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與鄧小平一起走過的日子

2021-02-13 大同廣播電視報

溫馨提示

大同新聞綜合頻道

19:35

《大同新聞聯播》 天氣預報

20:15

電視劇:

東江英雄劉黑仔

智勇大衝關




站在偉人鄧小平身後默默奉獻了一生的卓琳,走完了她93載人生歷程。從雲南宣化的富商之家走出,她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與鄧小平結成伴侶後,共同經歷了戰火硝煙的考驗,「文革」艱難歲月的磨礪,以及大起大落的境遇浮沉。她始終以女性的溫情、善良和堅忍,與丈夫相依相伴,不斷給予丈夫力量和扶持。鄧小平的一生是光輝、偉大的一生,他的一切與他身後有卓琳這樣一位偉大女性是分不開的。

在北京景山后街,卓琳和鄧小平生活了幾十年的院子裡,有兩棵靠得很近的油松,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枝條互相擁抱著,並肩而立,好像兩個人相依相伴。孩子們稱這兩棵樹為「雙龍樹」。它們恰似卓琳與鄧小平相濡以沫一起走過58個春秋的生動寫照……


卓琳的經歷雖不像鄧小平那樣波瀾壯闊、震撼人心,但卻同樣充滿曲折而耐人尋味。她出生在一個富甲鄉裡的工商名紳家庭裡,是家中第七個孩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卓琳原名浦瓊英,父親是雲南有名的「宣威火腿大王」,曾因某種原因而被「軟禁」過。當時只有四五歲的卓琳就由母親帶著先後赴越南、香港、廣州,千裡尋父。她從小就感受到女性地位低下、與男人不平等,並為之憤憤不平,小小心靈就萌發出莫名的反抗意識。

上中學時,有一個音樂女教員常常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宣講革命、共產主義,卓琳深受感染。有一天,這個教員突然被捕了。在押赴刑場時,這位戴著手銬腳鐐的女教員慷慨悲歌,高喊革命的口號。那英勇就義的場面與大義凜然的共產黨人形象,深深銘刻在卓琳心底。於是,追求自由、追求個性解放、追求革命的真理,漸漸在卓琳的心底明確。

1931年,卓琳作為雲南省體育代表團少年選手參加在北平舉辦的全國運動會。剛到達香港,「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國難當頭,運動會沒開成,雲南隊只好撤返。卓琳心不甘、情不願,給家裡寫信表示不回雲南,要去北平讀書。家人同意後,她經上海輾轉北平,在一個補習班學習數月,次年考入北平女子一中。

1935年,「一二·一六」運動中,19歲的卓琳和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加入抗議洪流,用不可遏制的憤怒高呼「不當亡國奴」的口號,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國民黨的賣國行徑。對她來說,這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她的思想覺悟發生了質的飛躍。

第二年,卓琳抱著實業報國、科學報國的理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這是西南地區第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的女學生。在校時,她積極參加了學校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沒多久,「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卓琳喬裝成老百姓,躲過了日本鬼子的視線,逃出了北平。逃出北平後,卓琳決意去延安投奔八路軍。幾經輾轉,她終於到達延安,並考上了延安陝北公學。次年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而成為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者,並因工作需要而改名為卓琳。


1939年初秋,鄧小平與卓琳相識在延安。卓琳說:「他(鄧小平)是從前方回來的,和鄧發住在一個窯洞裡頭。我當時在公安部工作,他們經常到公安部來,因為公安部女同志多。有時候也叫我們到他們住的地方去玩,他大概在那個時候就對我有意了,我還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塊兒到延安的女朋友,讓她來跟我談,說他想跟我結婚,問我同不同意。那個女朋友和我談了兩次,我不願意。我說我年紀還輕,不想那麼早結婚,於是我拒絕了。」

