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穎教授:小細胞肺癌迎來新標準治療模式

2020-12-24 瀟湘名醫

肺癌分為兩大病理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30年來,針對他們的治療格局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火者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方法突飛猛進,特別是靶向治療引領下的精準治療,開啟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全病程管理階段。

冰者小細胞肺癌,標準治療方案一用就是近30年,長期處於「停滯時刻」。

這種嚴重的不平衡狀態,因IMpower133試驗被打破,治療模式被改寫,小細胞肺癌診療自此掀開全新的一頁,邁向無盡的未來。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吉林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程穎教授,請她介紹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

程穎教授

健康報

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小細胞肺癌治療沒有顯著進展?臨床上,針對這部分中國患者通常採用哪些治療手段?效果如何?最主要的難點是什麼?

程穎

小細胞肺癌侵襲性強,與吸菸密切相關,屬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腫瘤倍增時間短、生長迅速,早期就會出現遠處轉移,約60%~70% 患者診斷時已為廣泛期。

儘管小細胞肺癌對初始治療非常敏感,但很快復發進展,復發後缺少有效的治療手段,5年生存率不足5%。之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進展非常緩慢,自依託泊苷聯合鉑類(EP/EC方案)成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標準治療選擇以來,研究者一直在探索能夠為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更多生存獲益和更安全的治療方案。

近30餘年中,在廣泛期小細胞肺癌進行的40餘項研究,並沒有新的方案超過EP/EC方案,直到免疫治療出現,免疫聯合化療使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獲得OS的顯著改善,才為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建立了新的標準。

針對復發的小細胞肺癌,1996年,拓撲替康獲FDA批准,用以二線治療小細胞肺癌。自此,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仍罕有進展。其中包括第三代化療藥物紫杉醇、吉西他濱、多西他賽,以及多種靶向藥物,治療效果均未能超越拓撲替康。

最近,針對復發小細胞肺癌,新型化療藥物Lurbinectedin終於憑藉35.2%的客觀緩解率(ORR)和9.3m的總生存期(OS)為小細胞肺癌帶來新的二線治療選擇。

憑藉2期研究,免疫單藥nivo/pembro和多靶向抗血管藥物安羅替尼也為既往沒有標準治療選擇的小細胞肺癌確定了標準。

雖然,從一線到後線,小細胞肺癌治療都有所突破,但是小細胞肺癌OS的改善仍然有限。

由於SCLC起源多樣,基因組複雜,基因組分析發現,小細胞肺癌存在更顯著的染色體缺失,基因拷貝數改變,表觀遺傳學異常,存在明顯的時空異質性,其中復發耐藥的小細胞肺癌異質性更加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單純針對某一通路或者基因改變的藥物難以發揮作用。另外,目前,人們對小細胞肺癌的起源、發病機制的認識非常有限,小細胞肺癌每種亞型的關鍵缺陷點和針對性治療仍未確定,即使分子分型初步顯現,依然沒有實現分型而治。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新藥的問世,小細胞肺癌治療也將迎來日新月異的進步。

健康報

今年2月,阿替利珠單抗獲批上市,打破了小細胞肺癌治療的困局,作為中國研究的相關負責人,請您介紹一下它的抗腫瘤原理,以及相關臨床試驗結果?

程穎

創新突破:

阿替利珠單抗是一種具有高度親和力的人源化PD-L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靶向性IgG1(一種催化抗體)單克隆抗體,除了阻斷PD-L1與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的結合外,同時阻斷PD-L1與B7-1(一種重組蛋白)結合,使T細胞免疫殺傷功能獲得更充分的恢復。

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還能特異性活化PD-L1陽性的NK細胞,改善巨噬細胞ADCP(抗體依賴細胞吞噬效應)誘導的免疫抑制,多個層面使抗腫瘤免疫正常化。另外,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與PD-1抑制劑不同的是,不與免疫細胞表面的PD-L2(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2)結合,可能與降低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如免疫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相關。

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在Ⅲ期臨床試驗中達到雙終點(PFS和OS)陽性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療法,實現了30年來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突破,建立了新的標準治療模式。

患者獲益:

國際、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Ⅲ期IMpower133試驗證實,與傳統化療相比,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化療方案可顯著提高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獲益,中位OS達12.3個月,降低24%的疾病進展風險;中位PFS(無進展生存期)達5.2個月,降低23%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超過1/3的患者生存時間超18個月,病情得到持續緩解的患者比例是化療組的近3倍。

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的安全性可控,對正常組織中的PD-L2/PD-1相互作用無影響,能儘可能減少正常組織中的自身免疫反應。

這項研究中納入了100位中國患者,為中國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接受阿替利珠單抗+化療的療效提供了證據支持。

指南認可:

根據Impower133研究結果,2019 V1小細胞肺癌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率先將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方案作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推薦,而且為I類證據優選方案。

鑑於2020年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阿替利珠單抗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適應證,今年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也將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方案作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推薦,1A類證據,同樣也是優選治療方案。

健康報

在我國,阿替利珠單抗幾乎與全球同步上市,獲批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患者援助項目也快速啟動。這一系列的「中國速度」,對於中國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意味著什麼?

