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人生三碗面

2020-10-11 悅讀苑

小時候,我們看周潤發的《上海灘》,沉迷在許文強、丁力、馮程程的愛恨情仇中。每當關鍵時分「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音樂就會響起,激蕩人心。


什麼是偉大作品?這就是。偉大作品是讓人一輩子回味的作品,是能讓一個演員與角色渾然不分的作品。不管周潤發後來演過多少角色,但在我心目中他還是當初的那個文哥。


上海灘與十裡洋場可劃等號,也和魚龍混雜的幫派密切相關。但許文強這些人,如何能與上海灘流氓大亨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相提並論?


本來杜月笙只是小癟三,誰知最後竟然成為上海灘的教父。後人評價說,「黃金榮貪財、張嘯林擅打,杜月笙會做人。」 原來會做人才是第一等重要的。我讀《杜月笙傳》,杜的妙語常常深得我心。難怪當年上海灘還有一句話:做人要做杜月笙


杜月笙是用會做人贏得了人心,他的會做人表現在哪呢?


杜月笙有一句經典名言:「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可概括為杜月笙做人的總綱。



先說人面。


杜月笙7歲父母雙亡,成了一個孤兒。他只能跟著舅舅過日子,舅母無情常常夾槍帶棒。杜月笙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寄人籬下、仰人鼻息,萬般隱忍。後來杜月笙去了姑媽家,在那裡過了幾年好日子,所以杜月笙終生感念姑媽。杜月笙的外婆經常教誨杜月笙要胸懷大志,男子漢要頂天立地,不能幹坑蒙拐騙的事。杜月笙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


14歲那一年,大字不識一個的杜月笙決定獨闖上海灘。他找了一個水果店做夥計,白天賣水果,晚上就去服侍師傅師娘。


在下層生活中,杜月笙學會了服務人,照顧人,體貼人,更學會了察言觀色,洞察人性。到了最後,杜月笙的服務水平特別高,水果用手一掂量就知道多重,削蘋果,一刀到頭,蘋果拿走了,蘋果皮還是一整個蘋果,這就是真功夫。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需要專業水平,專業水平才是核心競爭力。


後來杜月笙有幸拜在黃金榮門下,當年杜月笙只有19歲。正好老闆娘林桂生生病,黃金榮看杜月笙小,就讓她去照顧林桂生。杜月笙把照顧師傅師娘的本領拿出來,衣不解帶,悉心照顧,端茶倒水洗尿盆,什麼都肯幹。林桂生心裡想什麼不用說話,一個小小的動作,杜月笙就心領神會。


不久之後,林桂生病癒,對杜月笙非常賞識。於是給他討了一個賭場。並親自送他去上任。林桂生給了一點籌碼,讓杜月笙賭一把找找感覺,自己就離開了。結果杜月笙大贏2400大洋。估計也有一幫人拍馬屁的原因,總之杜月笙贏了2400大洋。


回去後,杜月笙把2400大洋全部交給林桂生,林桂生推辭不了,收了400大洋。這是杜月笙人生掙的第一筆大錢。林桂生偷偷觀察杜月笙怎麼花這筆錢,結果杜月笙回到水果店,給了師傅師娘一部分錢,然後把所有大洋全部分給過去認識的窮苦兄弟。會感恩、不貪財、重義氣,林桂生暗暗 稱道,覺得杜月笙是一個人才,未來可堪大用。


正是在林桂生的幫襯之下,杜月笙在黃金榮門下幹得風生水起,逐漸成為黃金榮手下的二號人物,其聲勢逐漸蓋過了黃金榮。


就在這個時候,50多歲黃金榮突然發昏,愛上了20多歲的戲子露蘭春。但露蘭春非同凡響,開出了三個條件。一是明媒正娶,二是不當妾,三要掌管黃金榮的保險柜鑰匙。黃金榮作死,居然全部答應,林桂生一怒之下,只要了5萬大洋,帶了幾件洗換衣服,黯然退出黃公館。


