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說梅: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在春秋戰國被誤解的國禮梅花

2020-12-23 騰訊網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陸凱真的只是聊贈梅花給範曄嗎?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南北朝陸凱《贈範曄詩》

這一首詩我們耳熟能詳,說的是。南北朝的陸凱和範曄,兩個人交好。在春天之前,江南梅花打苞,而北國正是一片風霜。陸凱託驛站的人員專門送了梅花到長安,並寫下這首詩,有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含義。表示我時刻想念你,我願意把南國的春天寄給你。

那麼按照梅花開花的季節是在正月左右,梅花打苞,江南是在冬至節,可以想見這送過去的,是滿枝花苞的梅花或者樹苗。千裡之遙託逢驛使,如果不是特權階層,這郵寄費可不便宜。梅花值得他用這樣的方法送給朋友嗎,還不如送點綾羅綢緞,金銀財寶靠得住,送什麼都不如送紅包。

那麼陸凱為什麼會送梅花呢?

我們來看下梅花的歷史。梅花最早產自長江中部的原始森林,對於黃河流域來講,這是偏遠南方,那麼作為重要的調味品酸味的來源,它的果實是靠部落進貢給上層貴族的,而且在食物有限的古代,它作為祭祀的貢品和貴族的食品。而且很長時間都沒有移植成功。

古代的戰爭也常常是土地資源之戰,尤其是在諸侯分裂各自為國的時候。北方想獲得南方的資源,一靠徵服統一,二靠買賣。

春秋戰國就是這樣一個分裂的狀態,周天子徒有其名,下面的諸侯徵戰不休,估計祭祀的梅子都很難每年得到。好在不吃酸並不會死人。

漢朝《說苑》記錄了先秦諸侯國之間這樣一個故事,說越國的使臣諸發,送了一枝梅給梁國國君。這個越國是個小國,這個諸發。保持著原始聚落的衣著,不留頭髮,且身上是紋身,帶著原始風情。估計整個王國也找不出成套的禮儀衣裳,要知道這些貴族衣裳在和平年代可以由周朝奉送,戰亂時代,哪裡會張羅齊全這些?

但是我相信諸發是做了很多準備和考慮的。因為他們的物產實在是菲薄,經濟也落後,但是作為梅的重要產地,他能夠代表心意的,就是梅樹,送一枝鮮活的梅花,代表我願意將物產和大國進行結交,主動將珍貴的梅木奉上,以表示自己不自私,願意共享梅的栽培與成果。

但是梁王的大臣韓子卻惱怒了,豈有拿著一枝梅花見我家君王的道理?他倨傲阻攔了諸發的求見,說,我家大王說了,你要按照周朝正規的服飾和禮儀來,如果你這種打扮,我家大王是不見的。

真是弱國無外交。

諸發卻底氣十足,說,我們越國也是周朝分封的土地,但是沒有你們那種平原富庶,我們這裡每個人要為生存掙扎奮鬥,山中有虎,水裡有龍,我們身上變成這樣是環境造成的。如果有一天你們的使臣到我們國家來,我們的君主要求你們剃掉頭髮,身上刻紋身,然後再接見。你會怎麼想?

好在梁王聽到了這些對話,趕緊出來接見諸發,將韓子這個倨傲的大臣給驅逐了。

那麼梅花是越國的國禮送給梁國的,絕對不是因為花好看,而是這是他們認為的可以做進貢周天子的特產,苗木比果實珍貴。雖然貴族們大半有錢,以為花錢就買得到果實而輕薄了諸發的和越國的誠心。

那麼梅樹也就是這個時候被引種到北方的,有越國做原始梅花的後盾,北方也逐漸有梅樹,當然可能果實口感略有區別。但給人魚不如給人漁。這是小國的大氣和風範,不在冠戴。

這裡的梅花是平等鄭重交往的國禮。但很顯然,它險些被誤會。

南北朝時代,南北都有梅花,物不再以稀為貴,但南方的梅花無論開花還是結果都優於北方。陸凱之願意一枝梅花託驛站千裡送友,倒也不只是為了朋友那點先看到春天的閒情,而是說,不以貧富論交,我以我最好,也許是你看不上的禮物饋贈你,是君子之交如國之契,底色莊嚴。

從漢朝開始起,梅花開始增殖了觀賞價值,又以其凌寒不凋為特色,陸凱之梅花,君子永結與好,盡在其中。

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梅花或者好品種的果梅和花梅還是少見的。所以陸凱的這枝或這棵梅花,並不廉價,所謂禮重情也重。你算算路費。

