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丨人性尺度的把握讓我們更接近幸福

2020-12-28 卷帙草堂筆記
遠方 2017年10月丨雨崩

1983年,增田宗昭決定逆流而上,建立一家不一樣的書店,彼時,書店的市場正在下滑,人們都不看好增田宗昭的嘗試,然而,憑藉重視顧客價值和生活方式提案,增田宗昭創立的蔦屋書店開闢了全新市場,重新定義了書店。現在,蔦屋書店被譽為全球最美的書店之一,實體店超過了1500家,線上也擁有超過5000萬名會員。

三十多年的發展,可謂奇蹟。但增田宗昭對於這一結果,淡然處之,在他的理念裡,始終堅定著「設計」的概念,在他看來,未來的企業都將是設計公司,這個設計的內涵和外延比傳統意義上的要更有深度和廣度。

為什麼會如此?或者說,憑什麼蔦屋書店就能夠在實體書店整體唱衰的情形下獲得成功?增田宗昭認為,書店之所以限制了自身發展,就在於書店的目的限定在了賣書上,他認為,顧客要買的並不是書,而是書的內容,但顯然,很多書店只想把書賣掉完事。

2017年10月丨香格裡拉

買與賣之間的不對等造成了彼此背道而行,越走越遠,增田宗昭看到了問題所在,並據此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於是,成立後的蔦屋書店從選書、分類、布局、服務內容等等方面,構建了完善的體系,真正為顧客的需求而設立。

人類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看自由的尺度,在商品消費中,所謂自由的尺度,即擁有可以選擇商品的自由,從買方市場到賣方市場,是社會的進步,選擇的餘地有多大,就意味著商品經濟發展有多快。人們也只有在解決了溫飽之後,才會考慮個性化需求,對於賣家的創新而言,這是條件,也是機遇。

2017年11月丨納帕海

在書店領域,增田宗昭和他的蔦屋書店做到了,正是他的巨大成功,引起了武雄市長樋渡啟祐的注意,作為一位致力於為轄區內人民提供更好的市政服務的市長,樋渡啟祐在調查中發現市圖書館的利用率非常低,這與圖書館的初衷相悖,在尋找解決方案時,他看到了蔦屋書店的成功案例,深以為然,旋即找到了增田宗昭,委託他的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公司來管理武雄市圖書館,經過一系列改造,2013年,圖書館很快成為了日本單一展館年觀眾數超過一百萬人次的三個場所之一,要知道,武雄市圖書館所在地人口僅5萬多。

生活方式提案讓增田宗昭的思路更加廣闊,立足於需求,創新於選擇。蔦屋書店解決傳統書店高高在上的刻板形象,既然顧客需要的是書的內容,那我就提供書籍、唱片、影碟出租服務;既然顧客在選書上需要的是一系列相關內容,那我就在書架分類是更加精準,讓各領域專業人才充當導購員,為顧客提供最全面的信息選擇;既然顧客在意讀書時候的氛圍,那我就在店面設計、場景布置中提供一種舒適感。

2017年5月丨麗江

是的,增田宗昭提到了「舒適」。如果回過頭去看,你會發現增田宗昭堅持的顧客價值、生活方式提案,無一例外,在邏輯上都最終指向了「舒適」。而他所認為的,企業都應該是設計公司,設計的目的不就是在於讓人感到舒適嗎?

進一步,增田宗昭提到了一個讓我眼前一亮的詞——人性尺度。他說,這個詞還是在與設計公司交談中得知的,所謂人性尺度,就是把握時間和空間的關係,讓人在其中感到舒適。可見,人性尺度最初出現在建築設計上,後被引入到其他領域。其道理十分簡單,凡是真理,皆簡單至極。人性尺度即是如此。

他將人性尺度引入到了書店運營中,很快在實踐中收穫了豐厚回報。常常在想,我們往往缺失把握人性尺度的能力,譬如金錢,金錢當然是非常好,但細細一想,我們的目的並非獲得金錢,而是通過金錢來獲得幸福。換言之,幸福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而金錢,是手段和途徑。

