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在位時間不足一年,為何獲得這麼高的歷史評價?

2021-02-13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國

作者|我方團隊覃仕勇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中國歷史上的「仁宗」有好幾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任「仁宗」——北宋的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宋仁宗13歲即位,53歲駕崩,享位41年。從他當政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也真當得起一個「仁」的稱號。

「仁」,可以說是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

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就是 「仁」,其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係,孔子將其定義為「愛人」,稱能推行恭、寬、信、敏、惠這五種美德者即為「仁」。


宋仁宗將「仁政愛人」推上了一個極致,為後世帝王樹了一個榜樣、立了一根標杆。

宋朝之後的幾個王朝,也都出現了被冠以「仁宗」的皇帝:元朝的「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明朝的「明仁宗」朱高熾;清朝的「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這三個仁宗皇帝中,做得最好、處事風格最接近宋仁宗的,應該是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的在位時間是所有「仁宗」皇帝中最短的,只有十個月,但這並不妨礙到他成為一代英主。


《明史》對朱高熾的評價是:在位時間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勝書。假使老天能讓他多活幾年,涵濡休養,德化興盛,絕對可以與漢朝「文景」之治相媲美。

說起來,朱高熾的「仁」,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朱高熾的父親是明成祖朱棣,母親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將徐達之女徐氏。

按理說,父親是武功赫赫、能徵慣戰的剽悍帝王,母親又是將門之女,朱高熾多少會遺傳上一些尚武的因素。

朱高熾在兒童時代,除了接受正統的儒家學術教育外,也按父親的要求練習武術和箭術,《明史》記:「稍長習射,發無不中」,箭術是很高明的。

但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對武學沒什麼興趣,只專心致志於經籍和文學。

明太祖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中,統兵能力最出色的是燕王朱棣。

明太祖由此對燕王幾個兒子的統兵能力特別感興趣。

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熾被冊為燕世子,明太祖讓他和秦、晉、周等另外三個世子在某天清晨一起去檢閱軍隊。


朱高熾回來得很遲。明太祖非常奇怪,問其原因。

朱高熾回答說,清晨太冷,我讓士兵們吃完早飯後再檢閱,所以回遲了。

明太祖是個飽經戰火、無數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開國皇帝,對士兵很有感情,聽到這句話,一下子就被感動到了。

真是個好孩子!明太祖對這個溫和、沉靜的少年好感陡生。

沒過幾天,明太祖有意要考察這個少年的處政能力,讓他分閱奏章。

朱高熾慧眼獨具,很快就從中挑選出了那些有關軍民利弊的奏章來進行表述。明太祖聽得頻頻聽頭。

明太祖有留意到,凡是奏章上的文字錯誤,朱高熾都有意迴避不作奏述。就不客氣地指出來,問:「這些地方明顯有錯誤,你是不是疏忽了?」

朱高熾臉色平靜,如實回答說:「沒有疏忽,只是覺得小過失不足以驚動皇上。」

明太祖滿意地笑了,又問:「堯、湯時,水、旱災頻繁,百姓依賴什麼生存?」

朱高熾想也不想,回答說:「依靠聖人有撫恤百姓的政策。」


明太祖喜形於色地說:「這孩子有做聖人的潛質啊。」

朱高熾有做聖人的潛質、有善心,、懂得施行仁政的道理,但並不代表他毫無武略。

朱棣起兵靖難,朱高熾留守北京。

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一度領五十萬大軍殺到了北京城下。

形勢危急,朱高熾並不慌亂,迅速組織起城內僅餘一萬多人的軍隊,以堅忍不拔之志阻擋住了李景隆的進攻,保住了北京城。

這場北京城保衛戰對靖難局勢的走向有決定性的意義,該戰也是朱高熾在武略表現上最光輝的一筆。

朱棣即帝位後,有很多時間都花在北徵上,朝中政務主要由朱高熾打理。朱高熾也不負聖望,把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

此外,朱高熾也藉此機會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後來的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某個角度上說,朱高熾享位時間雖然不長,但當政時間卻也不短。

而當朱高熾終於登上帝位,他便雷厲風行地開始了一系列改革,力圖糾正永樂時期司法的弊病,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

朱高熾認為,很多被判死刑的人可能是捏造的罪名的受害者。由此,他命令內閣會同司法官員務必複查每一個判定有死刑的案件。他還頒布一份詔令,告誡司法當局,所有刑罰都要根據法律判決,且在宣判前要複查對犯人的指控。此外,又明確禁止對犯人濫用肉刑,並儘量避免株連犯人的親屬。

