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博士論文的基本要素

2020-12-20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從事科學研究的主要成果體現,是衡量博士生培養單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誌,也是博士生申請學位的主要依據。邱兆祥教授曾把合格的博士論文比作作者「跨入學術殿堂的入場券」,一篇高質量的博士論文,不但可以使作者獲得各種榮譽和光環,而且可能使其終身受益不盡,可見撰寫博士論文的至關重要性。但是,很多攻讀文科博士學位的博士生常常感嘆撰寫博士論文「很苦」,難以提筆下手,或者在寫作過程中力不從心,甚至有時路半易途,另起爐灶,經受不少波折。凡此種種,重要原因在於沒有很好地把握文科博士論文必備的基本要素。這些基本要素包括一定的學術創新、較高的學術水平、紮實的文字功底和標準的格式規範。事實上,只要圍繞這些基本要素展開博士論文寫作,經常以這些基本要素來衡量自己的構思和行文,寫好博士論文還是不難的。本文擬結合筆者本人博士論文撰寫的經驗教訓,以及研讀其他文科博士論文的心得體會,不揣淺陋,就此提出幾點拙見,希望能對正在攻讀文科博士學位的莘莘學子有所諫益。

一、一定的學術創新

創新是博士論文的靈魂,一般來說創新點也是博士論文的主旨和核心,只有創新才能體現出論文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所在。一篇好的博士論文,首先體現在一定的學術創新上。所以博士生要思維活躍,善於獨立思考,敢於提出質疑,才能迸發出新的思想火花和智慧之光,在學術上有所創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要求博士生「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者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說的就是學術創新。但是,我國的博士論文的創新能力不足一直廣受詬病。沒有學術創新的博士論文,就像斥巨資造了一架上不天了的飛機,或者下不了海的潛艇,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反而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鑑於我國的博士生培養工作在這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在一些培養單位開始發出積極信號,論文要求逐漸由「字數」向「創新點」傾斜。學術創新是指在基礎理論層面或具體應用層面上的創造性。狹義的學術創新是指原創,廣義的學術創新包括三種形式:原創、借鑑和集成。「原創是去做前人從未探索過的基礎課題;借鑑是用已有的思想理論方法來解決現實中的新問題;集成是綜合已有的能夠解決局部問題的思想理論方法來解決某個更複雜的大問題。」博士論文的學術創新主要是指觀點創新(或曰理論創新),還可以是方法創新、視角創新、風格創新等。

學術創新具有創造性,就是寫出別人沒有的、由作者首先提出的、「屬於自己的」新東西,且言之有理,佐證翔實,令人信服。它是你的創造,而不是你的仿製。

學術創新具有新穎性,是指展現自己的有科學支撐的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新風格等,新穎性可以是非原創的,也可以是原創的,它可以是對別人既有觀點的某種深化或否定,既有方法的某種改進或變換,既有視角的某種微調或位移,既有風格的某種提升或顛覆等。

學術創新具有真理性,是指在我們所處的具體的時空條件下所能達到或接近的科學前沿,要能夠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不能是偽命題,更不能是錯誤的理論。錯誤的理論即使是原創的,很新穎,也談不上創新,因為它與創新的真理性特質背道而馳。

學術創新不是要求每個觀點、每段話都是創新點,那是不可能的。學術創新要建立在吸收借鑑既有的科研成果基礎上,複述別人的理論、引用別人的觀點,往往是必要的,旨在為自己的學術創新打下鋪墊、提供支撐。按照陳遼教授的說法,博士論文的創新可以形象地比喻為「開荒地」和「攀高峰」。所謂「開荒地」,指的是選擇前人不曾研究過或極少涉及到的領域進行研究,深入開墾這塊荒涼的處女地;所謂「攀高峰」,則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繼續前進,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你要「開荒地」,就得了解前人開拓過哪些「荒地」,你要「攀高峰」,就得知道別人攀登到什麼高度。自然,這兩者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博士論文的創新,或者以「開荒地」為主,或者以「攀高峰」為主,或者二者有機結合,這三種模式都是提高學術含金量的好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要真正做到學術創新,還要正確解決「仰視」與「俯視」的關係問題。有人對某一學術大師、某種經典理論,常常採取「仰視」的角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他們稱頌備至,奉為至尊,絕少提及他們的不足。

