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歷史名人:卞壼,曾任尚書令

2021-01-18 東明視窗


卞壼[kǔn](281—328),字望之,濟陰冤句(今東明縣)人。晉代著名政治家,累事三朝,兩度為尚書令。謝世後,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忠貞」。

 卞壼出身名門望族,官宦之家。祖父統,曾任琅邪內史。父粹,字玄仁,兄弟六人並登宰府,有「六氏六龍,玄仁無雙」之譽。在父輩的薰陶下,壼自幼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弱冠之年已譽滿鄉裡,顯示出了大器之材。

永嘉年間襲父爵位。公元318年,晉元帝即位建康,召為從事中郎,委以官員選拔之責,深受寵信。後歷任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等職,前後居師佐之位,盡匡輔之節,頗為王公大臣敬畏。公元323年,明帝即位,升為吏部尚書。次年,以討平王含之功,封為建興縣公加中軍將軍,不久又升為領軍將軍。公元325年,明帝病危,任壼為宰相,與司徒王導同受顧命、輔佐幼主成帝執掌朝政,並被加封為給事中、尚書令。

 卞壼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維護朝廷綱紀不遺餘力。在成帝即位舉行登基大典那天,元老重臣王導竟以病缺席。壼在朝廷上嚴肅地說:「王公社稷之臣邪!大行在殯,嗣皇未立,寧是人臣辭疾之時!」王導聽說後連忙帶病趕來。皇太后臨朝,壼與庚亮值班宮中,共參機要。朝廷下令召南陽樂漠為郡中丞,穎川庾怡為廷尉評。但二人都強調父命,拒不赴任。壼當即奏稟太后,其中提到:「如此則先聖之言廢,王教之訓塞,君臣之道散,上下之化替矣。樂廣(謨之父)以平夷稱,庾珉(怡之父)以忠篤顯,受寵聖世,身非已有,況及後世而可專哉!」由於壼的奏章很有說服力,因而朝議一致贊成。謨、怡不得已,只好走馬上任。此後,凡朝廷有命,不得以私害公,不得以任何藉口推延,遂形成了一條永久性的制度。當時,王導與庚亮不和,庚亮掌權,王導就稱疾不上朝。一次王導不上朝,卻私下為車騎將軍郗鑑送行。壼得知,毫不顧忌王導的權勢和情面,上奏導「虧法從私,無大臣之節」;御史中丞鍾雅玩忽職守,不按王典辦事,二人應該一塊免官。雖然皇帝將奏章壓下,未予處理,但已引起朝野震肅。

卞壼兢兢業業勤於吏事,以匡風正俗為已任,不肯隨波逐流。有人說他:「卿恆無閒泰,常如含瓦石,不亦勞乎?」他說:「諸君以道德恢宏、風流相尚,執鄙吝者非壼而誰!」由此可見他為國事任勞任怨的博大胸懷。當時貴族子弟多以放浪形骸、清淡不倦的王澄、謝鯤等人為曠達,壼卻認為這些人「悖禮傷教,罪莫斯甚,中朝傾覆,實由於此。」此言大有見地,可謂入木三分。

卞壼還是一位軍事家。東晉初年,卞壼親披甲冑,督陣指揮,赫赫戰功,為當世所無。公元327年,庚亮當權,壼奏於朝廷說:「大將蘇峻,素有狼子野心,將來一定會作亂,如果現在不削弱其權力,多年後必不可治,這是漢晁錯勸景帝早削七國兵權的原因。」建議朝廷召蘇峻任大司馬,以收籠絡之效,並藉機釋其兵權。朝廷諸官皆無異議。壼固爭以為不可,對亮說蘇峻現擁有重兵,且離京邑較近,這樣做將必定激發蘇峻提前叛亂,危及朝廷,應慢慢削其兵權。可亮不聽壼言,蘇峻聞訊後,果然稱兵,進攻建康。壼知此役必敗,寫信告知了平南將軍溫嶠。司馬任臺勸壼留良馬一匹,以備不測之用。壼笑看回答說:「真到那時,要馬何用?」蘇峻進攻至東陵口,皇帝命壼為尚書令右將軍領右衛將軍迎戰蘇峻,接著下詔壼為都督執諸軍事。壼率郭默、趙胤等軍與蘇峻大戰於西陵,為蘇峻破城而入。在戰鬥中, 壼背瘡未合,但胸懷報國之心,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終因不支,壯烈殉國,時年四十七歲。其二子眕、盱,見父殉國,相隨殺入敵軍,亦力戰而死。

公元329年,峻亂平定,經朝議追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榮銜,諡號「忠貞」,祀以太牢。贈子眕散騎侍郎,盱奉軍都尉。時人贊道:「父死於君,子死於父,忠孝之道,萃於一門。」明成祖朱棣也賦詩稱讚:「父將一死報君恩,二子臨戎忍自存。慨慷相隨同日盡,千古忠孝表清門。」