朱高熾對父親耗費巨大的種種計劃很不以為然,連接頒布了幾道詔令,取消皇帝徵用木材和金銀等商品的做法,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的採辦珠寶等等。


朱高熾還積極選用賢臣,削汰冗官,將可有可無的官員被解職,派監察御史到全國各地去調查官員的政績,並為官僚機構的任命尋求合適的人選。

總之,朱高熾處處以仁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不斷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山澤,供農民漁獵。

朱高熾的做法,讓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終年47歲。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獻陵。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陵中,獻陵的修建是最儉樸的。


朱高熾臨終前留遺詔稱:「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這句話的大意是,我做皇帝也沒幾天,沒給人民帶來什麼恩澤,不要為我的喪事加重人民的負擔,請一切從儉。

宣宗朱瞻基即位後,遵照了朱高熾遺詔,也秉承朱高熾的遺志,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蒸蒸日上。

後世史學家因此評價明仁宗、宣宗父子說「明有仁宣,猶如周有成康;漢有文景」。

明仁宗朱高熾,實乃當之無愧的一代仁君!


相關焦點

  • 明仁宗「朱胖胖」在位僅9個月,為何評價卻很高?只因人家管得寬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1424年8月登基,1425年5月就駕崩了,在位不足一年。雖然執政僅僅9個月,但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卻很高,《明史》中贊他可與漢朝的文帝、景帝相提並論。在位時間如此之短,為何朱高熾還能獲得這麼高的評價呢?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死因成謎
    明朝不如唐朝恢宏,也不及宋朝風雅,就連皇帝似乎也少了些特色,常常被人提起的大多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被敵人抓走的明英宗朱祁鎮……,可是很少有人在意明仁宗朱高熾,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太子,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為啥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決了四個天大難題
    要說起明朝在位時間短,且獲得的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那就非明仁宗朱高熾莫屬了。
  • 《大明風華》裡的明仁宗朱高熾又笨又懦弱,歷史真的如此嗎?
    明代古裝劇《大明風華》一經播出,就贏得了高口碑,除了演員演技十分精湛之外。這部古裝劇對明代歷史的高度還原也是一大亮點。回看《大明風華》,大家會發現演員梁冠華飾演的明仁宗朱高熾雖然在劇中存活的時間不長,但是在戲外卻掀起極大的關注。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便而暴斃,何以稱仁?
    後來主要是考慮到朱高熾在靖難戰役時守北京城的功勞,以及對皇太孫朱瞻基的喜愛,才讓其太子之位相保。朱瞻基的繼承權是朱棣欽定的,不是朱高熾自己選的,故有「皇太孫」之稱,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喜愛之情。 關於其死因,據說,主要是因為太子時,被朱棣監管,壓製得太久、太死,終於在父親駕崩後可以放飛自我,所以非常縱情。然而,並沒考慮到身體承受力。
  • 明仁宗朱高熾,為何登基不久便突然去世?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為明光宗朱常洛,當皇帝僅一個月便追隨自己的父親萬曆皇帝而去,並且留下了著名的「紅丸案」這一歷史迷案;朱常洛之後,在位時間第二短者,便是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九個月便去世。關於朱高熾去世的原因,正史記載史因病故去,但有野史認為,朱高熾是被自己的太自朱瞻基謀殺身亡。
  • 這位皇帝在位僅有10個月,其進行的改革,卻改變了明朝歷史
    提到明朝的皇帝,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作為名副其實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對中國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不過,小編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明朝皇帝並不是朱元璋,而是明仁宗朱高熾,他在位時間只有10個月,卻改變了中國後400年的歷史。為何這麼說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明仁宗朱高熾之死,做了九個月皇帝,正值壯年為何突然駕崩?
    在皇太子之位苦熬了二十年之後,終于于永樂二十二年八月熬死了父親明成祖,榮登九五。但是,僅僅九個月之後,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便去世了,年僅四十七歲。明仁宗究竟是怎麼死的,史籍記載很少,明朝公開的官方史料只記錄了明仁宗從患病到病重、死亡的過程,並沒有交代明確死因,這就讓明仁宗的死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於是,各種猜測出現了。
