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時代的悲劇與亂世中的幸運:北宋兩位廢后的同命不同運

2020-12-23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清平樂》中,仁宗趙禎剛剛親政不久,便在後宮中掀起了一場大風波。驕傲的皇后與兩位後宮美人爭執,氣憤不已的皇后抬手便打過去,不料這時正好皇帝過來拉架,這一巴掌正好打在了皇帝臉上。頓時皇帝的臉上不僅手印清晰,竟然還被皇后的長指甲留下了血痕。

皇后打傷皇帝,這真是千古未有的事情。大怒之下,本來就不喜歡皇后仁宗在內臣閻文應和大臣呂夷簡的支持下,下令廢后。

這位囂張一時的郭皇后,成為北宋歷史上第一位被廢的皇后。不久,郭后就神秘而悲慘地死去,讓人無限唏噓。

無獨有偶,70年後,北宋歷史上又出現了一位廢后——宋哲宗的原配孟皇后。孟後的出身和人生軌跡幾乎和郭皇后如出一轍,而最終的命運卻是大相逕庭。對比她們的人生故事,實在讓人感慨唏噓。

1、雖然青梅竹馬,卻只是有義無情

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出身武官之家的郭氏和眾多官宦之家的女孩們一起進宮候選。郭氏長得不夠美豔,小皇帝趙禎並沒有看中她。然而垂簾聽政的太后劉娥卻對她十分喜歡。有強勢母后在,皇帝說了不算,最終郭氏成為了皇后。

這一年,趙禎14歲,郭后12歲。如此年齡結髮為夫妻,怎麼說都算是青梅竹馬。當上皇后的女孩年輕驕傲,又自恃有太后撐腰,便有點驕縱,更不願意皇帝丈夫與別的嬪妃親近,在宮中一手遮天。趙禎雖然並不太喜歡郭氏的囂張霸道,但礙於太后的權威,也並不敢太冷落她。並且相處日久,也有了一些情意在心,雖然這情分並不深厚。

元祐七年(1092年),出身中級武官之家的孟氏被正式冊封為宋哲宗皇后,母儀天下。此時孟皇后19歲,她早在三年前就和眾多官宦之家的女孩們一起進宮了。在差不多三年的考察中,孟氏得到了垂簾聽政、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喜歡認同,將之選定為孫子哲宗趙煦的皇后。然而兒子和母親想的都不一樣,孫子與奶奶的思維更是相差甚遠。所以,雖然孟後端莊賢淑,備受高太后的賞識,但趙煦就是對她沒什麼感覺。無奈祖母太強勢,他不敢不接受,兩個人維持著一個相敬如賓的局面。

郭后與孟後,同樣出身武官之家,同樣是被皇帝不喜、強勢太后硬塞的原配,同樣是青梅竹馬、相處日久、有義無情的小夫妻,她們的起點,真是太相似了。

就是這個高滔滔,長大後的太皇太后

2、被廢的情節有別,本質卻是一樣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執掌朝政多年的劉娥去世,趙禎終於得以真正親政。這個被壓抑了太久的皇帝一朝能夠做主,在情愛上開始了放飛自我,任意寵幸嬪妃,尤以尚美人和楊美人最得皇帝換心。有了皇帝喜歡,兩位美女也開始不怕皇后了,時常與之發生爭執,終於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皇后誤傷皇帝固然不對,但這只是一個導火索,「廢后」的實質,是仁宗多年被太后壓抑控制的情緒釋放。

也因此,詔書中並沒有說,皇后被廢是因為誤傷皇帝,只說郭后無子,自願入道觀靜修。並封其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還賜給郭后一個名字「清悟」,出居瑤華宮。當然與郭后相爭的尚美人和楊美人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隨後也被逐出皇宮。這一年是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距離劉太后去世剛剛過去八個月。郭后雖然當了9年的皇后,但這時只有21歲。

