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法學:對循證醫學的爭議,及隱性知識理論在醫生決策中的價值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儘管循證醫學將客觀的實驗數據提高到個人經驗之上,但它的使用不能逃避對個人技能的依賴。一些醫生和哲學家一起呼籲建立一種新的醫學認識論,其中包含隱性知識。隱性知識解釋了為什麼完全明確的醫療決策過程與循證醫學的關聯是不可能的。醫生的醫療決定的全部背景,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隱性知識理論解釋了為什麼經驗對於學習醫學是必不可少的,為什麼它不能被對流行病學和科學文獻的深入研究所取代。

【關鍵詞】循證醫學,顯性知識,隱性知識,醫患關係,自主性

一.前言

這是什麼臨床專業知識?它是如何發展的? 醫生是怎麼用的? 循證醫學的支持者不回答這些問題,儘管他們認識到臨床專業知識在將科學研究應用於個體患者中的重要性。Henry等人提出這些問題不能用循證醫學來回答。他們與其他一些醫生和哲學家一起呼籲建立一種新的醫學認識論,其中包含隱性知識,這是醫生-哲學家麥可·波蘭尼個人知識理論的一個要素。

二.問題的提出

Polanyi指出,人類知識是在許多類別中組織起來的,人類的充分理解需要來自多個類別的知識。例如,為了讓醫生充分理解病人的故事,他必須使用幾個類別的知識,包括關於面部表情、聲音音調的信息,以及一些不同類別的語言信息,如字母、單詞、句子和段落。醫生和所有人類一樣,一次只能明確地關注一個類別,而他在所有其他類別中的信息處理是隱含的,或隱性的。

相比較於顯性知識(Tact Knowledge),作者定義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為: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信息在關注的邊緣,使人們能夠理解世界和識別世界中的意義。這一概念在解釋醫生的思維過程中可能是有用的,因為它解釋了促成單一決定的廣泛的經驗和知識。更具體地說,亨利和他的同事聲稱,它為當前的醫學認識論提供了見解和挑戰。

三.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解釋了為什麼完全明確的醫療決策過程與循證醫學的關聯是不可能的。在Polanyi的理論中,每個知識類別都可以單獨明確地理解,但一個類別與另一個類別之間的聯繫不能。因此,醫生可以獨立地理解單詞和面部表情的含義,但在聽病人的話時不能完全理解各種面部表情對他解釋這些單詞的影響。

此外,雖然在觀測研究中可以探索各種類別之間的聯繫,但即使如此,這些聯繫也不能進行明確的定量分析。這是由於觀察者必然是人,必須使用隱性知識來分析他們的觀察。因此,醫生的醫療決定的全部背景,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理論解釋了為什麼經驗對於學習醫學是必不可少的,為什麼它不能被對流行病學和科學文獻的深入研究所取代。由於流行病學和科學是人類知識的一個類別,而且由於人類實際上同時使用幾個類別,期刊閱讀不能應用於個別患者,如果沒有醫生的經驗來調節他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理解。

四.隱性知識的意義

這一理論有助於區分人類和計算機,作者說,因為計算機在決策時不會考慮基於經驗的隱性信息。這一理論也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些醫生比其他人更熟練,他們可能更擅長適當地結合隱性知識。

這第二個洞察力在醫學的日常實踐中有應用。在循證醫學的理想世界中,醫生將專注於閱讀和應用每個病人的最佳數據。然而,如果隱性知識也有價值,那麼醫生也應該注意自己對病人的直覺和經驗,特別是在複雜的情況下。因此,臨床相遇、醫生使用他的隱性知識、明確的證據,三者之間必須保持在醫學的中心。

五.隱性知識的醫學應用

隱性知識的概念通過考慮上下文和經驗在醫學知識和決策中所起的作用,增加了醫學認識論。不太確定的是,在人類意識之外發生的顯性和隱性知識之間的聯繫解釋了人類和計算機之間的區別。這個結論的論點是,默示的(tacitexpliced)關係的一些元素不能進行定量分析。具體來說,任何一個類別的知識都可以明確,但即使在觀察性研究中,也不能明確地分析這些類別之間的聯繫。

在上面討論的病人故事的例子中,詞的選擇和語氣可以明確地分析,但任何人對另一個人的解釋的影響都不能完全明確和定量地分析。提交人沒有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相信這種情況。畢竟,即使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聯繫對醫生來說是潛意識的,但它們確實構成了知識,並且可能以類似於顯性知識編碼的方式在大腦中編碼。

雖然醫生不能充分意識到隱性知識在臨床接觸中的影響,但至少在原則上,可以通過觀察性研究定量分析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關係。例如,通過搜索單詞頻率與最終醫學決定之間的相關性,可以定量地檢查患者的單詞選擇對醫生思維過程的影響。這樣一項事業的目標不是消除隱性知識,因為這是不可能的,而是教育醫生了解他自己的認識論習慣,以便他能夠改進它們。

