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獨處,就過怎樣的人生

2021-02-07 張德芬空間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楊槍槍

 

如果可以把人生按模塊來劃分的話,有一種分類方法,就是可以簡單地歸類為:自己待著、和別人待著,我們可以把它們稱為獨處、與他人共處,這組合成為了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在與他人相處中,由於角色限制,我們不得不扮演好一個母親、一個女兒等等,唯有在獨處的時候,我們才能回歸真正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擁有什麼樣的獨處時光,也就意味著我們將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01.

你的獨處,失控了嗎

 


關於獨處,很多人的理想畫面,可能是這樣的:


靠在舒服的沙發椅上,在一盞柔和如蜜的檯燈下,翻看張愛玲的小說或者任何自己喜歡的書籍。看累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放鬆,或者給自己養的花花草草澆水。


幻想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骨感的。很唯美的關於獨處的想像,在現實中,很可能徹底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找我諮詢的小惠就這樣,她說自己每次獨處前,都有各種計劃,比方說要讀本書,或者去健身房跑個步等等。


可是真到一個人的時候,原本的計劃,都會被手機給擊敗。她拿起手機,一會刷刷淘寶,一會刷刷抖音,獨處的時間就這樣被消耗掉了,而那些事先想好的計劃,也都成了空想。


而越是這樣,她就越沒有動力去做那些計劃中的事,索性就讓自己在抖音中徹底沉淪,她說,有一次她刷了整個通宵。


小惠可能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一種很普遍的獨處現象——自己的獨處時間,沒有按照意願來安排,失控了。


為什麼很多人的獨處,會失控呢?用科學的方法解答,應該是你被自己的大腦操控了



讓我們來想像一下兩個畫面:一個是你在跑步機上要堅持40分鐘的跑步,一個是你躺在沙發上看抖音裡的小姐姐跳舞?


這兩幅畫面,會讓你產生什麼感受?第二幅畫面讓你覺得更輕鬆,是不是?


這就是大腦對你進行控制的第一步自我暗示。也就是說,你在還沒行動前,已經通過自我暗示,對你原來的計劃加大了難度。


「既然刷抖音如此輕鬆,那就先刷十分鐘,再行動吧。」很多人會這樣想,於是Ta就打開了抖音,結果發現自己就停不來。


這是因為大腦在對你進行第二步的控制:誘發反應。現代心理學通過一些技術對大腦進行監測,發現人在有某種獲得感的時候,大腦會產生多巴胺的興奮狀態。


而抖音/淘寶等軟體,是可以讓人快速產生獲得感的,這時候大腦在它的誘發下,不停地產生興奮狀態,讓你無法停下來。


如果你也陷入到這樣的獨處狀態,你要做的,就是不能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要成為它的主人。拒絕大腦給你的暗示和誘惑,堅定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02.

你的獨處,是迷茫的嗎

 


除了失控,很多人的獨處也會陷入到另外一種狀態:迷茫。這種迷茫,體現在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我的朋友小菲,就是常常處在不知道一個人該幹什麼的狀態。


如今35歲的小菲,已經在家裡做了七年的全職媽媽,平常的日子裡,她的生活以經營一日三餐、輔導孩子作業為主要內容。


可每每當孩子去上學、老公去上班,家裡只剩下她一個人的時候,她都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該幹點什麼。


其實不只是小菲,生活中可能有許多人都是這樣,比方說周末來了,也不知道該做點什麼於是就窩在家裡的沙發上,看了兩天的電視劇,繼續迎接新一周的工作了。


這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但如果把這樣的狀態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軸裡來看,你也許就看見了變化和差距。


同樣是周末的獨處,你在家看電視度過,辦公室的同事卻去參加了司法考試的培訓,這樣的時間積累的結果,就是大概在兩年後,你還在這家公司原來的位置上朝九晚五地工作著,而你的同事,則很可能有了更好的職業選擇。



無論是小菲,還是像小菲一樣,對獨處感到迷茫的人,都是對發展性的自我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人的一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一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都有自我發展的訴求和相應要解決的衝突


比如,埃裡克森認為,人到中年期(30-50歲),要面臨的衝突就是生育和自我專注的衝突


在這個階段,很多人會成立家庭,生兒育女,這是像小菲一樣的人所面臨的共同處境,但與此同時,他們其實也有自我專注的發展需求,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用在自我投資上,來獲取更有成就感的發展性的自我。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活到30多歲,就產生一種「人生就這樣了」的終結感,她們把自己剩下的人生全部奉獻給周圍的人,唯獨沒有考慮自己。所以一旦當周邊的人不在身邊的時候,她們就陷入了一種迷茫的狀態。


這樣把自我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一個很危險的選擇,因為一旦關係遭到破壞,這個人就很容易體驗到自我的毀滅感,很多女性的中年危機、中年抑鬱就來自於此。


如果你的獨處總是很迷茫的狀態,說明你對自己的關心和投入還不夠多,你也許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愛自己上。


03.

