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死前說了四個字,誰料所有人都理解錯了,朱棣才躲過一劫

2020-12-25 騰訊網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第一位以「皇帝」自稱的國君。他之所以將自己稱為皇帝,是因為他覺得他的成就,要遠超過「三皇五帝」所做出的功業。而將自己稱為始皇帝則體現了,他對自己後代能夠一直統治天下的美好願望。但願望終究只是願望,秦王朝在秦二世時,還是被推翻了。

與秦始皇一樣,歷朝歷代的絕大數皇帝都想讓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江山,能夠永遠的被後代繼承下去!人一旦有了願望,便會有動力。所以很多皇帝在位時,會絞盡腦汁為自己的繼承人掃清障礙。其中做得最好的應該就屬朱元璋了。

從一介布衣逐步成長為一代帝王,其中的辛酸也只有自己能體會了吧!不過,也正是這種特殊的成長經歷,造就了後來在政治上及其果斷的明成祖。我們都知道,明成祖(朱元璋)除了廢除丞相制度,使得皇權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之外,還將自己的兒子們(除了太子朱標)分封為各地的藩王,為的是進一步的保障大明朝的安全。

在認為國家安危方面已經不必自己過多操心時,朱元璋面臨了與其他皇帝一樣頭疼的事,那就是皇位該由誰來繼承的問題。朱元璋最初立的太子是他的長子朱標,奈何朱標英年早逝。在悲痛之餘,朱元璋決定將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並希望,由朱允炆來代替他的父親繼承皇位。

從嫡長子繼承制上論的話,的確是應該由朱允炆來繼承皇位。不過,畢竟那時的他還只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所以,他被定為皇位的繼承人,便引起了很多叔叔的不滿。其中,朱棣表現得最為明顯。朱棣心想,自己能文善武而且還有多年的鎮守邊疆之功,哪點不如那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兒了,這都是父皇太偏心了。

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了,朱元璋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兒子們的心思呢!為防止兒子們與孫兒爭奪皇位,他在病重時,寫下了一道令人不解的聖旨。內容即,在他死後,各地藩王(即他的所有兒子)不得回京奔喪。不懂其中深意的人,肯定會認為朱元璋太作怪了。但是,在你了解他的苦心後,便會感嘆他對朱允炆是真心的好。因為,他這麼做的原因是:害怕前來奔喪的兒子們乘機造反,使得孫兒招架不住而失去皇位。

在朱元璋彌留之際時,仍然為朱允炆能否順利繼承皇位而擔心。為此,他口傳秘旨讓四子朱棣回京。由於,看不透皇爺爺的心思。朱允炆以及在場的所有人都理解錯了,都誤認為,朱元璋要將皇位交由四叔。所以,朱允炆聯合大臣假傳聖旨讓已在途中的朱棣返回封地。以至於,朱元璋在臨終前吃力地不斷重複「燕王來否」這四個字,但在場的眾人都假裝沒聽見。

朱元璋讓朱棣回京真的是像朱允炆想的那樣嗎?我感覺應該不是,因為從朱元璋生前的種種行為都體現了,他對這皇長孫的喜愛。並且,他還特別希望朱允炆能夠繼承皇位,怎麼又會在死前突然改變主意呢!