元佑八年(1093年)九月,被稱為「女中堯舜」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去世,成婚一年後的宋哲宗趙煦得以親政。與趙禎一樣,擺脫了祖母陰影的趙煦開始在朝廷後宮中行使起自己的主張權力。他愛上了另一位聰慧美貌的劉婕妤,對孟皇后漸漸冷淡下來。孟後的女兒福慶公主生病去世,皇后的姐姐和養母先後為之做法事祈福,被劉婕妤告發,說皇后在宮中偷偷進行一向嚴禁的巫術。哲宗本來也不喜歡孟後,當即對孟後身邊的宮人嚴刑拷打,得到口供,於是下詔廢后。

與郭后被廢一樣,孟後的被廢也是哲宗在發洩對祖母壓抑多年的不滿,這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孟後被廢之後,也被授予一個「華陽教主」「玉清妙靜先師」的稱號,與郭后的淨妃、玉京衝妙仙師」是不是很相似?她去的地方也一樣,也是郭后曾經呆過的瑤華宮

這一年是1096年,距離高太后去世3年,孟後24歲,她只當了僅僅4年的皇后。

3、事後追悔的皇帝,無法回歸的後宮

看著那個曾經高傲跋扈的女子,含淚摘下后冠,孤單悲傷地離開,原本一心廢后的趙禎忽然也很難過。儘管在一起有各種矛盾不喜,然而他們少年結髮,八九年相處下來,趙禎對郭后還是有感情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禎愈加想念皇后,便時常派人去探問,甚至還寫詩相贈。而郭后的答詞中沒有埋怨不甘,只是充滿了哀婉悲愴。仁宗愈加感傷,便命人秘密召她回宮。郭后雖然被廢,但也曾經母儀天下,如何能夠忍受這般偷偷摸摸的對待?她回答道:「若再召見,須百官立班受冊方可。」這是想要名正言順的意思,也暗含著重當皇后的願望。然而此時,仁宗已經冊立了曹氏為皇后,實在沒法答應,便擱置了下來。

在寂寞荒涼的瑤華宮中,孟後思念著女兒,回憶著昔日當皇后的榮光,一寸寸數著光陰歲月,默默忍受孤單寂寞。孟後被廢不久,深受哲宗寵愛的劉婕妤被進位為賢妃,隨即生下兒子,被冊立為皇后。偶爾,哲宗與大臣聊起被廢的孟皇后,想起孟後的端莊賢淑,他深為追悔,對當初支持他廢后的大臣章淳亦是不滿,口稱「章淳誤我!」然而事已至此,已然無可奈何。

郭后與孟後,「玉清妙靜先師」與「玉京衝妙仙師」,兩位曾經備受尊崇、享受過無尚榮光的女孩,一旦被廢,就再也無法回歸。哪怕皇帝丈夫依舊心中有牽念和不忍,也只能將錯就錯了。

4、承平時代與悲慘亂世,鑄就了她們的同命不同運

轉眼間,被廢的郭后在瑤華宮度過了波瀾不驚的兩年。這一天,她身體偶感不適,仁宗聽說後,很是擔心,便派閻文應帶著御醫去給她看病診治。沒想到,仁宗的關懷之舉竟然成了催命符,郭后的病不僅沒有被御醫治好,反而在幾天後死去。此時,郭后年僅24歲。

郭后意外去世,讓仁宗悲痛萬分,也在朝廷內外掀起巨大波瀾。很多人懷疑,是閻文應故意謀害——他當初是慫恿仁宗廢后的人,此時見仁宗對郭后百般關心照顧,特別惶恐。謀害之說雖然沸沸揚揚,然而實在也找不到實證,最終,仁宗將閻文應貶去嶺南了事。不久,仁宗恢復了郭氏的皇后稱號,他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歉疚與愧悔了。

孟後被廢之後,哲宗雖然也後悔,但並沒有流露出絲毫再接她回宮的意思,別人也就少有人再關注這個廢后了,也許這反而保護了孟後。孟後在瑤華宮度過了4年後,哲宗駕崩,弟弟宋徽宗趙佶即位。在嫡母向太后的建議下,趙佶恢復了孟後的皇后之位,並接她回宮,尊為「元祐皇后」。然而皇宮的日子並不好過,她回宮不過一年,便再一次被廢,又回到了瑤華宮,唯一不同的是,她的法號上多加了幾個字,成為「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以示尊崇。

光陰如梭,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朝廷後宮俱有滄桑,可孟後的瑤華宮歲月一如既往地寂寞。公元1126年,瑤華宮失火,孟後被遷居到了延寧宮,不料延寧宮再次失火。