2017年11月丨尼西

然而,在名利場中,走久的人會迷失了目標,本末倒置地將獲取金錢當成了人生追求,最終成為金錢的工具和奴隸,非但不幸福而反受其控。無怪乎古人要感慨,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人性尺度是一種絕佳的人生狀態,它讓我們在空間和時間裡活得自由通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許,它還不能讓我們直接獲得幸福,但無疑能讓我們更加接近幸福。

我們身處在最壞的時代,效率優先讓太多的成功同質化,名和利哪一樣都是人生路上的必選項,我們又身處在最好的時代,多元化的社會讓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有了多豐富的內涵,人性尺度把握的主動權依舊在我們手中。

2018年1月丨元陽

年歲的增長,會讓我們頓悟,成功和幸福一樣,是一種狀態,在時間和空間中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就是幸福的全部註腳。我向來追求這樣的自由通透狀態,並且深知,只有你的內心自由了,無論得抑或失,都能夠坦然接受。

這是通往幸福的一條絕佳的道路。

2017年10月丨雨崩

相關焦點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2020年,實體書店在上海算得上是「開一家、火一家」。從3月幸福集薈黑石公寓店開業,到12月大隱書局·九棵樹藝術書店、蔦屋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多抓魚循環商店輪番登場,「老百姓對書店目前是強需求,不只是看看熱鬧。」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評價。與此同時,「拍照打卡發朋友圈」的「一條龍」操作,無一例外地伴隨著這些新開業的書店,一如當年鍾書閣、西西弗書店開業時的情景。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代官山的蔦屋書店裡最近的車站有點距離,但11月底的夜晚,設在外面的位子都被坐滿,其間拉著寵物狗的太太們聊著天穿梭,不管受過多少批判,這風景給我們證明,至少在東京這塊地上,蔦屋書店所提供的目標和概念被周圍的居民接納了。不知這家店的經營背後有多少來自「大數據」的貢獻,但這些複雜而現實的計算和安排,最後在消費者面前體現出來就被一句話概括:「舒服」。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
  • 「全球最美書店」來了!蔦屋書店籤約落戶西湖區
    籤約的項目包括林德工程亞太區總部、「村村兔」電子商務平臺、蔦屋書店中國首店、紅洋科技微小型智慧機器人、浙江美濃新製造業創新中心等。代官山蔦屋書店(來自官網)蔦屋書店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全球最美書店、森林中的圖書館、北野武最常光顧的書店等。
  • 「窺探」蔦屋書店火爆的秘密
    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其中日本有1300家,會員人數有700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蔦屋書店目前在華有5家分店,其中臺灣有4家,分別是臺北時代百貨店、臺北松山店、臺北內湖店、臺中店。
  • 《東京本屋》作者說: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不可小看的「積分卡」在代官山蔦屋書店負責設計總監的是原研哉,他在幾年前和增田宗昭的對談裡回憶道:「策劃代官山蔦屋書店的時候他(增田宗昭)跟我說,近年日本尿褲的銷量產生了變化,成人用的尿褲超過了嬰兒用的,我們一直注重於TSUTAYA這個給年輕人的項目,但現在必須認真地面對成人了。」
  • 蔦屋書店的模式是否可複製?
    整理:贏才商學院圖片/銀座蔦屋書店 來源/蔦屋書店官網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其中日本有1300家,會員人數有700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之所以要以「書店」冠名是因為當時的錄像店成人色彩很重,書店更有格調一些。 彼時日本的書店、CD店、DVD店行業沒落勢頭明顯。增田宗昭的第一個書店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但增田宗昭堅持的原因非常簡單:當時日本的唱片CD賣得很貴,一個就要上百人民幣,很多人根本沒有機會聽或看。蔦屋書店就是要提供給人們一個場所,讓「對生活有品質追求的人」更容易找到喜歡的、適合的好東西。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這些動作可以看作是蔦屋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所作的準備。上述書店其實都有不少亮點,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開業後被短暫關閉,折騰了一番。天目裡蔦屋書店和即將於12月份開業的上海上生·新所項目無疑將是今年蔦屋的重磅項目,更重要的是這是蔦屋在中國大陸的亮相作品。
