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泰山區「脫貧攻堅」譜幸福畫卷 2601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綻笑顏

2020-12-28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5日訊 夏日的泰安市泰山區,碩果滿枝,風光遍野。經過多年汗水澆灌,泰山區脫貧攻堅喜迎「收穫季」:一個個昔日裡貧窮落後的貧困村,如今房前屋後四季花開,規範化的種植基地生機勃勃,標準的溫室大棚排列有序……實施精準扶貧以來,美麗如畫的鄉村已破繭化蝶,廣袤田野正升騰起新的希望。

在泰安市泰山區省莊鎮葉家莊村,生機盎然的茶葉種植產業園裡,滿眼的茶樹在起伏的山丘上生機盎然,翠綠誘人。近年來,這個村大力發展茶葉種植產業,並成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泰山茶「葉綠茶、白茶和黃茶」三姊妹,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貧困戶通過項目分紅也獲得更多實惠。

空氣清新,綠樹成蔭。位於泰山北部山區的貝家莊村,在村裡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菌菇培育基地,一排排菌包整齊地擺放在大棚內。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蘑菇生長的最佳時期在12月份到次年5月份之間,十幾天長成一茬,每個菌包能長三四茬。目前,村內食用菌的年產量可達到3萬斤,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2萬元。為了扶持村裡的貧困戶以及勞動能力有限制的村民,該村優先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有技術的人吸收到基地務工,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在泰山區省莊鎮亓家灘村,正在加工艾條的村民喜氣洋洋。結合豐富的野生艾草資源和現有可種植山地面積大等自然資源優勢,亓家灘村正在大力發展野生艾草產區,村委會建起了艾條加工車間,並與一家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推動產業發展。「以前家裡窮,村裡也窮,每天生活節衣縮食,門前都是泥濘的羊腸小道,如今房屋重新修建,門前道路平坦寬闊。村裡的艾草加工廠給提供了就業崗位,年年還有分紅,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建起艾條加工車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忙碌的貧困戶們說起生活新變化,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臉上。

泰山區邱家店鎮宋官村的「萬家樂」果蔬基地大棚裡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掛滿枝頭,碩大的油桃、黃桃等待著採摘出售,村民們又看到了今年豐收的希望。脫貧攻堅以來,該村建成佔地40餘畝的「萬家樂」果蔬採摘基地項目,形成以種植、旅遊、觀光、餐飲、採摘為一體的扶貧生態圈。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餘萬元。剛剛忙碌完「直播帶貨」工作的村支部書記說:「咱的日子越來越好,今年貧困戶的項目分紅會如期發放」,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成績浸潤汗水,堅韌鑄就不凡。「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泰山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和速度向貧困宣戰,取得顯著成效。」泰山區扶貧辦公室主任李永榮介紹說,截至目前,全區2601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6個省定貧困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高標準實現「五通十有」,貧困群眾生產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據介紹,脫貧攻堅以來,泰山區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3400餘萬元,實施扶貧項目30餘個,扶貧項目呈現出「由單一到綜合、由重點村到全覆蓋」的特點。從種類看,既有大棚種植類項目,也有工業類、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從地域看, 2017年探索在插花村上項目,2018年探索扶貧資金整合使用,逐步實現項目分紅全覆蓋;從形式看,村承包租賃、委託經營、合作經營等與項目特點契合。項目收益分紅每年差異化分配到戶,實現多點開花、多重增收。

除了堅持以扶貧產業項目發展為重點,泰山區還針對貧困人口實際,以「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抓好扶貧惠民政策落實,實現「精準扶貧 不落一人」。今年上半年,為貧困人口購買扶貧特惠保,嚴格落實「五重保障」,實行門診慢病報銷、家庭醫生籤約等政策,協調心康醫院上門開展慢病認定和殘疾鑑定。去年秋季發放「雨露計劃」助學金89人13.35萬元,發放學前和義教段助學金117人6.77萬元,協調管理權限外貧困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繼續實施孝善養老,對全區60歲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老人定期發放獎補資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納入特困供養210人,已納入臨時救助277人,已納入低保1630人。新鑑定殘疾79人,落實無障礙改造162戶,為723人發放洗浴床、坐便椅等輔具。改造3戶C級危房,解決20戶自來水「村通戶不通」的問題,設立20個專項就業扶貧鄉村公益崗位……