積極獨處,是自我成就

 


獨處的本質,是一個人在一個空間內處理與自我的關係


無論是小惠的刷抖音,還是小菲的迷茫,本質上都是她們和內在的自我無法保持同頻共振,所以她們都無法從獨處中獲得愉悅的情緒和內在的滋養,這都算是消極的獨處。


能夠積極獨處的人,內在一定是和諧的,Ta沒有那麼多的內在衝突,因此在獨處的時候,能夠體驗到愉悅,並且能夠從中獲取力量。積極獨處是經過理性評估過後,做的一種主動選擇。


韓寒有一次在高曉松的節目《曉說》裡直言:「我很少社交,不是說我不能社交,或者說自己處理不好社交,我是純粹意義上的不喜歡社交」。


事實上,不止韓寒,大多數有所成就的人,都更喜歡獨處,也更需要獨處,因為在獨處的時間裡,他們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斷靠近理想中的自我。



前些天,一個叫做田中耕一(以下簡稱田中)的日本科學家的故事在微信上火了。


簡單說來,就是28歲時的一次失誤操作,讓40多歲還默默無聞的田中意外獲得了諾貝爾獎。一時間,國內外的媒體都邀約採訪,在採訪最後一天,一個外國記者問田中:「此刻最想幹嘛?」,田中微笑著答道:「讓我一個人待著」。


獲得諾貝爾獎後的田中,本來可以被提升到部長職位,靠媒體提升個人的影響力,但是他拒絕了升職,也拒絕了一切媒體採訪,他把大量的時間用來「一個人待著」。一個人待著幹嘛呢?——繼續在實驗室搞他最喜歡的科學研究。


獲得諾貝爾獎的16年後,田中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科研突破,權威雜誌《自然》刊登了他的新研究,迎來了業界無數讚譽。


在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你喜歡幹什麼?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恰恰是這個你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問題,可能正在悄無聲息地決定著你的人生。


就像田中一樣,很多目標感清晰的人,會把獨處的時間當作寶藏,他們充分利用獨處的時間,進行自我增值。


想擁有馬甲線,獨處的時候就泡在健身房;想換更好的工作,獨處的時候就把時間花在對業務能力的鑽研上;想過得更豐盈,就把獨處的時間用來學習各種新技能……


你把獨處的時間放在哪裡,它就會回饋給你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楊思遠,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追求實用的反雞湯主義者,擁有積極態度的悲觀主義者。個人微信公眾號:思遠心舍(ID:siyuanxinshe),新書《別讓壞情緒毀了你的人生》,正在熱賣中。

 

主播 | 楊槍槍,電視臺主持人,公眾號:小楊說事兒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當你獨處時,你通常會做什麼?這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知名心理學者、心理作家

