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人物中,總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們同宗同源,或為父子、或為兄弟……
英傑輩出的中國文壇就誕生了不勝枚舉的父子、兄弟組合。遠的有東漢的班彪、班固父子,父著《史傳後記》,子著《漢書》;三國時的"建安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還有父子三人佔據「唐宋八大家」三個席位的蘇洵、蘇軾和蘇轍。近的有魯迅、周作人兄弟,葉聖陶、葉至善、葉兆言,祖孫三代等文壇名家。
今天,朗讀君要向各位介紹的這一對文壇傳奇父子,不僅在文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們的傳奇故事更為人津津樂道。
1940年, 當時著名的刊物《救亡日報 》連續數期登出了一則尋找「秦似」的作者尋人啟事。原來在這之前,《救亡日報》頻頻收到署名「秦似」的文章,而文章的筆法則與魯迅的雜人驚人一致,幾乎達到可以亂真的地步。
秦似的雜文自然引起了當時《救亡日報》總編輯夏衍的注意,於是夏衍便刊登尋人啟事,尋找這位顯露出過人才華和鋒芒的「秦似」。就這樣,23歲的「秦似」見到了文學大師夏衍。也開啟了他以筆為械,逐漸成長為中國文壇中重要雜文作家的一生。
讓秦似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是堪比魯迅的雜文筆法,而真正讓秦似成長為中國文壇重要作家的則是一本與魯迅著名雜文集《野草》同名的刊物。
雜文月刊《野草》在秦似的提議下於1940年8月創刊,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極高地位。郭沫若、茅盾、柳亞子等一大批現代文學泰鬥都是《野草》的熱心支持者和撰稿人。
主席和總理也都十分關注它,特地交待把每期的《野草》都寄給他2份,總理對辦好《野草》的編輯方針還做過2次具體指示。
作為該刊的主要編輯、臺柱,秦似開始了他「文字機器」般的高頻創作。更多的高質量雜文、隨筆都在這時候產出。最大限度運用雜文的力量宣傳抗戰救國,同時促進了中國雜文的發展,而秦似也成為中國現代雜文史上的重要作家。
中國著名作家、語言學家——秦似
除了作家的光環,秦似還有一層鮮為人知的身份。秦似是他的筆名,他的原名叫王輯和,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的兒子。
秦似在文學上的成就雖說已足夠耀眼,但相對於父親王力身上的光環則遜色不少。王力在中國的語言學界可以說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中國語言學奠基人——王力
一個人扛起中國語言學大旗,一己之力建立一門學科——現代漢語
他所編寫的《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及普及版《中國語法綱要》三本沉甸甸的書。 讓漢語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語法。
首個設立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漢語語專業,為國家培養了第一批漢語學人才。 整個中國古代、現代的漢語專業體系建立,他是最最關鍵的那個人。
美國人把他的《漢語詩律學》列入漢語研究生必讀書,蘇聯把他的《漢語語法綱要》作為大學漢語教材,歐、美、亞不少國家把他主編的《古代漢語》作為學漢語的基礎教科書。
無論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應該尊稱王力先生一聲老師
通過他的研究和牽頭制定了漢語拼音、普通話規範,迅速搭建起了中國語言學的框架,使得中國的文化掃盲迅速普及。
深入研究現代語法和語法理論,深入研究漢字改革。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在語文課上學的詩詞歌賦文,都離不開他的貢獻。
同時參與漢語拼音制定的周有光教授,評價道:「王力先生,是中國最後一個語言學的全才。」
與王力所取得的成就一樣,他的人生同樣是一部傳奇。
王力先生小學畢業,卻憑著勤奮自學和異於常人的天賦考進當時大名鼎鼎的「清華國學研究院」。
據說,清華國學研究院為了錄取真正的才,考試的試題出得很艱深、很奇特。王力學歷雖然很淺,但卻飽讀古籍。他從容不迫地交出答卷,如願考進只招32個人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第二年,王力的天賦和努力再次驚呆了當時國學院四大導師趙元任、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他只用一年時間就完成學習提交畢業論文《中國古文法》。梁啓超批語『推倒千古、卓越一時』……
後來,王力在導師趙元任的建議下,去了當時世界語言學中心巴黎進行深造。
1932年王力回國後,就主動開始扛起中國語言學的大旗。憑一己之力撰寫了《中國語法綱要》、《中國現代語法》及《中國語法理論》, 結束了中國漢語沒有自己語法的時代。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馬不停蹄地進行漢語簡化和普通話普及工作。牽頭研究制定了漢語拼音、普通話規範,促成了《新華字典》的編寫,迅速搭建起了中國語言學的框架,使得中國的文化掃盲迅速普及。
而後王力又投身到古代漢語教材的編寫。不久又交出了《詩詞格律》《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等一批現在各院校中文系還在使用的的經典教材。
