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一個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憤慨。視頻裡, 3個女孩跪在地上,一位父親拿著衣架使勁地抽打她們。
3個孩子被打得一邊哭喊一邊求饒,視頻裡還不斷傳來父親抽打時啪啪作響的聲音,真是隔著屏幕都替女孩痛得慌,此時此刻,她們內心的絕望、恐懼可想而知。
這個視頻被曝光以後,很快播放量就超過1.5億,評論區譴責聲一片。很多已經當媽媽的明星紛紛轉發並指責這種行為,章子怡直接稱這個行為就是虐童。
然而網友的評論卻很奇葩地出現了兩級分化,有的網友非常憤怒,表示這樣打孩子簡直枉為人父,可是卻有部分網友表示,這是"我們小時候都經歷過的教育模式"。張馨予還特別發了一條微博,表示"如果自己小時候也被父母虐打過,這樣的痛苦經歷一定是一輩子無法癒合的",而且這種痛苦經歷不應該延續下去,孩子需要父母的保護,他們不是父母發洩情緒的出氣筒。
這樣的虐打方式是相當錯誤的,這不是教育,這是出氣!但是,父母們忍不住動手打孩子,都是為了出氣嗎?其實在我們身邊,大多數父母突然動手打了孩子,並不是洩憤,只是一時情緒崩潰,失控了。
胡可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爆料自己就曾因一時忍不住動手打過孩子。
胡可說,有一次帶兒子安吉去島上玩,下島時要坐小火車,那個火車分不同時段、不同方向有不同的顏色可以選。安吉當時就執意要選藍色,但是藍色小火車要去的方向是不對的,不能選。得知不能選心儀的藍色,安吉頓時就哭鬧起來,哭鬧中還不停地用腳踢周圍的人。胡可和外婆嘗試著給安吉講道理,分散他的注意力都不行,安吉依然哭鬧不停。那個瞬間,胡可腦門裡的火蹭地就上去了,她忍不住就打了兒子一個巴掌。
安吉猛地挨這麼一下突然愣住了,很驚恐地看著媽媽。胡可剛打完就後悔了,但是她事後回憶起來說,當時如果不打這麼一下,自己真不知道怎麼化解自己的情緒。
對於父母而言,一時衝動責罵、訓斥了孩子並不能說明他們就是不愛孩子的人,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難免出現不冷靜的情況。但是這絕不代表我們為了當"十佳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就只能和顏悅色,不能對他們進行懲罰和責備。
李玫瑾教授曾說:"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孩子做錯了,懲罰他才是保護他
孩子做錯了,我們一定要通過有效的方式讓他們知道自己錯了,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是他知錯不改,甚至壓根沒人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才是最可怕的。
前段時間,安徽一個小區裡,一個熊孩子從28樓的陽臺上朝著小區內連續扔了15個啤酒瓶。要知道,這個高空拋物每年都會出很多嚴重事故,更何況這熊孩子拋的還是啤酒瓶。
幸運的是,這些啤酒瓶並沒有砸到人,但是沒有砸到人不是大家原諒他的理由。這個孩子的家長知道後,第一時間在業主群裡向各位鄰居道歉,並獻上了一張孩子"屁股開花"圖。鄰居表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相信這個孩子一定得到了教訓,不會再犯。
陝西一個花園小區內,有一名10歲男孩竟然在電梯裡小便。媽媽知道後,在業主群裡發了一段道歉的文字,並讓孩子給鄰居的叔叔阿姨寫了道歉信。
同時這位媽媽還讓孩子打掃電梯間一個月,作為懲戒。
以上這兩個家庭的父母懲罰孩子就是為了糾錯,為了讓孩子明白是非曲直。這樣的懲罰才稱得上是教育。
當懲罰失去了度,就變成了洩憤
父母為了教育孩子制定的懲罰措施一定要讓孩子經歷過懲罰後明白,父母為什麼要罰自己,自己哪裡做錯了,今後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果父母的懲罰只讓孩子感覺驚恐,可是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罰自己,自己哪裡做錯了,這樣的懲罰就是無效的。這不僅涉及方式方法的問題,還涉及到"度"的把握問題。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這麼一條視頻,一個騎自行車的女子隨手扔垃圾,旁邊的小女孩將垃圾撿了起來。這位騎自行車的女子突然就像受到了奇恥大辱一樣,用自行車頭猛地撞向女孩。
自行車這麼撞孩子還不算,這個女子乾脆啪啪幾個嘴巴子給孩子扇了過去。
經過調查,這名女子竟然是女孩的媽媽,她這麼打孩子就跟教育扯不上半分關係了,純粹是自我洩憤而已。
前不久,四川眉山一個媽媽在家裡狂扇自己3歲女兒,45秒內連續掌摑孩子9次,孩子多次被扇倒,爬起來後繼續被扇。而媽媽掌摑女兒的原因是責怪女兒沒有好好吃飯。
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媽媽這麼狂扇她,除了讓她害怕以外,她根本不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去反思:媽媽為什麼打我?我要怎麼改正?
事後經媒體調查,這個女子的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女子一人帶孩子,不堪生活的煩雜心裡鬱悶,正好孩子不好好吃飯撞槍口上了而已。
為人父母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育這件事更是有各種學問在其中。我們要做的,就是當孩子做錯時,及時幫他扶正,引導他走向正路,而不是用暴力阻止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