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萊塢專題|兩個迪士尼最為成功的系列電影品牌的運營理念對比:漫威宇宙 vs星球大戰

2021-02-07 深萊塢



《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和《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兩個系列電影都利用了粉絲多年的情感投入作為武器,但是星球大戰的運作更為大膽。




兩個迪士尼最為成功的系列電影品牌的運營理念對比:

漫威宇宙 vs星球大戰

隨著迪士尼迅速轉變成娛樂界業務最多面性的傳奇機構,當過去一年中全球最火爆的兩部大片都是米老鼠自家的作品時,就一點都不令人覺得意外了。


《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和《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都帶來了現象級的收益。前者是來自漫威影業花費10年打造的宇宙體系的一部高潮巨製。而後者是一部被業內熱捧的暗黑系列新三部曲的延續。這兩部電影都帶著龐大的粉絲群體登陸院線:欣賞過漫威電影宇宙之前18部電影的數以千萬計的影迷們肯定會繼續關注《無限戰爭》的內容走向。




然而,《星球大戰》自70年代末誕生以來一直都被譽為跨時代經典之作,這個美譽在2015年《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上映後開始從21世紀初期的一系列令人失望的前傳作品中有所復甦。但是這兩個系列大片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如何影響,顛覆,甚至是利用它們最熱心的粉絲們的期望。


這兩個系列電影與它們的粉絲都有一定的時間沉澱,甚至一部分粉絲都是和這些電影裡的角色一起長大的,這個過程讓粉絲們對電影產生了深刻的情感投入。這兩部系列電影都通過多年來它們推出的電影,伴侶書,電視連續劇和粉絲見面會等形式培養了與粉絲的這種情感聯繫。


但是在《無盡戰爭》和《最後的絕地武士》中,兩部系列電影都故意破壞了粉絲群體對作品原有的熟悉歷史,提供了大幅的改編。在《無盡戰爭》中,備受關注的超級反派滅霸,成功獲得了全部六顆無限寶石,然後隨著他的手指一動,宇宙一半的人口就消失了,其中一些超級英雄也難逃厄運,包括蜘蛛俠,巴基和黑豹。



《最後的絕地武士》將盧克·天行者變成了一個令人厭煩的,悲觀的,沉默寡言的絕地大師,這是在他犧牲自己以拯救少數剩餘的反叛者們之前,讓他們可以舒適地進入千年隼號。連馬克·哈米爾(盧克·天行者扮演者)都很難接受他的角色曲線如此大的轉變。《無盡戰爭》和《最後的絕地武士》這兩部電影都不會給你帶來溫暖的感覺,就像在暴風雨中忘記帶傘的感覺一樣。


然而,迪士尼的這兩部超級巨製——無論是商業回報效益還是網絡評論的結果都顯著不同。 


《無限戰爭》打破了全球和美國國內票房開放周末的紀錄,其84%的「新鮮」爛番茄評級與漫威宇宙的其它作品相當。 只有黑豹和第一部復仇者電影在漫威宇宙電影中擁有更高的影評分數。



《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結果卻完全相反。它的票房收入按照星球大戰的標準來看的話是令人失望的。這部電影在開幕周末之後有69%的跌幅,雖然其47%的「腐爛」的爛番茄觀眾評分更多是由水軍惡性攻擊,而不是影迷統一評分達成的共識,但還是讓部分影迷對萊恩·詹森導演的這部電影造成了無可置疑的強烈反感,而這種負面情緒在J·J·艾布斯導演的《原力覺醒》電影中是不存在的。


但影迷對《最後的絕地武士》的兩極分化的反應並不代表影片的缺點;相反,這恰好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最後的絕地武士》讓它的角色和故事自由發展,即使這意味著破壞了原系列片的核心價值,會失去一部分粉絲。 但是,就像凱洛·倫說的:「讓過去成為過去吧;殺掉它,如果你必須這麼做的話。」



今天,《帝國反擊戰》可能被認為是星球大戰系列中最棒的作品。但它在1980年上映時也經歷過粉絲們類似的不滿。達斯·維達說出「我是你的父親」的那一瞬間已經深深地刻畫到文化詞彙上了。但它是電影中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的,改變傳統敘事規則的反轉。


比如,漢·索羅被凍結在硝酸甘油中是一個多麼令人不寒而慄的畫面! 就像《帝國反擊戰》一樣,《最後的絕地武士》也沒有從這種令人震驚的劇情作出讓步:盧克·天行者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神話般的絕地英雄; 芮的父母親是與天行者或克諾比血統無關的無名小卒;粉絲們最喜愛的阿克巴海軍上將真的終結於一場毫無儀式感,屏幕外的死亡;還有,盧克·天行者真的過世了。


