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不願讀北大的孩子,今天活成了這樣

2020-12-25 平平教育論壇

人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話不假!有這麼一個孩子,如果他出生在一個富二代或者出生在一個普通(有吃有喝)人家的家庭,也許這孩子沒今天這麼出息,他的今天,完全是在逆境中長大的,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苦澀和傳奇!

他叫姜小心(父親取名),有著一段傳奇的故事:父親42歲仍然是單身漢一個,其實他父親人長得倒也標誌,因為他兄弟四個,父母沒經濟基礎給他娶老婆。到了四十五歲,他的父親從外地領回來一個女人,好像有四十來歲,還帶著女娃,一年後母親生下了他。聽說這個男孩五個半個月早產,母親生下他一個月就走了(這個女人水性楊花,男的沒錢養她,帶著女兒又找了一家)父親花了畢生的積蓄一定要保全他的命,畢竟老來得子,孩子是他一輩子的希望!由於孩子體質多病,父親希望他平平安安,走路小心翼翼,故給他取名叫做「小心」。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孩子兩歲半父親得了癌症撒手而去,孩子姑姑把他帶回去撫養,沒爹沒媽的孩子,受盡了冷眼與姑姑的不正眼看待!

小心很快到了讀書的年齡,到了五歲姑姑把他送了回來,可憐的孩子,才五歲啊!村裡一個孤寡老人見他可憐,也不算收養,就把他靠著,求著老師把他送進了一所農村小學(沒有幼兒園),奇怪的是,這孩子神了!特別聰明,每次考試全校第一,從三年級直接到五年級,五年級直接蹦到初一。初一時老師告訴他,長大後一定考取北京大學,為村裡爭光,讓他母親回心轉意。孩子的回答出人意料:

「我不讀北大,我要讀XXX醫科大學!」

都說童言無忌,權當說說罷了!孩子的成績一直那麼好,據老人說,這孩子每個月固定一天,就是到他父親墳前雲一會,不管颳風下雨,一直堅持了十三年,從不間斷!2012年他子總分665分考取省內一所重點醫科大學(這個分數當時差不多可以上北京大學的),因為他只填了一個志願!有人說他傻,其實聽聽他的話,我們的內心就會被觸動,他說「父親死了,我要研製治療癌症的藥,我每次去父親墳前就和他說這句話!」孩子的一句話,讓村裡人都哭了,大家自主地拿出錢,資助他讀完大學。

「吃水不忘挖井人」,孩子以實際行動報答家人, 2019年他研究生畢業直接被學校安排到國外公費留學,留學期間擔任研究生導師,專注研究癌症抗體的藥物,成了一名博士醫生。他說,學業有成一定回國(現在美國,其中美國一家醫院給他開出年薪16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百萬,被他拒絕了),來治療像父親一樣的病人!

可憐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有志向的人才,相信他,回國用他所學一定能實現他的願望!填補國內癌症無法治癒的空白。孩子,加油!

