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便而暴斃,何以稱仁?

2020-12-24 騰訊網

朱高熾從小有小兒麻痺症,朱棣不是很喜歡他,一度想改立二兒子做太子。後來主要是考慮到朱高熾在靖難戰役時守北京城的功勞,以及對皇太孫朱瞻基的喜愛,才讓其太子之位相保。朱瞻基的繼承權是朱棣欽定的,不是朱高熾自己選的,故有「皇太孫」之稱,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喜愛之情。

關於其死因,據說,主要是因為太子時,被朱棣監管,壓製得太久、太死,終於在父親駕崩後可以放飛自我,所以非常縱情。然而,並沒考慮到身體承受力。朱高熾是大胖子,肯定有三高,再加上飲食不控制,血糖肯定可高,有糖尿病也未可知,說不定就是糖尿病引發的其他併發症,導致的死亡。

仁宗朱高熾原本身體就不好,在成祖起兵靖難時守衛北平受過傷。還因為朱允炆的離間計以及老二朱高煦的皇位爭奪太過操勞,應該是病死的。而且就算仁宗和宣宗理念不同,有成祖的立皇太孫和宣宗自身的嫡長子地位,皇位沒有任何威脅。

朱高熾做太子的時候相當於半個皇帝,國家政務大事基本上他處理的,他的功成名就不是當皇帝的十個月,而是早早在當太子時就立威了。他沒當皇帝前已經監國好多年了,他爹朱棣總是在外打仗,國家實際是他在管。明仁宗年輕的時候在靖難之役中展示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他如果多當幾年皇帝,應該會有顯赫的軍事成就。

朱棣徵伐蒙古,鄭和下西洋,大大損耗了明朝國力。國力是什麼?按照現代的理解,國力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同時也適應當時的環境。

明朝在當時的世界,無論在軍事、經濟、人口、文化、教育等都是最先進的,也是最穩定的。明剛建立不久,政權穩固,多年的徵伐,炫耀國威,國力大大削弱,百姓基本上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舉個例子:一家百姓經歷了靖康之役、鄭和下西洋等事件,為了國家太平,願被朝廷徵稅,早早結束,過上太平的日子,百姓也無怨言,但過度的壓迫百姓,無論你換多少貴族,照樣也會留下怨恨,久而久之會爆發起義。

朱高熾發現了這些問題,朱棣去世後,他馬上停止軍事行動,並且取消下西洋,大力發展經濟,輕徭薄賦,贏得百姓的民心。

仁宣之治的出現可以說仁宗起了很大的作用,朱元璋朱棣時對外政策在他這裡開始收縮,並且放棄一些東北蒙古的幹奴兒司。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鄭和七下西洋、五徵蒙古,看似欣欣向榮殊不知國庫空虛、繁重賦稅,雖說這種向整個明朝、世界宣示著大明的國威,被民族心包裹下的埋下了憤怒的種子,終究會爆發的。

明仁宗未在其位已發現了,在朱棣的淫威下不得已維穩,為以後的新政埋下伏筆,說其「仁」是根據當時的環境決定的。

在朱高熾時期,明朝開始變得保守。在明朝重重壓迫下獲得喘息之機的交趾(越南),不久就在明仁宗時代擺脫了明朝統治,之後再也沒有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明代疆域的擴張,或者說明代對外政策由軍事擴張轉向全面防禦就是由明仁宗主導,明宣宗執行的,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惡果是非常惡劣的。

首先,軍事收縮導致的軍事力量衰落直接導致了土木堡之變明朝徹底喪失擴張能力,停止下西洋更是使中原王朝落入固步自封的深淵。仁宗設立內書房,將太監政治化,從而引發出後世一系列的宦官幹政問題。

仁宣之治不過是在一沒有外患(被朱棣打趴了),二沒有內部矛盾(文官徹底壓過了勳戚和武官)的情況下產生的。結果就是朱高熾為了奪回被文官搶走的權力,讓太監讀書,推出太監來和文官打擂臺。文官開始結成鄉黨,到最後的東林黨。

皇帝被架空,內鬥越演越烈,三楊死後,大明文官集團徹底的腐朽,在上排除異己,在下欺壓百姓。明朝可以說就是亡於文官集團的肆無忌憚,而一切的開始恰好就是朱高熾。朱高熾廟號仁宗,都懂的,討士大夫歡心,對身邊人好,不亂折騰,對當時的人是好事,但是對明朝本身續存和社會進步是壞事,功過很難說。