此後五十多年,王力先生一邊教書,一邊筆耕不輟。寫出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200篇,共約1000萬餘字,內容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可以說,在中國只要學漢語、認漢字的人都受益於他。
王力先生的不少著作還被譯成外文,不少外國漢學家,都從他的著作中受益。如《中國文法初探》有日文版,《中國語法綱要》有俄文版,《中國語法理論》有捷文版……
語言學家馬慶株評價說:「王力先生是罕見鮮有的全面的漢語語言學大師,深入研究歷代漢語的語音、詞彙、語法,創立漢語史學科;深入研究漢語音韻學和漢語詩律學,深入研究現代語法和語法理論,深入研究漢字改革,所有領域的有關成果足以深深影響當時、現在和未來……」
除卻學者身份所取得的成就,王力在文學上的貢獻同樣驚人
嚴格意義上講,文化創作只是王力先生的業餘愛好和當時艱苦條件下增加收入的「副業」,但是他的「業餘之作」卻足以媲美頂尖的專業作家。
王力一生創作有《龍蟲並雕齋詩集》《龍蟲並雕齋文集》《龍蟲並雕齋瑣語》等二百多萬字文學作品,另外還翻譯有三百多萬字的法文名著作品,大多數納入葉聖陶負責的商務印書館《世界文學名著叢書》。
葉聖陶就稱讚說,王力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文筆雅馴融合、幽默含蓄,是真正龍蟲並雕的大家。而專業學者也把王力與梁實秋、錢鍾書並稱為戰時學者「幽默散文三大家」。
戰時西南聯大:從左至右為朱自清、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底層邏輯。
王力之所以能在文學創作上得心應手,就是源於自己對語言運用的專業素養。學習漢語言文學和熱愛漢語言文化的人都應該讀一讀王力先生所編寫的專業讀物,這是帶我們窺究漢語言文化的敲門磚。
就算是像秦似這樣的散文大家,也在知天命之年,當上了大學教授以後還回到北大的課堂聽父親王力講課。而像金庸、梁羽生這樣的專業作家也都坦言自己曾受益於王力先生的著作。
如果你沒有時間或缺乏專業能力去全盤博覽王力先生的著作,那至少要把這三本快速探尋中國文化、了解漢語言底層邏輯,又適用於大眾閱讀的實用經典之作讀透。
—王力經典套裝3冊—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本書讓人了解中國文化脈絡
《詩詞格律》——凡學詩,需有門徑,看懂了這本書你就可以寫詩了
《語文講話》——探究漢語應用的底層邏輯,輕易駕馭語言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雖為「常識」,但對我們來說都是學問。
這是王力先生為了人們方便閱讀、學習中國傳統經典所專門編撰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入門讀物,也是引領我們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
王力先生認為,「其實學古文並不難,覺得難,是死記硬背難、生搬硬套難。
熟悉古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古人的常識,自然一通百通。」《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被世人公認為是一部詳盡的古代常識寶典。全書包含天文、曆法、科舉、禮俗、飲食、衣飾等十四個方面,對古人的衣食住行、風俗喜好皆有涉獵。
比如,在介紹古人對星宿的熟知和應用,可以了解古人如何用其來辨別方向、定季節等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而且王力先生在常識的介紹中還穿針引線的植入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比如:從星宿的介紹中提到《詩經》「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在季節的介紹談到杜甫的《小至》,韓愈的《憶昨行》解讀詳盡,又不失趣味。
▏《詩詞格律》一本愛詩之人必看的好書
金庸在《後記》中坦言:「修訂《書劍恩仇錄》時,翻閱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一書而初識平平仄仄」,於是才有了「盈盈彩燭三生約,霍霍青霜萬裡行」。
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一書,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例證詳實。是一部從零基礎入門到精通的詩詞教材。一本書就把詩詞的概念、規律全部深入淺出說全、說透。
另外,書中引用大量古人優美的詩句、插圖,結合基本的知識,把詩詞的奧秘和美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看完這樣簡單明了的解釋,我們一下就明白了韻腳的奧妙和規律所在。
▏《語文講話》: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先懂語言,再懂文化。
先生的一生,都在用語言為基底,向我們傳遞著中國文化的永恆魅力。學習漢語言文學和熱愛漢語言文化的人,誰沒有受惠於王力先生的這一部《語文講話》呢?
這本書詳細全面的講述漢語的特性、古今語音的演變,詞的構成、各地語法的異同,以及詞彙和文字方面的知識。
是最全面、最專業、最通俗易懂的漢語學習書籍。
想要更了解中華文化脈絡的真相,客觀的看待問題,以及學好詩詞等中華傳統文化,王力先生的這三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經典教材。
雖是教材,卻像休閒讀物一樣趣味叢生,簡單易懂!無論大人、小孩子,有無基礎都可以無障礙閱讀。
現在下單,618活動優惠價88元,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