注:本文不是故事,現實生活的案例,需要了解這個孩子,可以留言。

相關焦點

  • 北大「追星錦鯉」李雪琴: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能活成一束光
    她一本正經地說:「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清華大學,你看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讀初三時,父母離異,從此以後她就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失去父愛後,與母親相依為命。遭遇不幸婚姻後,李雪琴的母親變得易怒、焦慮、情緒不穩,而壓抑的家庭氛圍使得李雪琴過得小心翼翼,生怕激怒母親,再次成為「發洩桶」。年幼懂事的李雪琴在最需要被關心被保護的年紀,家庭卻讓她學會了去照顧、去忍讓、去遷就。
  • [不得不說·快評]周浩棄北大讀技校的啟示
    3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從眾人豔羨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學生,從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人才儲備軍到如今還未就業的技術工人。這樣的身份轉變,就足以讓人不敢相信。周浩這樣做了,並且談起當年的決定,「毫不後悔,很慶幸」。(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  現在就對周浩作出人生成敗的評價,還為時過早,但認為周浩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一點也不過分。
  • 寧可在國外端盤子,也不願回北大任教的他,現狀如何?
    北京大學是眾多考生嚮往的院校,如果在兩年前的話,河北理科考生需要707分才能夠被北大錄取,如果比707分低的話,那你想都別想。能夠考進北京大學,那這個學生肯定是學霸。今天筆者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但在學成後,他寧願在美國當服務員,端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這個人就是張益唐。抓住機會,一舉成功1978年,年僅23歲的張益唐抓住了這次機會,通過高考順利地進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北大的這幾年,他的數學天賦展現的淋漓盡致。
  • 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讀嗎?北大學者這樣說…
    倘若「蔣幹中計」不適合孩子聽,那麼三國裡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裡想,書店裡形形色色各種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滿目,家長一摞一摞搬回家讓孩子讀,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可是,「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四大名著或並不適合孩子閱讀  先來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 北大「釘子戶」黃如:25歲讀北大博士,50歲做北大副校長,是狠人
    北大副校長黃如,就是這樣一個堅且益堅,持重篤行的人。北京大學,是多少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每年為了踏進他們的校門,有數不清的同學們選擇了一戰、二戰,甚至再戰高考。當然,北大自建校以來至今,不負國望,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革命家。
  • 北大老丁聊教育|北大教授怎麼看從北大退學轉讀技校的周浩
    今天又看到一篇關於周浩的報導,我想簡單評論下這個事情。首先是關於高考報考中發生的事。#高考志願填報#各種報導都記載了當初周浩是想報北航,因為他動手能力強、喜歡研究機械構造,北航有自己想上的專業,但最終迫於各方面的壓力被迫選擇報考北大生科。小夥子高考時是青海省理科第5名,發生這種事屬於正常,屢見不鮮。
  • 北大李雪琴:哪有什麼天賦異稟,只不過把抑鬱症活成段子
    李雪琴火了,她的經歷大部分看過的都知道:單親家庭,媽媽帶大,媽媽像「女流氓」一樣活著,住院還在旁邊的冰箱裡藏著啤酒,給女兒貢獻了不少段子,卻要求女兒活成精英的樣子。網上指責她:北大畢業,紐約大學碩士,你抑什麼鬱?李雪琴也霸氣回懟:誰說北大畢業,就不能活成廢物?
  • 北大李雪琴:哪有什麼天賦異稟的少女,只不過把抑鬱症活成段子
    而最讓觀眾喜愛,被李誕譽為天才少女,天賦異稟的李雪琴,卻成了觀眾心裡的無冕之王。又慫又喪的李雪琴,總決賽裡雖然只拿了第五名,卻被沈騰大讚,四兩撥千斤,是個高手。初賽被李誕復活,一路殺的總決賽的女孩,估計現在被眾人誇的一臉懵圈:哪有什麼天賦異稟,只不過把抑鬱症活成段子。事實上,整季節目裡,最讓人心疼的,就是李雪琴。
  • 棄北大讀技校有多少"周浩"可複製