此時天下已經大變,當年郭后的那個承平時代早已過去,金兵正兵臨城下,皇帝大臣都驚慌失措,沒人有心情有時間關注一個前朝的廢后。孟後無奈,只能回到自己娘家暫住。

不久後,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除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之外,所有皇室成員全部都掠走北上——孟後被廢多年,早被人忘記了,竟然因禍得福,幸運地留在了汴京。

金兵退走後,張邦昌成立了傀儡政權,為了更加名正言順一點,他想起了孟後,將之尊為太后,請她垂簾聽政。孟後不喜張邦昌,她派人持自己的手詔迎立徽宗唯一未被擄走的兒子康王趙構。趙構感念孟後的支持,登基後將之接到杭州,尊為隆佑太后。兩年後,南宋發生叛亂,孟後再一次被推上政治前臺,垂簾聽政。叛亂平定後,孟後立即撤簾,將權力還給了趙構。趙構深感孟後的恩德,對她無比孝敬。1131年,59歲的孟後在臨安宮中安然離世,被趙構以隆重的禮儀安葬,諡為「昭慈聖獻皇后」。

閱讀這兩位北宋廢后的人生故事,真是讓人無比唏噓感慨。

她們出身相似、經歷相同,當上皇后的原因如出一轍,被廢的緣由也是大同小異。她們都是在青春年華就被遺棄,之後都出居瑤華宮,最終都被恢復了皇后身份。然而,隔了八十年的歲月,身在不同的時代,讓她們同命不同運,最終的人生結局卻是大相逕庭。