鄧小平當時是八路軍129師政委,卓琳是一個年輕女學生。對這位從前方來的長徵幹部,卓琳自然缺乏了解。

據卓琳說:「因為當時去延安的那些長徵老幹部都是工農幹部,我就怕跟一個工農幹部結婚,不是看不起他們,是怕他們沒有知識,跟他們說話說不到一塊。延安有個笑話,一個工農幹部和一個知識分子結婚了,兩個人晚上沿著延河看月亮。那個女的說,哎呀,你看這個月亮多漂亮呀。他的丈夫卻說,有什麼漂亮的,我看不出來。我想,我結婚可不能找工農幹部,我要找知識分子。」

但鄧小平並不灰心。卓琳說:「後來他親自找我談了兩次,第一次談他的情況,第二次談他的希望。我聽聽,覺得這個人還可以。他有點知識,是知識分子。而且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結婚。我那時候已經23歲了,就同意了。」


從相識到決定結婚,在很短的時間內,鄧小平就和卓琳走到了一起。在延安楊家嶺毛主席住的窯洞前,毛澤東、劉少奇、張聞天等中央領導為鄧小平和卓琳舉辦了婚禮。結婚的那天,還有孔原與許明要結婚。當時的延安由於膠捲缺乏,兩對夫婦便站在一起,拍了同一張結婚合影。

中共元老鄧發之子鄧北生回憶,鄧小平和卓琳的結合,就是鄧發牽的紅線。他還一手操辦了鄧小平的婚禮,宴客的時候,知道鄧小平不怎么喝酒,鄧發還擋在新郎前面替他喝酒。幾天後,卓琳便隨丈夫離開延安奔赴前線。婚後,快言快語的卓琳慢慢適應了同沉默寡言的鄧小平相處,也漸漸理解了丈夫的心,她默默地支持著丈夫。

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場到解放戰爭,鄧小平率領部隊每解放一個地方,卓琳隨後就帶著孩子們也趕到那裡。「以前都是他們在前方打,我們家屬都在後方;打完仗休整時,他們再接我們去。後來,進軍西南時,他下命令不準任何人帶家屬。我不幹,說不能把我們『丟』了不管,是共產黨的隊伍我一定要跟著你去,你砍我的頭也要跟著你去。他沒辦法了,只好向我『投降』,帶著家屬。」

「日子是很苦的,男孩子尿尿,汽車走著,就那麼把著。女孩子怎麼辦呢?教堂裡有一種水罐,就拿那個水罐給小孩接尿,接了以後倒在汽車外邊。」


1952年,鄧小平從西南局調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帶著全家來到了北京。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鄧小平對妻子提出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風頭。於是,卓琳多次謝絕了一些單位、團體請她參與工作的邀請,一門心思為鄧小平當秘書,整理日常文件。

196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把鄧小平一家推向了災難的深淵。艱難歲月,更顯出夫妻的情深意切。

那時,有不少人想的是劃清界限,清醒的卓琳特別信任丈夫,沒有「犯糊塗」,「那時我相信他沒有錯,當然失誤可能是有的,但不會有錯誤,更不會有大的錯誤」。

1969年10月,鄧小平以「全國第二號走資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監管勞動。卓琳毫不猶豫地陪伴鄧小平到了江西,共同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鄧小平被分配到一家拖拉機修配廠幹鉗工活兒,卓琳的活兒則是纏線圈。那時工資全部停發,生活很拮据。

鄧小平愛喝酒,他們就自己釀米酒,還開墾了一塊地。他們在院子裡挖地、拔草、種菜、施肥,幹得很愉快,互相幫扶。鄧小平乾重活、粗活,卓琳做些燒飯之類的「技術活」,夫婦倆在配合中相互照顧。

鄧榕說:「爸爸老在忙工作,因此對我們來說,媽媽自然就比爸爸更為親近。我們的媽媽,不僅在生活上照料我們,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媽媽的影響力都是非同尋常的。」

在家卓琳是「中心」,鄧小平是「核心」。卓琳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讓他專心致志地幹好工作。家裡開支都是由卓琳計劃實行,鄧小平從不過問。卓琳夫婦倆的5個孩子、鄧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鄧家,由卓琳照顧。同時,她還十分關心老戰友的孩子,並盡力幫助老戰友。


