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吹美!我軍衛勤保障全球領先,一句解放軍來了,飽含百姓深情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美國10艘醫院船挺進紐約抗擊疫情的謠言還在傳播,又來了180座野戰醫院在24小時在美國全國建起!這些連美國人都一臉懵逼的謠言就在中國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傳播。

顯然,這是有組織有目的的造謠活動,背後不可告人的陰險圖謀是將人們的關注點從我國取得巨大抗疫成果上轉移出去,轉移到崇拜美國抗疫能力多麼強悍,美軍抗疫多麼厲害!

而由於軍事領域相對比較專業,人們對於什麼美國海軍、醫院船、野戰醫院之類的概念只局限在美國電影中呈現出的表象,對於具體事實並不清楚,也讓這些謠言比病毒更快地傳播到了人們的手機中!

對此,我們軍迷朋友要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起闢謠的職責,應用我們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和造謠者作鬥爭!還一個晴朗的網絡環境!

圖片:這些謠言是利用人們對於軍事專業領域的不了解去造謠的,軍迷們應該站出來堅決闢謠!

劇本反轉!打臉造謠者,美軍只有2艘醫院船,而中國海軍有12艘

關於造謠者所說的醫院船的事情,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闡明,讀者可以參讀!

其實,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在全世界範圍的擴散,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病毒、抗疫情全民戰爭已經打響了。

在國內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人民解放軍的身影,一大批我軍醫務人員乘坐戰略運輸機抵達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市,投入到緊張而危險的抗疫一線工作。

而當國外媒體驚呼軍隊進城的時候,中國百姓卻無比堅定地擁護和盼望著解放軍的到來!

圖片:解放軍來了!

圖片:解放軍來了!

因為這是外國人根本難以理解的,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

從98抗洪,到汶川抗震,再到今年抗擊疫情,一句「解放軍來了!」飽含著人民群眾對於子弟兵的期待,解放軍來了,這個事情就好辦了!這是全國人民的集體意識!

而國外,特別是美國,也有軍隊救災,但是軍隊救災更多的是荷槍實彈,防止災區發生底層民眾受災後發起暴動。他們往往是乘坐在高頭大馬一樣的裝甲車上,手持步槍虎視眈眈地看著受災的民眾。

所以,對於中國人民對於解放軍發自內心的喜愛和信任,是外國人始終理解不了的事情!所以他們的造謠生事,反而讓人民群眾更加團結!

圖片:美國軍警的救災模樣,裝甲車進城,荷槍實彈。

閒話這麼多,讓我們來看看在我軍的裝備序列中,有哪些衛勤保障裝備值得大家關注呢?

1、鐵甲紅十字——陸軍裝甲救護車

在彈雨紛飛的戰場上,儘管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披堅執銳、所向披靡,但敵人的反坦克飛彈、智能地雷、反裝甲子母彈、末敏彈等形形色色的反坦克武器和彈藥仍然可能擊中了衝鋒陷陣的鐵甲戰車,造成人員傷亡。

這個時候印有醒目的「紅十字」的裝甲車就會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迅速接近戰傷坦克和裝甲車輛,醫護人員敏捷地救出車內受傷乘員,火速將傷員送往後方救治。這種流動在戰場上的「紅十字」裝甲車就是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重要配套裝備——裝甲救護車。

圖片:我軍新型裝甲救護車。

1979年以前,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裝備序列中沒有裝甲救護車。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參戰裝甲機械化部隊暴露出傷員不易發現,發現後難以及時從火線救下來的問題。為此,我軍在81式履帶式裝甲指揮車基礎上研製了WZ750型裝甲救護車,填補了這一空白。

該車有2名乘員,即駕駛員和車長(兼機槍射手),2名醫務人員(醫生和醫助),可輸送臥姿重傷員4人或輸送坐姿的輕傷員8人。車內配有4副制式擔架和兩個制式急救箱,醫護人員可在車內進行包紮止血、輸氧、輸液、骨折固定等各種急救和小手術。WZ750後來被中東某國軍隊看中,增加了空調設備後改稱YW750裝甲救護車批量出口。

圖片:自衛反擊戰催生了WZ750裝甲救護車。

由於WZ750裝甲救護車所用的底盤較為老舊,上世紀80年代中期,為滿足老山和者陰山方向參戰裝甲機械化部隊戰場救護的急需,總參裝甲兵部和總後衛生部又先後在85式裝甲輸送車基礎上研製了WZ751裝甲救護車,在89式裝甲輸送車基礎上研製了WZ752裝甲救護車。