但是這不符合唯物辯證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既要向前人學習,也應看到他們的局限,要有質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思維,敢於「俯視」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發現,才有可能實現創新。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歷史的發展和進步就是這樣實現的。

創新難,難於上青天。所以一篇博士論文,如果有一點重要的創新就是一篇好論文,或者有幾點談不上「重要」的一般創新也可以,當然如果兼而有之豈不更好?理論上說,創新多多益善,但是囿於作者學養的局限,論文篇幅的限制,以及其它諸多原因,不可能有很多創新點,特別是不可能有很多原創。所以有的學者認為,要正確對待博士論文的「創新性」,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相當相當數量的博士論文,還屬於學術訓練的範疇,同時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博士論文寫作重在產出創新成果,但是評價體系不是唯一的,也包括訓練學術規範、提升學術養成、培育科學態度,只要學生付出巨大努力去「探索」,本身就具有創新性質。這是我國學術界對博士論文創新的另一種詮釋。

既然原創如此之艱,所以博士論文的寫作,較好的辦法是原創與借鑑、集成靈活結合;觀點創新,方法創新、視角創新、風格創新等多種創新形式靈活結合,或兼而有之,或取其一二。有些人喜歡在碩士論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做成博士論文。嚴格說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是碩博兩重天,兩者之間有質的不同。碩士論文重在演練,博士論文重在創新。碩士論文不排除創新,但是博士論文一定要有創新。有些博士論文寫得很長,洋洋灑灑數十萬字,但是通篇都是在重彈別人的老調,這樣的博士論文,即便學術水平再高,文字功底再強,格式規範再標準,都不是合格的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如果沒有自己的創新點,可以說一篇文章寫廢了,專家評審那一關也通不過。但是強調學術創新不是意味著標新立異,處處求新,處處求奇,更不意味著胡說八道,胡言亂語,譁眾取寵,這一點要注意。

二、較高的學術水平

一篇好的博士論文,其次體現在較高的學術水平上,也就是在本學科領域內或本研究方向範圍內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較高的學術水平是一個比較級的概念,是指超越一般的學術水平的科學層級,它處於本研究領域較前的學術序列上,能夠對本學科或者本研究方向的發展起到充實完善作用甚至一定的促進或引領作用。一般的學術水平是指本研究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都能夠或都應該達到的層級,是從事本領域的科學研究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博士是最高的學歷和學位層次,所以一篇合格的博士論文如果僅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是不夠的,還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一般而言,較高的學術水平要用專業性、理論性和創新性來衡量。

學術水平的專業性。每門學科都是由自己特定的專業術語、符號系統、理論體系(或應用體系)、研究方法等構成的邏輯體系,是一套與別的學科不同甚至迥異的異質性話語體系。學術水平的專業性是指博士論文寫作要在自己學科規範的話語體系內展開,凸顯自身的專業性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是要使用嚴謹規範的專業術語和符號系統。在語言表達上,要儘量使用書面語言,少用大白話和日常用語,切勿說外行話。因為大白話和日常用語誰都會說,很難體現出專業性,如果一篇博士論文外行話連篇,說明作者沒有下功夫去學習專業知識,甚至連基本的專業基礎都沒有,這樣的博士論文談何學術水平?學術水平的專業性,是學科分化和細化的必然結果,也是科學發展和學術創新的內在要求決定的,可以說,沒有專業性,就沒有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學術水平的理論性。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文科博士論文,都要聚焦一定的理論問題,在理論層面展開研探,即便應用性、實際性很強的博士論文,也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和闡釋,因為人類追求真理的本性,使得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生活總是存在著理論迻譯的趨向性定理。理論是對事物的本質和現象的一種定性研究或者解釋性分析,它是由一系列前設、範疇、邏輯、範式、符號構成的抽象化體系,是博士論文內容的重要展現形式。所以,合格的博士論文,須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具體來說要注重理論闡釋和邏輯推繹,事實和現象的平鋪直敘不可太多(某些特殊學科除外)。和專業性要求一樣,要儘量使用書面語言,一則精幹凝練,二則書面語言本身就具有理論的意蘊。強調學術水平的理論性,不是要故弄玄虛,寫得夾纏梗阻,晦澀難懂,玄妙莫測,使人讀來昏昏然不知所云。而應該用流暢生動、逸筆妙趣、邏輯嚴謹的語言把枯燥的理論知識展示給讀者,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致。