晚年的卓琳,對待生和死的問題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討論身後事,很早就填寫了角膜捐獻志願書。她說,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溝裡就行了,不要給國家添什麼麻煩。

1997年鄧小平辭世後,卓琳恪守著鄧小平關於「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謹慎」的提醒,在北京家中安享著晚年時光。每逢祭日,卓琳都會預先買些花瓣,在院子裡拋撒,邊撒邊喊——「老爺子,給你撒花了,你聽見了沒有。」這情這景令人動容。她說:「他去世了,全家人都很悲哀,但這是自然規律。每年他的生日,我們全家人還像他活著時一樣,一塊兒給他過生日,紀念他……」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與「親眼看一看中國人民的小康生活」,這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兩個未了的遺願。1997年6月30日,卓琳參加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香港,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代表鄧小平兌現了他生前期待已久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晚年的卓琳,生活在兒女和孫輩們的簇擁下,每天早飯後,卓琳要聽上一會兒京戲,這是她一生的愛好。小時候,她家裡有一部老式留聲機,還有百代公司出版的很多京劇名家唱片。每天放學後,她都會仔細地聽上幾遍,從中了解到不少戲曲知識。幾十年過去了,老人對京劇的熱情依然不減當年。

卓琳還喜歡聽評書,她曾請人幫忙找了很多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評書的錄音帶,沒事的時候就聽上幾段。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中她尤其喜愛的是《紅樓夢》,其中不少精彩段落還能背下來。自己不但訂閱了《紅樓夢研究》,還多次為「紅學」研究有關部門捐款。

在北京景山后街,卓琳和鄧小平生活了幾十年的院子裡,有兩棵靠得很近的油松,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枝條互相擁抱著,並肩而立,好像兩個人相依相伴。孩子們稱這兩棵樹為「雙龍樹」。它們恰似卓琳與鄧小平相濡以沫一起走過58個春秋的生動寫照……

據《遼瀋晚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閱讀大同廣播電視報歡迎訪問本報官網http://www.0352g.com/forum/bao

《大同廣播電視報》創刊於1991年,是大同市目前唯一擁有全國統一刊號的文化休閒類專業報紙。《大同廣播電視報》立足廣播電視的宣傳與節目介紹,輻射經濟社會、百姓生活、時政要聞、教育衛生、市場服務、家庭百科等方方面面,聚焦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度報導和政策解讀,內容廣泛、時效突出,憑藉較強的閱讀性和服務功能,博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歡迎關注 《大同廣播電視報》新聞資訊

