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就愛看各種刀兵相見的武俠電視劇,對刀有著莫名的熱愛。家裡收藏了各路刀具,以至於當初和老婆談戀愛時候,她偶然打開我那幾個抽屜後,嚇得花容失色。
前幾年頻繁出國公幹期間,忽然就迷上了各種廚刀,瘋狂研究各種鋼口、材質,也著實下了本錢購入一批趁手的工具,雖然廚藝不曾見長,兵器倒是收集不少。今天拿出來一批高端玩意,和大家一起品評品評!
這就是來自東洋的世界級名刀——旬shun
日本中部岐阜縣的關城,自13世紀就是日本的鑄劍名城,日本這個國家很多傳統的技藝都能傳承很久,這和這個民族頑固和堅持的個性有著直接關係。旬牌刀具的總公司貝印,就在這裡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大到分割金槍魚的砍刀,小到指甲剪和手術器材,這個品牌見證了日本刀具的現代史。貝印現在已經是全球排名佔據前列的刀具生產企業,時時守住匠人之心,打造了一個個尋常生活裡的不凡器具。甚至在一眾強敵的歐美刀具界,貝印的刀具也是殺敗各路高手,堪稱東洋刀王。
在日本,刀已經不是一個工具;對匠人來說,刀,即人生。呵呵,不吹了,咱們趕緊開始評測這幾把價格不菲的東洋神刀吧!
先來一張大合照,這張照片可貴了呢,哈哈
第一把:Sora「空」
刀身上的VB0606是編號,這款也是採用了夾鋼法的產品,Vg10芯材,外面各夾兩層軟鐵,一層覆蓋面,一層搞出不明覺厲的波浪紋。焊接口樹脂一體化的手柄。總體來說,Sora這個產品屬於比較低端的入門級產品。但儘管是入門產品,Vg10的芯材讓這把刀還是具備了相當實力。
經常有人問日本刀和德國刀還有中國大菜刀的區別,這個不那麼科學層面的講解就是,這和各國的烹飪習慣有關,日本人經常吃壽司、魚肉、蔬果等相對軟爛的食物。他們的刀以割、削、切為主,而且軟爛的食材需要更鋒利的刀具來處理。而日本刀做的就是硬度大,無與倫比的鋒利,但韌度差,俗話說就是催,不能勝任粗活。
而德國刀和中國刀很像,德餐裡也有大量的砍、剁、劈這樣的工序,德國刀刀身重,拿在手上分量感十足,能幹粗活,但絕對不夠鋒利。中國大菜刀,和德國刀很像,這也和中餐複雜的操作工序有關係。
第二把:Classic「經典」
刀神編號是DM0706,Vg10芯材,兩面各16層軟鐵,構成了33層大馬士革的紋理,刀柄是焊接口和強化木質地,刀型更像是西式主廚刀,這把刀拿在手裡感覺質感很好,手柄輕盈,這款在旬的產品線裡,屬於各種渠道都在主推的普及型刀款。
圓手柄的廚刀握感是很好的,很方便處理各種切割的動作,手指也會很靈活地操縱這把刀。日本刀的重量都比較輕,很多人認為沒手感,其實這也是理念的問題。當你需要把一塊新鮮的魚肉切成薄片的時候,這種異常鋒利的日本刀,絕對強於中式十八子大菜刀的!
第三把:Premier「首席」
這款的編號是TDM0706,這個編號能看出這款是經典系列的衍生品,除了和上一款一樣的Vg10內芯,兩邊的16層軟鐵外,刀身上增加了捶目紋。乍看起來也是一種不明覺厲的精緻感。
促銷員會不厭其煩地和你解釋,這捶目紋的特點不僅是美觀,更有實際作用,可以起到防粘連食材的作用,因為會與食材間留下空氣層巴拉巴拉的。這真的是智商稅,不過這款的確賣的很好!也是旬產品裡的獲獎產品。
手柄,帶銅箍,帶刻字,逼格滿滿,。木手柄上還有很好看的木紋,在細節的營造上不得不說日本工匠還是很用心的!
第四把:Pro「匠」Deba
產品編號:VG0003,這款刀是純正的凹面單開刃日式包丁,日本匠人認為,刃角越小,刀的切割路徑就越小,對食物的損害就越小。尤其在處理刺身時候,最大限度不傷害細胞壁,切面也非常光滑,口感爽滑。
單面開刃的日本廚刀,更適用於切割超薄的食材,減少食物的粘附。刀工好的師傅可以把一個蘿蔔切成一整張畫卷一樣的薄片。只是單面開刃(片刃),僅支持右手使用,對左撇子非常不友好!
這把刀不計成本的使用vg10純鋼一體打造,逼格比起經典又高了一個檔次,手柄和經典款是一模一樣的。
第五把:Pro「匠」Deba 6.5寸
產品編號VG0002,這把和上一把是捆綁銷售的,造型和上一把有些許差別,但工藝和品質上都完全一樣。
整體造型上,刀身部分明顯短了一些,有點典型「魚頭刀」的意思,pro系列就像這個名字一樣,這都是專門針對日式餐廳主廚推出的「匠人」系列。
手柄看起來樸實無華,其實握感很好,粗細正合亞洲人的手型,有一種很實在很踏實的感覺。
第六把:Edo「江戶」
這款編號BB1503,Edo是完全針對海外市場的一款刀具。為了顯示這款刀的日本身份以及品牌傳承,專門起了「江戶」的名字。主打歐美市場的這把刀用料也是相當給力,全Vg10的刀身,超薄的刀背厚度,錘紋流線型的收尾加木柄。明顯看出這款是旬在歐美市場搶佔份額的重要產品。
據說這個江戶系列是貝印和美國刀神啃洋蔥合作發布的款,從刀的整體造型和手柄工藝來看,還是能看出一絲美式廚刀的粗獷和力量感。但估計這款也是給美國廚子做壽司的,拿著個砍牛排肯定也不能勝任!
