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談「港人治港」及「香港駐軍」

2021-02-13 明律如是說

*明律,以德服人的魔都老律師,以筆為刀的碼字新作者

題記:只援引不評論,觀點留給你自己


 

什麼叫「港人治港」

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理論:即,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直轄中央人民政府,在一個國家內,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中央不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派出幹部,由香港本地的中國人行使管理香港的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除國防、外交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轄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要相信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

香港回歸中國後,鄧小平同志強調:"要相信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管好香港,這是老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思想狀態。""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這個自信心。香港過去的繁榮,主要是以中國人為主體的香港人幹出來的。"【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60頁《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4年6月22日、23日)】

 

這就是說,回歸中國後,應由香港的中國人行使治理香港的權力。既不能是外國人,也不能是由中央政府派出幹部來管治香港。"我們還多次講過,北京除了派軍隊之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我們派出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幹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58頁《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4年6月22日、23日)】

 

"港人治港"充分說明鄧小平同志對香港同胞的高度信任。

 

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

鄧小平同志在充分信任香港的中國人可以管理好香港的前提下,考慮到香港被英國統治一百多年的現實,為了保證中國對香港的主權,鄧小平同志提出"港人治港"的標準問題:"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

 

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74頁《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4年6月22日、23日)】

 

"港人治港",是港人中的愛國者治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只有愛國者治港,才能保證國家對香港行使主

 

高度自治是有限度的

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同時,又反覆強調高度自治是有限度的。

 

"我們不贊成'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沒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0-31頁《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論談》(1983年6月26日)】

 

"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說明,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想法不實際。"【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21頁《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1987年4月16日)】

 

鄧小平同志還多次強調:"不能籠統地擔心幹預,有些幹預是必要的。要看這些幹預是有利於香港人的利益,有利於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還是損害香港人的利益,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注:《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73-74頁,《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1984年10月3日)】

 

根據"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作了全面地規定。同時,基本法也規定了中央的權力,如國防、外交事務權;香港政制主導權;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高官的任命權;維護國家和香港穩定的緊急事務的處置權;法律審查權;基本法的修改權和解釋權;等等。總之,中央人民政府享有維護香港作為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域,保證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所需要的各項權力。

 

關於香港駐軍

當1984年中英談判進入到第14輪,外交部專門就駐軍一事給小平同志寫了一個報告——《關於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鄧小平審閱報告時,在關於駐軍問題一條特別作了旁註:「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

 

1984年5月25日,鄧小平在接見港澳地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前,當時記者拍了照片準備離開會場時,鄧小平招手特地又把他們叫了回來,專門就駐軍問題作了澄清。他說:「趁這個機會,我要對記者們說幾句話,所謂的『將來不在香港駐軍』不是中央的意見。」他口氣非常嚴厲地說,既然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沒有駐軍這個權力,還叫什麼中國的領土!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指出:「我講過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除了在香港駐軍外,中國還有什麼能夠體現對香港行使主權呢?在香港駐軍還有一個作用,可以防止動亂。那些想搞動亂的人,知道香港有中國軍隊,他就要考慮。即使有了動亂,也能及時解決。」

 

1986年4月24日,鄧小平會見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查濟民時說:「駐軍是體現國家主權,是個安定因素。不要以為香港不會發生動亂。等到發生了動亂再派軍隊,問題就嚴重了。有點象徵性的軍隊,就可以防止爆發動亂。」

 

1993年6月11日,鄧小平在審閱《鄧小平文選》編輯組報送的《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整理稿時指出:「當時談判談得很細,談到駐軍的問題。我說,中國對香港行使主權,表現的形式主要是駐軍。」

