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

2020-12-24 解讀歷史記憶

說到朱高熾,作為明成祖朱棣的長子。從小就是不討老爹喜歡的孩子,相對於自己的弟弟們朱高煦和朱高燧,自己就是朱棣「眼不見心不煩」的存在。

當然朱高熾也是因為兒子朱瞻基的原因,才有後來被冊封為皇太子榮登皇位。

朱瞻基一出生就深受爺爺成祖朱棣的喜愛,更是將他培養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可能隔代親的原因,爺爺深愛這個大孫子。當然朱瞻基也從小聰慧、能文善武,朱棣遠徵蒙古,還不忘帶著這個孫子,教他帶兵打仗知識。

後來朱棣更是聽從當時文學大儒解縉的勸告,以「好聖孫」說服朱棣封朱高熾為太子。

從這一點來看,朱高熾應該很慶幸有這樣一個深受老爹喜歡的寶貝兒子。那麼真如大家所想的那樣,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

這可以從老朱家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朱棣還是燕王。朱高熾從小肥胖,性格又懦弱,沒有繼承到朱棣的優良血統,朱棣自然不喜歡他。但是朱元璋看著這個孫子,天性沉穩(感覺得是內向)、喜學言少,雖然胖了一點,但絲毫不影響朱元璋對這個孫子的喜愛,連朱高熾的燕世子之位還是朱元璋欽定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規律,朱高熾的爺爺喜歡這個孫子;朱高熾的老爹朱棣卻不喜歡這個兒子。如今同樣的事再次發生在老朱家,朱棣喜歡孫子朱瞻基,那作為父親的朱高熾會不會也繼承老朱家的傳統,父親不喜歡的,兒子喜歡;父親喜歡的,兒子不喜歡;父子之間永遠眼光不同!

還有就是傳言朱高熾是一個300多斤的胖子,走路都需要兩個人扶著。相對於朱高熾,身為兒子的朱瞻基那是英勇無比,完全避開了父親的缺點。而且朱瞻基從小就被朱棣帶大,朱棣不喜歡朱高熾,會不會朱瞻基耳濡目染的也會排斥自己的父親,從而影響到父子之間的關係?

如果大家了解歷史的還有發現一個細思極恐的細節。

朱高熾是在公元1424年8月即位的,這時候的朱高熾雖說已經46年了,但是在次年5月份就突然猝死了,而且史書上都是記載著「無疾驟崩」,沒有疾病怎麼就去世了呢?登基不到一年就撒手人寰,可以說朱高熾在中國歷史上算一個短命的皇帝了。

26歲的皇太子朱瞻基當時並不在朱高熾身邊,聽到明仁宗朱高熾駕崩的消息後,並沒有多大的傷悲而是從容不迫的繼承皇位,為什麼作為兒子聽到父親的離世消息會這麼淡定?

當然,關於明仁宗朱高熾的死因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疑團。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人都是有私慾的,帝王家也是最有權力的,所以在帝王家更能暴露人性的無情、醜陋的一面。關於朱高熾與朱瞻基這兩父子之間到底有沒有父子深情?我想也會有的,人性的光輝總會閃耀。

