔本華自己所說:「哲學的任務就是把那些等同於純淨真理的內涵,純粹、不含雜質地表達出來。」很顯然,叔本華已經圓滿完成了他作為「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大師」的哲學任務。

叔本華教導我們說,假如生活對你不公,也要勇敢扛起這份負擔和痛苦。這樣的觀點,哪裡有什麼悲觀的元素?比一般的樂觀哲學還要樂觀得多了。

根據叔本華的觀點,即便生活對我們不公正,但是我們必須公正地對待生活。他沉重而樂觀地說道:「正是實踐公證所付出的犧牲,使公正這一美德受人敬重,因為如果這一美德只涉及無關疼癢的小犧牲,那是不會得到別人的敬佩的。這一美德的實質就在於公正的人並不會把生活須臾不離的負擔和痛苦,通過玩弄狡猾或者使用強力,轉嫁到別人身上,就像那些不義者所做那樣,而是自己扛起命運給予自己的那一份負擔和痛苦。」

如果是我們的人生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痛苦,那麼,我們逃避是沒有理由的,也是無法逃避的,所以還不如「自己扛起命運給予自己的那一份負擔和痛苦」。自己應該承擔的負擔,就勇敢地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痛苦,也就忍了吧,逃避是毫無用處的,甚至只會適得其反。

公正地對待自己和他人,公正地對待生活,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是完全沒有任何錯誤的。即便是他人不公正地對待了你,你也要公正地對待他人;即便是生活不公正地對待了你,你也要公正地對待生活。然而,這並不是告訴我們要「善良」或者「仁愛」,叔本華不提倡「仁愛」。因為,叔本華是這樣說的:「由於仁愛這一美德,我們甚至把本來落在別人肩上的苦難也接了過來,使自己得到了比正常情形自己個人所要承受得更多份額。」叔本華的意思就是,如果是自己的責任和痛苦,就必須勇敢承擔,但是如果是別人的責任則無須轉嫁到自己身上,因為,這就導致了另外的不公正。叔本華為此還強調說:「仁愛則是把所需的東西施捨給別人,這讓仁愛者總是處於忍飢挨餓的狀態。」