第七把:Dual core「雙核」
這款VG0017的名字,聽起來有點像是和Intel合作款。不過既然叫這個名字,那肯定還是有點內涵的。這款刀有著非常好看的花紋,紋理細緻且布局嚴謹的紋理,看起來好像是電腦設計的一般。
刀身造型上也是稜角分明,有一種理科生的精細感。這款刀的製作工藝是在向古代大馬士革剛才致敬,它採用了Vg10和Vg1兩種方才複合鍛打,刀型為切付,不是切腹啊!相對市面上很多用了花紋包面做法的假大馬士革,這把刀才真正還原了傳統大馬士革鋼的精粹。
手柄磨圓角的八角造型,做工極為細緻,看得出來這款刀凝集了制刀工匠的所有耐心和水準,算是旬產品線裡難得的好物
Vg10鋼材屬於現在應用在廚刀領域最常見的材料了。現在國產廚刀的高端產品也在採用這種材質,當然對於刀具來說,日本的餐桌上幾乎不見中國這種骨頭橫飛的烹飪菜餚,因此簡單的拿劈骨砍筋來評測,日本刀的確不是長項。對於這個課題還是要理性和科學對待。
第八把:Kaji「楫」
這款編號KDM0706,採用的是Sg2芯材,兩面各16層軟鐵,大馬士革立體波紋的紋理。看編號這款和經典款差了一個「K」,說明了這兩款刀的相似之處。但不得不說這款刀的那個波紋,手都能摸到刀身上的起伏,帥啊!
焊接口加強化木打釘手柄,雖然這款刀僅僅是Sg2鋼材系列的入門款,造型上脫胎於經典系列,也是為了減少做工帶來的成本壓力。但細節上的處理實在是值回票價!
第九把:Hiro「泓」
這把曾經的旬產品線裡的旗艦產品,曾經的頭牌。編號是SG0706,Sg2的芯材配合兩邊各33層的軟鐵,打造出水滴狀的大馬士革紋。刀身上附有錘目紋,可謂技藝豐富到了極致。當然高昂的售價,也一度成為廚刀界可望不可即的典範。
手柄採用高端的紅木材質,頂端的圓形收尾金屬,刻有「旬」字樣,刀身上紅色「shun」字樣刻字,這把刀處處體現著高端的格調。
Hiro在日語裡的含義是遼闊,壯麗的意思,這個名字讓這把刀在那個年代的確做到了旗艦產品的霸氣和豪橫。
第十把:Reserve「預留」
這把刀是借來的,因為完全買不到!即使是預定,能不能拿到也得看廠家的心情。這把也是設計師合作款,編號是ND0706。用64層軟鐵包裹Sg2內芯,大馬士革花紋非常華麗。
刀的造型一看就是針對歐美市場的,典型的美式廚刀風格。刀刃寬度明顯加大,有別於一般的日式廚刀,更傾向於美國廚子的喜好。
刀柄的做工,細節能看出非常考究,檀木和紅木壓制的手柄,配合鋼釘固定。握感特別紮實,很易於用力,看來這把刀徹底考慮到了美國廚子做飯粗糙用力的需求。
第十一把:Fuji「富士」
旬刀的旗艦級!富士這個名字在日本文化裡是一種精神指向明確的符號,這款刀起這個名字,已然表明在旬的產品線裡,這款刀所在的地位和代表的文化內涵。產品編號SGE0706,Sg2芯材,兩邊配以各80層銅鎳合金,刀身161層的大馬士革雨滴紋路,刀身的錘紋是一種叫眼目的技法。
盾型刀柄的工藝和武士刀是一貫而出,鐵刀木的手柄,甚至連護手的金屬都帶有漂亮的大馬士革紋。這把刀的內涵,已經不是一個實用角度思考的問題了,這就是日本刀的歷史傳承。這就是一個傳承了武士精神國度的高級廚刀頭牌。
第十二把:Taiyo「太陽」
日本的國旗、神靈的信仰都源自太陽,這款刀我覺得是日本人想像力的極限了。這款的編號是:TW0706。不知道這是什麼工藝打造的放射狀大馬士革紋,某個角度看來的確有點像太陽的光芒放射。
加上八角螺旋狀手柄,這個工藝一看就是超凡脫俗的。銀卷的隔斷加上切付的造型,以及無時無刻不再散發的寒光,這把刀傳遞的就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廚刀該有的樣子。在日本買這麼一把刀估計大部分人都會掛在房梁上供起來吧。
以上便是這次旬刀的品評啦,日本刀有它的適用範圍,中餐逐漸變得多元化的今天,我們用科學且客觀的眼光來評判這些異國牛貨,不吹不黑,僅是客觀評價!
旬家的廚刀除了個別特低端的產品,大部分還是處於顏值在線、功夫了得的層面。當然神兵在手,收集到這些好刀,我也該好好提升廚藝才是!疫情禁足的日子,沒機會出去閒逛了,只好在家裡耍耍藏刀,打發打發無聊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