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愛上戶外,它就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
即使被困城市,也少不了攀巖訓練、學習,和網上的精神食糧。
⊿ 所謂的「身在都市,心在遠方」吧!(Siebe Vanhee個人ins)
這些精神食糧,是登山圈、巖圈的第一手新聞和資料。
從金字塔頂端的攀巖大咖口中得知,
最直接!
他們用Instagram(後簡稱Ins)記錄、書寫戶外歷史的每分每秒,也有
「作為專業運動員的人生是怎麼樣的?」的分享。
*Ins以圖片為主,讓英文閱讀理解做起來沒那麼難。
Part 1 ,清點攀巖界的 best of the best 攀登先鋒。
Ins用戶名:tommycaldwell
主曬:攀巖、生活、環保
湯米哥的履歷不要太長,隨便一個都是攀巖愛好者窮其一生都難以達到的高度。
比如:四年前和Kevin Jorgeson自由首攀了黎明牆(Dawn Wall 線路:Dawn Wall Free)。
又比如,和Alex Honnold速攀The Nose刷新歷史記錄,正式將此路線推入兩小時時代(1小時58分鐘07秒)。
⊿ Tommy和Alex Honnold刷新The Nose的速攀記錄後的合照
雖然他主要活動區域是巖壁,但他的攀登並不局限如此。
他(又)和好基友Alex Honnold搭檔,完成另一個壯舉——人類史上首次成功的完整橫穿Patagonia犬牙交錯的the Fitz Traverse,混合型冰巖攀登線路。
這要求攀爬沿線的所有山峰,被無數精英攀巖者垂涎、少數人嘗試,但久久沒人完成有它。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tommycaldwell/
Ins用戶名:alexhonnold
主曬:攀巖、狗糧發放、杭諾德基金
徒手攀巖大神級人物,總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
如果運動攀和抱石讓人驚險刺激,想像百米的大巖壁,除了靠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極限xN的狀態。
⊿ Alex在優勝美地free solo,@Jimmy Chin
Alex笑稱從小內斂、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但按耐不住攀巖的心,從此開始了大膽的、沒有同伴的徒手攀巖之路。
除了上文說到和Tommy的The Nose速攀外,22歲的Alex,一天內free solo位於優勝美地峽谷內的「Astroman」5.11c,10 pitches和「Rostrum」5.11c,8 pitches。
2008年4月攀爬了美國猶他州宰恩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 的「月華拱壁/Moonlight Buttress」,5.12+,10 pitches。
2012年,24小時內Free Solo 優勝美地的最大的三塊巖壁,加起來一共有7000英尺高,總共用時18小時50分鐘。
兩年後,Alex徒手攀爬了加拿大Squamish 的「University Wall」5.12-,8 pitches。1月,攀爬了北墨西哥Sendero Luminoso Wall的「El Sendero Luminoso/光明之路」5.12+,15 pitches,用時3個小時左右,徵服這個堪稱史上最高難度的徒手攀巖。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alexhonnold/;https://www.instagram.com/jimmychin/
Ins用戶名:adam.ondra
主曬:攀巖、訓練、安利自家巖館
人送外號哈利波特的Adam Ondra,世界最厲害的運動攀巖者,沒有之一。
運動攀的人類極限,一直在被他往更高的水平推進。
目前世界最難的運動攀線路5.15d,位於挪威Flatanger的Hanshelleren Cave的「Silence/靜謐之路」,目前Adam是唯一的完攀者。
前兩個「世界最難線路」,也是他第一個紅點,分別是:「Chang」5.15c和「La Dura Dura」5.15c。
⊿ 自家巖館時不時舉辦活動,有空時,他也會參加,很巖友福利了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adam.ondra/
2017年,19歲的她成為首位完成 5.15a/9a+的女性攀巖者,位於西班牙的「La Rambla」9a+,僅用了7天,被譽為攀巖天才少女。
7個月後,在法國 Ceuse,她完攀「Biographie」(又名「Realization」9a+/5.15a),成為16年來首位完攀的女性,也是Margo Hayes 的第二條9a+運動攀線路。
而在此前,她的記錄也是攀巖中的佼佼者:Rifle 的 「The Wicked Cave」,「Bad Girls' Club」9a/5.14d,17歲的8月。
也是17歲, 7月,在同一天裡完成了 Rifle Mountain Park 的「Double Rainbow」5.14s 和「Zulu」5.14s。
⊿ 這張著名的照片,拍自她完成La Rambla後的喜極而泣(圖片來自其ins帳戶)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margojain/
Ins用戶名:alex_puccio89
主曬: 攀巖、訓練、生活
美國攀巖一姐,巖圈叫Alex是不是一種技能的加持?