林桂生當年和黃金榮一起打天下,其眼光視野和氣魄都遠遠高出黃金榮,黃金榮生意基本都是林桂生在打理。林桂生不走,杜月笙還能被壓制。林桂生一走,杜月笙飛速崛起,黃金榮再也壓不住了,


杜月笙此後離開黃金榮,自立門戶。杜月笙即便不走,黃金榮也要趕他走了。從此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三足鼎立,並逐漸成為上海灘教父。


後來,露蘭春不但紅杏出牆要跟黃金榮離婚,還捲走了黃金榮的財產及重要文件。黃金榮就此一蹶不振。



在這個「人面」的比拼中,杜月笙審時度勢,完勝黃金榮。杜月笙所說的人面,就是能識人、會做事,這兩者都要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和體面。


杜月笙能識人。這個識人就是會「看人」。杜月笙說:「愛罵人的人,內心都很恐懼。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杜月笙曾慧眼識珠,一眼識出戴笠非池中物。


1921年左右,戴笠還只是上海灘賭場裡的一個小混混,有一天在杜家賭場裡擲骰子,狂贏了不少錢。看場子的人要收拾他,戴笠並不害怕,指名道姓要見杜月笙。杜月笙見了戴笠,讓他表演一下,對戴笠的絕技讚不絕口,認為此人心思手腕非常人可比。於是當場結拜為兄弟,換了帖子。後來戴笠成為軍統一把手,成為老蔣面前的大紅人。朝中有人好做官,杜月笙後來發展壯大,很難說沒有戴笠在背後的大力支撐。


杜月笙的識人與林桂生有一比。但黃金榮恰恰有眼無珠。杜月笙曾講過:「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三等人,沒本事,沒脾氣;末等人,沒本事,有脾氣。」黃金榮為了一個小戲子,拋棄打江山的結髮妻子,最後妻離子散,還被一個小女人擺了一道,被江湖人嘲笑。


反觀杜月笙,越是青雲直上、炙手可熱,越是小心謹慎,為人處世更加低調,不僅少了一分咄咄逼人的霸氣,還一定要時時處處穿長衫,扣子扣得一絲不苟,極注重儀表和自律,還讓所有人都稱他為杜先生。


杜先生雖然大字不識,但卻喜歡聽戲看戲,他在戲曲中汲取精華,學會了忠義仁孝,不知這個人面,是不是也來自於戲曲?那時候的戲劇有《四郎探母》《打漁殺家》《打金枝》等等……戲曲中就有價值觀。


杜先生總結了很多看人做事的人面之道。比如為人處世,杜先生說:「看穿但不說穿。只要心裡有數就好了,沒必要說出來。」說出來顯示自己高明還是怎麼了?沒必要,一是壞人好事,二是惹人嫉恨,出力不討好。


關於識人,杜先生說:「對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傷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愛的人。」這句話應該說給黃金榮。杜月笙當初對黃金榮又吹又拍,但最後還是自立門戶,而傷黃金榮最深的人,自然是露蘭春。但傷林桂生最深的,就是黃金榮。蒼天可曾放過誰?


最精彩的是,杜先生說:「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這句真是至理名言,一個人一旦時時刻刻被人想起,為人所利用,利用也是用。不僅鍛鍊自己的才幹,逐漸還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人,難怪杜月笙總是愛幫忙,並且出手闊綽。


能識人、會做事,這一切都來自洞察力。杜月笙曾經幹過很多壞事,但在抗日戰爭期間,杜月笙卻堅持民族大義,支持抗日大業。淞滬會戰後,杜月笙先是在上海加入抗敵救援會,擔任籌募委員會主任,先後組織了13個救護隊、24個臨時救護醫院,徵集了98輛救護車,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海失守之後,杜月笙又在漢口成立新的救護委員會,人員高達3000多人,所有費用都是杜月笙自掏腰包。為了支持抗戰,杜月笙甚至把自家僕人都派上戰場了。杜家的開銷實在太大了,有人提醒杜月笙:「你這麼折騰,是要把家底都折騰完了,看你怎麼辦?」杜月笙說:「所謂的錢是永遠掙不完的,像我當初剛闖天下時候,還不是兩手空空。如今國難當頭,談錢還有什麼用呢?」


