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菜饃
家的溫暖,愛的味道
文/李琳
又是一個星期天,又是一個歸心似箭的日子。
只要想到偏僻幽靜的老家,我就心情愉悅;只要想到慈祥善良的父母,我就如沐春風。
昨天晚上和兩個妹妹已經商量好了,今天一起回老家,給爸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同時我們也想享受一下家的味道了。
雖然父母電話中再三阻止我們回去,但是,姊妹們的約定那是永不改變的誓言。
清晨,蔚藍的天空被昨晚的一場大雨,衝洗的一塵不染,一出門,清新怡人的空氣立即撲面而來,讓人有些喜不自勝,倍感舒爽。
抬頭眺望東方,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照得大地紅彤彤的,夏天的早晨真美呀!
不到八點我們就到了老家,門口的景色依然是花團錦簇,綠意盎然。
爸媽知道我們今天回來,所以一大早就站在門口望眼欲穿地盼著。
看到我們姐妹三個後,立即樂不可支地帶著我們開始參觀他們的成果了。
菜園裡的生菜、韭菜、大蔥都被昨晚的雨水洗的油光鋥亮。
葡萄青翠欲滴,茄子紫的發亮,豆角長的又粗又長,密密麻麻的小辣椒,從上到下,擠滿了那根細細的枝條,那一串串紅色的、綠色的、半紅半綠的果實,實在誘人。
還有那生生不息的黃瓜,一個個長著嫩刺兒,頂著小黃花,沾著露珠兒,被豔紅的霞光一照,顯得格外水靈。
各種顏色的蔬菜,擺放在一起,赤橙黃綠,格外悅目。
昨晚剛下了雨,地裡溼漉漉的,看來今天不用再給這些蔬菜澆水了。
聽著他們不厭其煩,聲音洪亮,一遍一遍的像個講解員一樣地講解著滿目的瓜果蔬菜,我們也毫不吝嗇地把動聽的讚美詞送給他們,講的認真,聽的傾心,這一幅優美的畫面,把美麗的小山村點綴得美不勝收。
看著精神矍鑠,勁頭十足的父母,我們滿滿的幸福感一直溢滿心中。
「知道你們今天要回來,所以這些菜都是給你們留的。」爸媽邊說邊摘。
看著這些成群結隊掛在秧架上的果實,我們實在不忍心驚動它們,遲遲不願動手。還是爸媽動作麻利,一會兒功夫就摘了滿滿幾袋子,掂著沉甸甸的蔬菜,我們走進了清幽、溫馨與寧靜的小院。
「中午塌菜饃吧,知道你們都喜歡吃,我和你爸今早五點多就去地裡拽了很多莧菜,已經洗乾淨了,就等著你們回來呢。」媽邊說邊進了廚房。
廚房裡滿滿一盆嫩綠的莧菜,乾乾淨淨的放在灶臺上,還有洗好的西紅柿、辣椒、大蔥
我和妹妹面面相覷,無言以對,說好的回來給爸媽做頓好飯呢,誰知還是讓他們給我們安排好了午餐。
知我們者,父母也。
從小到大,爸媽知道我們都喜歡吃菜饃。
那好吧,既然爸媽已經安排好了午餐,就遵命吧。
我拿起和面盆,從面袋子裡面挖了七勺子麵粉,我們今天回來了五個人,加上爸媽一共七個人,一人一勺子面,剛好。
兩個妹妹,一個切菜,一個弄蒜汁,媽站在一邊指揮。
塌菜饃是一個功夫活兒,也是一個技術活兒,從準備材料到洗菜控水,從和面到擀麵,道道工序不可缺少。
其實最難做的是擀皮兒,和好面,揪成一個個均勻的小擠子,然後用擀麵杖擀出一張張又簿又圓的麵皮兒,這是需要有功力的,過厚影響口感,過簿就會擀破。
我不會像媽一樣,來迴旋轉著擀,只會在案板上來回推,這樣擀出來的麵皮,厚薄不均,還擀不圓。媽看我手腳忙亂,動作笨拙,怎麼也擀不圓,馬上接過擀麵杖擀了起來。
看著一個個麵團,在媽嫻熟的動作下,一分鐘不到就變成了又光又圓的麵皮,看得入迷的我,既敬佩又慚愧。
麵皮擀好後,就要開始在麵皮兒上攤菜了。先在篦子上鋪一張麵皮,均勻的攤上切好的菜,再鋪上一張麵皮,然後,手掌沿著餅邊輕輕的按壓一圈,這時就可以放入平底鍋了。媽一邊擀麵皮,一邊觀察火候,一邊講解烙菜饃的要領。