誰說只有男生才能練出一身明顯的腱子肉,女生妥妥的也可以呀。
⊿ 看到她,我總想到小時候的一本雜誌:健與美(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起阿詩瑪和Hayes,89年的Alex算是前輩了。
⊿ 非常刻苦的Alex,不是在訓練,就是在去訓練的路上。
長年累月的辛勤訓練讓她在賽場和戶外,攀爬的身影都無比的自如和努力。
她是高超能力均衡的代表,要啥有啥,力量、柔韌性、協調性、讀線能力… … 一樣不落(雖然大部分人只看到她的肌肉)。
Alex經歷了典型的運動員的大落大起。
16歲贏得了美國國內第一個職業抱石賽冠軍,數年間在多個國際大賽上斬金獲銀。
在2015、2016年6月,世界盃賽場上,她因傷退賽,並接受了膝蓋和脊柱的手術,進入修養期。
16年滿血復活,在Hueco Tanks完成了個人的第54條8A+路線。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alex_puccio89/
Ins用戶名:chris_sharma
主曬: 攀巖、攀巖、攀巖,哦對了海王是我好朋友
沙馬哥,不用我多介紹了吧,中國巖友的老朋友。他的人生充斥著各種FA。
他最廣為流傳的照片,非這張莫屬:
⊿ 沙馬哥攀爬線路:La dura dura
📸 Boone Speed(@boonespeed)
近年來,沙馬哥直接把家安在了有豐富攀爬資源,同時也是他最喜歡的攀巖國家:西班牙。
除運動攀,更是一心投入在發展深水抱石。
⊿ 📸 Ricardo Giancola(@giancolafoto)
雖然說是抱石,但是你看看這高度,沒有繩子、沒有掛片、沒有保護,如果衝了,要在空中掉落多久才入水呀~
高度、洶湧的波濤衝擊海岸等,都是危險因素之一,四捨五入就是free solo了。
⊿ 夏天沙馬哥最好的抱石場之一:Mallorca的西海岸📸 @chrisburkard
⊿ 沙馬哥Chris Sharma 完攀線路: 3 Degrees of Separation (5.14d) ,後呈現在記錄片< KING LINES >中。畫面左側的攝影師Brett Lowell,世界最出色的攀登冒險類電影製作者之一。他的鏡頭中,出現過Adam Ondra、Alex Honnold 、 Tommy Caldwell 、 Ashima Shiraishi 、Beth Rodden 、 Daniel Woods 、 Dave Graham 等等出色的攀巖者。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tommycaldwell/
Ins用戶名:ashimashiraishi
主曬:少女心事、攀巖
如果前輩Alex Puccio是攀巖界的地才,那Ashima就是那個天賦異稟的攀巖神童,巖壁上的舞者。
⊿ 人美心善的阿詩瑪,為慈善將自己的一頭標誌性馬尾減掉捐了出去,短髮的她更古靈精怪了
眾多報導讓Ashima少兒成名,作為大眾所熟知的天才攀巖少女。日籍美國人的她,日本名字是白石阿島,在中國大家親切的稱她為:阿詩瑪
她有驚人的身體控制能力和靈活性、讀線能力也是不斷讓人感嘆。
8 歲,完成「Power of Silence」V10和「Ashimandala」V11;
9 歲,完成「Chablanke」V12 ;
10 歲,完成「Crown of Aragorn」V13;
13 歲,完成兩條 V14:「Golden Shadow」和 「The Swarm」;
14 歲生日前,她完成「Horizon/地平線」V15,成為第一位完成 V15 難度的女性,並且也是 V15 俱樂部裡最年輕的一員(無論男女);
⊿ Tristatebouldering抱石冠軍賽賽,與阿詩瑪站在同一個領獎臺上的是上文才提到的Alex,比Ashima長12歲
她的ins內容不像大部分運動員只有攀巖,生活中的各色照片十分豐富,清新。
Ashima雖然主攻抱石攀巖,但是運動攀也沒落下,14 歲,還是青少年的她,完攀了「Open Your Mind Direct/解放思想」5.14d/15a 。
記錄還有很多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反正很厲害就是了。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ashimashiraishi/
Ins用戶名:sashadigiulian
主曬:攀巖,訓練
7歲愛上攀巖;13歲的時候,斬獲厄瓜多青少年世界錦標賽冠軍;9歲,在義大利Acro攀巖世錦賽中一舉奪得女子總冠軍,成為當屆比賽最大黑馬。
20歲成為世界冠軍,3次獲得美國攀巖賽冠軍。
⊿ 昨天才看了Sasha的最新紀錄片「The Trilogy/三部曲」
2011年10月,Sasha在美國肯塔基州紅河大峽谷(Red River Gorge)完攀「Pure Imigination,這是她個人首條該難度路線,也是全球有記錄的第3位完成9a路線的女性。
*不過,「Pure Imagination」後來難度被降級,現在是8c+(5.14c)。
(感謝Yitao的提醒)