叔本華之所以教導我們必須勇敢扛起自己必須承當的責任和痛苦,這是因為,這是大自然的法則,是你的你必須承當。同時,一個人只有經歷痛苦,才會真正成熟起來、成長起來、強大起來。這正如叔本華所說:「所有好處都是虛無縹緲的,而痛苦是一個人淨化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叔本華:人生之所以痛苦,因欲望,和追求。當欲求不滿,就會痛苦
    人的欲望和衝動源於缺乏和對現狀的不滿,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永遠得不到滿足,現實猶如夢境,人生充滿痛苦,這痛苦就是生存意志的本質。」也就是說,人生之所以會痛苦,都是因為自己的欲望,和本能的追求。當欲求不滿時,就會痛苦。而「悲觀主義」則教會我們如何去直面痛苦,因為只有敢於直面痛苦的人,才能最終擺脫痛苦。
  • 叔本華:智慧愈發達,痛苦的程度就愈高
    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他的磚頭書《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到今天沒讀完,可他談人生、談讀書的短文確實可以一讀。認識人、認識自己是人一生的功課甚至說是事業,叔本華在這方面是個不錯的「幫手」。如果人生不是痛苦(災難),我們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敗。而事實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敗。
  • 不公和孤獨,《綠皮書》這部電影教會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
    導語:不公和孤獨,《綠皮書》這部電影教會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最近刷屏的一部電影《綠皮書》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先說說這部電影現在取得的榮譽,在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綠皮書》這部電影得到了了最佳創作劇,最佳剪輯以及最佳影片的提名,當然非常成功的拿到了最佳影片這個獎項,這部電影不僅僅在國外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原文: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英文: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中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叔本華 | 人最應該追求的東西是什麼?
    如果一份工作讓你感到持續的痛苦,那麼我相信這些痛苦最終也不會積累成幸福;相反,如果某件事業使你感到快樂,那麼這些點滴的快樂最終會引導你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快樂的哲學人生多半是痛苦的,樂觀主義者的錯誤在於對生活進行毫無根據讚揚,把它過分地理想化,他們將快樂視為人生中理所當然的事。
  • 「毒舌男」叔本華的名言,寫入作文都能成為亮點
    看到「悲觀」二字,你也許會對叔本華心生牴觸,可事實上,他的那些所謂「悲觀」的論調,只是對事物的勇敢直視而已。相對於別人的逃避和掩飾,他更願意把人生真相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因此,莫泊桑稱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
  • 《人生的智慧》:讀完叔本華這本書,能幫我們化解人生大部分煩惱
    尼採說:「讀完叔本華著作的第一頁以後,我就很分明地曉得,我要把他一切文字都要讀完,他所說的每一個詞我都要聽。」 託爾斯泰說:「對叔本華著作的心醉神迷和時斷時續的肉體愉悅,是我所歷來不曾體驗過的。」契訶夫也是叔本華的崇拜者,在他的一個劇本裡,還呈現了叔本華的名字。
  • 叔本華、尼採與音樂
    1830年柏林鬧瘟疫,他就退到了法蘭克福,然後一直在那生活。叔本華的母親是一個小說家,而且熱衷於社交。她的沙龍裡面經常雲集著文化名人。叔本華由於個性,愛思考一些人生當中陰暗的東西,受到了東方的一些影響,有悲觀主義情緒,而他母親是那種典型的社交家和「熱愛生活」的女子,所以母子倆老吵架,總談不來。他媽媽在信裡面說,「你不要老跟我念叨人生悲慘的那些東西。
  • 孩子篇 | 勇敢做自己
    誰是你心目中的超級英雄?蜘蛛俠,鋼鐵俠,金剛狼,還是超人?或者是某位你崇拜的現實人物?想必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你要問我的答案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我的心目中的超級英雄叫「超人」。但我心目中的「超人」和你們在電影裡看到的那位內褲外穿的超人不一樣。我心目中的「超人」是未來的人類,他們比現在的人類更完美、更強大、更有激情。
  • 叔本華50句智慧名言,句句直指人心!
    ——叔本華08,一個成熟的人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所能獲得的,就是擺脫偏見。——叔本華09,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因為這樣他就會變得放肆大膽,就會更加有恃無恐地說出謊言而最後拆穿自己。——叔本華21,要學會不要把自己隨時隨地的想法馬上告訴別人;另外,對別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
  •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一個洞察人事,深諳世故的人註定是本性平庸?
    在中國長者的眼中,早知事理的孩子大多有出息,因為他們知道生活的艱辛,人情世故,他們會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假如一個人即使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優秀,他的天性也是平庸的,那麼什麼才算不平庸呢?我擔心它不能解釋。我也許不懂叔本華的哲學,但是淺薄的人生道理我還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叔本華的思想更像是苦行僧,心理上有個極端。
  •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讀懂這本書會很幸福
    叔本華是一個讓人感到親切的哲學家,不僅是因為他的名字,還因為他的思想。他的著作,語言優雅、簡潔、犀利,總是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給人以生活的智慧。1814年,他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論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接著他用4年的時間完成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這也是他的代表作。
  • 叔本華:一個人在大自然中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
    該不該叫叔本華由於叔本華是尼採的精神導師,他對尼採的哲學思想給予了極大的啟發和幫助。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享受孤獨的哲人。誰是叔本華呢?他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著名德國哲學家。他本來是學醫學的,但卻對哲學感興趣。在哲學史上,他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是唯心論的創立者和主要代表之一。
  • 叔本華經典語錄,句句蘊含人生哲理(深度好文)
    對於許多人,我們最聰明的想法就是:「我不準備改變他們,我要利用他們。」——叔本華4. 在人生的路途中,如果我們願意而且有能力做到兩點:放眼前途,容忍異己,我們會受益良多。前者讓我們不受損失和傷害,後者可以使我們免於爭論和口角。——叔本華5.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叔本華6.
  • 叔本華最穿透力的5句話,就像給靈魂「洗澡」,振聾發聵
    叔本華並不想要我們悲觀的對待生活,反而希望我們以一種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他的悲觀,其實是對人類的一種悲憫,只有深刻感悟的人才能明白。時間碎片化的今天,讓我們去閱讀叔本華的深厚哲學書是非常難的,尤其是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今天我們就講講叔本華最有穿透力的6句話,希望你有所收穫。
  • 叔本華:「悲觀主義」,並不是消極地面對人生,而是換一種角度
    叔本華認為其中最大的兩個就是痛苦和無聊。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叔本華坦言,只有那些知道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的人才算得上是掌握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他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不好,加上父親的逝世,叔本華自幼生性孤僻。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並不是完全的隱逸避世,相反還是每天關注著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
  • 叔本華:欲望永遠不能滿足,意志永遠是饑渴的意志!
    其實,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歡叔本華的悲劇哲學觀,倒不是因為他們個個命運多舛感同身受,主要是他們太閒了,日子太平淡於是就有了大把時間和精力可以去抱怨生活,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唄。除此之外,大家喜歡叔本華,是因為《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本哲學書,難得大家都能看懂。
  • 阿圖爾·叔本華的「悲觀論」和「唯意志論」,有何開創意義?
    在悲觀論方面,幾乎所有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向善、向上、向尚的,都是勸人「天天向上」的,但是叔本華卻與眾不同、特立獨行、我行我素,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成為這一新哲學體系的「開山祖師爺」。叔本華認為,人生無法擺脫悲劇命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會痛苦;人的欲望得到滿足了,人就會無聊。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兩者之間。
  • 叔本華:人的後半場
    因此,根據他們自身的優勢程度,他們對於生活或多或少地只感受到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感覺:在青年期,他們感覺被眾人拋棄;及至年長以後,卻感覺自己逃離了眾人。前者並不讓人舒服,這是對人生不了解所致;後者卻令人愉快,這得之於對人生有了認識。這樣的結果就是:人生的後半部分,猶如一個樂段的後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減少了奮鬥和追求,但卻包含了更多的安寧和平和。
  • 名人星盤丨雙魚座 亞瑟 · 叔本華——孤獨的悲情主義哲學家
    但他和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好,隔閡非常深,最後關係破裂。父親去世後,叔本華繼承了一大筆財產,使他一生過著富裕的生活,專心投入哲學思考研究之中。叔本華涉獵廣泛,對東西方哲學均有研究。除此之外,他還是個美學家,對音樂、繪畫、詩歌和歌劇等等都有研究。把藝術看作是解除人類痛苦的一個可能途徑。叔本華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孤獨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