比較三大亨所為。抗戰來臨,黃金榮選擇閉門不出。張嘯林直接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漢奸,充當反革命的馬前卒,還準備擔任偽浙江省主席,最後被其保鏢多槍擊斃,一代梟雄橫屍屋內。這兩個人與杜月笙一比就可見高低。


照理說,杜月笙有過但也有功。建國前夕。蔣介石要出逃臺灣,曾邀杜月笙前往,新中國也讓杜月笙留下來。但杜月笙看透政治。既沒去臺灣,也沒留上海,而是去了香港。


從小幫人倒夜壺的杜月笙總結出一套著名的「夜壺理論」。他說自己畢竟是黑幫出身,對於搞政治的人自己就是一個「夜壺」。用你的時候把你從床底下拿出來,用完以後又騷又臭,恨不得立即砸爛它。所以,他明智地選擇了香港。最後去了香港,平安享盡天年。




再看杜月笙所說的場面。


所謂場面,就是「排場」,成名後的杜月笙為人做事極其低調,但又非常講究人生的大場面,這兩者既矛盾又統一。成名之後,一定要衣錦榮歸,光宗耀祖、光耀門楣。


外婆已經去世了,但一定要兌現當初對外婆的承諾。杜月笙花費50萬大洋修建杜家祠堂。而且祠堂落成典禮的場面一定要講究,因為他是杜月笙。杜家祠堂是杜月笙一生中擺的最大場面。


在落成儀式上,杜月笙收到了無數的牌匾,既有蔣介石、張學良、何應欽、胡漢民等國民黨要人的匾額,又有吳佩孚、徐世昌、孔祥熙、曹錕等民國大軍閥的賀詞,還有章士釗、于右任等文化大鱷的對聯……宴席一連擺了三天,所有人來了就坐,坐下就吃,每天流水席上千席,整個大上海盛況空前,交通都癱瘓了。


那麼,問題來了,杜月笙為何要講究這個場面?其實這個場面是實力的展示,對於上海灘教父來說,這是必要的。杜月笙做任何事都恰如其分。以杜的身份和名望,他承受得起,也不在乎。如果場面辦小了,不僅不能告慰先人,也在氣勢上被人壓過一頭,甚至還會為人所詬病,顯得小家子氣。


但這個場面是給自己的,一旦換成別人,那就一定要低調。做了也不能說,才算是幫到實處。杜月笙曾說:「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就是雪中送炭,他也講究方式方法,絕不要排場。


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因為房產問題,在上海灘遇到了一些麻煩。章太炎找到杜月笙。杜月笙很快幫他搞定。之後杜月笙還親自來到章府拜訪。看到章太炎生活狀況不太好,他悄悄把一張支票疊好放在茶杯下面。這時候辦事就要低調,既要幫助清高的文人又不能使得大師尷尬,這就是杜月笙對人性的洞察。


人心都是肉長的,章大師不但為杜月笙改名。把杜月「生」改為杜月「笙」,一字之改,氣韻全出。大師還給杜家修家譜。能讓章大師修家譜,不僅空前,也是絕後。


杜月笙不僅幫助名人,也接濟乞丐和窮苦人。錢在杜月笙的眼裡根本不算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別人也接濟乞丐和窮人,但杜月笙不同。別人接濟怕乞丐重複領錢就派專人看管,杜月笙從不如此,杜先生不僅接濟他們,還考慮到乞丐也是要面子的,不能讓他們丟了面子。廉者不食嗟來之食,這個古戲文中都有寫的。


我讀到這裡,覺得那個時代,一個流氓通過古戲文的浸染薰陶,竟然學到了那麼多做人的道理。今天的很多娛樂節目卻只能娛樂死,真讓人感嘆不已。


為何幫人時不能講排場?因為這個排場是以傷害別人的自尊為代價,感恩是一種負擔。所以一定要偷偷摸摸做,不讓任何人知曉。如果不是大管家萬墨林透露一點信息,杜月笙到死都會守口如瓶,我們更不會知道。這就是杜先生的做人。


