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2020-12-26 禮遊

韓國是一個國土面積並不大的國家,我國的一個新疆的面積就相當於16個韓國,不過這個國家依舊很吸引中國人,就是因為它的文化輸出做得很好,曾經韓國電視劇、韓國明星,韓國美食在中國非常火爆,順帶著還讓韓國的美妝、飲食、整容行業被帶火,可以說中國遊客為韓國的經濟撐起了半邊天。只是韓國似乎認不清形勢,後來遭到了中國人民的抵制,如今的「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國的娛樂行業做的很好,它就像是一個明星夢工廠一樣,推出的組合也好,還是單人也罷,總能在國際上迅速走紅,只是韓國內部的競爭壓力大,這些明星稍有懈怠就會被頂替掉,因此他們之中患有抑鬱症的概率很高,看這幾年韓國明星自殺的消息就知道了。可當韓國明星進入中國市場之後,他們發現在這裡賺錢太容易了,本身中國距離韓國就不遠,為了追星中國人大量湧入韓國,以中國人愛買買買的戰鬥力,可以直接買空一家韓國免稅店。

可以說在韓國很多商店會專門聘請中國人來工作,或者要求店員學習中文,就是為了和中國遊客更好的交流。可因為「薩德」事件,這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韓國不顧中國的反對,執意為美國薩德飛彈提供部署場地,這會對我國的安全帶來隱患,中國人在這些事情上從來都是一致對外,為此抵制「韓流」被推到了高潮。

