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真相...

2021-01-20 騰訊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我國的韓流之風,可以說是越來越小了。想當年韓劇在中國大火的時候,不少國內的迷妹迷弟們,都非常追捧那些韓國歐巴,確實,他們長相俊美,打扮時尚,比當時我國的那些明星們看上去要好看得多,年輕人們爭相追捧也能理解,畢竟人類都是視覺動物。

當年韓流在中國最盛行的時候,很多國內的商家都紛紛找韓國明星代言,當時還屢屢傳出有韓星在中國耍大牌的事情,但粉絲就是不理會,他們覺得顏值即王道,很多韓國明星在中國,甚至比在自己的國家還要火,那麼為什麼這些年他們在中國快要銷聲匿跡了呢?

韓國是一個小國家,國土上的資源貧乏,不像大國一樣有石油煤炭等重工業的支撐,所以他們著重發展科技行業和娛樂業,非常注重文化輸出。尤其是娛樂業,韓國很多愛豆都是直接商業化管理的,練習生制度大家也聽說過,很多韓國練習生要經過很多年的嚴酷訓練才能出道,所以他們很聽話,能力也比較強,吸粉能力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娛樂業確實給韓國增加了不少收入,這其中中國粉絲的貢獻應該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按理說韓國應該抱緊中國金主的大腿,但是前幾年的薩德事件大家應該也知道了,中國終於忍無可忍開始封殺韓流,不許韓國明星再來中國撈金,已經參演了要播出的電影、電視劇一律下架或者換角重拍,也不許韓星在上中國的綜藝,韓流一下子就在中國退掉了一大半。民眾也因為薩德事件的影響,變的對韓國明星也沒那麼有好感了,雖然還有一些腦殘粉盲目的追星,但那畢竟只是少數的,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很理智的

那麼限韓令出臺以後,對韓國有什麼影響呢?那些韓國明星來中國的時候,說實話比他們在自己國家賺的要多,尤其是那些愛豆,他們在韓國娛樂圈的階層可以是非常低的,能來中國的時候他們的收入一下子比在自己國內翻了好幾倍,限韓令以後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並且因為韓國娛樂圈的更新速度太快,他們的練習生都是一茬一茬的出道的,很多前兩年還出名的愛豆,過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了,就此而言,中國的很多明星處境要比韓國明星好太多了