最後來說杜月笙的第三碗面——情面。


關於情面,杜月笙有幾件事值得大書特書。黃金榮後來與大軍閥盧小嘉搶女人,盧小嘉一怒之下綁架了黃金榮。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杜月笙藉此機會可以輕鬆上位,坐上青幫幫主老大之位。但杜月笙不忘當年黃金榮的提攜,單刀赴會,深入虎穴,又是送錢又是送股,最終花費300萬兩款子才把黃金榮贖了回來。


當時有人點撥杜月笙說:「大哥沒必要這麼慷慨,幫是人情,不幫是本分。」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黃金榮可沒少給你使絆子,完全可以點到為止,不必真金白銀去救人。杜月笙回答:「受人恩惠,不敢相忘。知恩要圖報,落井不下石。」能否吃水不忘挖井人,能否始終感恩,最可見一個人的心胸和格局。杜月笙是一個流氓,但也是一個有心胸和境界的流氓


再說另外一個重要人物——老闆娘林桂生。黃金榮後來被小丫頭捲走錢財,斯文掃地,聲名狼藉,這時才想起林桂生的好。儘管他多次提出要跟林桂生復婚,但林堅決不鬆口。她已厭倦世事,不問江湖,深居簡出,在一個小房子裡孤獨終老。


沒有人知道,這個上海灘叱吒風雲大哥的女人,內心裡到底是何感受?只有杜月笙時不時敲開林桂生的院門,來探望這個當初的貴人,給她送去溫暖和關切。林桂生的晚年,全都是杜月笙精心照顧,只因當年青眼相加,就要終生相報。這就是杜先生的情面。


對於自己的姑母,杜月笙感恩戴德。他把表弟萬墨林請到公館,委以重任,並且極為信任。萬墨林也不簡單,即便進了76號上了老虎凳喝了辣椒水,也是威武不屈。杜月笙並沒有看錯人,也沒有報錯恩。


1951年,杜月笙臥床不起,行將就木時,他讓女兒到銀行取出一個保險箱。大家高興得生活不能自理,以為老爺子要分錢了,誰知滿滿一箱子的都是借條。最少的一張借條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張是500根金條,欠款人是國民黨保密局上海站站長王新衡。杜月笙當著家人面,把所有借據一把火燒毀。


當年杜月笙曾說:「錢財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存錢再多不過金山銀海,交情用起來好比天地難量。」


子女們面面相覷,杜月笙老謀深算地說:「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感恩的,會永遠記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們去要,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我不希望,我死後,家裡還碰刀斧。」燒掉借條,也就意味著別人欠的帳從此一筆勾銷了。杜月笙晚年全家過得非常清苦。


1951年8月16日,63歲的杜月笙與世長辭。其女兒杜美如回憶說:「父親迴光返照時,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沒希望了,可你們大家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這就是一代傳奇杜月笙的一生,毀譽參半,黑白難分。杜出身低微,其貌不揚,卻能成為上海灘呼風喚雨的人物,成為近現代史繞不過去的人物,真讓人感慨萬端。杜的秘書胡敘五說:「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我梳理杜月笙的一生,不是讚美一個流氓,而是回顧一段歷史。特別是一個青幫大流氓,尚且有民族氣節、愛國之心,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