「整齊漂亮的農家院舍與充滿生機的扶貧基地隨處可見,加之『對症開藥』的幫扶措施和惠民利民的扶貧政策項項落到實處,現如今,全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泰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愛新如是說。

閃電新聞記者 王迅 通訊員 付剛 王紅 泰安報導

相關焦點

  • 河北張家口萬全藉助東西部扶貧協作 助推建檔立卡殘疾人穩定脫貧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邵玉潔、鄒連青)本著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張家口萬全和北京順義兩地聚焦貧困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積極探索針對建檔立卡殘疾人的精準健康扶貧新模式,多措並舉,紮實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目前,河北張家口萬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全部實現脫貧。
  • 幸福是什麼 人民說了算!——來自伊旗脫貧攻堅一線的調查報告
    而在伊金霍洛旗,四月春色始盛開,桃李爭芳是景色美,滿臉笑顏則是日子美。  美美與共,共在合力。伊金霍洛旗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07戶1369人,已全部脫貧,其中穩定脫貧240戶547人,正常脫貧367戶822人。
  • 躬耕紅色沃土 滿綻幸福之花——官店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14年建檔立卡以來,全鎮16346戶5.4萬人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88戶21475人,佔建始貧困人口的16%,屬於深度貧困地區。「久困於窮,冀以小康」是官店人祖祖輩輩追求的夢想。武陵腹地從不缺傳奇。
  • 烏當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 |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
    現如今,烏當區群眾看病、上學不用愁,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全區13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農業產業100%覆蓋,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裡的能力更強了。乘著時代的東風,烏當的脫貧攻堅事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補齊短板 聚力啃下「硬骨頭」「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係脫貧攻堅質量。這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
  • 脫貧攻堅,託起農牧民穩穩的幸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放眼巴彥淖爾大地,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定格幸福……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富民產業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小康路上一戶不落、一個不少。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
  •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目前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   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向著幸福出發——麥積區社棠鎮石嶺村脫貧攻堅見聞
    石嶺村共有364戶1577人,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9戶579人,貧困發生率為39.15%。近年來,石嶺村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挖窮根,挪窮窩,修富路,興產業,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役。經過幾年鏖戰,2019年年底全村剩餘貧困戶7戶2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4%。
  • 決戰貧困 向幸福出發
    決戰貧困 向幸福出發——元寶山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綜述「2019年底,全區正常脫貧享受政策758戶197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交通局為脫貧攻堅鋪就「幸福路」、就業局多舉並措拔窮根暖民心、團委拓寬消費扶貧渠道,為脫貧注入「鮮能量」、平莊鎮廣大婦女撐起脫貧「半邊天」、駐村工作隊讓貧困群眾幸福濃、醫保局使貧困群眾有「醫」靠……
  • 【脫貧攻堅】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打好「組合拳」拓寬群眾致富路
    【脫貧攻堅】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打好「組合拳」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0-12-22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箇舊市奮力書寫脫貧攻堅時代答卷
    本網訊 12月24日,記者從箇舊市舉行的「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全面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以來,箇舊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在手上
  • 幸福的微笑,扎魯特旗脫貧攻堅最美的表達
    面對貧困、面對群眾期盼,扎魯特旗舉全旗之力,匯全民之智,下足「繡花功夫」,在1.7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激情演繹了一場黨群攜手、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的「大決戰」,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8個貧困嘎查村分場全部出列,並於2019年4月份退出自治區級貧困旗序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622元增加到2020年的13889元,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日益增強。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大山深處國旗飄 脫貧群眾頌黨恩