金穎老師

在女神節帶來

」愛自己——找回自性,一輩子做女神「免費直播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相關焦點

  • 你怎樣獨處,就怎麼樣過人生
    網上有這樣的一句話:你如何獨處,未來就會如何過人生。一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可是細想卻是令人震驚不已。是啊!我們的獨處太重要了,如何獨處的人,就會如何過人生。知乎上有這樣的一個問答:你覺得一個人的獨處重要嗎?有很多網友都回答重要,可是卻說不上來重要的原因。
  • 【輝夜姬物語】:人生是一條單行線,你怎樣過一年,就怎樣過一生
    只要痛快的體會人生,真切的體驗愛恨,就是幸福。還有不到30個小時,2016年就要過去了。人們都在回望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走過怎樣的路,做過哪些事情,經歷過什麼樣的情緒。回望本身,成了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在這個時間節點,推薦一部電影也非常有儀式感。
  • 《土撥鼠之日》:你選擇怎樣過一天,就註定怎樣過一生
    菲爾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時間沒有往前走,我又要重新過一次?想到目前經歷的一切,非常鬱悶:「有次我在海島度假,遇到了一個漂亮的姑娘,一起吃龍蝦、和雞尾酒,最後還像海獺一樣歡愛,我為什麼不能反覆過那天?」他在餐館搭訕了一位女孩兒,問了她三個問題:1、  你的名字是什麼?2、  你在哪兒讀高中?3、  你的英語老師是誰?
  • 何炅力薦的《土撥鼠之日》:你怎樣過一天,就能怎樣過一輩子
    文|翎馨何炅在《嘿,你在幹嘛呢?》節目中說,最近有一次刷看了《土撥鼠之日》,還用了劇情中的人物對白,來闡釋「半空」還是「半滿」人生。基於對何老師的喜愛,晚上,我就打開了視頻播放器,果不其然,有不少彈幕飄著:「青峰力薦」、「明偵來過」、「何老師安利」。
  • 「人至苦,則無言」:人生經歷這幾種苦時,獨處是最好的療傷方式
    兩個人在河邊不發一言,爺爺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出來釣魚麼?我說,安靜,城市裡太過喧囂了。 爺爺搖頭說,並不是。只是覺得在這裡很安靜,以前啊我有什麼愁事難事啊,我就喜歡來這裡釣釣魚, 享受一會兒獨處,然後理清思路回去再解決問題。 我說,創業兩年毫無進展,總是讓人心灰意冷,想著回北方縣城會好生活些。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那些人生大事,都藏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不如一個小孩子,也正因此,當我成為了一個媽媽,我決定走向更好的人生。2.生活教會了你什麼?在讀《你想過怎樣的一生?》這本書時,我常常感到生命的神奇。就像這本書的作者海克·法勒所說,「為新事物感到驚奇,對其進行判斷,再將其拋在一邊」,這是人類的天性,也因此,我們才能夠不被人生的重重誘惑所淹沒。隨著我們不斷地探索,我們逐漸熟悉了當下的這個世界,也因為熟悉而逐漸變得麻木。《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 陳道明: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清歡,就算是恬靜,也是萬物的本色。人這一生,守住自己的本心,朋友不在多,而在於真心,圈子不在於大,而在於合適,人生,懂得清理自己的朋友圈,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 獨處,是安靜,是清歡,更是自由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我深以為然。今年的我多了許多獨處的時間,每天把孩子送去學校後,我就自然開啟了我的獨處時間。沒錯,這是我以前從未用心體會過的感覺,我喜歡這種感覺。想起周國平老師的一句話:「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在我看來,這種安靜,這種豐富,只有獨處時才能擁有。經常聽到有人說,喜歡獨處的人兒是孤單的,是寂寞的,甚至是空虛的。
  • 全職媽媽怎樣過一天又怎樣過一生
    專業全職媽媽的一天:如果爸爸足夠好,這樣的媽媽就是一輩子被寵愛的小公主,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城堡裡,或者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無論發生怎樣的變故都很滿足現狀,不然就會活成普通人眼裡不堪的樣子,沒有家庭地位,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更沒有自己的理想,世界小到每天孩子的吃喝拉撒,老公是否出軌怎麼又沒按點回家,自己很疲憊卻沒有人認可你的付出,說到底還是太無私吧
  •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我不想讓你成為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所以說,人生皆是在小事裡修行。《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是一份源自生命的禮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當她看到剛出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了創作靈感,因此邀請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共同創作,完成了這本「生活教會了你什麼?」的「人生之書」。
  • 小月書評|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願我們都不是「小哥白尼」