學術水平的創新性。如前所述,創新是博士論文的靈魂,毋庸贅言,較高的學術水平體現在學術創新上,沒有學術創新的論文很難談上較高的學術水平。但是較高的學術水平並不等同於學術創新,它是比學術創新更加寬泛的概念。一篇博士論文,如果沒有學術創新,但是作者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文字功力,是通過加工重塑別人的觀點寫出的,也會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但是這樣的博士論文,只是在一味地變相複製別人的「創新」,而沒有自己的「創新」,把前人的手筆通過巧妙的纂飾變成自己的「傑作」,嚴格來說這叫隱性剽竊。如果說這樣的論文有水平,只能說明作者有「隱性剽竊」的水平。就像歌手演唱別人的歌曲一樣,儘管也很動聽,但是很難超越原唱。總之,這樣的博士論文,在科學的大道上沒有前進一步,或者是原地踏步走,或者是就近兜圈子,即便重複率檢測能夠僥倖通過,其價值性也很值得質疑,所以更別談較高的學術水平。更有甚者,有些人為了應付這門苦差事,違反學術道德,抄襲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抄襲剽竊的一般來說都是好東西,學術水平高,但那是別人的「水平」,與自己的「水平」毫不相干。總之,較高的學術水平的要素之一就是作者要有自己的創新點。

三、紮實的文字功底

材料是基礎,觀點是主線,文字是載體。沒有文字作為載體,材料無法依託,觀點無法呈現。這就是「文以載道」,文字功底如何,關係著論文的質量。所以,博士論文不僅要有一定的創新點,體現出較高的學術水平,而且要展示出紮實的文字功底,這是對文科博士生提出的更高要求。紮實的文字功底是指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加工能力。主要表現在文筆流暢,敘述精煉,杜絕錯誤、措辭中性。文筆流暢是指邏輯嚴謹,上下連貫,不牽強造作,不生搬硬套,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不是使人疑竇叢生,不得其所。敘述精煉是指言簡意賅,不說廢話,長話短說,可說可不說的話不說,用精煉輕快的筆觸、簡潔明快的數字、形象生動的圖表準確表達信息。敘述精煉要注意刪去累贅的字詞、多使用代詞或簡稱、必要時省略主語等。有些博士生為了湊字數,故意短話長說,本來100個字能把意思表達清楚,他非要寫150個字不可,顯得囉囉嗦嗦。還有些博士生在前面的章節中把問題說過了,又在後面的章節中重複一遍,或者換種說法再說一次。諸如此類,結果只能是無端地給論文造成硬傷。杜絕錯誤是指不能出現常識性錯誤,特別是不能出現專業性錯誤,更不能有病句、錯別字、甚至連每個標點符號都要斟酌改易。當然杜絕錯誤不是絕對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規定:「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合格。差錯率超過萬分之一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不合格。」所以博士論文的編校亦應參照此規定,把差錯率限制在萬分之一以下。細節決定成敗,一篇博士論文,如果別人瀏覽一下就能發現瑕疵和紕漏,至少可以說明你的論文是敷衍了事的,沒有下功夫。這樣的論文,往往在專家評審第一關就被卡下來。關於措辭中性,漢語的特徵之一是褒貶分明,感情色彩濃厚,表達相同的意思,措辭不同,效果亦不同。博士論文寫作的目的在於探索真知,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所以與政論性、文藝性文章不同的是,宜儘量使用不帶感情色彩的中性語言,更多強調的是邏輯、科學和理性的力量。涉及意識形態方面的文章,也要做到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對不同的觀點和理論,不能動輒口誅筆伐,而應該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所以,善於使用中性語言與否,也是衡量紮實的文字功底的標準之一。

紮實的文字功底,既不意味著刻意華麗雕琢,也不意味著寫的晦澀難懂,只要在以上幾個方面下功夫,就能為寫出好文章打下基礎。紮實的文字功底可以更好地發揮文以載道的功能,使博士論文增色不少,俗話說「妙筆生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金庸的小說使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除了巧妙的情節構思外,妙筆生輝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然學術性的博士論文和文學性的小說有很大不同,但足以說明一個道理,「妙筆」寫出的文章和「拙筆」寫出的文章觀瞻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有位學者說,閱讀出自妙筆的文章是一種享受,一種陶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出自妙筆的博士論文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幾個要素的某些不足。