摘選自:王開東,版權屬作者所有,平臺僅作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 人面 場面 情面
    民國時期,縱橫上海灘十裡洋場的青幫大亨杜月笙曾經說過,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作為一個微小的個體,做人最基本的體面還是要有的,有分寸、有尺度、有人面,我想保持這「三有」,算是能夠端起「人面」這碗面。
  • 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情面、場面,你吃了幾碗?
    舊中國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經常感嘆說,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臉面、情面、場面。情面、臉面、場面,是人生必須吃的三碗面。吃好這三碗面,如魚得水;吃不好這三碗面,寸步難行。畢竟要是沒有沒有人情味那活著還幹啥,但是抹不開情面有的時候真的很吃虧,就以本人為例,雖然不是大虧但是也是教訓啊,都已經記不得吃過多少次虧了,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一個人跟我借了2000塊,已經10年了還沒要出來,但是感覺關係不錯,抹不開情面就借了,結果一開始是等幾天等幾天,然後下個月下個月,最後找不到人了,這就是抹不開情面的後果,還有一次就是最近了,一個人找我借錢,第一次借1000,關係不是很好,也就見過幾面把
  • 人生三碗面
    杜月笙有一句經典名言:「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可概括為杜月笙做人的總綱。先說人面。杜月笙7歲父母雙亡,成了一個孤兒。他只能跟著舅舅過日子,舅母無情常常夾槍帶棒。杜月笙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寄人籬下、仰人鼻息,萬般隱忍。後來杜月笙去了姑媽家,在那裡過了幾年好日子,所以杜月笙終生感念姑媽。
  • 人生必吃的三碗面(一定要知道!)
    來源:儒風大家情面、臉面、場面,是人生必須吃的三碗面。吃好這三碗面,如魚得水;吃不好這三碗面,寸步難行。在結婚典禮上,他發表了史上最不留情面的證婚詞:「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你們兩人都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你們這次是最後一次結婚!」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能心軟,不要有太多的顧及。學會做一個不講情面人,該幫忙時幫忙,該冷臉時冷臉。
  • 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
    其中有一句,讀了幾遍,言簡意賅,卻深感當真把他一生說透,也把人生在世的事理講得一清二楚。 便是那句:「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 俗語:人生難吃三碗面體面情面和場面,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可是農村老話也說「人生難吃三碗面,體面,情面和場面」,這個總結也很經典。如果你能把這三碗面吃好,那你在這個社會上就是一個成功人士了。體面、場面和情面是最難吃好的三碗面,有的人窮盡一生,也吃不好。什麼是體面?簡單來說,就是你做的事情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完美搭配,這就是體面。什麼是情面?
  • 杜月笙: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
    這一碗麵,確實很難吃。一要有自知之明,二是能自我追求。杜月笙對自己身份有所認知:我確是一貧困人家出身的小流氓。但我對自我還有更高要求。因此,門面做齊,重新開始。但大多數人,對自己都不夠了解,更談何對自我的要求?這第一碗麵,確實難吃。人面,是自知,亦是自識。
  • 「上海皇帝」杜月笙的人生信條——做人要吃好「三碗面」
    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勢力日大,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他有句人生格言,就是人生要吃好「三碗面」:體面、場面、情面。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在民國時期非常出名,這也說明在他意識裡,重視場面,講究情面。當然,杜月笙講究的人生「三碗面」,最終是要追求回報的。體面,就是做事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
  • 職場人,青幫老大的「三碗面」,你吃過幾碗?
    他的逆襲人生,成功之道,也許很值得我們研究一番。 不過,今天我們來研究杜月笙生前講過最著名的一番話:人生需要吃好「三碗面」,體面、情面、場面。
  • 杜月笙的三碗面,藏著江湖大智慧,如何才能吃得有水平?
    「人這輩子,有三碗最難吃的面——體面,場面,情面。」這句話出自知名的黑幫大佬杜月笙,想必你也聽說過他,以「做人」見長的杜先生精通人情世故,他所說的「三碗面」,在我們的人情社會中,吃得好能讓人生順遂、平步青雲,吃不好就容易步履維艱,處處碰壁。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三碗面,應該怎麼吃。