但是《最後的絕地武士》並不僅僅繼承了《帝國反擊戰》中大膽的敘事方式——它還利用星球大戰的歷史來顛覆觀眾們的期望,並且讓粉絲們感覺好像真的在這個存在了幾十年的世界裡度過了同樣的時光。盧克·天行者在離開熒幕之後的幾十年中,並沒有發現敘述停滯的狀態;相反,就像任何引人注目的角色一樣,他也在演變。我們在《最後的絕地武士》中遇到的盧克早已不是塔圖因行星上那個稚嫩的農場男孩了。他已經被絕地組織虛偽的規矩,以及在凱洛·倫身上體會到作為導師的失敗情緒所壓倒。



《最後的絕地武士》是星球大戰系列的流暢延續,它挑戰觀眾重新審視他們對此系列電影的懷舊情緒,並邀請觀眾與其中的角色一起跳入到深淵。


然而,漫威宇宙貌似在《無限戰爭》中對其超級演員陣容進行了大清除。以一種令人心痛的告別方式消滅了一半的超級英雄,但漫威早就給自己準備好了後手。正如看到彼得·帕克害怕未知並且說:「我不想去」一樣,這一刻自然湧現的想法是,「我知道蜘蛛俠續集已經在籌備中了。」我們可以期待的是滅霸肆意妄為地毀滅世界的舉動將被組織——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如何阻止他。


像蜘蛛俠和黑豹這樣的新英雄角色,他們表面上遇難犧牲了,但是我們知道他們這些年輕英雄將會是撐起漫威宇宙第四階段的核心人物,同時我們也知道像美國隊長和鋼鐵俠這些在《無限戰爭》中倖存下來的英雄都是由合同即將到期的演員扮演的。我們目睹的並不是一部大膽的、大規模的情感高潮的作品,目睹的只是一個噱頭,意在確保粉絲們明年乖乖地繼續回到影院中,弄明白故事如何繼續展開。



也許如果《無限戰爭》選擇殺死其年長的英雄,或者殺死年輕和年長英雄的組合 —— 比如鋼鐵俠,美國隊長,星爵和巴基的組合,那麼結局可能會更有可信度,並對這個系列電影產生更大,更長遠的影響。


相反,正如大多數粉絲們所預料的那樣,復仇者聯盟第四部應該會把它這些犧牲的新英雄都帶回來,帶我們回到漫威宇宙的現狀。這就是漫威宇宙體系的問題核心:情感和敘事的風險都由新的「階段」,新的英雄,和潛在的續集組成的無限循環來規避。



這將在未來產生更多類似於《無限戰爭》的交叉事件。 系列電影不思考自己的歷史或如何顛覆自己的歷史;而一味地考慮如何繼續其無限循環的模式。這是一種出色的商業計劃,但不是一種能用人性,主題深度和實際風險來講述故事的方式。


它讓《最後的絕地武士》這樣的大片感覺像一隻獨角獸。 通過不僅考慮自己的精神資產,而且還讓芮、費恩和波·達默龍這些新英雄以及他們代表的新價值觀登上舞臺。《最後的絕地武士》集中體現了幾十年的系列電影是如何處理其歷史,而不陷入重複前作的困境。 讓過去成為過去就是星球大戰確保未來持續發展的方式。



引用及參考資料:

①本文介紹的研究成果屬於《The Ringer》美國流行文化網絡平臺,詳見《The Right Way to Deal With Franchise History》本文對內容進行了細微刪減。

https://www.theringer.com/movies/2018/5/4/17315514/avengers-infinity-war-star-wars-last-jedi-endings 


