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傳奇性的人物。
從一個鄉下來的小癟三混進十裡洋場,成為上海青幫三大亨之一,跟黃金榮、張嘯林齊名,並且在當時社會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資源和社會地位。
當時的上海灘,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黃金榮貪財,張嘯林能打,而杜月笙最會做人。」
杜月笙出身黑道,卻受人尊敬,他靠雙拳打天下,朋友卻遍布軍、政、商三界。這些和他的為人處世不無關係。
素來以情商高聞名的杜月笙就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人這輩子,有三碗最難吃的面——體面,情面,場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杜月笙口中這難吃的「三碗面」。
01.體面
中國人喜歡講體面,不論你是身在高處,還是掙扎在底層,體面,是每個人都在努力維護的東西。
我們在許多老照片中,看到杜月笙都是一身整齊的長衫,頗有文化人的氣質,很難想像他是個不識幾個大字,混混出身的黑幫老大。要知道舊上海的流氓,用來顯示身份的打扮是黑拷綢短打,對襟中分,單排密扣,捲袖敞懷,胳膊上刺青,胸前掛懷表,手上戴鑽戒,橫眉豎眼,招搖過市。而杜月笙摒棄這身流氓打扮,一年四季穿起長衫,因為身上有紋身,即使再熱,他也不會挽起袖子。如此注意自身形象,讓他很快融入上層社會,也吸引了一批文化人朋友。
而且杜月笙不僅自己體面,也會給人體面。給窮人施粥,從來不限定份量,不派人監督,既然是做好事,就讓人吃個痛快。國學大師章太炎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杜月笙多次以買其字畫為由接濟章太炎,即使在當時章太炎的字基本沒人買,但這樣做算是保足了他的面子。
杜月笙懂得讓自己體面,並予人體面,所以收穫了尊重和人心。
02.情面
中國人講究「以和為貴」,做人不能太死板,要講情面,人與人之間貴乎一個「情」字。
杜月笙能有那麼多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是因為他講情面,有義氣。
他很少拒絕別人,有事求他的,他一般都回三句話:
「你的事兒,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好!」「好,再會!」
兄弟朋友遭遇不測的時候他會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他。
如他自己所言:「別人存錢我不存錢,我存交情。」
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張學良因此背上了投降將軍的罵名,當時有愛國殺手之稱的斧頭幫老大王亞樵要殺他,杜月笙得知之後便出資20萬將張學良保護了起來。可以說在上海只要是杜月笙要保護的人,其他的黑勢力都是會給杜面子的。
做人做事,給人情面,日後若有困難,也會多個幫手。
03.場面
做人除了注重體面,給人情面,還要學會做場面事,說場面話,幹場面活。
當年杜月笙修建杜氏祠堂,國學大師章太炎親自題詞,引得社會各界名流紛紛跟著題詞獻字,而杜月笙在其中不僅得到了無限榮光,還因為這些大人物的吹捧,個人身份得到認可,社會地位得以鞏固。
上海法租界工人大罷工,是杜月笙出面與工廠老闆談判,解決了工人們加薪的問題。不過事情解決後他沒急著向社會宣布,而是把工人們請到一所高檔酒樓,上好酒菜後,才鄭重宣布:
「各位,現在他們已經答應了!給工人們的薪水漲75%!」
如此,不僅消除了工人們的質疑,還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晚年的杜月笙不顧身體狀況,開始籌備與孟小冬的婚禮,也是因為準備移民法國時,孟小冬的一句:
「我跟你一起去,是算丫鬟,還是算女朋友?」
給足愛人場面,也是一種尊重。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樣的排場太過鋪張浪費,但也正因為這些排場,讓杜月笙的朋友、親人、愛人,感受到最大的誠摯與情誼,也讓他在為人處世中事半功倍。
講究體面」、「善用場面」、「留足情面」這是我們一生需要學習的。
*本文為更讀書社原創,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