  • 杜月笙:所有人情世故,不過「三碗面」,吃好了,就過好了一生!
    杜月笙之所以能夠崛起,用他的話說人生要吃好三碗面,體面,場面,情面。 體面。 我們普通人在學吃這碗面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因為場面它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看法因人而異,但是你打腫臉充胖子,鋪張浪費這個就不值得了。合適的場面能夠給人帶來人脈,還有隱形的利益,而不合適的場面,可能只能留下一份付款的帳單。
  •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面最好是手工溼面,上好的麵粉只添加少許溫水後,在麵缸裡反覆揉搓,直至面性熟,麵團韌勁超強,光滑成絲。大鍋水沸,提起細面,入鍋翻滾幾番,高挑三折入碗。大碗裝面,麵湯醇香。湯,一定要放豬油,醬油,春天時還可放幾點細細的大蒜葉,滾水澆入,浮綠悅目、醇香盈鼻。會吃麵的人,第一步必定會端起碗,喝一口麵湯,讓這股鮮香悠悠入嗓,溫溫入胃。
  • 杜月笙:人生最難吃好的,是這3碗面
    他就是上海青幫三大亨之一,跟黃金榮、張嘯林齊名的杜月笙。生而為人,一輩子的課題不外乎兩個詞——「為人」、「處世」。素來以情商高聞名的杜月笙就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人這輩子,有三碗最難吃的面——體面,場面,情面。」吃得好的人如魚得水,諸事順遂,吃不好的人舉步維艱,難以前行。
  • 杜月笙說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事實證明,他吃的很有水平
    從一個鄉下來的小癟三混進十裡洋場,成為上海青幫三大亨之一,跟黃金榮、張嘯林齊名,並且在當時社會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資源和社會地位。當時的上海灘,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黃金榮貪財,張嘯林能打,而杜月笙最會做人。」杜月笙出身黑道,卻受人尊敬,他靠雙拳打天下,朋友卻遍布軍、政、商三界。這些和他的為人處世不無關係。
  • 《肆式青春》人生不就幾碗面,不正是我們追求的最初味道
    寓意很好,人生本就不該受太多的約束。我瀟瀟灑灑的來了,我就要隨隨意意,快樂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活著!電影很好,一影三個片段。道盡了許多人青春的樣子,時常想起,還是那時快樂。電影沒有太多的隱寓,不需要我們太多的思考。但是其中的第一章--一碗鄉愁,還是給了小編許多的沉思。
  • 爸爸請孩子吃了三碗面,教會孩子三個終生受用的道理,網友:高明
    爸爸請孩子吃了三碗面,教會孩子三個道理一位爸爸準備了兩碗面,一碗麵上有荷包蛋,另一碗麵上沒有荷包蛋。兒子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有荷包蛋的面。 爸爸卻要求和兒子換一碗麵,「你要懂得謙讓,把有荷包蛋的面讓給爸爸。」兒子卻堅決地說,「不讓,我就要吃有荷包蛋的面。」為了表示這碗面是自己的,他很快在荷包蛋上咬了一口。
  • 俗話說:「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這是什麼意思?哪三碗飯?
    在農村地區「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是什麼意思?三碗飯是什麼?聽村裡老人說了句俗話,覺得很有的意思,和你分享,張大叔說:「人生三碗飯,只能吃一碗」,我一開始不明白,聽了他的話,我突然意識到覺得很有的真相。
  • 石田三成的幸運與悲哀,三碗茶的人生
    有時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成就一個人,當機會擺在你面前,或許也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正是這些一次次不經意間的小事情,造就了各種各樣的人生;曾經在日本,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就曾經因一件小事改變了一個人,並影響了戰國後期日本的走勢。他就是太閤豐臣秀吉的股肱之臣——石田三成。
  • 老闆,來碗拉麵,不要面!
    位於東京虎之門的這家「ビックラーメン」,有一款和店名同名的拉麵,通常這樣的拉麵都是店招牌。直譯過來,就是:無面拉麵。這種拉麵的身世是一個謎,關於它的出身眾所紛紜,比較廣為流傳一種聲稱:它最初誕生於一家名叫「長崎ちゃんぽんリンガーハット」的全國拉麵連鎖店,這家店在2015年4月推出了一種「蔬菜滿滿的面雜燴」,用蔬菜取代麵條,成品如下——
  • 雙節來臨,從南到北,這10碗面最讓人慾罷不能!
    成長空間,關注個人的生存生活能力成長的方方面面:健康、財富、事業、關係、情感、人生的意義……在成長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不斷成長!這碗面太過清簡,卻勝過五花八門的藥片,媽媽說,吃了它,病就好了。說來也奇怪,呼啦呼啦一碗麵條下肚,熱氣竄到了頭頂,暖到了腳後跟,出走的力氣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