烙的時候也很不易,需要把握好火候,翻面兒還要小心,把控好速度和力度,菜不會翻爛,否則,就成了爛菜饃了。
最後,直到兩面金黃,出鍋翻出,放在另外一個篦子上。剛烙好的菜饃有點硬,菜也夾生,接著做第二個,做好後壓在上面,用第二個的餘溫塌一下第一個,這樣,一張壓一張的摞在一起,利用相互的餘熱,使菜變得更軟、更熟,這個過程稱「塌」,所以做菜饃叫塌菜饃。
我們嘖嘖稱讚媽的手藝,80多歲的人了,幹起活來,乾淨利索、遊刃有餘,絕不亞於一個高級廚師的水平。
菜饃剛剛烙好,突然接到了弟弟電話,他也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們馬上又開始和面,烙了幾張蔥油餅。
全部做好後,菜饃也「塌」好了,妹妹開始切了,一個菜饃可以切成四塊,放到盤子裡,烙好的菜饃,直接吃難以下咽,需要沾蒜汁才好吃,蒜汁的做法有很多種,母親有咽炎不能吃辣的,我們就給她準備了不辣的蒜汁,其他人準備了各自喜歡的味道。
一切準備好了,一刻也不能等待了,個個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開始分享美食了,拿起一片菜饃捲成筒,蘸上蒜汁,咬一口,酸辣爽口,再咬一口,沁入心脾,啊,沉浸在這樣的美食裡,心情就像迎著海風飛馳的帆船一樣輕快、愉悅。
看著子女們一個個吃的津津有味,忙了幾個小時的母親開心極了。
下午我們又和父母一起,把菜園周邊的雜草鋤了一遍。
不知不覺一天過去了,太陽落山了,天空中那一縷縷的白雲絢麗而多姿,夕陽的餘輝給爸媽的菜園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紗衣,蔬菜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揮動著歡快的葉子歡送我們。
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老家,菜饃的味道,餘香縈繞,回味無窮。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這裡有深深的愛,這裡有貼心的話,這裡有甜甜的夢,還有那香香的茶。啊,無論走到哪裡都忘不了把我養大的家,啊,無論什麼時候都忘不了我的爸和媽.」,車裡傳出的歌曲,唱出了我們全部的心聲。
是啊,每一次歸途,都是一種享受,每一次回家,都是一種溫暖。
作者簡介:李琳,洛陽某醫院婦產科醫生。一個靜如處子動若脫兔的女子,愛工作愛生活愛家人。善舞蹈喜唱歌,偶爾寫文。
作者往期作品精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父母在,便是最好的日月
李琳||蝴蝶胎記,是這個女人逆襲的動力
想把我唱給你聽,行嗎?
這十年,我的故事,可否想聽?
上天給你一手爛牌,努力打好才是正道理
你對我橫眉冷對,我對你情有獨鍾
戰友,戰友,我永遠的兄弟
擦亮眼,小心那些披著人皮的狼(上)
擦亮眼,小心那些披著人皮的狼(下)
放飛心情,最美的風景在心裡(上)
放飛心情,最美的風景在心裡 (下)
牽手,在四十年之後(上)
牽手,在四十年之後(下)
善良堅強的阿姨,一路走好!
年齡不是問題,我的心裡永遠住著一位少女
李家嶺,我永遠的童年記憶
李家嶺的五朵金花
有生以來第一次做主持,好嗨!
秋日,我與你竊竊私語
雨遊九裡溝:說不盡的驚險刺激
風雨過後,總是晴天
你是幸福的,我是快樂的
單槍匹馬闖深圳的女子
父母和兒女的緣分, 可以守候成一生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