這兩款裝甲救護車擁有更寬大的室內空間,安裝了空調和加溫設備,可以在嚴寒或酷暑條件下對救護倉進行製冷降溫和加溫,大大改善了乘坐人員的環境。此外,我軍還在77式兩棲裝甲輸送車基礎上改制了用於專用兩棲裝甲救護車,具有渡海作戰能力。

圖片:WZ751裝甲救護車。

圖片:77式兩棲裝甲救護車。

到了新世紀,隨著99式主戰坦克、04式步兵戰車、05式兩棲突擊車等新一代主戰裝備開始大規模裝備我軍部隊,老一代的裝甲救護車無論是車輛性能還是衛勤裝備都無法滿足新形勢的需求,而老式裝甲底盤早已停產,過去裝備的裝甲救護車維護保障問題日趨嚴重,研發新一代裝甲救護車成為了當務之急。

2014年的「衛勤使命-2014」演習中,我軍新一代裝甲救護車第一次出現在媒體的鏡頭前,這種在04式步兵戰車底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裝甲救護車擁有一個6對負重輪的底盤,比過去4對、5對負重輪底盤明顯長出一截,這增加的長度使得救護倉可以布置得更大,攜帶的醫療設備也可以越多。

圖片:我軍衛勤人員和新型裝甲救護車。

新型裝甲救護車還重點增強了在信息化條件下遂行醫務救護的能力,在傷員轉運過程中就能夠先期將傷情上報野戰醫院,為後續的救治工作做好準備,並能夠保障醫生的遠程醫療和會診。

此外,我軍還先後在05式兩棲裝甲突擊車、08式輪式裝甲輸送車基礎上研製兩棲裝甲救護車和輪式裝甲救護車。

近年來,04式履帶式裝甲救護車和08式輪式裝甲救護車還多次參加中國和德國之間舉行的「聯合救援」衛勤實兵演習,得到了德國軍隊的高度讚揚。

圖片:中德聯合救援衛勤演習,中國新型輪式裝甲救護車首次部署歐洲。

2、和平方舟——海軍大型醫院船

在中國人民海軍的裝備序列中有這樣一艘獨特的戰艦,一萬多噸的龐大艦體上居然沒有安裝一門火炮,艦身也被刷成了純潔無瑕但非常耀眼的白色,而舷側和上層建築頂部巨大的紅色十字則表明了該艦的屬性——救死扶傷的醫院船。

920型醫院船是世界上第一艘萬噸級專業醫院船,該船艦名為「岱山島」號,但人們更多地將其稱為「和平方舟」號。該艦自2008年服役後曾經多次執行環球航行和人道主義醫療救助任務,航跡遍布大洋深海,醫治救助成千上萬患疾百姓,為世界各地的患者帶去了福音,被海內外譽為「生命之舟」。

圖片:中國「和平方舟」大型醫院船。

海上作戰的特殊環境和海軍高技術軍種的特點決定了,人民海軍在加強主戰裝備建設的同時,對支援保障艦艇和裝備建設毫不放鬆。

1974年1月,人民海軍南海艦隊在西沙海戰中成功驅逐南越入侵勢力,一舉收復西沙諸島。這是人民海軍的第一次遠海作戰,距離最近的榆林港也有240公裡,當時的傷員需要多次轉運、幾十個小時以後才能得到專業救治,雖未造成死亡,但傷口普遍感染惡化。除了通信、指揮等等方面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缺乏專業的醫療衛生艦船。

保障戰士們的生命健康就是科研人員們的使命。1981年10月,以「瓊沙」號客貨輪為藍本、由422醫院負責提出設計需求、廣州造船廠負責設計與建造的我軍第一代「南康」號醫院船正式下水。該艦滿載排水量2150噸,能夠完成中近海醫療救治,船上設有手術、抗休克、重傷處置、X線檢查、化驗、傳染病等科室,可收名傷病員100-130名。

圖片:我軍第一代「南康」號醫院船是為了海上軍事鬥爭準備而誕生的。

1996年,我國第二代醫院船伴隨著國防動員體制的完善而以國防動員船「世昌」號的名義服役,該船可搭載由標準貨櫃改成的28個獨立醫療艙。該艦滿載排水量9105噸,加裝醫療模塊後可供100多名醫護人員隨艦訓練。同時,該艦也為戰時商船轉軍用提供了成熟可靠的實施方案。