所以這首詩這枝梅並非聊贈,而是鄭重如海。

隨著梅花的廣泛人工培植,到了宋朝折梅成風,城市賞梅是一種賞花時尚,李清照過年大雪邊賞梅花,邊往頭上戴,士大夫流行插瓶賞梅,今天你送我,明天我送你,梅花只是伴手禮。

這個時候聊寄一枝春或是真的,比如李清照家庭前期就比較富庶。

那麼有一個宋朝的和尚在深山裡,看到梅花,寫了這樣一首詩。

「去年今日逢冬節,撲頭撲面迎霜雪。

今年冬節又來臨,屋角梅花弄曉晴。

笑它魯史謾書雲。」[宋] 釋子益偈頌七十六首

他去年冬至的時候,撲頭蓋面的都是霜雪,而今年冬至來到這裡時,院角的梅花開放,對著早上的太陽。如果詩寫到這裡也沒事,去年霜雪壓沒梅花,今年已經看到花開,兩個冬至,跨度三年,梅花堅韌開放,怎麼不叫人歡喜?

但最後一句詩才是重點。魯史是指春秋戰國的歷史,直指當初諸發以國禮送梅花,梅花和諸發同被韓子輕薄的事件。他冷笑韓子不識梅之珍貴,當然更不懂花之高尚。

這中間是否有他自己的憤懣或者關於佛教的禪機,我們先不去研究。

那麼這個僧人是知道梅花的典故和來歷的。無論他的梅花朋友贈送插枝而活,還是他風雪有感,他對梅花都是懷著鄭重之心的。

梅是莊重之花,從古到今,在歷史長河中更有血與雪的風採,所以當代人還是要對梅花有一種鄭重,尤其是快銷時代。不要輕易將它做伴手禮,不要輕易攀折,讓它們開在自然裡,繼續見證風煙大氣的歷史和深邃真摯的人情!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聊贈一枝春是描寫梅花的嗎 聊贈一枝春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聊贈一枝春是不是描寫梅花的詩句?1月12日帶來的問題是關於梅花的,愛梅者非常多,關於梅花的詩句也很多,那麼在下方的問題中,大家知道哪一個才是正確描寫梅花的詩句嗎?遊戲鳥小編也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答案。
  •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何意?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因此詩被嘲
    武亦姝不算是那種特別漂亮的姑娘,甚至因為長得太有英氣被人說長得醜,但她卻有一種內在的氣質:大氣、穩重。2019年,她以613分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這位喜愛古詩詞、會書法的小姑娘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讓大家見識到原來被詩詞「養大」的孩子這麼有魅力。不過,正應了那句「人紅是非多」,從參加詩詞大會到考上清華大學,甚至到現在,關於她的真實水平一直都有人有質疑。
  • 支付寶描寫梅花的詩句 支付寶下列哪句詩是描寫梅花的螞蟻莊園[多圖]
    支付寶下列哪句詩是描寫梅花的?這道題是螞蟻莊園的問題,在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就有這道題,會提供兩個不同的選項,玩家要找出描寫梅花的詩句,正確答案可以參考遊戲鳥小編帶來的攻略了解一下詳情哦!聊贈一枝春一陂春水繞花身正確答案:聊贈一枝春答案解析: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贈範曄詩》是南北朝詩人陸凱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點明詩人與朋友人相隔甚遠,只能通過驛使的來往相互傳遞問候。後兩句則通過贈送梅花來表達對友人的祝福。
  •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武漢!慈谿科技館已將最硬的一塊龍鱗交給...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武漢!慈谿科技館已將最硬的一塊龍鱗交給你!」在慈谿,也有一群人為支援武漢捐贈了數批物資,市科技館與遠在800公裡外的同行遠程協作,將4批物資送至防疫一線人員手中,在特殊時期共同寫就了一段「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戰「疫」情。近日,武漢科學技術館收到了一批從慈谿出發的物資,其包裝上就印寫著古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痴情最是梅花落
    《尚書·說命下》有句「若作和羹,爾唯鹽梅」。這是殷高宗武丁的話,在周代之前,梅並非觀賞物,關心梅樹者,非花也,乃果也。用梅子做調味品,有鹹酸味,佳餚也。其時鹽早有生產,仍以鹽梅為佐料乃青梅之味,不可替代,好美食的吃貨古已有之。西周時用不用鹽梅,《詩經》無記。春秋末年,鹽梅又冒將出來,《左傳·昭公二十年》記:「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時在東周。
  • 琴心有寄 |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蘭、竹、菊自古便深受中國文人雅士的寵愛。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其小引中日:「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四君子」之說由此而生。《摘梅高士圖》局部 陳洪綬 明今日,僅僅一枝梅,也是說不盡、道不完。贈梅、惜梅、賞梅、畫梅.關於梅的故事,你還知道多少?漢代《說苑》記載,春秋時期越國使節出使北方果國,見梁王時,曾手執一枝梅花作為見面禮。當時中原一帶梅花亦屬稀有,可見越人之風雅。