 編譯:上官勁、阮曉旭  責任編輯:陳夢菲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中國的好萊塢 世界的深萊塢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漫威總裁凱文·費奇打造《星球大戰》 他要離開漫威電影宇宙?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四,外媒傳來一個讓漫威影迷有些擔心、而《星球大戰》粉絲則無比興奮的消息——漫威影業總裁、一手打造了擁有數百億美元票房的漫威電影宇宙的凱文·費奇,將負責製作一部新的《星球大戰》電影。此消息一出,人們也不禁紛紛猜測,凱文·費奇這次「跨界」究竟是玩票性質,還是他離開漫威轉投盧卡斯影業的前兆?
  • 漫威宇宙和星球大戰系列誰的影響力更大?
    漫威宇宙和星球大戰系列誰的影響力更大?今天湯湯在某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思考了許久,還是想來盤一下,「星球大戰系列」的影響,下列文字無引戰意圖,只是想從客觀的角度來簡單分析一下,如陳述有誤,還望各位海涵。
  • 42年的超強生命力,102億美元票房,迪士尼再造星球大戰宇宙?
    自從1977年上映第一部《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以來,該系列共有三部前傳電影,三部正傳電影,三部後傳電影,以及兩部外傳電影先後上映。前後持續42年的超強生命力,11部電影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超過102億美元的總票房,在經歷了天行者傳奇最終章《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之後,迪士尼又該如何把控這一超強「IP」的未來呢?
  • 42年的超強生命力,102億美元票房,迪士尼再造星球大戰宇宙?
    自從1977年上映第一部《星球大戰:新希望》以來,該系列共有三部前傳電影,三部正傳電影,三部後傳電影,以及兩部外傳電影先後上映。前後持續42年的超強生命力,11部電影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超過102億美元的總票房,在經歷了天行者傳奇最終章《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之後,迪士尼又該如何把控這一超強「IP」的未來呢?
  • 迪士尼+盧卡斯影院 打造「漫威式」《星球大戰》
    八年前,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Lucasfilm),在這筆高達40.5億美元的交易成交後,迪士尼宣布,已有三部《星球大戰》電影在製作中。
  • 漫威重啟漫畫宇宙,發行新的《星球大戰》
    近日,果殼閱讀引進出版了漫威與盧卡斯聯手推出的《星球大戰》漫畫,這也是出版權回歸漫威後的全新星戰漫畫首次在國內正式引進出版。1977年3月,漫威出版了第一本星戰漫畫,並賣出了超過百萬的銷量。在那之後的九年裡,漫威一直是星戰漫畫的出版商,直到1991年轉由黑馬出版。隨著漫威和盧卡斯相繼被迪士尼公司收購,星戰漫畫的出版權從2015年起,又從黑馬轉回了漫威。
  • 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加盟星球大戰,兩個宇宙宇宙會聯動嗎?
    這個傳聞最開始是piratesandprincesses發布的,他們表示未來幾周盧卡斯影業將官宣鋼鐵俠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正在認真協商加盟老搭檔喬恩·費儒打造的星球大戰電影宇宙系列脫離漫威,星戰再就業,還是在迪士尼,小羅伯特唐尼並不是第一個,目前星戰宇宙電視劇《曼達洛人》的編劇和製片就是喬恩·費儒。
  • 星球大戰:迪士尼帝國的絕地反擊
    虎嗅註:作為新一任的北美影史票房冠軍,《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再次印證了艾格入主迪士尼後」買買買「的成功,也令全球電影工業再次看到了迪士尼帝國的絕地反擊
  • 迪士尼IP運營背後的商業密碼
    迪士尼自有IP的來源最為深遠。1923年創辦的迪士尼,起初它是一家動畫製作公司。華特·迪士尼的天資和雄心推動迪士尼逐漸成為動畫製作公司中的佼佼者,並成功創造出迪士尼第一個自有IP,也是迪士尼最深入人心的IP——米老鼠。在迪士尼發展的一百多年歷史裡,華特·迪士尼成功地創建了迪士尼自有的IP品牌,米老鼠、唐老鴨、高飛、小熊維尼等一系列卡通人物形象從美國走向世界,迪士尼品牌也逐漸深入人心。
  • 星球大戰「入華」
    全球第一大娛樂帝國迪士尼花五年時間建成了其在中國的第二個主題樂園,在兩年前挑中劉亦菲出演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花木蘭》真人版,本周,迪士尼再次放出「大招」,選擇與中國最頭部的IP運營者閱文,合作共創頂級IP「星球大戰」。
  • 科幻電影第一大IP,星球大戰系列,為什麼在中國火不了
    影響最大的系列科幻ip,現在看來無疑你會說是漫威系列。可惜的是,在此之前,中國觀眾已經經過90年代新一代科幻電影大潮的洗禮。《星球大戰》此時在中國的境遇依然尷尬,全球影迷仍舊為《星戰》系列痴迷,而在中國只有小部分觀眾開始關注這個背景設定複雜的超級ip。同樣是系列ip電影,相對漫威宏大的宇宙設定,星球大戰系列的觀影門檻則可以說是更高,全神貫注抓住每個細節,看完系列每一部作品才能get到其中的情懷、設定和上下聯繫,否則你或許連最核心的原理是什麼都不知道。