請輕點「

在看

」,告訴我你曾經看過

相關焦點

  • 鄧小平「一國兩制」理論與《香港基本法》的制定
    但在戎馬半生的鄧小平看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香港駐軍是行使國家主權不可缺少的主要形式,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保證條件之一。❶ 在香港駐軍是國家主權的象徵1984年4月18日鄧小平會見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裡·豪,在談到香港問題時指出:1997年後,我們派一支小部隊去香港。這不僅象徵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對香港來說,更大的好處是一個穩定的因素。
  • 鄧小平與香港:1997年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鴻章
    關於鄧小平,人們有說不盡的話題,今天我們來回顧下鄧小平與香港,他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指導我們實現香港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我們先來個50年不變好不好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在談到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情況時說:「港人治港要有什麼條件?只要一個條件,就是愛國者。什麼是愛國者?贊成、主張祖國統一的就是愛國者。」
  • 在香港駐軍這一條 為何寸步不能讓?
    在與鄧小平的會晤中,剛剛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鐵娘子」高調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完全無視中方提出的「十二條」方案。會談一直在劍拔弩張中進行。柴契爾夫人的盛氣凌人激怒了鄧小平,在場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怒氣。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後來曾報導:鄧小平對一位助手低聲抱怨:「我簡直沒法跟這個女人談,她根本不講道理。」鄧小平的態度也開始強硬起來。
  • 鄧小平與中英香港問題談判中的幾場較量
    對這次談判,鄧小平有著自己的回憶:「開始她提出談判的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我說是3個問題:第一個是主權問題,總要雙方就香港歸還中國達成協議;第二個是1997年我們恢復行使主權之後怎麼樣管理香港,也就是在香港實行什麼樣的制度的問題;第三個是15年過渡期間的安排問題,也就是怎樣為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創造條件。她同意談這些問題。」
  • 鄧小平看完軍隊接收香港方案,批兩個字:「軟了!」
    1984年5月,鄧小平講:「我講過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我說,除了在香港駐軍外,中國還有什麼能體現對香港的主權呢?」鄧小平為什麼講這話?就在講這話的前幾天,香港報紙報導,中央政府有關分管領導已表態,可以考慮香港不駐軍,因香港方面英方反彈強烈。因為此前,英國方面說,你們不能駐軍!駐軍會影響香港的繁榮穩定,資金要外逃。
  • 這一陰謀,讓「港人治港」變了顏色!
    ——8月10日,鄧小平會見美籍華人科學家鄧昌黎、陳樹柏、牛滿江等人,在談到香港問題時,再次強調:「就是一個原則,1997年香港一定要收回」。——9月,柴契爾夫人來華訪問一周前,鄧小平再次明確表示,1997年收回香港的決策是正確的。指出,不僅對柴契爾夫人,而且對香港各界人士要說清楚,香港一定要收回,同時保護各方面的利益,使他們不要抱其他幻想。
  • 鄧小平論述香港一國兩制
  • 85歲鄧小平接見李嘉誠:香港回歸後,想到香港土地上走走看看
    1989年,85歲的鄧小平同志在接見香港企業家代表李嘉誠的時候,曾經滿懷憧憬地講到:「……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在香港回歸之後,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願望,卻最終沒有能夠實現。今天,本文就將帶領大家走近香港回歸歷程中的鄧小平,為大家展現一代偉人的風採。
  • 「惠港」一詞可謂三觀不正,「港人治港」離不開中央治港
    我覺得根源是過去20多年,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解讀出現了一種偏差,強調「兩制」而忽略「一國」,強調「港人」而忽視「中國人」。為什麼要說「惠港」呢?說到底是大家覺得香港是實行「兩制」的、「港人治港」的,因此香港就應該自己治理好自己,香港的事情除了防務和外交與國家無關。國家給你政策、給你好處,那就是幫你香港人的忙,就是便宜你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 鄧小平: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
    資料圖:1982年鄧小平會見柴契爾夫人來源:春春北京《鄧小平論述香港一國兩制》本文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 香港,鄧公曾有言
    後來他以偉人的智慧,提出了香港回歸「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與柴契爾夫人就香港主權問題進行了艱難談判,堅持香港駐軍,主持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鄧小平關於香港回歸,曾經表達了在中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後,去香港走一走看一看的願望。很多人以為他從未去過香港。其實,他在早期的革命活動中曾經五次來到香港,儘管來去匆匆,可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重溫鄧小平關於香港問題的重要講話 堅定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揭開解決香港問題帷幕40周年。
  • 1997年香港回歸,如果英軍以武力抗拒解放軍,英軍能守住香港嗎?
    中國改革開放開始之後,鄧小平就開始進行收回香港的準備任務,而在和英國首相柴契爾的談判中,雙方的態度都十分強硬。柴契爾夫人被譽為鐵娘子,在談判中還拿馬島戰爭來嚇唬中國,但是他不知道當時的中國已經不是1949年時的中國,海空軍力量都有了一定發展,而且香港和大陸相鄰,憑藉解放軍強大的陸軍也能收復香港。
  • 中英談判, 鄧小平說了啥?讓號稱「鐵娘子」的柴契爾夫人跌倒在大會堂臺階上 ...
    從新疆廳告別鄧穎超後,柴契爾夫人就向福建廳走來。當首相快走到門口時,福建廳大門緩緩打開。面對英國首相的挑戰,鄧小平寸步不讓。他首先指出,這次談判,除了要解決香港回歸中國問題之外,還要磋商解決另外兩個主要問題。
  • 鄧小平:港人治港有個界限和標準
    資料圖:1982年鄧小平會見柴契爾夫人  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
  • 馬萬祺熱心內地修路辦學 詩詞選獲鄧小平親題書名
    馬萬祺熱心內地修路辦學 詩詞選獲鄧小平親題書名 2014-05-27 10:07: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今日的香港媒體刊發了多篇報導回憶馬萬祺一生的貢獻。  馬萬祺1919年出生,廣東南海人,漢族。1993年至2013年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並曾任第五屆、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也是第六屆、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1998年5月,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立,馬萬祺任副主任委員,位列澳方人士第一位,是享譽海內外的澳門知名愛國人士。
  • 貼身翻譯談鄧小平:從未見過這麼精彩的人
    演講全文如下:張維為:從來沒見過這麼精彩的人——鄧小平與中國大轉折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到上海社聯,到「望道講讀會」來談談鄧小平與中國歷史大轉折,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對鄧小平的回憶、觀察和研究,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 見證強軍之路|解放軍進駐香港
    譚善愛經歷見證的中英防務交接儀式結束1分多鐘之後,7月1日零時整,伴隨著雄壯的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威爾斯親王軍營上空莊嚴升起。這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進駐香港,依法履行防務,宣示主權。然而,解放軍進駐香港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
  • 盧覓雪:「港人自講」唔系「港人治港」
    鳳凰生於香港,與香港一起呼吸,一起成長,見證香港軌跡,溝通全世界與大中華,現在要說同樣的語言,鳳凰衛視香港臺3月28日開播。鳳凰衛視2011年3月19日《鳳凰太空站》節目播出,以下為文字實錄:解說:至於在廣東話中,和「港人治港」讀音相似的《港人自講》節目,則請來了魅力女人盧覓雪和觀眾講生活。
  • 卓琳與鄧小平一起走過的日子
    當時只有四五歲的卓琳就由母親帶著先後赴越南、香港、廣州,千裡尋父。她從小就感受到女性地位低下、與男人不平等,並為之憤憤不平,小小心靈就萌發出莫名的反抗意識。上中學時,有一個音樂女教員常常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宣講革命、共產主義,卓琳深受感染。有一天,這個教員突然被捕了。在押赴刑場時,這位戴著手銬腳鐐的女教員慷慨悲歌,高喊革命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