當韓國的各大影片在中國下架,韓國明星不再來中國撈金,中國遊客前往韓國旅遊的人數極速減少,給韓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很多免稅店直接關門,那些美妝店、奢侈品店人流量稀少,這時候他們才意識到沒有中國遊客的購買力,對韓國經濟將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你們對此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
    幾年前,韓流文化在中國受到大眾的歡迎,年輕朋友們喜歡韓流明星,年齡稍長的觀眾們喜歡看韓劇。許多愛美的女孩曾經一度模仿韓流明星的穿搭和妝容,有許多人選擇去韓國旅遊,親身體驗下韓劇中的浪漫場景,這些都推動了韓國影視行業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韓流」的流行要從韓劇開始,還記得早些年的《浪漫滿屋》《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到後來的《太陽的後裔》《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韓國的藝人從Rain、宋承憲、宋慧喬、李英愛到全智賢、宋仲基、李敏鎬,歌手李孝利、張娜拉、權志龍、PSY等,都曾在中國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熱度,可以說「韓流」影響了一代中國年輕人。
  • 「眼看「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的影響有多大?」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我國的韓流之風,可以說是越來越小了。想當年韓劇在中國大火的時候,不少國內的迷妹迷弟們,都非常追捧那些韓國歐巴,確實,他們長相俊美,打扮時尚,比當時我國的那些明星們看上去要好看得多,年輕人們爭相追捧也能理解,畢竟人類都是視覺動物。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明星影響有多大?收入要減好幾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我國的韓流之風,可以說是越來越小了。想當年韓劇在中國大火的時候,不少國內的迷妹迷弟們,都非常追捧那些韓國歐巴,確實,他們長相俊美,打扮時尚,比當時我國的那些明星們看上去要好看得多,年輕人們爭相追捧也能理解,畢竟人類都是視覺動物。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韓風文化熱潮迅速消退,再無曾經的輝煌時刻!韓國文化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當時出現了許多的「哈韓族」,這些人熱衷於追求各種來自韓國的東西,服飾、妝容、歌曲、影視作品等等。而且追逐韓流的年輕人也非常喜歡韓劇中的浪漫,憧憬自己能夠擁有一段類似的愛情故事。
  • 抵制方大勢已去,她卻不甘心?
    可想而知,軍旅劇《王牌》連日來的路透照越來越清晰,給肖戰帶來多大的壓力。路透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堅決抵制路透,雖然無法阻止代拍和營銷號的惡習,但希望粉絲能夠做到自覺不傳播,即便看到也就看過去算了,不給熱度就是最好的降溫方式。
  • 「韓流」究竟影響了誰?
    根據百度百科得知:「韓流」一詞源於圍棋,後用以指代韓國文化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廣義的韓流包括韓國服飾、飲食等等;狹義的韓流則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韓流」一詞最早由中國媒體提出,後被韓國媒體及學術界廣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國文化產業的輸出。韓流現象在亞洲許多國家普遍存在,在亞洲以外的地區亦逐漸發展。
  • 韓國「娛樂大佬」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據韓國news1新聞網2月1日報導,該國經紀公司巨頭SM娛樂的創始人兼製作人李秀滿,日前接受tvN電視臺《Monthly Connect》節目的訪問,大膽放言「K-POP將在中國迎來第二個復興期」,因為「中國必須重新給韓流開門」。
  • 李秀滿說,中國必須給韓流開門,《還珠格格》卻在韓國被禁
    韓國SM娛樂公司的創始人李秀滿,近日就在採訪中大放厥詞,他說:「KPOP將在中國迎來第二個復興期,希望韓國能成為全世界文化的領導者。」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李秀滿還說:「中國必須拋棄『限韓令』,重新向韓流開放,接受我們的東西,並試著在我們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努力進階成為『亞洲好萊塢』。」
  • 被「飛彈」限制了三年的「韓流」,還能掀起多大風浪?
    你有多久沒有在電視裡看到「韓劇」了?有多久沒有看到韓國明星代言的廣告了?有多久沒有看到韓國明星到中國開演唱會了?上周,愛奇藝官宣《青春有你》第二季首位導師,是來自韓國當紅女團BlackPink的Lisa。
  • 日韓貿易戰對中國有多大影響?
    韓日之爭對於中國產業界有「危」也有「機」。氟化氫、氟化聚醯亞胺和感光劑光刻膠,三樣鮮為大眾所知的材料卻牽動著價值千億美元的市場。自日本於本月4日宣布加強對上述三種材料向韓國出口的管制後,韓國產業界乃至全球供應鏈都為之擔憂。
  • 中韓網友怎麼看?對內娛有無影響?
    韓國新聞昨日報導稱限韓令解除,自2017年限韓令後中國全境開始銷售韓國商品,期待中韓雙方不僅在貿易方面,甚至在文旅方面有更廣泛的交流。對於韓國單方面宣布解除「限韓令」這一消息,網友們看法不一。一部分韓國網友表示拒絕。中國這邊也有一部分網友表示:對不起,不約不約,我們真的不約。
  • 韓流在中國還剩幾畝地?
    雖然人在韓國,來華不便,但品牌仍看好韓星號召力,向他們拋出橄欖枝。就像「限韓令」的生效從來沒出現過「明文」,其解除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公告。而即便只是維持現狀,韓流也找到了曲線入華的方式:熱搜、時尚和影視,便是韓流在華維持影響力的三板斧。
  • 真實韓國:首都更名原因,造星工廠,韓流風靡全球
    「限韓令」都限制不住的韓流文化「韓流」是用來形容韓國影視及音樂在世界範圍內的引起巨大反響。那韓流是怎麼興起的?首先是韓國經濟騰飛為文化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其次政府提出「文化立國」戰略。在韓國,年輕人只要懷揣著一顆「明星夢」,就可以通過努力成名;同時不斷發展海外練習生,培養來自不同國籍的「韓流」明星……導致韓流文化在世界範圍受到追捧尤其是青少年的熱捧。並且成為如今韓國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 韓國和朝鮮差別到底有多大?看完這對比圖,可以讓你一目了然!
    有料新聞,有趣熱點。良心公眾號,值得關注。每天陪你度過碎片時間,獲得信息,感知冷暖,開闊眼界。
  • 「韓流」在韓國也很潮
    記者手記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羊城晚報記者 易芝娜  對於扶持本民族的文化,韓國人的確不遺餘力,「韓流」在韓國本身也一樣很潮。  「HallYu」是個新造的詞彙,它的意思就是「韓流」。據說這個詞是2003年左右韓劇在中國盛行,中國媒體根據「寒流」的諧音將這個潮流取名為「韓流」,引起韓國政府高度重視,所以特別創造了這個詞,並以「韓流」為課題開始一系列的研究。近日記者赴韓國參加一個「韓流考察團」,深覺對於扶持本民族的文化,韓國人的確不遺餘力,「韓流」在韓國本身也一樣很潮。
  • 韓國瑜有真功夫?「韓流」能夠靠「雨」再次崛起?
    有臺灣名嘴在政論節目上表示,過去「韓流」靠著水災的民怨而崛起,如今這場大雨就是考驗,可能也是「罷韓」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罷韓」倒數,臺灣名嘴李正皓在節目中指出,韓國瑜不斷強調路平、燈亮、水溝通,現在這場大雨,就是檢驗水溝有沒有通的關鍵。
  • 防彈團粉絲仍為偶像說話,禁韓令之下,韓流在國內還有影響力?
    趁著韓國文化產業退出中國導致部分市場空白的時機,國內大量娛樂公司崛起,推出了一大批頂流藝人,打造了自己的造星平臺。韓流似乎在國內就此一蹶不振,甚至有人說:韓流藝人的大勢已去,再也不可能掀出什麼風浪了。但事實是這樣嗎?
  • 中國能像日本韓國形成強大的「日流」「韓流」向外進行文化輸出嗎
    中國960萬平方公裡,人口14億,已經相當於一個歐洲了。歐洲7.4億人,面積1016萬平方公裡。看人口的話,中國是歐洲的兩倍。在文化上,大家可以先有個認識:首先中國可以只在自己圈子裡玩,不需要輸出。  也就是說,怎麼爽就怎麼來。完全沒問題。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如果你老是想著文化輸出,會刻意地討好國外觀眾,國外讀者,從而失去了自己的特點。
  • 6月6日臺灣藍綠鬥,韓國瑜被罷免,引爆臺灣政壇的「韓流」落幕
    根據臺灣法律,此次罷免案,需要有超過25%的高雄市選民同意(約57萬票),並且同意罷免票數高於「不同意罷免」票數方能罷免韓國瑜市長。罷免已成定局,引爆臺灣政壇的「韓流」自2018年底,代表國民黨參加臺灣第二大城高雄市的市長選舉之後,韓國瑜從沒有公職在身,知名度不高的「半退休」政治人物,意外颳起被稱為「韓流」的政治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