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巴金,他與茶可有著不少交集與趣事。
巴金是個無茶不歡的茶痴。相較於民國時期的一眾茶咖,巴金喝茶可謂相當隨性不講究了。他的喜歡,似乎更加簡單而純粹。
最讓人佩服的是,愛茶不精「茶藝」的巴金,卻相當善於在尋常生活中以茶喻事說理,信手拈來。
1933年初秋的一個午後,時任上海《文學季刊》編委的巴金端著茶閒坐院中,淡看雲捲雲舒時,幾位大學生上門求教。巴金親自為他們搬來了凳子,又熱情地備好了滾燙的茶水。
能得到文學大家的指點,年輕人們異常高興。誰知興奮忘形,有位同學竟不小心打翻了滾燙的茶水,驚得一群人避之不迭。閃避間,碰翻的椅子又砸翻了水池邊的魚缸。看著金魚在地上的水跡裡掙扎翻跳,幾位年輕人感覺萬般不自在,連忙幫巴金收拾好現場,就起身告辭。
巴金納悶了:剛剛還興致高昂,談興正濃,怎麼說走就走了呢?年輕人解釋:剛剛我們一時疏忽,給您老帶來這麼多麻煩,一番折騰,讓您老受累,想必您也沒有心情繼續跟我們聊文學了,我們不好意思,心中不安,就先告辭!
巴金聽了,不在意不說,還再三挽留幾位年輕人。幾位年輕人帶著歉意坐下後,巴金又幫幾位重新上茶。偏偏這時,一片黃葉飄然落入巴金杯中。借著這杯中黃葉,巴金和幾位年輕人談了一席話。
巴金說,人在樹下,樹葉總是會飄落,這是人力不能阻止的事情。比如這片樹葉恰好落在茶杯中,我也不可能因此就不喝茶。換個杯子,重泡一杯不就行了嗎?
人人都難免有不小心的時候,比如剛聊天時出了點小意外,難道就因此影響我們談論文學的興致了麼?完全不必嘛!只要稍加收拾,我們就可以照樣聊。
人生中,如果遇到些小事就影響心情,搞得自己不開心,是很難成事的。我們就是要學會收拾好心情,該做什麼,照做不誤!
一席話,讓幾位大學生茅塞頓開。對於幾位年輕人,這一天最大的收穫或許並不在文學,而是巴金這番話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巴金的處世修養,和他的文學素養一樣令人折服。不管時局多麼動蕩艱難,巴金身邊總不乏支持者,估計與他一向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