程穎

快速獲批,接軌國際。近年來,創新藥物在國內的獲批速度加快,幫助中國患者能更早享受到更先進的治療手段。2019年3月,美國FDA批准阿替利珠單抗小細胞肺癌適應證,不到一年的時間,阿替利珠單抗小細胞肺癌在中國獲批,見證了中國政府加快新藥審評,讓中國患者能夠與歐美同步使用創新藥物的決心和實踐。

患者援助項目快速啟動。今年5月,上市後僅3個月,為了儘快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承擔起社會責任,中國癌症基金會聯合企業啟動了小細胞肺癌患者援助項目。

健康報

據悉,包括阿替利珠單抗在內的多個PD-1/PD-L1已經進入《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作為一名醫者,您認為這一舉措的作用包括哪些?

程穎

治療指南和共識是臨床診療的最主要指導依據,特別是對廣大基層醫生而言,規範化、標準化的治療尤為重要。

2020年~2030年是實現我國腫瘤防控目標的關鍵十年,如何提升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成為實現目標的關鍵要素。晚期腫瘤患者的規範治療至關重要,目前發布的臨床診療指南和共識是醫生臨床實踐的重要依據,也是保證診療工作標準化、規範化的依據。目前,已有眾多的PD-1、PD-L1抑制劑在中國獲批上市,但不同藥物獲得的適應證不同。在臨床實踐中,需要依據指南推薦進行選擇。

目前,目前肺癌的治療正在迅猛發展,臨床醫生應該積極推動療效顯著、安全性好、適應證明確的新藥進入臨床實踐。

近年來,在抗癌領域,我國大力創新,大幅提高了對癌症患者的保障力度。最新施行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是基本的納入醫保目錄的條件。

希望包括阿替利珠單抗在內的臨床亟需創新藥物,能儘早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更大程度地提高藥物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編輯:徐秉楠