相關焦點

  • 明仁宗朱高熾
    [明][公元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洪熙]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
  • 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熾造反為什麼沒有成功?原因令人無語
    如果要論朝朝最奇葩的皇帝,非朱棣的兒子朱高煦非屬。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和明宣宗朱瞻基當然也就是叔侄關係了。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死因成謎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他的母親是仁孝文皇后——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他十七歲就被封為了世子,在朱棣攻入南京後,他便順理成章地被封為了太子。朱高熾體態偏於肥胖,性情沉靜持重,且為人敦厚,溫和善良。
  • 朱高熾之死,究竟是縱慾過度,還是被兒子謀殺?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朱高熾駕崩,享年47歲,這位「仁宣之治」的締造者,戰戰兢兢地做了20年的太子,好不容易才登上的皇位,卻福薄命軟,才當了10個月的皇帝,就追隨老爹朱棣去了。按理說,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奇怪的。
  • 朱高熾:真是靠兒子上位的「窩囊」皇帝?
    (圖)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在位年號洪熙。時尚流行清瘦俊朗,苗條婀娜。
  •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前,朱高煦朱高燧曾瘋狂地迫害他,二人結局如何
    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前,朱高煦朱高燧曾瘋狂地迫害他,他們二人最終結局如何呢?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他們的結局很明確,漢王朱高煦最後變成了「瓦罐燜雞」,男丁被斬,女子入宮為奴,而趙王朱高燧雖然也曾有不軌之意,但後來識時務,最後落得個善終。
  • 朱高熾登基一年就死了,朱高熾的死亡原因是什麼?
    朱棣當然就比較不喜歡這個兒子了,相比之下,二兒子朱高煦就是個典型的高富帥,不光長相俊美,而且身材一級棒,打仗也賊溜,就等著接班了。朱棣常常安撫二兒子朱高煦說:老大身體不好,你要好好努力啊!這是人說的話嗎?還真有咒自己兒子早點死的。為此朱高熾非常隱忍,愣是把朱棣給熬死了,自己也沒死。不過他這身體其實也是強撐著熬到了登基,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後,朱高熾也掛了。
  • 明仁宗朱高熾到底有多胖 因為肥胖差點丟了皇位
    朱高熾,朱棣的長子,明朝的第四個皇帝。說到朱棣,大家知道他的很多事跡,但說到朱高熾,大家知道更多的可能就是他很胖,至於朱高熾有多胖,據說他胖的走路都困難!朱棣下一個皇帝是朱高熾,那朱高熾下一個皇帝是誰呢?據說是朱棣欽點的孫子朱瞻基!一、明仁宗朱高熾有多胖,走路都困難。
  • 歷史故事——朱高熾的死亡之謎
    一般來說,殉葬的都是沒有生育子女的妃子,但在五名殉葬的妃嬪中,有一名妃子生了三個兒子,仍被要求殉葬。這個妃子非常特殊,就是恭肅貴妃郭氏,明朝開國名將郭英的孫女,真正的功臣之後。郭貴妃給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第八子滕懷王朱瞻塏、第九子梁莊王朱瞻垍、第十子衛恭王朱瞻埏。儘管郭貴妃生了三個兒子,還是功臣之後,仍被要求殉葬,而家世和她差不多,地位沒她高,而且又無子的敬妃張氏,卻以功臣之女特恩免於殉葬。
  • 《大明風華》裡的明仁宗朱高熾又笨又懦弱,歷史真的如此嗎?
    回看《大明風華》,大家會發現演員梁冠華飾演的明仁宗朱高熾雖然在劇中存活的時間不長,但是在戲外卻掀起極大的關注。但是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歷史上真實的朱高熾真的又笨又懦弱嗎?明成祖朱棣又為何要傳位給他呢?首先說說朱高熾在影視劇中又笨又懦弱的形象,是從何而來的。
  • 明仁宗朱高熾之死,做了九個月皇帝,正值壯年為何突然駕崩?
    但是,僅僅九個月之後,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便去世了,年僅四十七歲。明仁宗究竟是怎麼死的,史籍記載很少,明朝公開的官方史料只記錄了明仁宗從患病到病重、死亡的過程,並沒有交代明確死因,這就讓明仁宗的死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於是,各種猜測出現了。有說明仁宗是「馬上風」,死於縱慾過度的;有說明仁宗是被胞弟朱高煦派人暗殺的;更有甚者說明仁宗是被兒子明宣宗朱瞻基派人暗殺的;最離奇的居然還有說明仁宗是被雷劈死的!