  • 漫威英雄、冰雪公主和星球大戰將登陸法國迪士尼樂園,你有沒有很雞凍~
    在最近這幾年裡,迪士尼冰雪奇緣、以及迪士尼購買的大IP漫威電影和星球大戰,在菌菌眼裡幾乎取代了白雪公主、睡美人這些傳統迪士尼形象,成為當下紅得發紫的迪士尼新形象~這種形象不好好利用一下怎麼行?!於是,喜大普奔,迪士尼樂園就開始建關於這些主題的樂園了。今年,巴黎迪士尼樂園將進行自1992年開門以來最大的擴展計劃,該計劃將開設三個新的主題樂園,分別是漫威英雄、冰雪公主和星球大戰,最早的一個將在2021年投入運營。(菌菌表示,為啥要建那麼久?
  • EA 獨佔合約到期後,《星球大戰》遊戲將走向何方?
    2016 年,漫威遊戲正式成為一個品牌,在此之前他們同樣受制於類似 EA 與盧卡斯影業的獨佔協議。漫威和動視早在 2000 年左右便籤署了《X 戰警》《蜘蛛俠》《神奇四俠》以及《鋼鐵俠》等遊戲的獨佔開發權。這份協議初期成效不錯,《蜘蛛俠 2》電影改編遊戲與《X 戰警傳奇》系列作品都廣受好評,於是兩家公司續籤了《蜘蛛俠》與《X 戰警》的合約到 2017 年。
  • 為留住小羅伯特唐尼,迪士尼計劃讓其加入《星球大戰》!
    作為漫威的一張名片,「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無疑幫漫威和迪斯尼賺得盆滿缽滿。雖然已經55歲的唐尼從《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功成身退,但是迪士尼卻並不打算就這樣「放過」他,他們有意再搞點大動作,比如讓迪士尼這位最大牌的明星與迪士尼最老牌的IP摩擦出點火花。沒錯這個最老牌IP就是《星球大戰》。
  • 什麼樣的遊戲規則,打造了史上最成功的電影產品「漫威宇宙」?
    只有對漫威一無所知的人,才會驚訝於《復仇者聯盟 4》創下的預售紀錄。美國在線售票網站 Fandango 表示,僅僅只用了 6 個小時,這部電影就刷新了之前由《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創造的單日預售紀錄。AMC 院線的伺服器在開啟預售當天,經歷了 10 倍流量而宕機。但其一天之內的預售額仍然比《原力覺醒》高出 50% 以上。
  • 【電影】——《星球大戰》合集二
    1980年代初的《星球大戰》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戰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越南戰爭還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所創作而成。1990年代末開始他拍攝了最初的三部曲前傳的故事。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  。2015年的《星球大戰7》開始,迪士尼每年的12月都將上映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除了《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這其中新系列的《星戰》每隔一年上映一部。而中間的那一年則將上映插曲電影。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星戰宇宙」開啟「外傳」系列
    自從迪士尼買下盧卡斯影業,重啟《星球大戰》系列後,北美票房又多了新的「爆棚級」增長點,世界影迷也多了「有生之年」系列。2015年末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以下簡稱《原力覺醒》)大賣9.3億美元,將《鐵達尼號》創造的6.5億美元北美票房紀錄提升了將近3億美元。
  • 迪士尼宣布將推出漫威與《星球大戰》等眾多原創內容大片
    #大片#迪士尼在今天的投資者者大會上包括大約 10 個漫威系列、10 個星球大戰系列、15 部迪士尼真人電影、迪士尼動漫與 Pixar 系列;與 15 部全新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迪士尼動漫電影與 Pixar 電影。
  • 迪士尼VS索尼,哭泣的卻是漫威和凱文·費奇
    這場戰爭沒有贏家,雖然如今結果已經塵埃落定,蜘蛛俠將與漫威宇宙這個大家庭分開,但中間的博弈,各方的出發點和利益點都不盡相同,但最終彼此都不願意妥協,導致了如今的局面。 率先發難的是迪士尼,2015年它借用了索尼的「蜘蛛俠」這個IP,打造了兩部《蜘蛛俠》電影,從中能夠分得5%的電影收益,而且享有這個IP的周邊權益。
  • 為什麼《星球大戰9》票房撲街,衍生劇《曼達洛人》卻火遍全美?
    有劇迷指出,過去《神盾局特工》從根本就無法融入漫威電影宇宙,頂多就是單方面的強行和漫威電影聯動一下,例如《復仇者聯盟》大戰出現後,神盾局特工出現在殘骸現場。這背後是漫威體系的分分合合。在漫威體系中,在早期漫威影業只是漫威娛樂旗下的一個部門,漫威影業的電影計劃都要受到漫威娛樂的幹涉,但隨著漫威電影的迅速崛起,漫威影業開始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最終在2015年正式脫離了漫威娛樂,成為了直接聽命於母公司迪士尼的獨立部門,從此這兩個部門溝通就大大減少了,衍生劇自然難以借力漫威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