其實這些年來,我們中國也在大力發展娛樂行業,有很多地方也在學習韓國,這不是什麼缺點,韓國的娛樂越能如此發達,自然有他們好的地方,我們確實應該學習,近些年來質量優質的愛豆也有不少,所以中國粉絲已經可以追自己國家的愛豆了,不用再去追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的明星。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
    幾年前,韓流文化在中國受到大眾的歡迎,年輕朋友們喜歡韓流明星,年齡稍長的觀眾們喜歡看韓劇。許多愛美的女孩曾經一度模仿韓流明星的穿搭和妝容,有許多人選擇去韓國旅遊,親身體驗下韓劇中的浪漫場景,這些都推動了韓國影視行業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 當「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國是一個國土面積並不大的國家,我國的一個新疆的面積就相當於16個韓國,不過這個國家依舊很吸引中國人,就是因為它的文化輸出做得很好,曾經韓國電視劇、韓國明星,韓國美食在中國非常火爆,順帶著還讓韓國的美妝、飲食、整容行業被帶火,可以說中國遊客為韓國的經濟撐起了半邊天。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流」的流行要從韓劇開始,還記得早些年的《浪漫滿屋》《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到後來的《太陽的後裔》《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韓國的藝人從Rain、宋承憲、宋慧喬、李英愛到全智賢、宋仲基、李敏鎬,歌手李孝利、張娜拉、權志龍、PSY等,都曾在中國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熱度,可以說「韓流」影響了一代中國年輕人。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明星影響有多大?收入要減好幾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我國的韓流之風,可以說是越來越小了。想當年韓劇在中國大火的時候,不少國內的迷妹迷弟們,都非常追捧那些韓國歐巴,確實,他們長相俊美,打扮時尚,比當時我國的那些明星們看上去要好看得多,年輕人們爭相追捧也能理解,畢竟人類都是視覺動物。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韓國文化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當時出現了許多的「哈韓族」,這些人熱衷於追求各種來自韓國的東西,服飾、妝容、歌曲、影視作品等等。而且追逐韓流的年輕人也非常喜歡韓劇中的浪漫,憧憬自己能夠擁有一段類似的愛情故事。
  • 抵制方大勢已去,她卻不甘心?
    可想而知,軍旅劇《王牌》連日來的路透照越來越清晰,給肖戰帶來多大的壓力。路透的危害有多大?、特殊兒童贊愛樂園捐建、美術公益教室、愛心林、愛樂融聆聽計劃等等,受偶像正能量的影響,以偶像之名,自發行公益之事,傳遞溫暖與希望。
  • 「韓流」究竟影響了誰?
    根據百度百科得知:「韓流」一詞源於圍棋,後用以指代韓國文化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廣義的韓流包括韓國服飾、飲食等等;狹義的韓流則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韓流」一詞最早由中國媒體提出,後被韓國媒體及學術界廣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國文化產業的輸出。韓流現象在亞洲許多國家普遍存在,在亞洲以外的地區亦逐漸發展。
  • 日韓貿易戰對中國有多大影響?
    韓日之爭對於中國產業界有「危」也有「機」。氟化氫、氟化聚醯亞胺和感光劑光刻膠,三樣鮮為大眾所知的材料卻牽動著價值千億美元的市場。自日本於本月4日宣布加強對上述三種材料向韓國出口的管制後,韓國產業界乃至全球供應鏈都為之擔憂。
  • 被「飛彈」限制了三年的「韓流」,還能掀起多大風浪?
    你有多久沒有在電視裡看到「韓劇」了?有多久沒有看到韓國明星代言的廣告了?有多久沒有看到韓國明星到中國開演唱會了?上周,愛奇藝官宣《青春有你》第二季首位導師,是來自韓國當紅女團BlackPink的Lisa。
  • 韓國「娛樂大佬」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據韓國news1新聞網2月1日報導,該國經紀公司巨頭SM娛樂的創始人兼製作人李秀滿,日前接受tvN電視臺《Monthly Connect》節目的訪問,大膽放言「K-POP將在中國迎來第二個復興期」,因為「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 「韓流」在韓國也很潮
    記者手記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羊城晚報記者 易芝娜  對於扶持本民族的文化,韓國人的確不遺餘力,「韓流」在韓國本身也一樣很潮。  「HallYu」是個新造的詞彙,它的意思就是「韓流」。據說這個詞是2003年左右韓劇在中國盛行,中國媒體根據「寒流」的諧音將這個潮流取名為「韓流」,引起韓國政府高度重視,所以特別創造了這個詞,並以「韓流」為課題開始一系列的研究。近日記者赴韓國參加一個「韓流考察團」,深覺對於扶持本民族的文化,韓國人的確不遺餘力,「韓流」在韓國本身也一樣很潮。
  • 防彈團粉絲仍為偶像說話,禁韓令之下,韓流在國內還有影響力?
    趁著韓國文化產業退出中國導致部分市場空白的時機,國內大量娛樂公司崛起,推出了一大批頂流藝人,打造了自己的造星平臺。韓流似乎在國內就此一蹶不振,甚至有人說:韓流藝人的大勢已去,再也不可能掀出什麼風浪了。但事實是這樣嗎?
  • 6月6日臺灣藍綠鬥,韓國瑜被罷免,引爆臺灣政壇的「韓流」落幕
    根據臺灣法律,此次罷免案,需要有超過25%的高雄市選民同意(約57萬票),並且同意罷免票數高於「不同意罷免」票數方能罷免韓國瑜市長。罷免已成定局,引爆臺灣政壇的「韓流」自2018年底,代表國民黨參加臺灣第二大城高雄市的市長選舉之後,韓國瑜從沒有公職在身,知名度不高的「半退休」政治人物,意外颳起被稱為「韓流」的政治旋風
  • 對內娛有無影響?
    本文由喵眼看影視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打開手機,被「限韓令解除」這一話題刷屏了。韓國新聞昨日報導稱限韓令解除,自2017年限韓令後中國全境開始銷售韓國商品,期待中韓雙方不僅在貿易方面,甚至在文旅方面有更廣泛的交流。
  • 李秀滿說,中國必須給韓流開門,《還珠格格》卻在韓國被禁
    韓國SM娛樂公司的創始人李秀滿,近日就在採訪中大放厥詞,他說:「KPOP將在中國迎來第二個復興期,希望韓國能成為全世界文化的領導者。」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李秀滿還說:「中國必須拋棄『限韓令』,重新向韓流開放,接受我們的東西,並試著在我們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努力進階成為『亞洲好萊塢』。」
  • 韓流在中國還剩幾畝地?
    雖然人在韓國,來華不便,但品牌仍看好韓星號召力,向他們拋出橄欖枝。就像「限韓令」的生效從來沒出現過「明文」,其解除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公告。而即便只是維持現狀,韓流也找到了曲線入華的方式:熱搜、時尚和影視,便是韓流在華維持影響力的三板斧。
  • 韓國導師頻繁現身國內綜藝,韓流來襲?還是華流出擊?
    而《青春有你》有了Lisa的加盟,收視就碾壓了前輩《創造營》,證明國內仍有韓流的市場。 最早的韓流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90年代末期,韓國的百變天后李貞賢,算是是把韓流引入中國第一人。 李貞賢,1980年生人,96年就以16歲的年紀,憑藉一部電影《花瓣》一舉奪得了韓國多個有分量的新人演員獎項,正式宣布進入演藝圈。
  • 「韓流」到底給韓國女性帶來了什麼?
    從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起,靠著韓流創造的附加值,韓國的經濟很快被盤活了。2004年,文化產業就已經成了韓國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跟韓國毗鄰的我國受到的衝擊波最強,1999年已經把「韓流」這個詞寫進了字典裡。
  • KPOP韓流的未來,將不再是韓國特有!
    但是自從2017年開始對於什麼是KPOP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辯論,因為這一年有一個韓流男團「EXP EDITION」出道了,特殊之處在於「全部都不是韓國人」,打破了韓國人主導kpop市場局面!此前她們在JYP的師姐TWICE裡就已經有三位日本人,在日本收穫很人氣和支持,甚至上了有日本「春晚」重量級的紅白歌會,所以JYP娛樂公司在進軍日本市場並將韓國kpop本土化計劃上已經由來已久。
  • 韓國瑜有真功夫?「韓流」能夠靠「雨」再次崛起?
    有臺灣名嘴在政論節目上表示,過去「韓流」靠著水災的民怨而崛起,如今這場大雨就是考驗,可能也是「罷韓」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罷韓」倒數,臺灣名嘴李正皓在節目中指出,韓國瑜不斷強調路平、燈亮、水溝通,現在這場大雨,就是檢驗水溝有沒有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