喜歡本文就分享給朋友吧

【分享到朋友圈】點擊屏幕右上方按鈕

【查找公眾號】點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搜索公眾帳號:大同廣播電視報

【關注我們】點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搜號碼:DT-GDB


長按下面二維碼可識別平臺並關注




相關焦點

  • 卓琳:出身雲南名門,23歲嫁給鄧小平,相濡以沫58年,壽長93歲捐獻遺體骨灰撒向大海!
    建國之後,因為鄧小平自己擔任了國家重要職務,就要求妻子卓琳低調。卓琳尊重丈夫的意見,謝絕了所有的邀請,安心在家,給鄧小平做秘書。但是很快就遇上了特殊時期,1969年鄧小平被下放至江西。在此時刻,卓琳竟然二話沒說,就收拾行李,跟丈夫一塊前往。人處逆境,恐無比陪伴更好的支持了。在陪伴丈夫的三載日子裡,他們經濟非常拮据,但卓琳總是想方設法照顧著丈夫鄧小平。
  • 卓琳:從北大女學霸到鄧小平夫人,相戀58載,5位子女全是奇才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榮幸,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轉發呦1997年7月1日是一個舉國沸騰的日子卓琳雖然是北大的女學霸,但對感情並無經驗,面對眼前這個原來也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男子,她有些動情。「反正早晚都得結婚,和他在一起吧。」就這樣,在戰友的祝福中,二人在延安楊家嶺毛澤東的窯洞前舉辦了一場淳樸的婚禮。這婚一結,就是不離不棄的58載。
  • 鄧小平婉謝「病號面」
    位於鄧小平故居裡的鄧小平銅像  在太行山上,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人物鄧小平同志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每天堅持按定量供應吃飯,堅決不答應警衛戰士為他增加營養的請求。平時,鄧小平與司令部、區黨委的幹部同吃一鍋飯。紅高粱或黑豆面加野菜樹葉和在一起蒸成的菜窩頭,又黑又硬,大家詼諧地稱為「磚頭」。
  • 紀念 凡人鄧小平
    、麵包和奶酪,也愛吃大肥肉、烤紅薯;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時,領過一天5法郎的救濟金;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時,俄文名字叫做多佐羅夫;鄧小平和卓琳的婚宴當晚29歲的鄧小平受到了雙重打擊,他從一個開朗、活潑、談笑風生的青年,變成一個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卻又是剛毅果斷、堅韌不拔的人。1939年,鄧小平和卓琳結婚,並在延安舉行婚宴。當晚鄧小平有敬就飲,竟然未醉,原來是他的好友李富春和鄧發弄了一瓶白水來充當酒,才使他免於一醉。
  • 在鄧小平家打橋牌是有「紀律」的
    ▲1990年秋,本文作者在北京同鄧小平一起打橋牌,左起:蔡公期、鄧小平、鄧楠、喬廷相。我和鄧小平打橋牌15年作者簡介:蔡公期,1922年11月28日生於北京一書香門第,祖父蔡金臺為光緒恩科二甲第四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外祖父吳錡,清朝政府駐俄羅斯大使。
  • 《 來生緣》一起走過的日子
    《一起走過的日子》是一首風靡全球的流行歌曲,仍為人們傳唱,它被視為劉德華的成名曲之一。四大天王之一的歌手劉德華更是深受大家喜歡。 一起走過的日子丨譚詠麟 劉德華 《一起走過的日子》 演唱:劉德華 如何面對 曾一起走過的日子 現在剩下我獨行 如何用心聲一一講你知
  • 鄧小平鮮為人知的前妻金維映與他的兒子李鐵映
    結婚以後,鄧小平和張錫瑗有大半年時間和周恩來夫婦住在一起。住在樓上的鄧穎超常常聽見一對新人在樓下又說又笑的。鄧小平後來告訴女兒:「那時候都是年輕人,當然又說又笑!」他沉思般地說過:「張錫瑗是少有的漂亮。」
  • 鄧小平與香港:1997年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鴻章
    關於鄧小平,人們有說不盡的話題,今天我們來回顧下鄧小平與香港,他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指導我們實現香港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提出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解決臺灣和香港問題的構想。
  • 傅高義去世:幾十年後,人們都會看《鄧小平時代》