  • 仁宗皇帝:為何只有宋仁宗趙禎最當得起「仁」?
    中國歷史上先後有6位皇帝死後廟號為仁宗,分別是:宋仁宗趙禎;西夏仁宗李仁孝;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明仁宗朱高熾和清仁宗顒琰。撇開地方性政權中西遼和西夏仁宗,我們大一統王朝中宋元明清四位仁宗是如何以仁治國,又為何只有宋仁宗最當得「仁」這個字。
  • 為什麼明洪熙皇帝在位時間僅有8個月卻能收穫後世的極高評價?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任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永曆二十二年九月朱棣死後繼位,定國號「洪熙」但在第二年五月就因病去世,在位時間僅有八個月。雖然朱高熾在位時間極短,但是在他死後卻獲得了後人的極高評價!朱高熾在南京做監國時朱棣曾派心腹胡瀠暗中監視他,由於朱高熾一直老老實實,正直的胡瀠如實向朱棣匯報後才打消了他的疑慮,但有一次在二皇子朱高煦和三皇子朱高燧的挑撥下又差一點把朱高熾的太子之位給廢了,但事情過後朱高熾並沒有怪罪自己的兩個弟弟,由此可見朱高熾的心性是非常仁厚的。
  • 他體態肥胖,身患殘疾,僅在位八個月,卻是當之無愧的「明仁宗」
    大明風華電視劇宣傳海報——圖片來源於網絡前一段時間大明風華這部電視劇在網絡上大受歡迎,對於熱愛歷史古裝劇的很多朋友來說都應該知道總之朱高熾守到了朱棣回來,最終打敗李景隆,當時的北平城還不是很大的城市,光憑藉城牆堅固那是不可能守的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朱高熾部署和堅韌,他爭取民心,激勵將士,那時候的北平城幾乎是全民皆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對方的主帥李景隆檔次太低,簡直就是軍事白痴,他老爹李文忠要是知道自己有這麼個廢物兒子,非得氣活過來。最終朱高熾以一萬多人對抗對方五十萬守住了城池,等來了朱棣。最終打敗敵軍。
  • 紫禁城第一個登基的皇帝,在位不足300天,至今仍被奉為聖人
    我們常說的故宮,是指1925年10月10日對外開放的故宮博物館,人人都可參觀故宮的歷史已有95年了。但在1925年故宮博物館誕生之前,紫禁城做了明、清兩代500年的政權中樞。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紫禁城是如何修建的?以及第一個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為何在位僅僅240天,至今仍被奉為聖人?
  • 明仁宗朱高熾
    [明][公元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
  • 明仁宗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
    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朱棣還是燕王。朱高熾從小肥胖,性格又懦弱,沒有繼承到朱棣的優良血統,朱棣自然不喜歡他。但是朱元璋看著這個孫子,天性沉穩(感覺得是內向)、喜學言少,雖然胖了一點,但絲毫不影響朱元璋對這個孫子的喜愛,連朱高熾的燕世子之位還是朱元璋欽定的。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規律,朱高熾的爺爺喜歡這個孫子;朱高熾的老爹朱棣卻不喜歡這個兒子。
  • 明仁宗朱高熾到底有多胖 因為肥胖差點丟了皇位
    一、明仁宗朱高熾有多胖,走路都困難。明仁宗朱高熾的胖,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他也差點因為胖不能當皇帝。至於朱高熾有多胖,據史料記載他體態肥胖、行動不便,因此沒有漢王朱高煦那樣受成祖喜愛。朱高熾肥胖,差點丟掉皇位。朱棣的皇后徐妙雲一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
  • 秦莊文王只在位三天,為何評價如此高,他做的這些事別人都做不到
    在位只有三天,史書上對他的評價卻非常高。很多人都想不通,秦始皇的爺爺到底做了什麼事,會有如此高的評價?秦始皇的爺爺叫嬴柱,諡號為秦孝文王。公元前251年,在位51年的秦昭襄王去世。這時做了14年太子的嬴柱成為了秦國新的國君。秦孝文王服喪期滿,正式即位。秦孝文王身體本來就不好,繼位的時候已經51歲了。剛即位僅僅三天就去世了。他成為秦國在位最短的君主。
  • 電影市場為何「後勁不足」
    原標題:電影市場為何「後勁不足」   在「雙11」變身購物節的第12年,天貓與京東
  • 《解碼南京》登陸B站視頻平臺探尋歷史謎案 揭秘明清往事
    2020-09-04 07:54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明仁宗洪熙皇帝為何要還都南京?
  • 我是唱作人:「男梁博、女白安」,為何胡海泉給白安這麼高的評價
    我是唱作人:「男梁博、女白安」,為何胡海泉給白安這麼高的評價在這期節目中,白安挑戰常石磊落敗,但是白安並沒有說會多氣餒,她依舊還是老樣子,不卑不亢。但是在她演唱完之後,為何胡海泉會給出「男梁博、女白安」的評價?今天大家聊一聊這一個90後女孩。
  • 朱瞻基登基後,為何殺掉造反的二叔,卻放過了三叔朱高燧?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一說出生於1398年3月16日),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