  • 朱高熾為何登基不到一年就死了?真的是因為沉迷於美色?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生於洪武十一年,他的生母是徐皇后。年少時期的朱高熾,是一個十分儒雅以及仁愛的人,所以深得父親的喜愛。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朱高熾太胖了,胖到什麼地步呢?而史學界對於朱高熾的死因,也是有很多的說法的,第一種就是,朱高熾是因為縱慾過度而死的。其實從史料方面來看,朱高熾的貪色程度並不是很厲害,還算比較一般的。他身為一個九五之尊的皇帝,會喜歡美人,喜歡美色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還並沒有因為美色不早朝,不理政務那個地步。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便而暴斃,何以稱仁?
    朱高熾從小有小兒麻痺症,朱棣不是很喜歡他,一度想改立二兒子做太子。後來主要是考慮到朱高熾在靖難戰役時守北京城的功勞,以及對皇太孫朱瞻基的喜愛,才讓其太子之位相保。朱瞻基的繼承權是朱棣欽定的,不是朱高熾自己選的,故有「皇太孫」之稱,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喜愛之情。
  • 明仁宗朱高熾,為何登基不久便突然去世?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為明光宗朱常洛,當皇帝僅一個月便追隨自己的父親萬曆皇帝而去,並且留下了著名的「紅丸案」這一歷史迷案;朱常洛之後,在位時間第二短者,便是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九個月便去世。關於朱高熾去世的原因,正史記載史因病故去,但有野史認為,朱高熾是被自己的太自朱瞻基謀殺身亡。
  • 歷史人物|朱高熾
    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 不過由於朱高熾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講,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雖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學會了箭術,但總的說他很少表現出從武的資質。相反,使他的老師們十分欣喜的是,他更專心致志於經籍和文學--事實上,這可能是使他體質單薄、健康不佳的主要原因。
  • 大明疑案:仁宗朱高熾之死,20年的太子,9個月的皇帝確實太短了
    明朝的第四位皇帝,47歲的明仁宗朱高熾於紫禁城內欽安殿暴斃身亡了。這對於做了20年的太子,才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的朱高熾來說,時間顯然短了點。然而對於明仁宗朱高熾的突然暴斃,可謂是眾說紛紜。因為朱高熾在去世前,早早的就召集了大臣,草擬敕令。還派出了親信太監,火速趕往南京,宣太子朱瞻基快快回朝。但是朱高熾並沒有等到那一天,就提前宣布了由太子朱瞻基繼承皇位。
  • 朱高熾在位只有短短10個月,所作所為卻絕對擔得起一個「仁」字
    在明朝的歷史中,明仁宗 朱高熾 的名字不僅從來不及他的爺爺朱元璋、父親朱棣、兒子朱瞻基那般響亮、風光,還因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0個月而鮮為人知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為啥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決了四個天大難題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早年的時候跟隨父親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隨後朱棣稱帝,而朱高熾則從原來的王世子變成了一國的儲君,可謂是風光無限。不過朱高熾這個「短命」皇帝跟其他的一些「短命」皇帝不同的是,他的歷史評價更高,甚至還被稱為是一代英主,史學家還將其與自己的兒子朱瞻基執政的十年合稱為「仁宣盛世」(仁宣之治),堪比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這朱高熾不過是個在位不足一年的皇帝而已,為何能獲得如此高的歷史評價呢?在筆者看來,主要是因為朱高熾解決了明朝這四個天大的難題!
  • 朱高熾已是太子,朱棣為何還立13歲朱瞻基為皇太孫?
    朱允炆劇照朱棣經過「靖難之役」後當上皇帝,隨後他也面對繼承人的抉擇,其實在朱棣的心中,他更喜歡次子朱高煦,原因無他,「類己」和「喜武」。但按照古代的制度,嫡長子有優先繼承權,嫡長子便是朱高熾,朱高熾與他恰恰相反,他喜靜好文,體型還肥胖,生活行動都需要人攙扶,但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朱高熾還是被立為太子了,但令人好奇的是,朱高熾已經是太子,朱棣卻在1411年將13歲的朱瞻基又立為皇太孫,這又是為何呢?一:朱瞻基的出生。朱瞻基的生母是朱高熾的嫡妻張氏,因此按照繼承制來說,他被立為皇太孫也算是名正言順。
  • 大明風華:2點讓朱高熾改遺詔,皇上太子不合,朱瞻基被貶去南京
    朱瞻基與朱高熾理念不合,產生隔閡 劇中朱瞻基費勁心血好不容易將漢王與趙王帶回京都,在朱瞻基看來,漢王與趙王早晚都是要造反的,與其受制於人,不如先下手為強;為此他在朱棣靈前埋伏刀斧手,一旦有機會立刻將二人擊殺;如果兩人逃脫,起兵造反那麼朱瞻基父子手上並沒有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