    當錄製人員拿起桌上一本名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書,問少年讀後感想時,少年雖一時沒想到如何回答,但轉發該微博的《奇葩說》辯手、武漢大學老師陳銘說:「我覺得的確不必用語言回答,整部片子都是答案。」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十四歲的少年小哥白尼在校園中遇到了許多不能理解的事情:家境不好的同學受到欺負;高年級學生制定下無理的規則,要求低年級服從;因為沒做到和朋友約定好的事,小哥白尼的內心久久無法釋懷……他的舅舅就這些困惑與他寫信交流,探討關於貧富、欺凌、勇氣的問題,引導小哥白尼樹立人生觀,開始思考「我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 心理學:女人,你獨處的能力,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本文是《女性課堂:自我提升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困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在人生的長河裡,女人最可怕的事情,應該是終其一生,都學不會與自己相處。孤獨,與其說是讓人感覺寂寞,不如說說是讓人成長。
  • 《人生遙控器》:你想要怎樣的一生?
    在電影《人生遙控器》中,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男主人公麥可是一位建築師,他不僅事業有成,還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漂亮老婆唐娜、兒子本和女兒薩曼莎。 你一定猜到了,生活中沒有什麼是獨立發生的。就在麥可不斷快進人生時,他的老婆和他離婚,並再婚;他的孩子長大了——他甚至不認識長大後孩子們的模樣,因為他錯過了他們的每一個成長階段。 直到兒子結婚那天,他看到他的女兒和繼父相擁跳舞,並且親密地衝繼父叫「爸」時,他一頭栽倒在地,後被送到醫院緊急搶救。
  • 你怎麼定義自己,就擁有怎樣的人生?
    「愛上有婦之夫,賭氣生下孩子」,大概是這個選美冠軍悲劇人生的關鍵節點,可是如果你了解吳綺莉的成長經歷就會發現,悲劇的伏筆早在一開始就埋下了。或許她當時就明白,只有獨立,才能主宰人生。她廢寢忘食的努力工作,兩年時間就實現了自己想要的獨立。有人說香奈兒是不受世俗約束的,不是,因為她能依靠自己,優雅而體面的過好這一生,她有能力呵護好自己的個性,真正做到了獨立而已。
  • 近期最推薦的國產綜藝真人秀《我要這樣生活》,你會獨處嗎?
    一個人在家獨處、獨居的狀態也是最自然、最放鬆、最真實的。沒有任何面具、沒有一絲寒暄和客套、放下戒備,展現最樸實和自然的一面。當然,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明星,而是這個綜藝的主旋律:獨居。他們或許有男女朋友,但他們都是一個人住、一個人在異地打拼、一個人感受獨孤寂寞、一個人享受獨處帶來的生活儀式感、精緻感和充實感。
  • 近期最推薦的國產綜藝真人秀《我要這樣生活》,你會獨處嗎?
    一個人在家獨處、獨居的狀態也是最自然、最放鬆、最真實的。沒有任何面具、沒有一絲寒暄和客套、放下戒備,展現最樸實和自然的一面。當然,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明星,而是這個綜藝的主旋律:獨居。他們或許有男女朋友,但他們都是一個人住、一個人在異地打拼、一個人感受獨孤寂寞、一個人享受獨處帶來的生活儀式感、精緻感和充實感。
  • 「夜讀」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
    ,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08:57來自人民日報1前段時間,我去小姨家時,見到了表妹暢暢。她說,她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充實過,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這是以前很「喪」的自己從未體會到的。現在,她已經是圈內小有名氣的寫手,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榜樣。其實,最讓人著迷的生活,從來不是得過且過的生活,而是那種用力踮起腳尖去觸碰希望的生活。給自己時間慢下來,偶爾放空自己,的確是驅散疲憊很好的途徑。
  • 語錄的力量 第九期 你是怎樣的貨色,我就怎樣的臉色
    好的語錄,改變你的認知好的文章,改變你的深度1:再厲害的副駕駛,都不如自己緊握方向盤。2:別太大方能幹,時間久了,人家都會覺得,這一切,都是你應該做的!3:吵架需要兩個人,停止吵架,只需要一個人4:對我好的人,能感覺到我的善良,討厭我的人,能感覺到我的惡毒,你是怎樣的貨色,我就怎樣的臉色,我怎麼對你,取決於你怎麼對我5: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賺錢,好好花錢
  • 不喜歡交朋友,只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有四種性格特徵,你是第幾種
    可他們的人生,未必是無光的,喜歡獨處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中過得更好,只是他們不喜張揚。 李航是一個我行我素的男生,就算是在讀書期間,他也很少和同學們玩在一起,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每次都是班級第一。可能是因為父母很早就離婚的關係,導致了他越來越不愛說話,為人內向,木訥,甚至有些自閉。
  • 不要遲疑,從現在開始思考,《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位就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所著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在日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和家長,宮崎駿爺爺在自傳《折返點》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講述這本書對他的影響。他寫道:《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時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正在抬頭,吉野源三郎或許已經感知到社會的異常與瘋狂,預感到戰爭即將爆發,無法阻擋戰爭趨勢的他,似乎在用這本書做最後的抵抗,試圖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請始終作為一個「人」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