圖片:通過貨櫃模塊快速改裝醫院船。

近年來,海軍衛勤建設受到了持續重視,在海上醫療裝備建設上,包括中國第三代醫院船「和平方舟」號在內的「一船、五艇、四機」海上醫療立體救護裝備體系已經基本建成,這是海軍建軍以來第一次建成這麼齊整的海上立體救護制式裝備。「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整個海軍醫療體系架構中最頂端最大型的制式裝備。

該艦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萬噸級專業醫院船,船上醫療設施完備,有電腦斷層掃描室、數字X線攝影室、特診室、特檢室、口腔診療室、眼耳鼻喉診室、藥房、血庫、制氧站、中心負荷吸引真空系統、壓縮空氣系統、遠程醫療會診系統等,醫療設備共有217種、2406(臺)套。船上設有多個手術室和護士站,擁有重症監護病房20床、重傷病房109床、燒傷病房67床、普通病房94床、隔離病房10床。船上還配有特殊規格的電梯3部,供傷員轉運使用。

圖片:「和平方舟」號大型醫院船。

船上日常生活設施豐富,包括洗衣房、健身房、理髮室、圖書館和餐廳等,為患者和傷員提供良好服務。

另外,該船還有一座面積近千平方米的飛行甲板,可以供予多種型號直升機起降,便於重症傷患的轉運。整艘醫院船其實相當於一座陸上的三甲醫院,配備有軍醫人員多達120人。「和平方舟」號每年都將定期赴國外執行巡診及醫療服務任務,該艦已經成為了中國軟實力的重要象徵之一。

圖片:「和平方舟」號上的手術室。

除了「和平方舟」號萬噸醫院船外,用於近海、近岸衛勤保障的中型、輕型醫院船也陸陸續續建造完成,海上醫療立體救護裝備體系更加完善。

圖片:我軍新型輕型、中型醫院船。

3、展翅天使——空軍醫療救護飛機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有一架機頭印著紅十字的運-9醫療救護飛機在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的支援保障機梯隊中非常醒目。

這也是運-9醫療救援機首次亮相國慶閱兵,該機是專用醫療救護飛機,主要擔負空中醫療後送與醫學救援任務。

圖片:中國空軍運-9醫療機。

過去我軍空中後送傷病員一般採用普通運輸機或者是民航包機。

普通運輸機主要運送貨物,用於人員運輸的話貨倉條件就顯得較為簡陋,如果運送的再是傷員,那麼各項指標都難以達到醫療衛生標準。

民航包機雖然艙內環境較好,但由於民航包機一般都是普通客機,艙內均布置有座椅,難以放置運送傷員的擔架。圍繞空運醫療救護課題,我軍不斷探索優化空轉後送流程,打通戰場到後方醫院的「生命通道」,為戰爭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醫療空轉後送積累了經驗。

圖片:運-9醫療機內部非常寬敞,設備先進。空軍小姐姐有點像高圓圓!

在專用醫療救護機的研製過程中,我軍選擇了運-9中型運輸機作為改裝平臺,一是該機是我軍目前主要的特種機改裝平臺,各方面都比較成熟,裝備量也大,部隊使用起來容易上手,後勤維護保障也比較方便;二是該機的飛行品質、信息化程度和乘坐舒適性有很大提升,適合改裝成醫療機。

運-9醫療救護機在外形上與運-9幾乎沒有區別,因為改動都在內部,其尾門採用了和運-9重裝空投機一樣的上下開合式貨橋大門,貨橋放下就是寬敞的登機跳板,非常有利於擔架、輪椅和醫護人員的進出。

醫療救護機為保證傷員有較好的環境,對機艙內部進行了「裝修」,以減小噪音和振動,還加裝了吊頂,在上面布置了各種照明燈具,方便醫護人員對傷員進行檢查和傷口處理。艙壁上則布置有生命體徵監護儀和氧氣接口等護理裝置。

圖片:運-9醫療機能夠滿足小型手術的需求,在空中就能夠完成。

運-9醫療救護機的傷病員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傷員區,採用上中下3層布置的病床,用來安置受傷不太嚴重,沒有生命危險的輕傷員。另一部分是重症監護區,採用單層帶減震功能的病床,主要用來安置重傷員或急需搶救的傷員,床架周邊布置有生命監控儀、麻醉機、除顫儀、呼吸機和影像診斷等醫療設備,配套比較齊全,具備對重傷員的診治和搶救能力。

雖然不能做大型手術,但小型手術和緊急搶救還是能夠保障的,這對於爭分奪秒的生命賽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兩個病區加起來,運-9醫療救護機可以一次向後方總醫院運送超過30名傷員。

除了運-9醫療救護機外,我軍還研製裝備了直-8/18醫療救護直升機,承擔野戰空中醫療救護責任,以及機場與醫院之間的快速運送任務,銜接起運-9醫療救護機與醫院之間的「最後一公裡」!

