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繆禾
一年數次的紅牛"約架"又來了,但這次似乎有點不尋常。
當身心疲憊的時候,耳邊總能響起「困了累了,喝紅牛,」這句話經典口號,作為一款功能飲料,紅牛在中國待了35年,但不難發現,現在很多人說紅牛變了「味」,昔日的飲料巨頭,在不知不覺中也略顯「低迷」。
事實上,市面上有三種紅牛產品,都是一樣的包裝,不少人從小喝到大中國紅牛,實際上是「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那另外兩種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紅牛安奈吉飲料又是什麼回事呢?不僅包裝相同,連標籤也一樣。如果你對紅牛4年的商標「爭奪」有所了解,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了。
首先,為什麼會有三種紅牛?事實上,這與紅牛想要進入中國市場有很大關係。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紅牛已經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譽。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辦法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嚴彬出現,給紅牛提供了進入國內市場的機會。
因此,在1996年,紅牛商標的持有者泰國天絲和嚴彬共同出資成立了合資公司,紅牛維他命公司。從那時起,嚴彬就擁有了生產和銷售紅牛產品的權利。這也是目前市場上三種紅牛產品之一(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
2020年10月29日,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則行為保全裁定書讓消停已久的紅牛口水戰又再度升級。11月16日,紅牛維他命在其網站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人民法院裁定,中國紅牛擁有50年在中國獨家生產和銷售紅牛飲料的權利。」這一聲明引起了業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11月18日,天絲集團向媒體發表聲明:「我們強烈譴責嚴彬方利用合資企業發表虛假聲明,誤導公眾,從事非法經營活動。」
在此之前,兩家紅牛已經「鬧崩」。泰國天絲表示嚴彬的授權期限只有20年(2016年10月到期),而嚴彬卻說是50年。到目前為止,整個事情還沒定論,所以市場上也就有了兩款紅牛。
那麼第三瓶紅牛是從哪裡來的呢?紅牛安奈吉飲料其實也是由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授權在中國生產的。於2019年底進入中國市場。其實,這是因為泰國原包裝未能拿到批文,於是重新給予的一個新的紅牛。目的也很簡單,讓紅牛安奈吉飲料和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一起搶佔中國市場。這樣的狀態下,使得整個市場上出現了三種都叫紅牛的產品,且都是正版。而現在這樣的鬧劇,還沒有結束。
利字當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華彬集團,一家外資企業,一直試圖把自己裝點成中國的國有企業,打感情牌,悲情牌,從而混淆了基本的商業邏輯:「天下熙熙,皆為利往。」這才是紅牛故事的真正開端。
1995年,天絲老闆徐書標與嚴彬的會面,,在華彬集團於中國鋪天蓋地的營銷中,早已傳成了一段「民族企業家實業報國」的佳話。華彬集團稱,嚴彬是第一批海外華人企業家的傑出代表,早年他們曾南下泰國謀生,甚至還賣過血。華彬集團創立之初,歷經艱辛,與許玉萌「偶並「偶然」與許書標相遇,出於對祖國的熱愛與熟悉,他們一舉打開了中國的能量飲料市場。
事實上,紅牛的創始人徐書標也是來自海南文昌的華裔泰國人。1962年,40歲的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製藥廠。到了上世紀70年代,泰國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與中國90年代類似),工薪階層和工人已成為主要勞動力。徐書標發現了商機,在他的製藥廠——開發了一種名為「Krating Daeng」的「滋補飲料」,即紅牛的前身。
到了1981年,經過多年的營銷和品牌積累,紅牛飲料終於在泰國打開了市場,開始走向世界——據許書標自傳稱:「紅牛為我帶來每日11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12萬元)的收入」。也就是說,在1995年之前,泰國紅牛不僅在泰國流行,而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為此,徐書標在1987年授權了奧地利紅牛,自此,紅牛在國外有了第一個「代言人」。有趣的是,泰國紅牛賣到全世界168個國家,只有兩個國家得到許可:一個是1987年奧地利紅牛;一個是1995年的中國紅牛。
這樣說來,嚴彬和徐書標的相遇是偶然的嗎?再說,當時這種生意,是不是一個風口?有趣的是,上世紀80年代,嚴彬在泰國的主要業務是房地產。他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依靠亞洲金融危機在泰國的房地產行業賺了很多錢。又豈不知:房地產跨界跨國進軍功能飲料市場,若沒有成功先例,潛在的商機,技術的加持,誰敢嘗試?其次,華彬集團刻意突出自己的國內情懷和民族情懷,並藉此混淆商業的基本邏輯。
在華彬集團在中國的宣傳材料中,經常可以看到嚴彬帶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建設的渴望,選擇開啟中國功能飲料市場。事實上,1995年後的中國與上世紀80年代的泰國處境相似,當時隨著經濟的繁榮,體力勞動者的數量大量增加。可以說,這是一片沃土,渴望外資和企業進入,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常態。但令人費解的是,在嚴彬團隊與泰國天絲合作成立北京紅牛後,泰國天絲不僅為嚴彬提供了品牌授權,還提供了一系列的技術和專家支持,但嚴彬團隊卻一味邀功自賞。
只用了數月時間,就完成了談判、籤約、投產、上市等一系列工作——這些宣傳話語,就頻繁出現在各類媒體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視時代的力量,無視以往的成功經驗和幫助,將一個企業說到國家的高度,一味地給自己戴高帽子,這樣的說辭,實在是令人害臊。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是嚴彬的經典用語。
事實上,在過去的20年裡,嚴彬一直是紅牛在中國的「代言人」。即便如此,據《財經》報導,在2015年之前,北京紅牛已經有20年沒有召開過董事會了,而作為最大股東的徐氏家族從未獲得過一分錢分紅。在這一點上,如此看來,這似乎不像是遇水架橋,倒像極了過河拆橋。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