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媒:唯改革創新者勝,二千多年前的大漢鐵騎已然揭示

2021-01-15 澎湃新聞
軍媒:唯改革創新者勝,二千多年前的大漢鐵騎已然揭示

「鈞正平工作室」微信公眾號

2016-12-06 22:02 來源:澎湃新聞

公元前2世紀,長安,大漢朝堂上曾有過一次艱難的抉擇。

抉擇的問題是如何抵禦匈奴帝國的軍事力量——那是對漢帝國延綿了數十年的最大威脅。

有一方聲音認為,匈奴軍的優勢,在於強大的騎兵,而漢軍的優勢,在於眾多的步兵。按照以前打仗的經驗,如果建立足夠多的堅城,並布置足夠多的守衛,逼敵人放棄馬背上的優勢打攻城戰,就可以抵禦住侵略。

但另一方則認為,步兵依託堅城防禦固然取得過一些戰鬥的勝利,但由於天生孱弱的機動能力,就算再精銳也無法消滅快速的騎兵。匈奴可以敗而再來,也可以繞過堅城。要想一勞永逸地剪除威脅,就必須放棄緩慢龐大的步兵,轉而建立一支精銳而敏捷的騎兵,才能在遼闊的大漠追趕上匈奴軍隊,並最終擊敗他們。

這次抉擇是大漢帝國一場偉大軍事改革的開端,漢武帝劉徹最終採取了後一種建議。在他的決心下,一支全新而強大的戰略兵種——騎兵軍團開始建立。

然而,讓習慣兩條腿走路的漢軍上馬背作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場改革遇到了無數難以想像的困難,但上下協力的大漢帝國最終將其克服。新組建的騎兵軍團普遍裝備了弩箭、環首刀等當時最精良的裝備,擁有更強大和專業後勤保障,還擁有更科學的組織編成並選配了更優秀專業的將領——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都具有了當時世界軍隊中最先進的因素。

若干年後,當這支力量成長成熟起來後,漢匈戰爭的天平開始傾斜。匈奴人驚恐發現,他們面前的漢軍不再是那支熟悉的只懂得躲在城牆後面被動應付的軍隊,而是一支面貌煥然一新具有強大力量的全新軍隊,他們既可以大膽地遠距離進行偷襲和包抄,也能夠在正面的對衝中佔據優勢。匈奴人在戰爭中一敗再敗,只能被迫撤到了大漠深處。而漢帝國終於獲得了安全而繁榮的形勢。

這場軍事變革最終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國家,它使得中華文明形成了空前的凝聚力並深植於這片土地。當其他文明古國紛紛在軍事侵略中淪為廢墟時,只有中華文明挺過了最孱弱的階段並延續至今。

漢武帝劉徹的軍事變革以及漢軍的勝利揭示了某種鐵律,那就是:一支軍隊必須要在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上緊跟時代的變化,緊跟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發展。只有這樣的軍隊,那才能承載起護佑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重擔。

對今天站在改革前沿的中國軍隊來說,這段歷史有著尤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當今的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發展的重要位置,我們經濟體量達到世界第二,我們商業活動遍布全球,「中國製造」進入了所有市場,我們還有14億人民要安定生活,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要共同發展,還有廣闊的國土與領海、領空要護衛……要維護這一切的安全,尤其呼喚一支能堪重任的國防力量。

僅從人員數量來看,中國人民解放軍無疑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軍事力量。但在現代戰爭體系下,龐大並不一定能打贏戰爭捍衛國家。從1990年以來的這二十多年來,世界戰爭的形態悄然變化:1990年海灣戰爭,已經初具信息化作戰的特點;1999年,科索沃戰爭,是一體化聯合作戰;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立體化透明化的作戰方式;2003年伊拉克之戰,則是「全維」作戰的登場——越來越眼花繚亂的作戰式樣,越來越精細專業的兵種出現,越來越科學系統的力量編成。陳舊的軍隊看著嶄新戰爭,就像最初漢軍步軍面對匈奴騎兵衝擊時充滿著無力感。

未來永遠不會再有一場舊式的戰爭,只有不斷進化的強者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要完成由大到強的轉變,就迫切需要在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上與時代同頻共振。龐大而陳舊的軍隊建設觀念必然要走入歷史,而精幹化、一體化、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將成為未來必走的道路。這一路會不會容易,同樣會面對很多困難,但它是這一代軍人必須完成的光榮歷史使命。再難也無從逃避,只能迎難而上。