六.討論

如果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聯繫被發現可以進行定量分析,那麼就有可能將其使用傳授給一臺複雜的計算機。雖然計算機不能使用隱性知識,但它可以同時處理兩個或多個類別的知識,因此它可以顯式地處理經驗豐富的醫生隱式處理的內容。

如果分析醫生使用隱性和顯性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那麼計算機就可以被教導在其各種類型的顯性知識之間建立相同的聯繫。因此,隱性知識理論可能不足以區分人類與電腦,然而,這一點既不能質疑隱性知識的存在和有用性,也不能質疑人類真正不同於計算機的信念。

【參考資料】略

【作者聲明】本文編譯自「Viewpoint: moving beyo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作者為Raymond Raad,是紐約市哥倫比亞醫生和外科醫生學院的四年級學生,也是哥倫比亞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一年級學生。對醫德的理論基礎感興趣。

相關焦點

  • 循證醫學模式助力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近期,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湧現出的中藥「金花清感顆粒」獲得日本相關批准並成功在東京的診所開始銷售。《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研發該藥的聚協昌(北京)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了解到,金花清感顆粒是中藥使用循證醫學對經典名方創新研發的一次成功嘗試。用現代醫學語言講述中藥的作用,循證醫學模式將助力我國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 中醫藥循證研究二十年:新時代中醫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中醫藥學與循證醫學融合發展,推進了循證中醫藥學科的形成。二十年循證中醫藥研究與實踐歷程極大促進了臨床醫療決策的科學化、規範化,促進了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在過去二十年,中醫藥吸收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對循證醫學進行系統推廣,從缺少中醫藥驗證性證據,發展到積累起多樣的中醫藥循證研究方法和證據資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醫藥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中醫療效優勢,推動中醫藥現代化進程是每個中醫人的歷史使命。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此前,動脈橙產業智庫梳理了騰訊、阿里的數字健康布局作者:劉渝生 微信:【THC575797124】百度圍繞「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的願景,依託醫療數據結構化與知識圖譜兩個核心技術底座能力,已經形成了集篩查、診斷、管理於一體的基層智能化醫療服務體系。
  • 擁抱現代醫學 中醫藥要講「世界聽得懂的語言」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證明了自己,而且是用循證醫學等國際公認的現代醫學評價方法,以科學的方式回應了許多人「中醫藥不科學」的質疑。這是中醫藥抗疫帶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當前,中醫藥正在走向更多國家,我們該如何應對?  「中醫藥的發展必須實事求是,既要汲取中醫藥豐富的養料,深入挖掘它的價值點,又要善於利用現代醫學的技術和成果,講世界都聽得懂的語言,用公認的標準證明自己。」
  • 陳慧: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過程中的隱性知識分類
    摘   要:數字檔案資源整合與服務是檔案及有關部門探索的新領域,為解決其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文章採用文獻調查法、焦點小組訪談法、Straussian紮根理論方法,通過對104家機構(檔案館/局、政務資源中心和大數據管理機構等)實地調研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挖掘其實踐活動過程中的隱性知識,並分析這些隱性知識在實現整合與服務中的賦能作用。
  • 生活方式醫學院06:烹飪醫學,是什麼,有何作用?
    相反, 烹飪醫學: 是醫學中一個新的循證醫學領域,它將食物和烹飪藝術與醫學科學相結合。 02 烹飪醫學:已被納入醫學健康專業課程中 烹飪醫學,開始被納入醫學和其他健康專業學校的課程中,並且經常涉及到實踐教學,以加強學生的營養知識和烹飪技能。
  • 法學論文的「神」與「形」
    於老師認為,中國性和現實性的第一個理解誤區體現在對外國法學理論、法學制度、法學實踐活動的評價與引入態度上。在邏輯上呈現「三段論」式,大前提是將外國法學理論、法律制度視同公理、定理、定律,只將中國問題當做其下的「例題」加以驗證。小前提則是對比國外的某項法律制度或法學實踐,我國存在制度缺失或研究不足的問題。
  • 將「課程思政」嵌入法學研究生課程
    與思政課程相對應,課程思政則是指以專業課程、綜合素養課程等課堂教學中專業知識的傳授為載體,將思政的內涵與要求分散至各類課程中,體現思政味道,凸顯育人價值。二者無論在功能還是目標上都具有一致性,都具備育人功能,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是二者共同肩負的使命,只是各有側重。思政課程偏重思政理論,課程思政則偏重專業課中的思想價值引領。
  • 騰訊醫典舉辦網際網路醫學科普論壇 以醫生共建和內容開放助力知識普惠
