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出生貧寒,後被富人收養。孩子長大後,在與窮苦的生父的一次爭吵後,窮父親隨即中刀死亡。富二代兒子成為犯罪嫌疑人!
那麼,兒子是否真的是殺人兇手呢?
電影由此展開……
《十二公民》是由何冰、韓童生等老戲骨聯袂主演,講述12人討論一個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的電影。
《十二公民》改編自美國的《十二怒漢》,12名家長來自社會各個行業、階層,來學校參加活動,擔任模擬法庭的陪審員,討論一起富二代兒子弒父的案件。
電影100分鐘,場景非常簡單,一間破廠房,一張長條桌,12個人圍坐一起
我起初看到這個電影時的反應是:啥?這是啥電影?整個電影就一個場景?製作也太簡單了吧?劇組沒這麼缺錢吧?
看後才發現,
這是一部好電影!
一部法律人必看的好電影!
一部把「疑罪從無」分析到極致的好電影!
案情是這樣滴……
一個晚上,富二代的兒子和窮人生父兩人發生爭執,樓下的老頭親耳聽見了。當兒子用刀刺中父親的時候,也被樓對面的女人看見了,事後發現,刺中父親的刀,兒子也有一把一模一樣的。
這些證據似乎足以證明兒子就是殺人兇手!
12人在討論富二代是否構成犯罪之前約定,12人的表決必須12:0,才能通過。
11人認為兒子就是兇手。只有8號陪審員何冰投了無罪的票。他的理由似乎很簡單:「我不知道他有沒有罪,我就覺得這個案子,我們應該討論討論。」
他說:「當你認為他就是兇手的時候,他就死了!但是,要是他無罪呢?」
是啊,要是真的無罪呢?豈不是枉殺了一個好人?中國司法歷史上冤假錯案也有不少,被錯殺的好人也不止一個。生命不是兒戲,豈能隨隨便便表決有罪與否!
因為結果沒有達到12:0,所以12個人陷入了爭吵,激烈的爭吵!
別人認為板上釘釘的事情,何冰卻投了反對票。在別人看來,何冰就是吃飽了撐的。而,他恰恰是對生命的敬畏,對法律的尊重。
何冰說,世界上的事情沒有100%,這個案子也是一樣,有時候真相就在那個0.1%裡面。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冤枉了一個好人,那就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有人說他吹毛求疵。
他激動的說,事關一個人的生死,不該吹毛求疵嗎?
兩個證人:樓下老頭親耳聽見爭吵、對面樓的女人親眼看見兒子弒父。
一個物證:插在父親胸口的刀,兒子正好有一把一模一樣的,而且案發後還找不到了。
刀隨處可買,那兩個證人有沒有可能聽錯、看錯呢?
討論後,第二輪投票,9號陪審員也投了無罪票。
爭吵中,何冰非常氣憤!他認為其他人不認真,以自己的想像判定有罪無罪,太兒戲!
何冰通過對證詞的縝密分析發現,樓下老人、對面女人的證詞有矛盾!
4號陪審員說,我們萬分之一的錯誤,哪怕是萬分之一的錯誤,錯判了好人,他可能就要殺頭,就要關一輩子,對他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於是4號陪審員也投了無罪票。
自此開始,12人開始認真討論起案件的始末。
11號陪審員保安大哥也認為案件有漏洞,投了無罪票。
「當你手握生殺大權,那麼殺一個無辜的人,跟兇手有什麼區別?」何冰跟韓童生嘶吼。
12人通過現場還原,發現樓下老頭的證詞有越來越多的漏洞,疑點很多。
越來越多人開始懷疑這個案件有疑點,越來越多的疑點!
作為陪審員,他們不能將有這麼多疑點的「犯罪嫌疑人」判死刑!
他們一致認為案件存疑,不能認定兒子就是兇手!
人們散去,何冰露出了他的檢察官證件,原來他是一名人民檢察官。對待這種生死大事,豈能兒戲?豈能不吹毛求疵?
最終,檢察院做出了存疑不起訴決定。
一個月後,真兇落網!
電影中,地域歧視、人品證據、仇富心理、個人情感經歷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實際存在的偏見理由,無法避免,但是,不能把這些帶入一個決定生殺大權的「法庭」!
刑事訴訟的證據必須達到排除一切合理懷疑。這部電影,從一開始的11:1,到最後的0:12,經過了12名「陪審員」的縝密分析,如果這12名「陪審員」就是法庭上的法官,就是決定人生死的人,他們應該要有這種精神,而且必須要有這種精神,因為他們決定的是別人的人生自由,甚至是生死!
看看中國司法歷史上個別的灰色地帶……
佘祥林冤獄11年!
趙作海含冤入獄而死!
聶樹斌被冤姦殺,執行死刑!
呼格吉勒圖含冤姦殺,執行死刑!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段段美好的前程,沒了!
雖然法官判案絕大多數都是正確、準確的,冤假錯案寥寥無幾,但是,正是這寥寥無幾的冤假錯案會毀了國家的司法權威!毀掉的是百姓對法律的敬畏!
含冤的他們失去自由、失去生命、失去家人、失去青春,甚至家人反目、家庭分崩,連家人都要一輩子受歧視。
對待刑事案件,我們應該拿出「雞蛋裡挑骨頭」的挑剔,只有這樣,冤假錯案才能有效避免!
《十二公民》是一部好片!如果你是法律人,好好看一遍!看兩遍!看三遍!
你看過《十二公民》嗎?你覺得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片子?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小V交流……
點擊關注,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