需要說明的是,紮實的文字功底決非一朝一夕所能企及,不是靠短期的強化訓練就能夠達到的,它除了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寫作天賦外,更主要的是循序漸進的長期積累。這就要求作者在平時的學習和研究中多練筆,養成寫作的好習慣,圍繞論文選題,有針對性地寫若干小論文,既可作為博士論文的有機組分,也可作為在讀期間的科研成果發表。當然練筆不局限於論文選題,養成寫日記或周記的習慣也是個好辦法。有些博士生喜歡讀書,知識是學了不少,卻懶於動筆,偶爾要寫一點材料都很吃力。這樣的博士生在寫論文時,往往有思考、有創見,但就像壺裡的餃子倒不出來,硬是寫不出來,或者辭不達意,文不對題,這些問題都是一名合格的博士生不應該出現的。

四、標準的格式規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博士論文寫作應該遵循一定的格式規範。每個培養單位的具體要求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一般來說,一篇完整的博士論文一般由封面封底、扉頁、獨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中英文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和注釋、附錄及後記(或致謝)等九部分組成。其中前三項由培養單位統一印製,其餘部分現舉其要者加以簡述。論文題目宜以簡明、確切的文字表達文章主旨和中心內容,一般不超過22字,必要時可以添加副標題。摘要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中文部分一般在1000至2000字之間,中英文語義表達要一致。參考文獻是撰寫論文時所引用或參考的公開發表的文獻信息資源,論文中所有引文(包括原語引文和觀點引文)的來源都須列為參考文獻。另外,對論文寫作有重要影響和啟迪的資料也要以參考文獻的形式列出。這既體現了自己不掠人之美、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情操,也便於讀者了解和查閱材料的出處,一般集中列於文末。參考文獻一般包括經典文獻類、著作類、期刊論文類、博士論文類、外語文獻類和電子文獻類等。注釋是指對正文中某一內容作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的文字,或者是對引用未公開發表的文獻的標註,由於博士論文篇幅較長,一般使用腳註或加注。參考文獻和注釋的編排有一套嚴格的規範,必須按照規定執行。附錄是對正文的補充,一般包括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目錄、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和數據等。後記是交代寫作過程,闡述作者體會,對有關單位或個人致謝等的說明性文字。

論文的字體、字號、行距、空格(頂格)、頁眉(頁腳)、頁碼、圖表、公式等各培養單位都有詳細的明確規定,以版面清晰、便於閱讀為準則。除特殊專業外,博士論文應使用簡化漢字,不得使用繁體字、異體字等不規範漢字。標點符號和數字應以GB/T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為準。

需要強調的是,學術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做科學研究離不開吸納既有的研究成果,適度引用別人的觀點是必要的。有位學者曾說:「沒有英文的文章不能算作規範的學術論文。」因為博士論文就是博採眾長加上自己的學術創新,有些人以為只要把引語的來源標註清楚,就不屬於違反學術規範。於是大量的、甚至長篇累牘地引用別人的材料。其實這又犯了學術研究的大忌了———過度引用。過度引用雖不屬抄襲剽竊,但有學術不端之嫌。通篇大都在複述別人的觀點,試問還有多少自己的東西?論文質量能不能保證?所以很多培養單位為杜絕濫引濫用,都規定了一個合適的「度」,對引用率有一定限制,即「不可不引,不可濫引」。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虛假引用,有些人為了應付,或者充字數,自己憑空杜撰「引語」出處,羅列一些虛假的參考文獻,經不起校驗,這嚴重違反學術道德,是絕對不允許的。

引文務必準確,忠實於原文,不得做任何更改,且要用引號標出。如果引語過長而某些文字與本文關係不大,可以用省略號代替,但不能歪曲原意。觀點引用(用自己的話概括原作者的觀點)不使用引號,但要註明來源。引用他人的成果時,最好引用原著,少用二手甚至多手資料。因為所引的間接資料,有無斷章取義,有無曲解誤讀,都要回到原典中加以檢驗。除非實在找不到原典,才使用間接資料,這種情況下要註明「轉引自……」或「析自……」作為參考文獻或注釋列出,因為你所引用的東西並非作者本人的觀點,而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觀點,或者你所引用的觀點不是作者的原話。引用之前一般應在閱讀原著的前提下把引語的確切含義、真實語境及來龍去脈弄清楚,還要看引語對自己的論文有多大幫助,能否增加論文的說服力。