相關焦點

  • 朱高熾登基不到一年便暴斃,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
    朱高熾在明朝十幾位皇帝當中,是很有意思的一位。在位時間極短,但是後世的評價卻很高。而朱高熾的死亡在歷史上也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疑點。朱高熾有一個特殊的稱呼叫做「九月之君」,意思是從他從47歲起當皇帝直到他死去,才僅僅在位九個月。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為啥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決了四個天大難題
    公元1424年9月,明成祖朱棣去世,當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朱高熾終於轉正,正式登基稱帝,是為明仁宗。不過朱高熾的命運似乎並沒有那麼美好,公元1425年5月,僅當了兩百餘天皇帝的朱高熾就病逝了。在明朝的十多位皇帝中,朱高熾雖然不是在位最短的皇帝,但卻也能排到第二,在歷史上也能排到一定的名次。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死因成謎
    明朝不如唐朝恢宏,也不及宋朝風雅,就連皇帝似乎也少了些特色,常常被人提起的大多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被敵人抓走的明英宗朱祁鎮……,可是很少有人在意明仁宗朱高熾,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太子,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
  • 朱高熾登基一年就死了,朱高熾的死亡原因是什麼?
    為此朱高熾非常隱忍,愣是把朱棣給熬死了,自己也沒死。不過他這身體其實也是強撐著熬到了登基,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後,朱高熾也掛了。關於朱高熾的死,那野史正史猜測等等版本實在是太多了。這個歲數,再加上300多斤的體重加持,朱高熾的身體能好到哪裡去呢?他自幼便體弱多病,稱帝以後,這身體就越來越不像樣子了。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區。然猶翼翼兢兢,無敢豫怠。先皇帝嗣統未及期月,奄棄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去冬,簡以愚戇應詔上書,言涉不敬,罪當萬死。---《明史》千金難買老來瘦,朱高熾這是自己作死。
  • 明仁宗在位時間不足一年,為何獲得這麼高的歷史評價?
    宋朝之後的幾個王朝,也都出現了被冠以「仁宗」的皇帝:元朝的「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明朝的「明仁宗」朱高熾;清朝的「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這三個仁宗皇帝中,做得最好、處事風格最接近宋仁宗的,應該是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的在位時間是所有「仁宗」皇帝中最短的,只有十個月,但這並不妨礙到他成為一代英主。
  • 明仁宗朱高熾為何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離世?
    朱高熾的死因應該是長期心理與精神壓力的壓抑得到釋放後,縱慾過度導致的猝死。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卻因為腿腳不好加上過度肥胖並不得朱棣的喜愛。礙於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即使不喜歡也被封為了燕王世子。但由於朱棣過於強勢和嫌棄,以致於朱高熾在老爹面前一直都是謹小慎微。古代都是父為子綱的,爹再不好,做兒子的也只能受著,不像現在可以拍拍屁股離家出走。如果只是做一個燕王世子,將來繼承王位變成燕王,可能朱高熾的生活還不至於太糟糕。可是偏偏老爹是個不省心的,一激動把皇位奪過來了。朱高熾就從燕王世子一躍成為了皇太子,一當就是20年。這20年的太子生涯,著實不好過。
  • 大明疑案:仁宗朱高熾之死,20年的太子,9個月的皇帝確實太短了
    明朝的第四位皇帝,47歲的明仁宗朱高熾於紫禁城內欽安殿暴斃身亡了。這對於做了20年的太子,才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的朱高熾來說,時間顯然短了點。然而對於明仁宗朱高熾的突然暴斃,可謂是眾說紛紜。因為朱高熾在去世前,早早的就召集了大臣,草擬敕令。還派出了親信太監,火速趕往南京,宣太子朱瞻基快快回朝。但是朱高熾並沒有等到那一天,就提前宣布了由太子朱瞻基繼承皇位。
  • 朱高熾做皇帝不到一年,能做什麼好事,為何有極高的評價?
    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如果要不是他的父親造反,他恐怕這一輩子都與皇位無緣,可他的父親朱棣偏偏發動了靖難之役,自己做了皇帝。 可是,朱高熾的身體並不好,他做了皇帝還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可是雖然在位時間不久,但是他在歷史上有著極高的評價,這是為什麼呢?
  • 朱高熾到底有多厲害?以「仁」示天下,朱棣都不敢廢他的皇太子位