 

「蘇俊之亂」平定後,朝廷將卞壼葬於冶山西側。卞壼父子忠心報國,事跡感人,歷朝歷代對卞壼墓均曾加修葺,因卞壼祠之興建早於朝天宮,故民間有"先有卞公祠,後有朝天宮"之說。

此後,歷代帝王都多次重修,還建了忠貞亭,修卞公祠。到了宋代,「忠貞亭」改名為「忠孝亭」,意思就是父為忠臣、子為孝子。

卞壼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唐竇臬《述書賦》云:「望之之草,聚古而老。落紙筋盤,分行羽抱。如充牛刃 多士,交連雜寶。」《淳化閣法帖》卷三有其草書一帖,六行,五十六字。卞壼書法現存於西安碑林的還有一行書壁碑,內容是:「崔諒、史曜、陳淮可補吏部郎,詔書可爾。此三人皆眾論所稱,諒尤質止,少華可以敦教。雖大化未可倉卒,風尚所勸為益者多,臣以為宜先用諒,謹隨事以聞。晉侍仲卞壼書。」此碑亦為無價之寶。

 東明視窗自2019年4月起,每月推介一名東明名人,歡迎大家提供素材!

相關焦點

  • 「丞相」和「尚書令」,誰的地位更高?
    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和「尚書令」,哪個地位更高?二者又有什麼區別呢?一首先,對於丞相一職,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而就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西漢建立後,尚書令是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在職位品級上,西漢時期的尚書令顯然無法和丞相相提並論。
  • 蜀漢尚書令劉巴——看不上劉備、張飛,諸葛亮卻自嘆不如!
    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少時就早慧聰穎,很有才幹,卻養成了恃才傲物的個性。雖然同姓劉,但他一直瞧不起劉備「織席販履」之出身,因此從骨子裡藐視劉備。公元208年曹操南徵荊州,劉琮不戰而降,劉備與曹操大戰於長坂坡,結果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宅心仁厚的劉備帶領廣大老百姓開始逃難。
  • 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彼時,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
  • 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 ,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彼時,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一 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
  • 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卞永譽:卞永譽,字令之,號仙客,隸漢軍鑲紅旗籍,祖籍山東黃縣,遼東蓋平(今蓋縣)人。清代書畫鑑賞家,卞三元之子。康熙間,由蔭生任通政使司知事,歷福建興化知府、江蘇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撫,官至刑部左侍郎。
  • 鄒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江夏八俊之一!
    是中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董其昌、鄭板橋等都曾登臨攬勝,他們留在嶧山的三百多處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三國名人的六個冷知識:尚書令荀彧不是高級官員,關羽不會耍大刀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關於三國名人的六個冷知識:尚書令荀彧不是高級官員,關羽不會耍大刀,呂布原本是文官,孫權的妹妹是間諜……NO1 赤兔馬不能相伴關羽到永遠受《三國演義》影響,武聖人關羽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單面刃長柄大刀直到宋朝才出現,赤兔馬也活不了那麼大年紀。
  • 隋唐權力最大的尚書令真是被唐太宗李世民實際廢除的嗎?
    在「三省」的最高長官中,下轄六部的尚書令品級最高、權力最大,是隋唐最有權力的實權官員。但尚書令從貞觀時期開始就不再實際任命。有觀點認為是唐太宗李世民實際廢了尚書令。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唐朝不再任命尚書令的公開理由是唐太宗登基前曾出任尚書令,因此大臣沒有資格擔任皇帝曾經擔任過的官職。這種說法明顯站不腳,要知道很多皇帝在登基前都當過各種官職,又怎麼會只針對尚書令呢?
  • 影響曹魏三代人的卞夫人
    種種舉動,令丁夫人大為感動,也懊悔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慚愧地說:「放廢之人,夫人何能常爾耶!」丁夫人病故後,卞夫人請求曹操厚葬之,曹操應允。  曹操能夠聽從卞夫人的勸告,並不完全是因為對其寵愛有加,而是卞夫人深明大義,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穩定後院,是曹操的得力助手。189年,權臣董卓弒何太后,廢漢少帝,立漢獻帝,實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激起公憤。
  • 蜀漢政權的歷任尚書令居然沒有一位本地人
    蜀漢時期的尚書令是中央政府具體政務的主管,位置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從法正擔任第一任尚書令這一情節就可知曉該職位的重要性