⊿最新紀錄片「The Trilogy/三部曲」中,Sasha攀爬三個高難度的結組,最高難度到5.14
她還完成了多個8b+的,並突破了長達1000英尺8C的結組路線,是首位女子完攀者。
Sasha是「遠觀是個軟妹子,爬起線來卻超強悍「的那種類型。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sashadigiulian/
Ins用戶名:cedarwright
主曬:混合攀登、滑翔傘、曬狗子
攀巖前輩,從早期優勝美地的dirtbag開始,涉獵山地運動頗多。和他搭檔的也都是叫得出名字的精英高手,還是AlexHonnold的大親友。
有「老一輩」的玩世不恭,也有戶外人對人生的理解。
他是那種外表乍一看,覺得會是個行政人員的前輩,戶外人的氣質全靠一身服裝和裝備撐著,233333。
國內對他的報導並不多,了解他後才會發現,他是完全可以放入「以為是個青銅,結果卻是個王者」文章中的。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cedarwright/
Ins用戶名:conrad_anker
主曬:攀登,山峰,人文
他是首屈一指的登山家,攀登界的傳奇,The North Face登山隊隊長。登頂各種高技術難度、高海拔的山峰,但諷刺地是,讓他進入公共視野的,卻是發現另一位傳奇登山者的遺體:喬治 馬諾裡。
他的人生充斥著對山野的熱血、跋涉的艱辛、驚險的攀登、死亡邊緣的掙扎、失去同伴的傷痛等等。
相比其他「小年輕」的ins輕快活潑的畫風,他的更加嚴肅、堅韌和深刻。
Anker是紀錄片《Meru/梅魯峰》中,三位成功登頂的攀登者之一。
*梅魯峰位於印度喜馬拉雅迦爾瓦爾地區,海拔6310米。在過去幾年間,陸續至少有10支隊伍嘗試攀登該路線,無一成功。
我記得看過一個他和David Lama的紀錄片,於2016年11月嘗試攀登位於尼泊爾的Lunag Ri峰(海拔6,888米),期間開闢全新的線路。
在海拔5,800米高度,54歲的Anker突發心臟病。他即刻被直升飛機下撤,被送去加德滿都接受緊急手術。
在直升機到達前,Anker告訴Lama自己不會再回到Lunag Ri。隨後,26歲的年輕登山者Lama決定獨自攀登,在經歷了三日的艱難困苦的攀登之後,成功登頂。
⊿ 冷峻雄偉的山峰,是他ins上出現次數最多的類型
他經歷過太多的朋友命隕山野,嘗盡它的致命和無情,感觸比任何人都深切。在幾年後David Lama不幸遇難於突如其來的雪崩後,他在Ins上留下了這樣的文字: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conrad_anker/
Ins用戶名:siebevanhee
主曬:大巖壁攀登
一位巖館出身的專注大巖壁攀登的運動員,日常就是巖壁、巖壁、巖壁。
從Siebe的照片,能看出那種無比真心的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和攀巖的純粹。
⊿ 「Another normal day in the office」
Siebe是眾多我關注的#野攀生活的巖者之一,有荒野石壁、遠山雪頂、攀巖生活,是在城市時的我的解藥。
戶外的人生好美好啊!
看到這個名單到現在,你們肯定發現我最喜歡的還是巖壁和雪山,雖然以上的傑出運動員多多少少有賽事的涉獵,但關注的大部分還是以戶外的project為主。
不同於大部分日本選手的職業生涯走比賽路線(當然,這也和攀登的大環境有關),歐美的攀巖選手在這條和地心引力對抗的路上走得「更遠」。
在早期收穫獎項和名譽後,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贊助、出書、拍紀錄片、開巖館… … 成為收入有所保障的專業攀巖運動員後,更多的是對自然風物和自身極限的探索,攀登即生活,流淌在血液中,點滴在鏡頭裡,這也是我喜聞樂見的。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siebevanhee/
Ins用戶名:dawoods89
主曬: 攀巖、生活
誰都知道運動攀爬得最好的,大家都知道是哈利波特Adam Ondra。雖然,喜歡抱石的朋友不在少數,抱石爬得最好的是誰,我還真不敢說有很多人知道。
就是這位兄弟:Daniel Woods
⊿ 這位朋友在4200多米的海拔攀巖,太過投入,忘記擦防曬霜,回過神來臉已曬紅成了猴子屁股
很少有攀巖者被這麼多品牌青睞,他是真的、真的很厲害。
⊿ The Process (v16) FA Bishop, CA
Photo credit:https://www.instagram.com/dawoods89/
Part 1/第一期,淺嘗一個鮮,大多數老巖友肯定關注了某些號,查漏補缺吧。
後面,會越來越有意思,越來越私藏唷。
下一張關注名單,將會著重推薦戶外的冒險攝影師,無限風光大片兒等著你。
意猶未盡,訂閱Chenchen在荒野
獲得更多故事吧
\(^o^)/~
「Chenchen在荒野」的文章皆為個人原創
請勿在未經作者允許情況下私自轉載或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