    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發表致辭   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在開場致辭中表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科普價值格外突顯,同時也推動醫學科普進入社交化、場景化時代,由原來的『人找內容』轉向『內容找人』。這一趨勢下,騰訊醫典期待和更多醫生、專業機構開放合作,以技術的力量賦予專業科普更多溫度,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醫學+科技深度融合,滿足後疫情期用戶醫療需求   騰訊醫療副總裁黃磊指出:正如鍾南山院士在今年騰訊醫學ME大會寄語中提到的,網際網路的任務是解決用戶的痛點,而醫學則是為了解決人類生命的痛點。
  • 觀點集萃|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暢談智慧醫學和未來醫學
    基於此發展而來的智慧醫學究竟將帶來怎樣的改變?未來的智慧醫院將如何建設發展?上個月,2020年第十四屆中澳醫院論壇在上海召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在論壇中作了題為「智慧醫學與未來醫學」的主題報告,分享了精彩觀點,總結了智慧醫學與未來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
  • 法律理論繼受、法律科學化與法學著作的翻譯——---評《當代德國法學名著》譯叢
    從梁慧星教授和徐國棟教授所爭論的是採德國的「潘德克頓式」民法典體例,還是採人身關係法和財產關係法兩分法的所謂「新人文主義」民法典體例,以及梁慧星教授和鄭成思教授所爭論的是應該制定一部物權法還是財產法等宏觀角度的激烈辯論,到是否應引進物權行為理論、是否要制定債權總則、人格權和侵權行為法是否要獨立等具體制度的設計層面上的爭議,無不反映出我國民法學自身理論缺乏一種體系化思想(Systemdenken)的建構
  •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經損傷圍術期隱性失血的統計學決策樹模型分析
    隱性失血:在圍術期間去除術中創面失血量、手術創口的紗布滲血等可計量的顯性失血量及術後引流血量之外,患者體內丟失的、無法計算的血量。  背景:有研究表明脊柱圍術期間具有較高的隱性失血,但是對隱性失血形成的危險因素並未闡述,試驗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篩選出高危因素。
  • 民事訴訟法學:聚焦基礎理論關注司法實踐新發展丨2019法學理論研究...
    就智能化應對的基本思路而言,法律框架首先是應當符合民事訴訟的目的(按照民事訴訟目的中所涵攝的程序保障要求而言,智能化技術就應當促進、強化程序保障,而非削弱程序保障)、以民事訴訟價值追求為引導、堅守民事訴訟法的若干基本原則。尤其是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堅守。因為民事訴訟基本原則是民事訴訟最基本的規範要求,是相對於民事訴訟目的和價值追求更為具體的要求。
  • 美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及啟示
    明確的醫學人文教育目標為美國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指引了方向,實現了由重視知識、價值到重視技能、行為、態度和情緒情感的轉變。2.2師資隊伍學科背景多元美國醫學院校醫學人文師資隊伍以專兼職結合,兼職為主,教師來源多樣、學科背景多元。
  • 智庫觀察|李顯波:決策諮詢研究的方法論是什麼
    在這樣的精神和價值氛圍涵養中,40年來發展研究中心整個系統培養了很多人才,也淬鍊出了一套決策諮詢研究方法論。作為在中心系統工作十多年的一名老兵,筆者想在中心40歲生日的特殊時點,談談自己對決策諮詢研究方法論的理解,提煉概括一下決策諮詢研究的規律與境界,僅當作個人一份不太成熟但卻飽含情感的生日獻禮。
  • 《當代法學》2020年總目錄
    《當代法學》2020年總目錄【民法典編纂專題】1.民法典家事財產法制的教育功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理念的研究馬新彥(1.3)2.論監護人處分被監護人財產的法律效果朱廣新(1.15)3.民法典應明確未登記不動產抵押合同的雙重債法效力——「特定財產保證論」的證成及展開石冠彬(1.28)4.民法典編纂視野下土地經營權概念及規則的妥當構造謝瀟(1.39)5.騙取貸款罪的保護法益及其運用張明楷(1.50)6.監察法與刑法的關係梳理及其癥結應對陳偉(1.66
  • 那些牛人們的秘密:隱性知識,以及獲取隱性知識的方法
    因為能夠分享出來的,能夠說清楚的,都屬於顯性知識,而有些是有些人不願意講的,有些是講不清楚的,屬於隱性知識。很多人喜歡學習一些成功人士的經驗,我不反對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如果你能夠從中汲取精神能量的話,很好,但是,如果你想拿他們的經驗直接來複製,那就是刻舟求劍了,再就是,那些隱性的知識基本沒有人願意告訴你。而隱性知識才是高手們的核心機密。
  • 遇到一個好醫生有多難?可能性低於5%?聊聊醫院裡的概率學
    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評判醫生「醫術」包括兩個維度:1.常見病/疑難雜症的診治2.理論知識的積累/臨床經驗的發揮常見病是醫生和患者最常打交道的疾病,可以說醫院裡95%的患者都和常見病有關。而剩下的5%則屬於疑難雜症。
  • 入門必學:《秦伯未醫學全書》!
    《謙齋醫學講稿》是學術代表作  《全書》中的《謙齋醫學講稿》是秦伯未結合自己讀書心得和臨證體會,闡發中醫學理法方藥、辨證論治的經驗知識,並通過治療案例進一步印證。  從書中,我們不難發現,秦伯未學術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注重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力倡以經典打好臨床基礎。其次,要博覽群書,取各家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