生於承平時代、有人關注有人在意的郭皇后被廢後悲慘死去,而遭逢天下大亂、少有人關注的孟皇后卻是因禍得福,逃脫了被俘的悲慘命運。之後更兩度垂簾聽政,成為歷史轉折時被的關鍵人物,以濃墨重彩寫入歷史,圓滿一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能從生辰八字算出不同的命?
    在預測個人命運時,「命理」大師們都會本能地追求「一人一命」或類似的精確性。理論上,理想的預測應當是凡人皆不同命,即使兩個人共同點再多,他們的命也要不同,這當然需要仰仗其學說體系的強大與完備。這一時代,如果全國所有人都通過三柱六字測算自己的命理,則每種命會有300人左右,如考慮男命女命在命理學中會有不同詮釋,也有150人「同命」。但在現實情境中,因為求卦者出生日期年齡相近,所以年柱變量很小,同命者會比較多。
  • 為什麼從生辰八字能算出人的不同的命?
    在預測個人命運時,「命理」大師們都會本能地追求「一人一命」或類似的精確性。理論上,理想的預測應當是凡人皆不同命,即使兩個人共同點再多,他們的命也要不同,這當然需要仰仗其學說體系的強大與完備。這一時代,如果全國所有人都通過三柱六字測算自己的命理,則每種命會有300人左右,如考慮男命女命在命理學中會有不同詮釋,也有150人「同命」。但在現實情境中,因為求卦者出生日期年齡相近,所以年柱變量很小,同命者會比較多。
  • 《琅琊榜》的4個遺腹子,同命不同運,也難道蕭元啟會黑化了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編劇的有意為之,其實在兩部《琅琊榜》中,一共有4個遺腹子出現,而且統統是皇親宗室,雖然同命卻最終不是同運,這樣一看,也難怪蕭元啟會黑化了。靖王得知庭生的身份後一直十分照顧他,最後,由蘇哥哥精心設計將庭生救了出來,一直養在靖王府中,最後,靖王收庭生為義子,將他養在身邊。雖然劇中並沒有交代,但是我們也大致可以知道,庭生之後在靖王身邊長大,立下不少軍功,後來靖王將新成立的長林軍交給了他打理,他是長林主帥,也因為有皇帝義子的身份,獲封了長林王。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為何被廢,又為何被天下人同情?
    胡善祥出生於建文四年,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姐早在洪武年間就被選進宮中當了女官,很受重用,父親胡榮因此被授予錦衣衛百的官職。一朝被冊為正妃,是幸運也是悲劇的開始。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要給自己最喜歡的皇太孫朱瞻基選妃,素以「賢」名動當地的胡善祥被選為皇太孫妃,同時冊封孫氏為孫嬪。
  • 電影《紅色小提琴》中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悲劇
    故事裡的提琴出自義大利名匠施齊之手,在製作時,施齊因妻兒俱喪,哀傷過度,竟將愛人的血混入油漆,為小提琴上漆,造成一把帶有奇異紅色的名琴。但這血之琴,卻帶著魔咒,三百年間,凡是琴的擁有者,無不遭逢慘禍,這才有了電影中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悲劇。
  • 韓德讓:他用一生闡釋了命和運的不同,以及愛情與事業的重要關係
    到了韓德讓的時代,正值侍奉遼景宗,又遇到遼宋大戰。宋太祖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由此揭開了北宋試圖奪回燕雲十六州的艱難之旅。趙匡胤一開始打算用錢贖回,可惜還沒來得及實施,他便去了。韓德讓的運據說韓德讓活了71歲,在那樣的年代算是高壽了。他的前半生與後半生的命都不錯,但是說到運就差了點。什麼是運?比如賈府大小姐賈元春,身出豪門,後入宮升為妃,這命算得上貴上加貴。
  • 同命不同運的「新媽媽」 不將就的人生何以再出發?
    圍繞生寶寶這件事,自古以來,同命不同運的「新媽媽」,不知衍生出多少悲歡離合故事,剪不斷理還亂。最典型的是,本來良好的婆媳關係,因伺候月子過程中的一樁樁小事頻頻引發家庭「戰爭」,直接傷害寶媽身心健康,甚而導致家庭軟暴力、婚姻破裂等連鎖反應,正可謂「丟了一個鐵釘,壞了一隻蹄鐵,亡了一個帝國」,扼腕之餘,是追悔莫及。一時間,如何科學坐月子成為全民話題。
  • 柳雲龍《勝算》與《風箏》半斤八兩的兩部作品,為何同命不同運?
    這相對來說效果不錯的微頭條內容,是對條友安利怎樣找到《風箏》51集的免費資源,方法簡單易上手,對於苦苦尋覓未刪減版《風箏》的條友來說,不啻於是夏日中的涼風,天上掉下的餡餅。為何這條簡單的微頭條得到了條友這麼熱烈的響應呢?關鍵是《風箏》的魅力無窮所致。
  • 最幸運的廢后:皇帝沒死而封「太后」
    她公元41年被廢,雖然歷經了命運的坎坷,但卻可以稱得上是最幸運的廢后。一場亂世中的政治聯姻劉秀與郭聖通成婚郭聖通的父族是郡中大姓,她的父親郭昌,曾將數百萬田宅財產讓給異母弟弟,因此廣受郡國人的讚譽。郭聖通的母族是真定王室——真定恭王劉普之女,因嫁於郭氏而稱為郭主,生郭聖通和兒子郭況。
  • 《浪客劍心:追憶篇》:亂世中的愛情悲劇
    電影講述了幕府時代末期,外患內憂、山河動蕩,百姓生活顛沛流離,少年緋村劍心懷揣改變時代的夢想下山。而時代背景下,關於正與邪、波折的情感和自我的救贖,看起來卻更加明顯……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男主人公緋村劍心的歷史原型是劍客河上彥齋,此人劍術高超,素有「千人斬」的名聲。