    編者按今年是脫貧攻堅最後一年,本來就有許多硬仗要打,又遭遇疫情影響,使這項工作平添難度。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脫貧,考驗著我們各級幹部的擔當精神和治理能力。營口新聞傳媒中心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向您講述廣大幹部群眾奮戰脫貧攻堅一線,不鬆勁、不懈怠,確保啃下最後的「硬骨頭」,用實際行動書寫責任擔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智慧和力量的營口故事。什字街鎮於家屯村的已脫貧農戶家中懸掛著鮮豔的五星紅旗。
  • 千年打卡勝地 喜見幸福流淌——永州脫貧攻堅紀實
    雷中祥 攝江華瑤族自治縣龍德晟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沱江鎮山口鋪扶貧車間,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建花正在忙碌。楊丁香 攝永州市零陵區郵亭圩鎮太平鋪火燒嶺安置點美景。6年來,一場涉及全方位動員、全社會參與的脫貧攻堅戰役席捲瀟湘大地,「新南門」裡換了人間,無數個體和家庭的命運發生了巨變。永州市委書記嚴華說,永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思想和省委關於脫貧攻堅的工作要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盡銳出戰,奮力攻堅,高質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千年貧困,一朝揮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金融「活水」澆開幸福...
    在甘谷縣脫貧攻堅一線,來自甘肅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多名駐村幫扶幹部正全力以赴、迎難攻堅,向幫扶所在地貧困堡壘發起最後的總攻。近年來,甘肅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聚焦決戰脫貧攻堅,將工作力量、資源、精力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緊密結合自身優勢,統籌謀劃推動農村金融服務與脫貧工作,走出了一條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創新之路。
  • 夢想在決戰決勝中照進現實 「十三五」日照交出高質量脫貧攻堅答卷
    這是全面小康的鮮亮底色———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6022戶、117975人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7.4%降為零,301個省市扶貧工作重點村一舉摘掉「貧困帽」。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2016年以來,日照將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久久為功,攻城拔寨,在日照大地鐫刻了一段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交出高質量脫貧攻堅的日照答卷。
  • 蹄疾步穩抓攻堅 千方百計促脫貧——來自沅陵縣七甲坪鎮脫貧攻堅...
    蹄疾步穩抓攻堅 千方百計促脫貧——來自沅陵縣七甲坪鎮脫貧攻堅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佘凱七甲坪是沅陵縣最偏遠鄉鎮,由原七甲坪、蠶忙、洞溪、楠木4個鄉鎮合併而成,轄29個村(居),其中貧困村12個(深度貧困村2個),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89戶6152人。
  • 聊城開發區夯實特殊貧困群眾脫貧基礎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田明棟 見習記者 張若宸 聊城報導  近年來,聊城開發區社發局對贍養人的贍養能力進行精準認定,合理抵扣剛性支出,確保實現穩定脫貧後再退出低保範圍
  • 【代表委員風採】委員李建龍助力脫貧攻堅 改善困難群眾生活
    自2018年當選市政協委員以來,他持續關注我市貧困群眾的生活狀況,帶領永昌縣慧民通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全體職工,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積極參與政治協商,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就業培訓、勞務對接、養老助殘、社會救助、公益志願五個領域,積極參與永昌縣脫貧攻堅工作。
  • 山區展新顏群眾唱讚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2019年末,老達保村民小組農村經濟總收入已經達到670萬元,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27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40.98元,90戶39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近年來,瀾滄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優勢,以酒井鄉勐根村老達保村民小組為示範典型,著力在開發民族歌舞樂表演等民族文化資源上下功夫,引導少數民族群眾在「唱歌跳舞」中實現脫貧致富。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朝著幸福的方向奔去——內蒙古全力...
    為更好地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展現貧困地區發生的喜人變化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實幹精神,《內蒙古日報》今日起推出脫貧攻堅系列報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8年來我區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徵程中的努力與溫暖、奮鬥與夢想。時序更替,逐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