唯改革創新者勝。這是二千多年前馳騁在大漠的大漢鐵騎曾告知過我們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有信心去將其實現。 

(原題為《唯改革創新者勝,二千多年前的大漢鐵騎已然揭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改革

相關推薦

評論(150)

相關焦點

  • 改革再發力 創新增活力
    改革創新是一個區域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也是實現突破的強大動力。中日(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示範區作為靜海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圍繞主導產業,建設改革創新載體,集聚改革創新要素,示範區的發展全面提速升級,讓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迸發。
  • 大漢十三將:犯我大漢者,世世誅之!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說:「死而不亡者壽。」不亡的就是那種精神,薪火相傳。毛主席說,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點精神就是我們五千年延綿不絕的原因。沒有這點精神,我們就會消亡。作為祖國民族接力棒的我們,時代給予我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尋回這種精神,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敵人希望我們投降,希望我們做奴隸。
  • 破解「唯分數」「唯升學」新時代教育評價如何改革?
    來自教育學界的專家學者近5000人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參會,共同探討新時代下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與學校治理等話題。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李曄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和辦學導向,希望與會專家共同研討高等學校、中小學、職業院校的評價與治理問題,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和學校治理改革。
  • 9千鐵騎大勝10萬女真,大明勁旅「關寧鐵騎」真有那麼神奇嗎?
    著名的 「關寧鐵騎」就被文人墨客賦予了過多浪漫色彩——戰無不勝、英雄、美人、末世蒼涼等等。這甚至影響了歷史作品的書寫,比如所謂的廣渠門之戰九千關寧鐵騎大破十萬女真騎兵,吳三桂率關寧鐵騎滅南明等,但這兩個事件都嚴重地誇大其詞。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關寧鐵騎」是怎麼回事呢?
  • 鐵路在創新改革中精彩開局
    時代給了鐵路前所未有的機遇,鐵路要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賡續鐵路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堅定不移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巨輪行穩致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鐵路運輸大局增添了複雜形勢,如何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運輸大局,應對變局,開創新局,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改革,因為它能提高鐵路發展所需的開拓能力和對環境的應變能力。
  • 善知者勝:平時就應以戰的標準做到知先知全知重知微知新
    善知者勝■高 瑋 解放軍報●平時應以戰的標準做實「知」的準備、打牢「知」的基礎,戰時應按戰的需求補充「知」的內容、用好「知」的結果善知者勝,是指及時、全面、詳細、有重點地掌握與作戰相關的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情況,並準確預測其可能發展變化,從而正確決斷,有效行動,贏得勝利。
  • 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創新
    各級各類學校的校長對於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的創新探索與成果分享,對於學生發展與育人方式、信息化與智慧教育、智能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等熱門議題的探討,都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生動實踐。在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堅守如下四個原則。
  • 【致敬110】首都鐵騎進行曲
    【致敬110】首都鐵騎進行曲 原創MV《首都鐵騎進行曲》
  • 「不創新,毋寧死」!三次改革誕生「廣電湘軍」,如今成長為700億...
    ,而芒果超媒正是湖南廣電第三輪改革的關鍵一步。然而,早在2017年,在其他視頻平臺仍然陷入虧損的狀態下,後來居上的芒果TV率先實現盈利4.89億元,視頻平臺唯「規模論」的桎梏,就此被芒果TV一舉打破。兩年以來,芒果TV的增長勢頭愈發強烈。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在廣告市場面臨較為嚴峻環境的情況下,芒果超媒廣告收入實現了逆勢上揚。
  • 天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出臺工作「清單」 破「五唯」 ?不用分數給...