本文是為文科博士論文量身定做,以文科博士論文為視角和出發點而作的。鑑於文科和理工科博士論文之間的通融性和差異性,本文對理工科博士論文亦具有某些借鑑意義,但是某些觀點對於理工科博士論文而言並不適用或者並不太適用。

相關焦點

  • 德媒:前國防部長博士論文抄襲被迫下臺 辭職後再次讀博拿到真學位
    2011年因論文抄襲醜聞下臺之後,這位基社盟政治家又修完了一門博士學位,目前的學術頭銜是文科博士。他是在最近接受豐克傳媒集團採訪時透露的這一消息。授予其博士頭銜的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古滕貝格作為德國防長的政治生涯因為「抄襲門」戛然而止德國媒體報導,據稱,他早已經完成了相關博士學位。但是幾乎沒有跟外界提及過。"
  • 說說: 蔡英文博士論文也造假了?
    據說,該軟體正式在各大院校應用的時候,搞文科的童鞋,其論文,沒有一篇一次性通過檢測的。(重複率各學校規定不一,當然是越低越好)。 考驗語文功底的時侯到了。我的博士論文我做主,我一遍一遍在主語謂語賓語狀語中做調換調整,還要表達同一意義。 功夫不負有心人。
  • 為什麼理科博士就業容易,文科博士找工作難?
    「翟天臨論文抄襲學術不端」事件後,教育部收緊了博士研究生的出入口。以後博士畢業生必然更會成為炙手可熱的高層次人才。然而他們的前路並非一馬平川,在就業和擇業時仍然面臨著諸多困惑與挑戰。其中博士畢業人數突破6萬名,同年近10 萬人被錄取為博士生。國務院學術委員會、教育部、人社部進行的中國博士質量調查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遠超美國。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個不同地域、不同專業領域的在讀博士,對於畢業後的就業預期,主要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理工類的博士,普遍覺得就業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我考慮的主要是薪水和崗位是否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 論文摘要必備五要素!論文通過基礎,趕緊收藏(附摘要萬能模板)
    論文摘要作為一篇論文的門面,目的是用精簡的文字描述文獻內容梗概,這500字寫的好不好將直接影響導師對你論文的第一印象,其次大家在搜索論文的時候,一般就是論文題目與摘要一起出來,即使讀者不閱讀全文也能獲得必要的基本信息,且便於文獻檢索機構對論文學術水平的評析,有利於論文的收錄,增加論文被國際著名資料庫檢索的概率
  • 論文標題寫作技巧:聚焦要素法的六種情況
    本文介紹基於論文要素的重要性構建標題的方法——聚焦要素法,簡單實用。這裡所指的要素,是論文的問題、目標(動機)、方法、結果和結論。01、聚焦要素法簡介先看一個例子。如果用一句完整的「主語+謂語+問題」型句子能表示你的論文做了什麼工作,那麼把這個句子的主語去掉,把謂語調後或去掉,就成了標題。
  • 民進黨稱蔡英文博士論文非造假,散布「假博士」消息源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真實性在島內飽受質疑,據臺灣「中央社」等臺媒12月7日報導,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今天(7日)聲稱,臺北地檢署調查發現散布蔡英文「假博士」的消息源頭來自大陸,還宣稱「蔡英文博士論文並非造假」云云。
  • 從《雖有佳餚》到議論文要素的理解與運用
    這是一篇經典的議論文。文章 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明'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這篇課文被安排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教材的第六單元。編者的意圖就是希望學生能從記敘文閱讀、說明文閱讀中自然過渡到議論文的閱讀。
  • 7所藤校在內,140多個專業暫停招生,美國文科博士項目將迎來巨變
    2020年新冠疫情給美國大學系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而在大學內受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文科博士項目。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目前美國數十所精英大學已經暫停了140多個人文社科類博士項目在今年乃至明年的招生。長期以來「不吃香」的文科博士項目在疫情的推動下已經處在了改革的前夜。
  • 馬英九的論文能查 蔡博士論文怕被人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論文真假問題愈吵愈烈,蔡也親自出面澄清,世新大學副校長遊梓翔卻直指,一句「真的假不了」,或「有博士學位必然有繳交論文」的說法,恐怕很難平息爭議。並指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和前臺中市長胡志強的博士論文都查得到,為何蔡英文博士論文卻怕被看?
  • 蔡英文博士論文「造假」?又是大陸的錯?