圖片:中國直-8海上救護直升機。

三軍衛勤裝備介紹完了!

最後想說的是,這些裝備對於我軍衛勤發展至關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使用這些裝備的人!

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有一部很火的軍旅劇,叫做《紅十字方隊》!我軍衛勤發展離不開這些帶著紅十字的軍醫和護理人員們。從1984年閱兵開始,每次大閱兵都有一支紅十字方隊整齊走過。

正是有了他們和她們,中國軍事衛勤事業才能夠真正的茁壯成長,才能夠在那些造謠生事、汙言穢語中保持自己的自信!

圖片:紅十字方隊的小姐姐!

相關焦點

  • 衛勤使命-2014演習設專人"化妝":槍傷燒傷逼真(圖)【2】
    在前兩天舉行的「衛勤使命-2014」演習預演中,他冒著「槍林彈雨」,「搶救」了16名戰友。   在此之前的很多演習中,衛勤人員常常只是在演練中象徵性地「救治」幾名「傷員代表」,走一下流程就了事。「那時我們軍醫是打不死的。」四級軍士長施榮君笑著說,他是「衛勤使命-2014」演習紅方8連衛生隊的一名班長,「但這次我們也要穿戴單兵模擬交戰系統,也會成為傷員,感覺很真實。」
  • 深度分析: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戰力為什麼猛增?
    現在的我們時常調侃說,我軍有「火力不足恐懼症」,因而在現在的演習中,我軍總是先「炮火洗地」,再讓戰士上。 最終,四野雖然仍舊拿到了蘇軍的武器,但那是四野用糧食換來的。那麼,解放軍的戰力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發展到擁有大量重炮和大規模野戰、攻堅能力的呢?
  • 解放軍首批飛行護士:機上大部分設備特別訂製
    你們秉承和發揚「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南丁格爾精神,你們懷揣強軍夢想,在衛勤保障、人道主義救援、抗震救災等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精彩綻放,成為我軍「能打仗、打勝仗」的有力保障。  此刻,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衛生飛機、衛生列車、醫院船等新型衛勤力量戰場,領略白衣戰士沙場救護的風採;把鏡頭對準尼泊爾抗震、賴比瑞亞維和等國際救援一線,定格我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瞬間;把視線轉向軍中天使的平凡崗位,體悟白衣天使「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堅韌和情懷……  衛生飛機  飛行護士空中救護精細高效
  • 衛勤考核,來了
    「前方遭遇敵襲擊,數名官兵受傷,接到上級命令,要求我連於XX時XX分到達指定地域,迅速佔領有利地形,完成野戰救護所開設……」一聲令下一場衛勤轉運傷員心理安撫傷員演練結束後,考核組針對考評情況與受考官兵進行復盤,根據衛勤人員抵達現場時間、指揮流程、實戰化意識、救治方法、搶救時間等,細緻對整個考核進行問題剖析,查找與實戰不符、處置不當之處,並明確了整改措施,為提升實戰化衛勤訓練立了更高的目標。
  • 「星空迷彩」來了,看我軍迷彩服的「前世今生」
    早在今年6月份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向記者證實: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官兵身著的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中亮相的新式迷彩服。該款迷彩服正在有關部隊組織試穿。下一步,將按計劃陸續配發全軍部隊。下面幾張圖讓我們一睹「星空迷彩」的高顏值!
  • 解放軍空軍新型移動營房亮相演訓場:空調水電一應俱全,還帶防爆圍牆
    近日,解放軍空軍新型箱式組合「移動營房」亮相大漠演訓場。快搭快收、靈活部署,大幅縮短了部隊進駐所花費的時間、提升部隊戰備保障效能。圖說:野戰基地內的新型箱式組合板房 來源:@解放軍報圖說:野戰基地內的指揮大廳 來源:@解放軍報圖說:醫療方艙 來源:@解放軍報根據「空軍新聞」微信號的報導介紹,這種移動營房可以按照辦公室、會議室、宿舍、餐廳、盥洗室、廁所、淋浴房、醫療救護方艙等不同功能模塊,將箱式組合板房、鋼結構板房、貨櫃房、簡易方艙、野戰帳篷等進行自由拼接,從而形成不同的獨立單元
  • 對我軍創新探索野戰飲食快餐化保障的調查與思考
    對我軍創新探索野戰飲食快餐化保障的調查與思考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張海平 等責任編輯:李晶2019-04-04 19:00
  • 解放軍軍服中的英倫範兒
    歷史上,解放軍軍服曾受到蘇俄(55式禮服及軍銜等服飾)、德國(中山裝最早借鑑了德式軍服)甚至日本(我軍80式鋼盔)的影響,而實際上,還有一個國家的風格對我軍軍服式樣的影響更廣泛,而正是因為這種風格太廣泛反而被忽視了,這就是英倫風格。其中細節且由筆者慢慢道來。87式軍官短袖襯衫87式軍官短袖襯衫曾是國人心中很深刻的記憶,但很少有人注意它具有很強烈的英倫風範。