  • 貞觀之後沒有尚書令只是因為唐太宗本人當過這個職務嗎?
    眾所周知,隋文帝的一個重大歷史貢獻就是創立了影響至今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隋稱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最高長官分別為中書令(隋稱內史令)、侍中(隋稱納言)、尚書令。但從唐朝貞觀之後,尚書令在實際上就不存在了,尚書省的實際最高長官變成了尚書省左右僕射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唐太宗在登基前當過尚書令,所以才不許其他大臣擔任尚書令。但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很多皇帝在登基之前都曾經擔任過各種官職,比如宋太宗在登基前曾長期出任開封府尹,這些官職並沒有因為曾經由皇帝擔任而被取消。
  • ...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歷史上令妃根本不受寵,百年後屍身現世,專家大呼:乾隆心真夠狠
    歷史上令妃根本不受寵,百年後屍身現世,專家大呼:乾隆心真夠狠文|阿平講故事哈嘍,歷史老鐵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阿平講故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即可關注我每天為您更新好文章!《延禧攻略》播出以後,小夥伴們紛紛表示本以為富察皇后是該劇的主人公,誰知道看到最後才發現原來令妃「魏瓔珞」才是妥妥的女豬腳好吧,這麼多人的犧牲都是為了讓魏瓔珞上位呀!這個魏瓔珞在電視劇中可以說非常受寵,她跟乾隆那個大豬蹄子之間的愛情簡直是要虐死單身狗們啊!其實歷史上「魏瓔珞」根本就不受寵,百年後屍身被扒出,真相流出,專家紛紛表示:「乾隆心真狠!」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娓娓道來!
  • 季漢陣營有哪些人擔任過尚書令?
    本篇就來聊聊季漢陣營的尚書令們。 尚書令掌管尚書臺,其權力取決於君主對他們的信任程度,隨著相權的削弱尚書令的權力也在逐步增加,東漢時期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大夫就被合稱為京師「三獨坐」。
  • 連盧尚書都不懂,中書令一語道破
    小方閱盡萬千篇史記,只為展現歷史長河;歷史長河孕育了真理,讓小方帶你走進歷史文化,學習歷史智慧! 剛開始看的時候,都覺得皇帝討厭太子,慢慢的發現,皇帝只是用齊王鍛鍊太子,而隨著劇情的深入,這種感情也不能完全說明皇帝對太子的種種行為,甚至連盧尚書和貴妃看到的都只是表面,真正看透的唯有中書令一人。
  • 從尚書這一官職的演變看中國歷史上皇權的擴張過程
    在中國古代,尚書這個官職是在處於不斷演變之中的。所以,想要知道尚書是一個什麼級別的官職,要結合不同的歷史背景來說。在秦漢,尚書是少府的屬官,主要負責為皇室起草文書,傳達命令。稍後,朝廷政務逐漸繁忙,尚書權力日大,遂開始分曹治事,設置五曹尚書,各曹以尚書令為首,負責政令的執行。但由於尚書令仍屬於內朝官員,權力大而品級低,所以從西漢末年開始,往往以三公和大將軍錄尚書事。到魏晉時期,尚書令、尚書等官職已徹底脫離內廷,成為朝廷政務官職,尚書臺亦改名為尚書省權力日益增大。
  • 「曲周故事」講述曲周歷史名人故事:工部尚書——劉榮嗣
    明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勤政愛民,功績卓著,官至工部尚書。是一位詩人,畫家,書法家。工部尚書——劉榮嗣來自微觀曲周00:0012:07劉榮嗣出身於農家,在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母,他的哥哥劉榮祖為人忠厚善良,以孝悌著稱。父母去世後,他兄代父責,擔起了撫養弟弟劉榮嗣的重擔,並得到了鄉鄰的接濟。
  • 許姓十大歷史名人
    貞觀十年(636年)因事貶官,任洪州都督府司馬,之後歷任給事中、檢校黃門侍郎、檢校右庶子、檢校禮部尚書等職,其間參與了《武德實錄》、《太宗實錄》的撰寫工作,因此被封為高陽縣男,太宗李世民徵討高麗期間,許敬宗因起草詔書得體而深受太宗欣賞,在岑文本死後以本官檢校中書侍郎。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高宗李治即位後代于志寧為禮部尚書。
  • 舌尖上的東明(二)
    這個數據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很多本地和在外工作的網友在閱讀和轉發的同時還對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和意見。在吸取廣大網友的意見和建議後我們到各個小有名氣的飯店和小吃店一樣一樣的吃啊吃、拍啊拍,於是有了今天的第二期「舌尖上的東明」,但是由於我們人手有限、水平有限仍然還會有許多沒有記錄進來的東明美食。但是我們會繼續吃下去拍下去,還會有第三期、第四期,請大家繼續提出寶貴意見並拭目以待。
  • 李世民曾經當過的「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
    李世民在唐高祖時期擔任的主要官職是: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爵位為秦王。大家對於「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秦王」這些官爵並不陌生,那麼「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呢?漢武帝建立「內外朝」制度後,原來只是皇帝秘書的「尚書」逐漸發展成為朝廷實際上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