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懂王陽明的心學,建議看看這篇文章,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在他看來,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不論是人對世界的認知,還是人改變世界的行為,都脫離不了一個「心」字,修煉並強大內心,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縱觀人的一生,不外乎三個過程,即認識世界、參與世界、改造世界,而這一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都離不開「心」的作用。
首先,從認識世界的角度來看。正如陽明心學所述,天地之間,花草都是生命,焉有善惡之分?所以,花和草本沒有誰善誰惡之分,只不過是人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心強加在了對花草的認知上而已。於是,當人賞花的時候,便認為花為善,草為惡;而人一旦要用到草的時候,草就又成了善者。所以,事物之所以有善惡之分,都是因為人的好噁心導致的。
其次,從人參與和改造世界方面來看。在參與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更多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實現,希望自己的人生能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事實上,人生的價值也好,境界也好,都取決於一己之「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片面地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竭力追求金錢、地位、名利等身外之物,從而使心靈沉重不堪。所以,王陽明心學對於壓力日益難耐的現代人來說,更具有救贖意義。
陽明心學認為人生的高度,從來不在外,而在內心。正如我們在河邊看著樹的倒影,就能明白——高度決定長度。因此,如果想讓自己人生具有大氣魄,就必須賦予自己的心靈一種高度,一種大格局、大氣魄,也就是陽明心學推崇的「此心光明」的境界。
不知何時,功名富貴被架到社會價值序列的最前端,結果很多人便沉浸在了追名逐利的浮誇喧囂中無法自拔。大家都忘記了去觸摸自己的內心,結果讓內心停留在孤獨空虛的狀態中。塵世中的人,大抵身在浮華的人世,而心卻被放逐到了孤單荒涼的小島,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痛楚,也是一種無奈。
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佛家曾言人生有七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種種苦楚,也不過唯心而已。只要心不動,心不苦,世界自然雲淡風輕。這是一種內心的強大,也是人的真正強大。
所以,陽明心學才強調,一切問題都不過心的問題。既然如此,我們要怎麼辦呢?對此,陽明心學給我們指出了明確的道路:修煉並強大內心。不錯,心學就是一門修煉並強大內心的學問。心學告訴我們,面對世間種種繁複的事情,不要被一時情緒左右,要不偏激、不衝動,繼而修煉波瀾不驚、不偏不倚的強大內心。
心學,能夠讓人獲得強大的內心,同時,也能讓你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事實上,現在許多人被一些所謂的雞湯文所忽悠,他們天天讀著各種處理人際關係的徐聞,但為人處世仍舊一塌糊塗;他們天天讀著卡耐基或者曾國藩,但人生依然是很失敗。
這是為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只讀到了人家的成功,卻無法走人家的道路,無法經歷和人家一樣的心路歷程,自然,也無法砥礪出一顆像他們那樣強大的內心。如此一來,所謂的成功學,也就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樓閣」。
相由心生,情隨事遷,人世間所有爭鬥冀求,剝除種種外衣後,其實不過是心的遊戲。而我們想獲得成功,也只有修煉並強大自己的內心這一條路。誠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偉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驚天動地的成績,但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強大自己的內心開始,獲得順心的事業,幸福的生活,強大的人生,這就是閱讀陽明心學的現實意義所在。(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