    朱元璋不斷地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動,如果不是早立了皇長孫朱允炆為太子的話,估計朱元璋都有傳位給朱棣,好讓這位好孫兒將來繼承大統。而朱棣雖然不太喜歡朱高熾,但對於朱高熾的能力還是十分認可的,在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朱高熾奉命留守北京。
  • 只做了一年皇帝的朱高熾,真的命苦嗎?
    梁冠華扮演的太子朱高熾,承包了劇中很多笑點,他經常窩囊又委屈,經常被父親朱棣責罵,胖胖的身軀又萌又搞笑。歷史上的朱高熾確實身形較胖,不太受朱棣喜歡,儘管如此,朱棣還是選擇把皇位傳給他,一方面是由於他嫡長子的身份,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兒子,朱瞻基深受祖父朱棣的喜愛。
  • 歷史故事——朱高熾的死亡之謎
    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終年47歲。死後被諡為孝昭皇帝,廟號仁宗。朱高熾的葬禮極為簡略,按照當時明朝的規定,後宮妃嬪要殉葬,最終,從妃嬪中選了五人給朱高熾殉葬,這五人分別是:貴妃郭氏、順妃譚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和充妃黃氏。大明王朝讓活人殉葬,這一點,歷來是讓人詬病的地方,尤其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熾三朝。
  • 朱高熾在位只有短短10個月,所作所為卻絕對擔得起一個「仁」字
    《明史》記載,朱高熾「稍長習射,發無不中」,可見朱高熾還是有一定的「硬功夫」。此外,朱高熾從小便喜歡安安靜靜地讀書習字,主動好學的他學了一肚子的儒家精義,書中的精髓也滋養了他端厚穩善的性情,讓他學會了隱忍處世, 朱高熾小小年紀便學會了以同理心看待問題、推己及人 。
  • 朱高熾:一個在繼位那一刻就註定了歷史上會有著極高評價的皇帝
    所以,朱棣冊立朱高熾為太子就意味著他有意更換繼承人,這其中存在的邏輯就是朱高熾被冊立為太子就能處理一些日常政務——朱高熾處理日常政務時難免會犯錯——等待朱高熾犯錯後,朱棣就能廢除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按照這個邏輯廢除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後
  • 朱高熾為何登基不到一年就死了?真的是因為沉迷於美色?
    年少時期的朱高熾,是一個十分儒雅以及仁愛的人,所以深得父親的喜愛。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朱高熾太胖了,胖到什麼地步呢?自己走都走不動,一定要在兩個內侍的左右攙扶之下才能夠行動,真的是非常的不方便。而史學界對於朱高熾的死因,也是有很多的說法的,第一種就是,朱高熾是因為縱慾過度而死的。
  • 朱高熾:真是靠兒子上位的「窩囊」皇帝?
    (圖)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在位年號洪熙。時尚流行清瘦俊朗,苗條婀娜。
  • 明仁宗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
    後來朱棣更是聽從當時文學大儒解縉的勸告,以「好聖孫」說服朱棣封朱高熾為太子。從這一點來看,朱高熾應該很慶幸有這樣一個深受老爹喜歡的寶貝兒子。那麼真如大家所想的那樣,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這可以從老朱家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朱棣還是燕王。
  • 明仁宗朱高熾
    [明][公元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
  • 歷史人物|朱高熾
    朱高熾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年號洪熙。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難期間,以世子朱高熾守北平(今北京)。朱高熾善撫士卒,僅以萬人拒南軍李景隆五十萬之眾圍攻,城賴以全。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數次北徵,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
  • 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熾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原因令人無語
    原來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只愛讀書,不愛習武,他的體態很肥胖,連路都走不穩,必須要兩個人攙扶才行。一生愛武的朱棣感覺他不像自己,因而不喜歡他,朱棣幾次表現出有更換太子之意。原本朱高煦是有機會奪位的,他可以封鎖消息,在北京矯詔宣布繼位,然後冊封朱瞻基為王即可。可是,他錯過了時機,朱瞻基很快得到了仁宗去世的消息,急匆匆趕回北京。
  • 《大明風華》裡的明仁宗朱高熾又笨又懦弱,歷史真的如此嗎?
    而此時朱棣又不得不前去救援永平,於是便留下世子朱高熾防守北平,同時只給他留下一萬守軍。聽說城內只有朱高熾和一萬守軍,李景隆信心滿滿地開始攻城,結果明軍連續進攻了一個多月,硬是沒能攻入北平,反而被朱高熾死死地耗在了北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