    但是鄧小平和中國其他領導人相比,他跟家庭成員的關係很密切。這是為什麼?傅高義: 鄧小平的確和他的家人關係很密切,我估計他的妻子卓琳起了很特殊的作用。卓琳是雲南宣威人,家裡很有錢,雖然她和鄧小平是在打仗時期結婚的,在太行一帶,但是解放後她不工作——很多其他領導人的夫人解放後仍在工作。我想卓琳是非常配合鄧小平的工作的。
  • 盧奇:多次飾演鄧小平,王震說很像,鄧榕親自致電錶示感謝
    1988年是鄧小平和夫人卓琳的金婚之年,正好要拍攝鄧小平同志年輕時期歷史題材的大型電影《百色起義》。於是電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海選演員。當時祖籍四川的盧奇不管是身材還是臉型都非常適合,但是因為剛剛飾演孫中山,被化妝師否定了。後來導演陳家林的堅持,盧奇得以再次試裝。
  • 他是鄧小平的特型演員,被王震看重說很像,鄧榕親自致電感謝
    1988年是鄧小平和夫人卓琳的金婚之年,正好要拍攝鄧小平同志年輕時期歷史題材的大型電影《百色起義》。於是電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海選演員。當時祖籍四川的盧奇不管是身材還是臉型都非常適合,但是因為剛剛飾演孫中山,被化妝師否定了。後來導演陳家林的堅持,盧奇得以再次試裝。
  • 一起走過的日子編劇
    電影名:一起走過的日子綜上主題所述的三點濃縮在一起以「一起走過的日子」拍一部微電影。電影的開始和結束都是以學委吳曉東與朋友的談話開始。以第一口吻的形式向別人談論到了他的班級。於是便有了接下來的往事浮現。。。。。。。每一段故事的開始都由吳曉東與他朋友的對話內容為索引而展開(對話場景課選在touch咖啡廳)。。。。。。。
  • 我與順豐一起走過的日子
    2006年9月25日,新搬遷的廣州區區部會議室在順豐的23歲生日到來之際,讓我們回憶自己與順豐一起走過的日子。將自己與順豐的記憶曬出來,細細品味遺留在記憶深處的美好。 活動主題:我與順豐一起走過的日子活動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3月28日18:00活動參與形式:1、   我在順豐的變化,將自己在順豐的老照片和近照發微信朋友圈
  • 卓琳之父浦在廷的傳奇生涯
    鄧小平夫人現名卓琳,原名浦瓊英。多年來,許多人並不了解她與雲南名紳、北伐軍少將和著名實業家浦在廷的家庭關係。1993年鄧小平的女兒鄧榕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記述了母親卓琳出生於「著名實業家」家庭。
  • 鄧小平嶽父火腿將軍浦在廷的傳奇人生
    點擊題目下方東巴活茶,一鍵關注本帳號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五集中,鄧小平回憶年輕愛情時,提到了夫人卓琳的父親——雲南宣威火腿大王浦在廷。那麼浦在廷是誰呢,浦在廷是雲南宣威火腿大王,那麼宣威火腿是什麼呢?
  • 文章精選:《鄧小平的最後二十年》——桑榆暮景
    可是,當女兒問父親在長徵時幹了些什麼工作時,他用一貫的簡明方式回答--"跟著走」。誰能想到,關於父親的歷史,他的子女是「文革」中看小報才第一次知道的。鄧林說:「他在家中與我媽媽都不談自己的經歷,從不說『廢話』。」鄧小平老了,才和子女說話多一點,也愛聽他們講話。孩子們也越來越都感到他是一個內向、含蓄、感情不外露的人。鄧小平性格沉默寡言,而夫人卓琳性格開朗,愛說愛笑。
  • ​鄧小平前兩任妻子:張錫瑗讓鄧公懷念終生,金維映卻讓其深受傷害
    同樣在愛情方面,鄧小平的一生也頗富傳奇。除了同夫人卓琳的愛情故事之外,鄧小平在這之前還有過兩次婚姻。這兩次婚姻的時間,都很短暫,但是卻都讓鄧公刻骨銘心,終生難忘。這兩次婚姻,兩個妻子,一個讓鄧小平懷念終生,一個卻將鄧小平傷的最深。鄧小平的第一位妻子名叫張錫瑗。對於張錫媛,現在留下的資料非常的少,存世的照片也只有一張。
  • 《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你不曾聽過的譚詠麟
    一起聽聽。 1997年,譚詠麟沒有推出一張全新專輯,但這卻並不是說這一年的他碌碌無為,相反,這一年他為他的演藝生涯寫下了濃濃一筆,也為香港樂壇留下了兩張優秀的翻唱專輯:《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和《我們一起唱過的歌》。
  • 回味那些和劉德華一起走過的日子
    開始關注劉德華,是從歌曲《來生緣》開始,那時候並不知道在《來生緣》之前還有粵語版《一起走過的日子》,更沒想到30年後《一起走過的日子》會一度霸屏各大平臺。其實,《一起走過的日子》已經是劉德華自1985年第一張專輯以來的第十二張專輯了,國語版的《來生緣》已經出到第十四張。只不過對於專輯這個東西,我們小時候是沒什麼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