我猜,朱元璋之所以要將朱棣叫回來,可能是想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幫朱允炆剷除這個皇位上最大的勁敵。只可惜,朱允炆會錯了意,最終成全了朱棣。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臨死留下四字一言,如果朱允炆聽懂了,死的就是朱棣
    在對我國歷史中的有關黃帝的印象中,小編印象最深的就是朱元璋。因為小編覺得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特別有手段的人。小說小編和看過一部電視劇就是關於他們的故事,叫做《雍正王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把他和他孩子還有其他的故事都描述的特別清晰。
  • 此人臨死前叮囑子女,一半擁護朱棣,一半擁立太子,結果保全所有家人
    但是卻有兩人逃脫了朱元璋的魔爪,並且他的後代甚至直到明朝滅亡,還承襲著王位。此二人就是徐達和常遇春,二人都是最早跟隨朱元璋一起起兵的人,根據明史記載,「徐達,字天德,濠人,世業農。」濠州也是朱元璋的老家,二人是同鄉。
  • 朱元璋駕崩前,聲嘶力竭重複著4個字,但旁人全都當沒聽見
    朱元璋的孩子也很多,單是兒子就有幾十個,而對朱元璋來說,最讓他滿意的,還是大皇子朱標。朱元璋非常喜歡太子朱標,因為他性格沉穩。明王朝與明王朝相比,似乎並無多大區別,朱元璋依然希望自己的子孫能繼承大業,讓他的子孫世代相傳明朝。
  • 朱元璋臨終連喊三遍朱棣來否 為什麼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進城?
    朱元璋建國之後,吸取前朝的教訓,嚴格制定了皇位的繼承法,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他的皇位,因此他的太子朱標,是國家的合法繼承人,可他沒有想到,朱標會死在自己的前面,無奈之下,他只能是讓朱允炆來做太子。其實他當時還有著不少能力出色的兒子,像燕王這些人都是非常有能力,可這些人的身份不合適,朱元璋不希望引發藩王的內亂,於是就沒有選擇讓其他的兒子來繼位。
  • 臨終前朱元璋召見朱棣,是要廢掉朱允炆,改立朱棣嗎?
    按照現有史料說法,朱元璋召見朱棣,是要廢掉皇孫朱允炆,改立四子朱棣上位。朱棣奉命進京被阻於淮安之後,朱允炆得以「矯詔」繼位,由此就發生了靖難之役……朱元璋臨終前為何三連問?又是誰以皇令阻止燕王朱棣進京?更重要的是——這段歷史是真實存在,還是朱棣上位後篡改史料編造而來?
  •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那麼多兒子,都在幹嘛?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那麼多兒子,都在幹嘛?說出來,朱元璋估計要氣死,本想著自己選擇的皇位繼承人,那些藩王應該遵循祖訓前來勤王的,誰成想一個個的都作壁上觀,好不容易有兩個想要勤王的藩王,還是各懷鬼胎。
  • 朱元璋留下一條家法,朱棣偷偷改了4個字,結果給子孫惹來4場橫禍
    朱元璋驅逐胡虜開創大明,功業煌煌,最終未能入選四大明君,未能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駕齊驅,有幾個重要原因。除了臭名昭著的殘暴嗜殺,還有一個毛病是心胸狹隘,猜忌疑慮之心太重,對於他人嚴重缺乏信任感,恨不得把兵權、相權全部攥在手中,給誰都不放心。洪武年間大殺功臣,根本原因就是想收回權力,集中皇權。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朱允炆將3個年幼的弟弟照顧得十分周到,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裡。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周王、晉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還差點兒被廢了王號。晉王外表殘暴,違法亂紀,然而本質上是個膽小鬼。魯王是個天大的蠢貨,為長命百歲,亂吃丹藥,把眼睛吃瞎了。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為什麼講朱棣?兩個機緣,一個是前一陣中國《永樂大典》,有兩冊在法國拍出了800多萬歐元的天價,相當於6500萬人民幣。《永樂大典》就是永樂大帝朱棣時期修的書,這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另外一方面,今天是7月17號,歷史上的今天,1402年的7月17號是朱棣在南京繼位登基,成為明朝第三個皇帝的日子。所以這兩個機緣咱們今天可以開始講講朱棣。
  • 朱元璋剝桔子給朱棣吃,母親知道後卻大驚失色說:快逃命,你爹要殺你
    朱元璋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因為他的出身低下,所以他的心裡一直都非常警惕,對周圍所有的人和事都保持著一種疑心,他擔心自己的天下被人給搶走了,擔心自己會再次回到以前那種貧窮而且沒有地位的生活