審核:曹政

【來源:健康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i Hope學院:張明暉教授談小細胞肺癌新起之秀
    「暉」光日新:張明暉教授談小細胞肺癌新起之秀 其中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類型,具有進展快、轉移早、易復發的特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多年來均以化療為主,依託泊苷與鉑類藥物聯合的EP/EC方案作為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金標準方案長達30餘年,後線治療選擇也非常局限。
  • 小細胞肺癌已經有了新的治療方法,藥物不止一種,需要儘早使用
    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一直困擾著臨床醫生,與非小細胞肺癌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的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早期就容易發生遠處臟器轉移,雖然對放化療敏感,有50%至70%的患者對初始化療有反應,但可惜的是,這種有效性大部分病人維持時間都不長,復發機率極高,一旦復發轉移,二線、三線化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 一文盤點|小細胞肺癌一線藥物治療進展
    小細胞肺癌(SCLC)大約佔所有肺癌患者的15%,約1/3的患者病變局限於胸部。手術僅適用於少數I期SCLC患者(2%-5%)。對於不可手術的局限期SCLC患者,同步放化療是標準治療。2018年之前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標準為EP(依託泊苷+順鉑)方案,一線後維持沒有標準推薦,二線有拓撲替康等單藥,三線沒有標準推薦。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如何看待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進展和未來探索方向呢? 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總數15%左右,是肺癌中治療效果最差的類型,屬於極端惡性腫瘤,如果不治療,患者從診斷到最後結束,大約只有3-6個月左右。
  • 中醫牛小培治療肺癌:小細胞肺癌的症狀有什麼?
    小細胞肺癌又稱小細胞未分化癌,是肺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約佔原發性肺癌的1/5。患有該病的患者一般比較年輕,多在40-50歲左右,並且多有吸菸史,男性患者的比率高於女性患者。癌細胞常侵犯管外肺實質,易與肺門、縱隔淋巴結融合成團塊。癌細胞生長快,侵襲力強,遠處轉移早,常轉移至腦、肝、骨、腎上腺等臟器。
  • 陳明教授:放療和免疫,III期肺癌治療的「天生搭檔」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在「英雄常在,治癒可期——III期肺癌雲海峰會」舉辦期間,「醫學界腫瘤頻道」特意對話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胸部腫瘤放療科陳明教授,請陳教授就放療和其他治療手段在III期NSCLC的應用現狀進行全方位的解答。
  • 浙江大伯脖子和臉一樣粗,一查竟是肺癌晚期!有這個症狀要警惕
    著名肺癌診治專家、杭州市一醫院集團管委會主任馬勝林教授介紹,根據病理類型,肺癌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總數的15%,是一種侵襲性強且增殖迅速的惡性腫瘤。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後極差,有2/3的患者初診時就已經到了廣泛期,即發現疾病的時候已出現了遠端器官或淋巴結轉移,確診後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2%。
  •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快!希望在哪裡?如何圍剿它呢?
    小細胞肺癌發病約佔肺癌的15%左右,生物學特性不同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方案也有很大不同,它屬於惡性程度高、進展速度快的那類腫瘤。初診時晚期患者的比例太大,希望在哪裡?該怎麼治療呢?病人出現咳嗽、咯血等不適而行影像學檢查,發現肺部腫物,需要病理診斷。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說大咖直播系列第二期,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教授,為大家詳細解答「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的關鍵問題。特別感謝參與文字整理的兩位志願者Teresa和Suya;完整視頻可在人民好醫生App上搜索回看。
  • 肺癌可以治癒嗎?醫生說,要看類型和治療方案
    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了我這裡我們就先不說其他惡性腫瘤了,我們就說一下肺癌的預後與哪些有關係吧,首先是肺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肺癌,其五年生存率不同,分期不同,預後不同,如果患者的治療方案不同,那麼預後也將會是不同的。
  • 肺癌來臨前的5次「暗示」
    組織病理學上,肺癌被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兩大類。絕大多數肺癌屬於非小細胞癌,相比之下,非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較低,一般經過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60%,若是3期手術後發生轉移,5年生存率則會降低到5%-10%。
  • 宋霞、田瑞芬教授: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TKI耐藥的NSCLC...
    田瑞芬教授:對於21外顯子點突變L858R突變的患者來說,A+T的獲益可能更多。目前可能會選擇初治的患者,或者經濟能力較好,年輕、體力好,沒有治療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選擇A+T的治療模式。目前國內外的研究都表現出了PFS的獲益,OS的獲益還有待於探索。
  • 健康課|TVB資深老戲骨曾偉權因肺癌離世
    肺癌是目前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五個癌症患者裡就有一個是肺癌!但肺癌並非不可治癒,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發現的肺部原位癌五年的生存期可以達到95%以上。中華肺癌學院院長、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1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往,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然而現在很多患者憑藉新的治療方式活過了八年,甚至十年;未來,我們有信心將肺癌變成『慢性病』。
  • 肺癌來臨前,身體會給你5次「暗示」,不重視會害了自己
    但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卻很高,小細胞肺癌一般生長的速度較快,而且會在腫瘤生長初期就發生血行播散轉移和淋巴結轉移等,所以倍增時間大約2個月到半年,患者病情發展迅速。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陳椿教授也表示,肺癌中最難治的就是小細胞肺癌,平均生存期大約一年時間,其生長速度非常快,短時間內就可以擴散。
  • 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迎來免疫治療新時代!首個PD-L1單抗在...
    放化療後使用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的PACIFIC模式成為III期不行切除NSCLC治療的金尺度。2020年2月29日,在III期肺癌雲海網絡峰會上,正式宣布上市,迎來肺癌免疫治療新時代。從腫瘤位置來看,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依然局限在胸腔內,屬於局部生長,相較於已經發生遠端轉移的IV期(又稱晚期)而言,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臨床治癒為目的,是一個治療的關鍵窗口期。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協作組主席吳一龍教授表示,「對肺癌患者而言,III期是最重要的一個分水嶺,也是肺癌治療的關鍵窗口期。
  • 肺癌這個病,其實是可以治癒的,關鍵就在『早』!
    肺癌是我國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一種癌症種類。然而,肺癌的治癒率低,主要與肺癌早期發病很難察覺,確診疾病時多為晚期有關係。此外,肺癌的治療效果,也與肺癌的不同類型,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患者的情緒等一系列因素有關係。肺癌能治癒嗎?
  • 五款PD-1/L1單抗:免疫治療國內外肺癌適應症盤點!—抗癌管家
    ) 聯合卡鉑和紫杉醇,用於一線治療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 聯合培美曲塞和鉑類化療藥物,用於一線治療EGFR/ALK陰性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 美國FDA獲批適應症: 單藥用於一線治療PD-L1陽性的、EGFR/ALK陰性的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 「我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療適合我嗎?」
    在沒有藥物禁忌症、藥物過敏的前提下,晚期肺癌患者一線治療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都會獲益,比如:化療聯合PD-1或PD-L1相比只做化療,疾病緩解時間、有效率、總生存期都能得到改善。
  • 肺癌靶向治療新突破!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位總生存期超過3年
    肺癌精準醫學OS峰會現場 大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靶向藥物因其高精準治療優勢,已成為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過去十幾年,肺癌靶向藥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中不斷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