    天津北方網訊:從市教委獲悉,我市制定出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工作安排清單、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開展專項清理整治。根據該清單,本市聚焦破「五唯」扭轉不科學教育評價導向,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等。  據介紹,去年國家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本市制定出臺的正面清單圍繞五大改革主體,細化提出了84項具體改革舉措。」
  • 把花園建成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 東陽花園村推進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傅顯明在講話時指出,回顧花園村發展歷程,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改革開放四十二年,花園村通過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以工富農、以商興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花園道路」,成為一個繁榮、繁華、繁盛的新農村。花園改革創新的這些經驗,為新時代花園的更快更好發展提供方向和路徑、積蓄信心與動力。傅顯明強調,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改革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 傲世堂SLG頁遊《鐵騎衝鋒》今日公測
    《鐵騎衝鋒》官網:http://tq.aoshitang.com/據官方透露,《鐵騎衝鋒》研發過程歷時兩年多,終於在9月迎來內測,一上線便受到了一片讚譽,其中的諸多創新讓玩家們眼前一亮。戰場即時演算 每支隊伍都有獨立AI自傲世堂成立至今,始終堅持不斷創新,致力於帶給玩家們更獨特的遊戲體驗,三年前《攻城掠地》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原因,無法在國戰時展現出千軍萬馬的視覺效果;現在,《鐵騎衝鋒》終於彌補了這個遺憾,在本作中,受益於即時演算技術,參與國戰的玩家將會在地圖上看到多達300支隊伍同時混戰的場面,每支隊伍都有自己的獨立AI,讓玩家親自掌控每一場戰爭的勝負。
  • 莫迪改革法案惹眾怒,農民組成鐵道遊擊隊,切斷拉達克印軍補給線
    印媒介紹稱,當地這些抗議活動是由莫迪頒布的農業改革法案引發的,新法案規定允許農民向大型私人零售商出售農產品,同時政府仍然會以保證價格收購糧食, 大部分農民都認為此舉將導致土地兼併,而他們將因此失去土地所有權,因此當地農民就自發組成了「鐵道遊擊隊」,通過佔領鐵路、切斷拉達克地區印軍補給的方式逼迫莫迪政府廢除法案。
  • 不唯論文!指導學生獲獎、有創新性成果也能晉升教授?這些高校出招
    導讀 近年來,國家層面先後印發文件,治理當前教育評價中「唯論文」的現象,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很多文件均明確提出,改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標準。 來源:科技日報、紅網、陝西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麥可思研究等。
  • 歷史上真實的董卓:西涼鐵騎的領袖、震動天下的他真一無是處嗎?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
  • 獨守孤城,不為大漢恥,古人認為他的氣節超過蘇武
    獨守孤城,不為大漢恥,古人認為他的氣節超過蘇武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等到匈奴攻勢稍緩,耿恭大喊:「漢軍箭神在此,中箭者必有異象。」他親自用強弓射敵,很快就有匈奴士兵大叫中箭。 因為匈奴人迷信神靈,其他匈奴軍卒一看中箭處鮮血變色,無不心驚膽顫。恰好此時天降暴風雨,匈奴人便停止了攻城。耿恭抓住戰機,率領漢軍衝出城外,轉守為攻,冒雨衝向匈奴大陣。匈奴從未料到漢軍如此神勇,一時鬥志全無,死傷眾多。
  • 300將士死扛5萬匈奴,千裡奔襲,絕地救援,他們堪稱大漢王朝的超級英雄!
    幾個將領都不願意繼續往北走了,見範羌這態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給他。數萬匈奴鐵騎,加上西域叛軍,也未能將這幾百人擊敗。這並非史書的誇大,無論是組織制度、將帥能力,還是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漢軍堪稱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 羅馬騎兵完勝大漢?兩漢:先不提衛青霍去病,你都打不過自家僕軍
    不過不知何時,網絡上有神秘人士發出羅馬帝國騎兵完勝大漢的奇談怪論,並頗有市場。那麼,筆者便來客觀地對比一下雙方的騎兵。 漢代大部分時間的騎兵確實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騎射傾向遠大於近戰傾向,長兵器往往也不到三米,這也成為許多人士攻擊漢朝的由頭,但我們必須指出的是,漢朝騎兵的騎射傾向,事實上是由於對抗遊牧民族的需要。
  • 【統戰新語】【光明特稿】沙薇:爭做新時代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戰略思想,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留學人才歸國潮澎湃而至,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 黃益平:以金融改革、開放與創新支持經濟發展新格局
    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新階段將失去效力,下一步需要的是改革、開放和創新。」12月27日下午,2020華貿金融大講堂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拉開帷幕,來自政、經、學界的數百位嘉賓共聚一堂,縱論新形勢與新機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學與經濟學講席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以《以金融改革、開放與創新支持經濟發展新格局》為題,分享了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