    導讀: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真實性爭議始終沒有停止,而民進黨一位名叫顏若芳的發言人日前通過媒體表示:經臺灣地檢署的調查,有關於蔡英文「假博士」的消息源頭並非來自於臺灣而是大陸
  • 中國知網:你的博士論文價值500,碩士論文價值360
    碩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300元人民幣「CNKI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6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連日來,演員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幾經發酵成為輿論焦點,19日此事有了官方調查結果:北京電影學院發布聲明,撤銷2018屆博士研究生翟天臨博士學位。
  • | 附《博士論文》全目錄
    從功利的角度看,那段日子基本沒有什麼產出和功效,但是那段日子的閱讀卻是最心曠神怡的。因為純粹,所以不給閱讀、思考和寫作設限,不考慮它的外在環境,也不考慮它的後續成果,單純為了興趣而閱讀,單純為了對知識的追求而去探明究竟。如今,真是有些懷念讀博士那種任性的純粹。三這篇文章的配圖是我的偶像:船山先生。
  • 博士論文答辯學妹幫翻PPT 網友卻贊其「硬核」
    來源:北京青年報馬超在學妹的幫助下完成答辯高位截癱「硬核」博士 輪椅上完成答辯最近一段日子,是39歲的馬超在這一年裡最開心的日子。上個月他堅持在輪椅上完成了《醫學磁共振圖像體數據三維分割研究》的博士畢業論文答辯,並順利通過。
  • 大學教授曝洪真英碩士博士論文造假 重複率達99%
    韓國女歌手洪真英近日被爆料碩士論文造假,昨日有一名知情人士追加爆料,洪真英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全部都是抄襲的。這名自稱是洪真英就讀大學教授的爆料人表示,洪真英在讀碩士和博士時基本沒有來過學校,而她的碩士論文真實重複率為99%,遠高於之前媒體爆料的74%,基本屬於全篇抄襲,洪真英之所以能順利畢業全靠她在大學擔任教授的父親。
  • 專欄-碩博士論文背後的田野故事
    在過去年把的一段時間,《學術與社會》公眾號專欄《博士論文背後的故事》對我鼓舞很大。臺大社圖 其中,「博士論文背後的田野故事」有過兩段話,我印象深刻。第一段是分享寫作心得。 論文寫作過程中常常面臨寫不下去,可能是你只寫了幾個字啥也沒多寫,也可能是你經驗資料都寫了很多但不知道如何理論分析了?
  • 媒體三問翟天臨:論文是誰寫的?學位如何拿的?怎樣過審的?
    2014年考取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19年1月,又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用為工商管理學博士後。 風波源自日前的一次公開直播中,翟天臨在被問及「你的博士論文是否在知網可查到」時,不經意之間愣了一下「知……網是什麼」,沒想到網上引發軒然大波。稍後,翟天臨在網友質疑微博下留言,稱自己當時只是在開玩笑,並自侃:「我說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但對此很多網友並不買帳。
  • 三問「學霸」翟天臨:論文誰寫?學位咋拿?如何過審?
    2014年考取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19年1月,又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用為工商管理學博士後。風波源自日前的一次公開直播中,翟天臨在被問及「你的博士論文是否在知網可查到」時,不經意之間愣了一下「知……網是什麼」,沒想到網上引發軒然大波。稍後,翟天臨在網友質疑微博下留言,稱自己當時只是在開玩笑,並自侃:「我說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但對此很多網友並不買帳。
  • 洪真英論文被母校判定為抄襲,碩士、博士學位不保
    明星的論文抄襲問題之前在國內引起過巨大風波,代表就是翟天臨,其實這個問題在韓國也非常嚴重,韓國已經爆出多起明星論文抄襲、學籍造假,而明星們抄襲、造假主要都集中碩士及博士學位方面,韓國網友爆料這些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的明星基本都不會去學校。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文科實力排名
    排名方法 文科實力排名包含學科規模、學科實力、學科精度、科研項目、重大成果、科研論文6個維度,共有18項指標。 指標體系和權重如下:
  • 蔡英文博士論文疑雲重重 恐成「大選」變量
    從2015年迄今,蔡英文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就遭到各方質疑,然而陳學聖為何要曲線調查蔡英文的學歷真偽?小編還要從頭說起。倫敦政經學院收藏的蔡英文2019年新裝訂博士論文 林環牆還指出,這篇博士學位論文還有幾處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