  • 一文道盡:時也、運也、命也
    《破窯賦》相傳是北宋大臣呂蒙正的作品。相傳此賦是作者為了勸誡太子而創作的。作者以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並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說明一種自然循環的人生思想。讀之,大有裨益。寒窯賦北宋.呂蒙正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 近代中日韓三位女性的抉擇:形勢比人強,同命不同運
    然而,形勢比人強,同命不同運,三位女性,面對大時代的驚心動魄內外交困空前危機轉折之時,或功成身退,或功敗垂成,或以身殉國,分別在各自的國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時,兩千多年來同屬於儒家思想文化圈的東亞中日韓三國,都面臨西方列強的入侵,被迫打開國門,開啟現代化之路。這三位女性事實上就是當時三個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這座拉風的虹橋,不僅兼顧著水陸兩運,還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象——「橋市」。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細觀這座虹橋,一同探尋這片繁華景象背後的時代縮影。日夜不歇的漕運虹橋的造型之所以如此拉風,就是因為眼前的這座橋,它可不僅僅只是用來溝通汴河兩岸交通往來這麼簡單,同時其還要兼顧著橋下的河道運輸,是一座需要水陸兼顧的橋梁。
  • 消失的歌手 | 張清芳:和王菲「同運不同命」
    在內地說到東方不敗,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電影裡一抹紅衣豪情仰天暢飲的林青霞,又或者是電視劇裡別有一番風味的陳喬恩,但在中國臺灣,除了以上兩位之外大家還會想到張清芳。 因為名字裡帶了個「芳」字,所以臺灣媒體就按照諧音給她起了個東方不敗的名號。這一切都來源於她在1985年十八歲出的首張專輯《激情過後》。
  • 長女庭審、小女出道:華為兩位「公主」的同父不同命
    所謂同父,仍然不同命。孟晚舟和姚安娜,按照任正非的說法,都隨母姓,孟晚舟是任正非第一任妻子的女兒,任正非只有兒子,是隨了任正非的姓,叫任平。出生於1988年的姚安娜,比1972年出生的孟晚舟小16歲。從出生起,就和姐姐擁有不一樣的生活。1972年,孟晚舟出生的時候,任正非還沒有創建華為,還只是一個建築兵,常年駐紮在部隊。
  • Fate中誰最不幸?這些人的幸運屬性崩壞,人生寫滿悲劇
    Fate系列是有很多作品,其中刻畫了很多的人物,他們來自不同的時代,甚至來自不同的世界。不論是英靈還是作為御主的人類,作為聖杯戰爭的參與者他們都在其中承受了很多痛苦,不論是為了正義還是其他的目的,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戰爭中沒有絕對的贏家。
  • 明代宗廢后杭氏:一個不被正史承認的悲劇皇后
    其實譚允賢是有這歷史原型的,並且不是一個人,她是明代著名女醫談允賢和我們今天要聊到的明代宗廢后杭氏合二為一塑造而成的。平步青雲 母憑子貴《女醫明妃傳》劇照杭氏出生在民間,父親杭昱,在女兒成為皇后之後,才累官至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官)。在朱祁鈺還是郕王的時候,杭氏為側夫人。
  • 《滾滾紅塵》:歷史裹挾下的愛情悲劇,時代變遷中的聚散離合
    滾滾紅塵裡的悲歡聚散,時代變遷下的愛恨離愁,令人唏噓不已。、月鳳的橫衝直撞熱血率直,一外一內,一靜一動,從兩種不同層面作為作者三毛自我靈魂的投射。如果說沈韶華與章能才的愛情悲劇,有其作為小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自身視野的局限性與性格弱點,月鳳與沈韶華兩位女性角色的對照,餘老闆與章能才兩個不同階層、文化背景、性格特徵男性的對比,昭示著一個亂世更廣泛的眾生相。
  • 《滾滾紅塵》:歷史裹挾下的愛情悲劇,時代變遷中的聚散離合
    滾滾紅塵裡的悲歡聚散,時代變遷下的愛恨離愁,令人唏噓不已。兩位「並蒂花」式的女性角色沈韶華與月鳳,仿若「一體兩面」,本質上擁有相同的靈魂,卻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韶華的心思敏感多愁緒、月鳳的橫衝直撞熱血率直,一外一內,一靜一動,從兩種不同層面作為作者三毛自我靈魂的投射。從文本到影像的過程中,演員塑造的角色又是觀眾最直觀看到的。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一頁 廢后
    國王稱,我朝開國以來,尚無前例可循,故廢后暫回居所聽候後命。這時,王宮上下附炎趨勢之輩競相爭寵,對身單影孤、呼救無援的王后言詞放肆,舉動輕慢,全無尊敬之心,卻又幸災自得之意。王后心明如鏡,但以視而不見處之。惟有左右宮女無不憤慨,但因畏懼罹罪,怒不敢言,聚於殿中一隅,相抱垂淚不止。某宮女似得張氏唆使,趨前翻檢王后衣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