  • 漫步東京 - 代官山蔦屋書店
    感謝萬能的朋友圈,朋友們給我非常多的推薦,而諸多的推薦中,有好幾條都指向了同一個地點:代官山蔦屋書店。也許是大家知道我愛逛書店,也許是這個地方的確值得去。無論如何,我都為這個地方留下了安排。特別巧的是,我們第三天入住的酒店是目黑雅敘園,這個酒店很棒,第一次看山水-人文-酒店能融合的這麼好。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如果單向空間都如此,那豈不是全國眾多默默無聞的小書店情況更糟?單向空間淪落如此境地,固然有疫情短期影響和書店業長期受電商衝擊的大背景;但之於單向空間這個個體來說,可能更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許知遠個人。許知遠作為一個知名的文化大V,因為對前東家的失望,便聯合了幾個媒體朋友開始走上了「文化人」從商的道路。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這些動作可以看作是蔦屋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所作的準備。上述書店其實都有不少亮點,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開業後被短暫關閉,折騰了一番。天目裡蔦屋書店和即將於12月份開業的上海上生·新所項目無疑將是今年蔦屋的重磅項目,更重要的是這是蔦屋在中國大陸的亮相作品。
  • 從蔦屋書店,看日本新零售
    要說無人超市,我覺得更像用科技吸睛的一個噱頭,從傳統的人工收銀變成了無人收銀,所謂新零售不僅僅是為了節省不用拿手機付款的10秒鐘,而是從「賣貨」的本質上提升用戶體驗。因此,想要實現「新零售」,不單單是打通線上線下物流這麼簡單,不管是是實體門店,還是線上商城,我們更多應該考慮的是「賣貨」概念上的轉變。在這一方面,我們不妨看看鄰居日本的企業是怎麼做的。
  • 蔦屋書店的經營哲學,你學不會
    文|銳裘上個月的 Future Space,我們推薦了即將開業的杭州天目裡,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即將落地於園中的,國內首個「蔦屋書店」。只要是對日本當代商業與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必定對蔦屋書店有所了解,而不論它在中國的首家店落在哪裡,都必將是 2020 年國內現象級的商業事件。
  • 最貴一本書將近40萬元,揭秘上海蔦屋書店的獨一無二
    看點一:老建築的新生與10月開業的蔦屋書店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門店——杭州天目裡店不同,上海蔦屋書店入駐擁有96年歷史的保護建築——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相較杭州店的年輕、現代風格,上海蔦屋的歷史厚重感更強。限於老建築層高,店內不見蔦屋特色的超高落地書架,相反擁有其他蔦屋不具備的獨特歷史韻味。
  • 探店|去上海蔦屋書店?別看書
    落座於上世紀最繁華、最高雅的名流社交場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上海蔦屋書店承載著更多別樣的期待。這是自杭州首店之後國內的第二家蔦屋書店,從12月24日開業至今,預約門票連日售罄。預約爆滿,它值得嗎從豪華配置來看,上海蔦屋書店值得上海人民這般熱情。書店佔地2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樓。
  • 蔦屋書店的中國新戰略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上海蔦屋書店的一樓長廊,是許多人「拍照打卡」的必選項 「空間設計的確可以為書店加分,但國內一些書店沒有拿捏好空間設計的尺度,店裡的『人造景觀
  • 雜誌罪 《B》雜誌,蔦屋書店,什麼是日本的「熟年人」?
    雜誌為我們介紹了當下蔦屋書店和很多品牌合作推出的相關產品,其中有星巴克,蘋果這樣成功的商業品牌。蔦屋書店和這些品牌合作,成功推出聯合產品,或者讓蘋果進駐書店,大大提升了書店的運營層面,是非常成功的書店運營案列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六本木蔦屋書店 來源/CCC官網   於蔦屋,成都尚屬拓荒之地,但TOD這一形態,它再熟悉不過。蔦屋在東京最大規模的TOD街區改造——澀谷站以及二子玉川站、六本木新城等TOD項目均有門店。   毫無意外,蔦屋選中了百年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落腳。該建築面積約2000平米,西班牙傳教風格與蔦屋的東方美學碰撞,混搭氣質噴薄欲出。   此情此景,可在日本京都崗崎蔦屋書店中略窺一二。這個門店,內置於平安神宮旁的京都會館中,門頭內飾陳列間無不透著濃濃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