  • 「98年抗洪」的感人一幕,百姓:求求你們別跳了,房子我們不要了
    面對滔滔洪水,中央迅速抽調解放軍奔赴前線,抗擊洪水救濟災民。  98抗洪,湧現出諸多感人事跡,士兵為用沙袋重築堤壩,一個個跳入洪流之中。很多士兵再也沒有上來,被淹沒於洪水中。接下來,我們就來重新走進「98抗洪」現場,了解其中感人事跡。
  • 我軍西部一線部隊配備科幻無動力外骨骼,可讓女醫護兵化身大力士
    隨著我軍對一線部隊單兵後勤保障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裝備近年來陸續裝備部隊,如新一代「星空」作訓服、新型防寒服、防彈頭盔、單兵攜行具、無人補給直升機、自熱野戰食品等,有力提高了部隊戰鬥力。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動力外骨骼因其能大幅提高士兵的體力和耐力,成為全球先進國家軍隊的研發熱點,雖然動力外骨骼在多年研究後在微型電動機、傳感器和智能助力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但奈何受到電池性能限制,續航力始終無法滿足野戰需求,只能在電源能得到保證的受限環境中使用。
  • 美專家又給臺當局出了個餿主意,指導「臺軍」對抗我軍登陸作戰
    根據解放軍戰史記載,解放軍當時的戰鬥機部隊和防空飛彈部隊,都曾經擊落過美國的「火蜂」偵察機。進入21世紀後,隨著自動化技術和高速數據鏈的應用,高性能無人機得以出現,並被廣泛地應用。2007年美國的MQ-1「掠奪者」開始批量列裝美軍部隊,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察打一體無人機。
  • 我軍總攻瀋陽,國民黨軍歡呼:解放軍來人了,大家快來交槍
    11月1日,我軍向瀋陽之敵發起總攻。第一、第二縱隊的攻堅突擊部隊首先由鐵西區突破;第十二縱隊及三個獨立師由瀋陽南面突進,各獨立師從北面、東面突破。滿城的國民黨軍隊打著白旗,甚至開著吉普車,到處尋找解放軍,主動要求投降。進城的解放軍為接受國民黨軍隊的投降,忙得不可開交。 有一個班的解放軍戰士分成三個組,乘三輛吉普車,分頭到三個國民黨兵營去受降,而每個兵營都有好幾百人的兵力。他們一見到解放軍,立刻歡呼起來:「解放軍來人了,大家快來交槍吧!」
  • 濟南戰役後,解放軍為何非要處死這個旅長?惡有惡報!
    答案就是濟南戰役,濟南戰役勝利的意義,中央在戰役結束後的賀電中說的再清楚不過,「濟南的攻克,證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任何一個國民黨城市都無法抵禦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了。」
  • 我軍保障標識牌試用 各國軍隊「狗牌」一覽
    2013年11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我軍啟動軍人保障標識牌設計研製工作,經過技術攻關、聯合研製和在陸軍部隊小範圍應用,目前已完成相關產品的研製和聯調聯試
  • 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1.9萬餘俘虜,解放軍為什麼搶著要?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一舉殲滅了國民政府整編74師。1.9萬餘名俘虜兵看到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紛紛加入解放軍,解放軍都搶著要他們。為何俘虜兵如此受歡迎呢? 解放軍對待俘虜很寬容 我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天下的一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軍所用。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善於改造俘虜兵。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5G遠程超聲診斷常態化 為守疆官兵解決...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超聲科主任呂發勤1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該中心已經實現5G遠程超聲診斷常態化,24小時為西藏那曲地區的官兵進行遠程超聲檢查,切實解決駐地官兵創傷和急症的影像診斷。「你在高原呆了多長時間了?10年。血壓不高吧?
  • 「五個零」硬標準保障看病就醫
    隨著軍隊新組建的單位陸續調整到位,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把「提高保障區域內新組建部隊後勤保障能力」作為投身改革、建功改革的重要舉措。請看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