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老丈人諸介庵是江西的大官,因此嫁女當天是人山人海,許多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迎來送往分外熱鬧。
「王陽明」與自己的新娘也在樂器伴奏下走到堂上,大家正想看看這諸家的女婿長什麼樣,結果發現,新郎竟與新娘一樣,都蓋著蓋頭,當時賓客們雖有疑問,但想著,可能在王陽明家鄉那邊,就是這樣的習俗,所以也都沒多嘴。
等到大家都慶祝完了,諸介庵才把蓋蓋頭的「王陽明」叫過去,並且塞給了他一袋銀子。新郎接過銀子後,揭開蓋頭連連道謝,新娘看到後,差點暈過去——黝黑的皮膚,肥頭大腦的樣貌,這哪裡是王陽明?
原來,那個人只是諸府的一個小廝,因為在新婚當日,諸府上下都沒有找到王陽明,可是喜帖都發出去了,怎麼能言而無信呢?王陽明的老丈人才想出了這個下冊。
新娘諸芸玉知道真相後,又焦急又惱恨,心想:難道丈夫不喜歡自己,才逃婚了?於是便在在房間裡哭了起來。諸介庵看到寶貝女兒哭成淚人,心裡肯定不忍心,於是便將府裡的雜役全派出去找人,可是一撥撥的人出去又回來,怎麼都沒找到。
天亮後,諸介庵正想去衙門報案,沒成想,看到王陽明正大步往家門口走。諸介庵看到後,便立刻去派人告訴自己的女兒,與此同時,少不得要讓王陽明給自己閨女一個交代。
結果王陽明的答案讓大家大吃一驚——他竟然跟一個老道相對枯坐了一整夜。原來,王陽明生性不喜歡熱鬧,於是便獨自出去溜達了,走著走著便走到了一個道觀。在道觀裡,他遇到了一個童顏白髮的老道,王陽明便趕忙過去行禮,老道看了他一眼說:「心雄萬夫,而手無縛雞之力。年輕人,身體可好?」
王陽明聽後很是吃驚,便回到:「吃五穀長大,難免有些病痛。」
隨後兩人便聊了起來,老道告訴王陽明:「所謂大道,其實就是一個「靜」字,老子清淨中,莊生逍遙。惟清淨而後能逍遙。」而後老道又教給王陽明一些呼吸吐納的方法,於是,王陽明便與道長相對打坐,一夜過後,王陽明深感心曠神怡。
醒來後,道長對他微微一笑:「新娘守空房,新郎在道堂。」
王陽明這才想起昨天是自己拜堂成親的日子,才匆匆告別,回到家裡。
17歲的王陽明為了求道,竟然連自己的新婚之夜都給忘了,由此可見,他從青年時起,便有很大的聖賢志向。
眾所周知,我國古往今來,共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不是書房裡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夠學以致用的學問。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他不僅是一流的政客,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在那場著名的寧王之亂中,他利用自己的「心學思想」,僅僅35天便剿滅叛賊。
他的思想在傳入日本後,日本人將王陽明奉為神一樣的存在。著名的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便在自己腰牌上刻著「一生俯拜陽明」的字樣。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通過對心學思想的深入研究,得出了經營之道在於「利他」,於是便擁有了三家世界500強企業,成就了自己的商業神話。
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更是直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有「半個聖人」之稱的曾國藩曾言:「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其實世界上的所有問題,不過都是心的問題,只要自己內心足夠強大,便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世間萬物便會隨心而動。
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在這本《王陽明心學》裡,記載了王陽明思想的大成,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那我非常建議你看看。雖然我們沒有成為聖賢的必要,但是我們非常有必要修煉自己的內心。
心外無物,內心強大了,任何人都難以傷害到你,做什麼事情都很難不成功。內心的強大,並不僅僅在于堅韌,而在於剛柔並濟,順勢而為。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無論是初入職場的小白,還是創業路上的草根,亦或是功成名就的老闆,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有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在我看來,我命由我不由天。看完這本書後你會發現,你周邊的一切都與以往不同,能夠決定自己成就的,只有你的內心。
書不貴,39塊錢,也就是兩盒煙的價格,卻可以讓我們領悟聖人的言論,感受聖人的思想,成就更強大的自己,實在是非常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