    3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從眾人豔羨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學生,從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人才儲備軍到如今還未就業的技術工人。這樣的身份轉變,就足以讓人不敢相信。周浩這樣做了,並且談起當年的決定,「毫不後悔,很慶幸」。
  • 北大「最土女生」李雪琴爆紅:請告訴孩子,為什麼讀書這麼重要
    這個有點傻氣的東北妹子,本科讀的是北大新聞系,研究生讀的是紐約大學。看似有點憨,但其實是個妥妥的學霸。發帖人振振有詞地說起自己的「讀書無用論」:比爾·蓋茨輟學創業,才成了世界首富;北大學子畢業,還不是一樣回農村養豬。
  • 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回國的北大留學生,現狀如何?
    在留學生的隊伍中,就曾有這樣一位北大的高材生,在來到美國之後,他就表示自己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意回到中國,那麼,現如今的他過得如何呢? 01 這個不願回到祖國的北大學生就是
  • 北大女生自殺事件:我們都欠孩子這樣的一堂愛情課
    作為父母,我們從小如何引導孩子去認識、處理情感問題,甚至是在這類問題上學會保護自己也變得尤為重要,今天梅老師想借這個話題,分享臺灣親子教育專家陳安儀的一篇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還記得,我大學的時候,學校開了一門通識課程叫做「婚姻與家庭」,結果報這門課的人爆滿,想修還得抽籤。
  • 他因一句話得罪劉德華,演活《鹿鼎記》康熙,49歲逆襲成北大學霸
    萬萬沒想到,時隔多年,作為藝人的馬浚偉,在49歲知天命的年紀,順利從北大拿到了畢業證。別小看這個北大的畢業證,含金量可不低。馬浚偉的論文查重率僅為0.77%,他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可不是容易的事兒,北大那是多少人都仰望的頂級學府,更何況是光華這樣的優秀院系。
  • 那個660分考上北大,次年堅持退學讀技校的天才周浩,現後悔了嗎
    2008年6月底,青海省某學校的辦公室內爆發出了激烈的爭吵,一個年輕的男聲說道:「我想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話音剛落,一男一女的聲音回到:「不行,絕對不行,你那麼高的分數必須給我們報個清華北大!」另一個男聲也加入其中,說道:「是的,你不讀清華北大就可惜了!」
  • 青海學霸周浩,660分成績考入北大,卻主動放棄選擇讀技校
    這樣的成績意味著這個人報考清華北大沒有任何壓力。但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周浩的意願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而這時候家長的想法和孩子產生了分歧,家長認為清華北大是中國頂尖的學校,不去可惜了。最終周浩依舊是沒有拗過父母,2008年8月周浩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車。在進入北大後,周浩想把北京大學當成自己新的起點,他也試著接受自己學習的專業。
  • 放棄臺大讀北大,李敖之子李戡:希望自己是祖國的一部分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人應該有讀書的志向,人應該有個遠大的讀書志向。有這樣一個人,他在十八歲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臺大和北大錄取,他便是李戡,臺灣作家李敖之子。「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這句話是李戡在他的北大申請書中所寫。
  • 北大才女李雪琴成網紅段子手,我的孩子將來擺地攤又何妨
    當然這樣一個表面喪卻有內涵的女孩也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非議。有人說她北大新聞專業畢業,放棄在美國的留學生活卻選擇當網紅,給北大丟臉之類的,但我卻不以為然。她能頂住壓力,果斷放棄自己不想幹的事,探索自己想做的事兒,這本身就是一種勇氣。而在我們大多數人所受的教育中恰恰缺失了這樣的勇氣,無法面對失敗,甚至在不堪壓力下選擇輕生。
  • 北大教授戴錦華推薦!寒假給孩子看的50部電影
    從在這個意義上說,戴錦華教授認為:它是一本「給孩子的電影」還是「給成年人的電影」,並沒有本質的區隔。,讀《基督山伯爵》,牢牢地記住了一句與起伏跌宕的情節沒什麼大關聯的話,大意是:讀五十本精選的書,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 李雪琴:北大畢業最大的成就,是活成有底線的鹹魚
    最近的《脫口秀大會》,成了我閒暇時光的快樂源泉當時她在抖音上,憑極具個人特色的追星方法,成功被吳亦凡翻牌,成為「追星錦鯉」。這一次,她算是翻紅,連著上了幾次熱搜,人氣火爆。除了她講脫口秀真的很好笑之外,受關注的原因,還因為她是一位北大畢業的高材生。許多人討論她,其實是在討論,北大畢業之後來當脫口秀演員,是不是浪費了高學歷?
  • 48歲港星走出抑鬱,北大碩士畢業上熱搜:信仰,要用生命活出來
    「學霸」不僅成了近年來,極具危險性的一個「人設」。敢公開曬成績、曬學業的藝人愛豆,是越來越少。2018年3月,馬浚偉曬出北大錄取通知書。超級興奮地告訴大家,自己要去北大讀書了。在北大騎小黃車的馬浚偉沒有讀大學,的確是他過往的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