  •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老黨員用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老黨員用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圖文 / 劉麗  這次肆虐的疫情深深的影響了每一名中國人已有44年黨齡的吳景洲說:"現在的疫情這麼嚴峻,作為一名黨員,我想竭盡所能的為疫情防控工作做點貢獻,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吳景洲是1972年入伍的老兵,轉業後一直在饒河農場種地,作為一名普通的農工,他的退休工資並不高。
  • 人以酒贈我,我以何物謝人?文人雅士自然和凡夫俗子不同
    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便是如此。所贈之物不一定要十分珍貴,但一定要是能夠寄託情思的事物。如晉代詩人陸凱在《贈範譁》中寫道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詩人將江南的一枝梅花送給遠在西北邊塞的友人,可謂是別出心裁。而經過千裡路途贈給友人美酒,顯然要比那一支來自江南的梅花更加令人心思顫動。遠在遠方的好友從遙遠的地方給自己送來好酒,這是莫大的情分。
  • 梅花的40種別名,個個好聽,漲知識了!
    陸遊《冬至》:「探春漫道江梅早,盤裡酥花也鬥開。」22、霜女霜女即青女,神話傳說中的霜雪之神,借指梅花。張先《南鄉子》:「百卉已隨霜女妒,東君。暗折雙花借小春。」宋朝張耒《明道雜誌》:「霜女遺靈長著素,玉妃餘恨結成酸。」
  • 梅花的花語及象徵寓意,你們了解嗎?
    ,花朵顏色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很多人花友都十分喜歡養殖梅花,但是卻不知道梅花的花語及它的象徵寓意,梅花的生命力極強,而且稱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四君子之首。葉片卵形或橢圓形,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 康佳KKTV楊俊鋼: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KKTV願意用自己的產品和「改善親情」的理念,為更廣大的用戶做好服務,想用戶所想,圈用戶所想。
  • 踏 雪 尋 梅
    ▲臺灣唐嘉麗作品(梅)梅開獨先天下春,花中氣節最高堅。梅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首,素以民族之魂為中國人民所喜愛。▲浙江樓學文作品(梅)「折梅逢驛使,寄予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南北朝 · 陸凱《贈範曄》)陸凱曾託郵差轉寄一支早春的梅花給他的摯友範曄,並附上了這首五言絕句,從此「折梅寄友」成為佳話。
  • 京城三月梅花開,聊梅賞梅您進來
    梅花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梅花確實是很嬌嫩的,既不喜暖,又不喜熱,而且還喜歡潮溼,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就是通過對古代文獻,包括對有關梅花的詩詞的統計,得出中國古代自唐以後氣溫變低的結論。    梅花「體格」雖然弱些,禁不住大風雪,但抗霜還是有可能的,故而清代詩人袁枚留下「風定竹呈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詩句。
  • 【惠遊湖北】文學作品丨唯有梅花報春早
    被冰雪包裹起來時,每一枝梅梢都掛起了冰凌花,就似鋪了一層水晶,讓人如覺進入幻景中的水晶宮。素來就不喜冷豔亭這個名稱,自以為太俗,不曾想此地卻是觀梅的勝地,視野極其開闊,放眼望去,只見瘦枝疏斜,瑞雪披身,在潔白素淨中露出一張張胭脂欲滴的笑臉,這時腦海裡除了冷豔,還是冷豔,竟找不出更貼切的詞彙了。這滿山坡的白雪紅梅,也只有蘇東坡的「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枝」是其絕唱了。
  • 冬至大如年:古書畫中的「寫九」與敦煌舊俗
    莫高窟第68窟  落日  盛唐敦煌壁畫中的歲時節令之冬至自古,冬至就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日行南至」(《孝經說》及《三禮義宗》)的重要節氣,更是萬民同慶的大節日。敦煌文獻S.6537《鄭餘慶書儀》實際上,冬至不僅是「大如年」,也確實是承擔過「年」之重任的。它是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的「歲首」,是周時的正月,於是亦被後世稱為「周正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