  • 朱允炆即位後,朱棣才起兵,為什麼不學李世民直接逼朱元璋退位?
    對比李淵,朱元璋的稱帝之路就顯得十分曲折,從一介草民一步步爬到帝王之巔。朱元璋的路上有無數強大的敵人,張士誠、陳友諒、元朝政府,然而朱元璋卻用事實證明,他才是當世最傑出的統帥。 李世民是李淵次子,朱棣是朱元璋四子,相同之處是他們都是通過篡位登基。
  • 朱元璋的祖訓,是保護大明還是害了孫子,為何朱棣起兵說是愛國?
    導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他本人對於明朝各種制度都是親力親為,很多人都說明朝國運高達三百多年,是因為當年朱元璋創造的好處,而朱元璋本人也是十分受用,在他在位的時候,不僅把外部敵人清理乾淨,更是個子孫後代留下了由他制定的祖訓。
  • 歷史冷知識:朱元璋「鞋拔子臉」的形象竟是朱棣刻畫的?
    這裡的「異」並不是單純的指怪異,也指「奇異」、「神異」,對於古人來說,擁有「異相」的人一般都不是凡人,比如劉邦腳上黑痣,項羽、倉頡的重瞳,周文王的四個乳頭等等,都是「異相」的代表產物。一方面很多人堅信這才是朱元璋的真實面貌,其他樣貌是明朝政府對朱元璋刻意的美化,另一方面很多「明粉」堅定的認為這個「鞋拔子臉」是滿清對於朱元璋刻意的醜化,因此痛罵滿清,那麼朱元璋為何會有兩副模樣,其中一副樣子為何會這麼奇特?這副樣貌是如何產生的?真正的朱元璋長什麼樣子?鞋拔子臉真的是滿清對朱元璋刻意的醜化嗎?
  • 什麼才是真正的惡有惡報?偽君子朱棣作惡一次,終身不得安寧
    朱元璋在臨死前,特意給燕王朱棣寫了一封信,意思大概是,「你大哥和二哥、三哥都死得早,你名義上是老四,其實就是老大了,你要帶領你的弟弟們,審時度勢,在國境線上防邊患,在國內讓百姓安居樂業,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望。」老皇帝是苦口婆心,想著讓朱棣為朱允炆保駕護航,朱棣這邊是陽奉陰違,想著是怎麼謀劃造反。結果老皇帝剛閉眼一年的時間,朱棣就發動靖難之役,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造反了。
  • 魏忠賢臨死前說了8個字,崇禎至死才明白,可惜為時已晚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以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難度是最大的,當初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元末時期選擇了起義,從此朱元璋開啟了建立明朝的過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勵精圖治,努力的將明朝發展的更好,締造了歷史上的洪武之治。在歷史上,明朝是非常厲害的,前部分發展的非常不錯。可是到了之後,明朝出現了黨爭,結果導致了明朝走向了滅亡,黨爭就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 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在繁衍了許多代後,同個宗族彼此不相識的人還可以通過字輩來確定各自的長幼關係。
  • 朱元璋喜歡的兒子是朱棣,為什麼朱棣沒有得到皇位,他就輸在這裡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不是馬皇后生的嫡子。但是在朱元璋好幾個兒子中,只有朱棣的性格和相貌最像朱元璋,所以最得朱元璋的喜歡。可惜,因為出生的太晚,他還是沒有得到太子的位置,這位子被他的長兄朱標給佔了。
  •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明朝到底有幾位是英明的君主?
    中國二千餘年的封建史,超過200年國祚的王朝,除明代外,就只有四個,即210年的西漢,289年的唐代,218年的遼代,276年的清代,而這四個王朝皆是明主輩出的朝代,我們熟知的漢武帝、漢宣帝、唐太宗、唐玄宗、遼太祖、清聖祖等明主,皆是出自於此四王朝。由此,試想,能與這四王朝相提並論,且國祚與清並列第二的明朝,它豈會無明君呢!
  • 燕王朱棣篡位成功,朱元璋一開始有沒有預料到這個結局
    應該說朱元璋一開始料到自己死後會有人不服朱允炆,但是那個人是誰朱元璋拿不準,可能是燕王朱棣,也可能是寧王朱權,還有可能是晉王朱棡。 而且朱允炆到底能不能坐穩江山,就看他的手段了。即便有人造反,那也是老朱家的人,他們不虧。
  • 朱棣攻破南京後,七品小官小聲問了他10個字,從此提拔成四朝首輔
    說起來朱棣生來就沒有接受過平等對待,他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在南京。但當時陳友諒進攻太平,於是朱元璋連這個兒子都沒來得看一眼,就趕往前線。到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想起要做皇帝了,才想到自己有七個兒子。於是才為這些兒子們取名字,朱棣也在這個時候有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