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瑋第一交響樂完成 獲索菲亞交響樂峰會作曲比賽大獎

2020-11-17 大眾網

  武瑋的歌曲專輯《真核》《女唱師》《武瑋先生》三張專輯出版後,獲得業內專家和年輕聽眾的好評,並連續獲得華語金曲獎和騰訊書院文學獎。近期,她潛心致力於大型管弦樂作品的創作,從才情獨立正走向豐厚成熟。今年年初,她的第一交響樂作品,又名《日出地交響樂》完成,其中第三樂章《編年史》參加保加利亞索菲亞交響樂峰會作曲比賽,獲得評委會一致褒讚,將於今年8月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首演。屆時,她的這個樂章將由保加利亞國家交響樂團演奏。

  評委會給她的評價是:「極具個性,完美而精良的寫作。」

  保加利亞國家交響樂團,又名索菲亞愛樂樂團,是有90年歷史的具備極高水準的歐洲樂團,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和普羅科菲耶夫的首演作品由其推出。樂團擁有跟歐洲其他交響樂團風格不同的獨特音響音質,演奏音色輝煌、技術細膩、層次豐富,被聽眾譽為「上帝派來人間的音樂天使」,評論界稱其「深邃心靈中展示歐洲波瀾壯闊的音樂風範」。2019年,樂團帶著中保建交70周年的友誼和全面推動中保「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特殊使命,受邀於當年新年期間進行首次訪華巡演。演出受到我國音樂界與愛樂者的高度推崇。

  武瑋的這部《日出地交響樂》以廣袤的烏拉爾山以東的先民的生活方式為起點,貫穿呈現日出之地各族的神話、歷史和精神信仰歷程,同時將當代人遭遇的衝突和靈魂復甦交織其中,其冼煉雄奇的手筆天馬行空,出神入化。作品分為五個部分,序曲《龍的七個動機和神聖終止》,第一樂章《犀比森林》,第二樂章《氈帳百姓、林中百姓和耕讀百姓》,第三樂章《編年史》,第四樂章《大澤》。全曲演奏時長約60分鐘,三管制大型編配,結構完善而經典。作曲家武瑋的管弦樂思維,並不是為了發展巴託克、勳伯格以及德彪西的三個方向,她獨闢蹊徑,從聲音的組織中指向了聲音的視覺,即音響藝術的意象領域。她在第二樂章中所用的豎琴,既不是抒情的、琶音連接推動的,也不是作為顆粒性樂器強調和聲進行的,而是真正作為打擊樂羅列出宮殿和山川,仿佛讓你看到耕讀者據江河兩岸而生息,鑄造如玉的人生,詩梳暖風,歌瀝斜雨,繁華從瓷的裂口和織錦的絲縷上泛現珠光。「詩尋靜語應無極,琴弄寒聲轉入微。」

  音樂家、詩人張廣天先生評價道:「武瑋是非常天才和有想像力的作曲家,尤其在當代交響樂的寫作方面,對以聲音成象的努力很突出。她將中國的古代音樂美學觀念,即聲音的物質指向中的意義,融合到交響音樂中。她的音樂不止是物理性的音響效果,更重要的是審美的,而且富有詩意,充滿神性。她的這部《日出地交響樂》以人類學的眼光來考察東方先民和當代人的狀態,將人們忽略的可能性展現在我們面前。」

  先鋒音樂家、小說家劉索拉盛讚武瑋的交響樂:「非常好,那些高音處理和散落的節奏都非常有特點。雖然用了現代主義音響色彩,但不落俗套,大膽。這些現代主義的聲音沒有了學院氣,倒是變成了無拘無束的氣息,非常鮮活,有武瑋式的淘氣時時閃出,還有戲劇般動感。」

  武瑋少年時期學習專業芭蕾舞,大學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之後活躍於北京、北歐和東亞的話劇舞臺,逐漸轉向鑽研歌唱、作曲和詩詞,2008年,北京中唱出版了她第一張個人歌曲專輯《真核》,由她一人詞曲編配並演唱,那時她才20歲。當年《新周刊》主編胡赳赳說她是「二十歲的閃電幽靈」,南都娛樂的音樂評論人邱大立先生說:「武瑋的嗓音質地是一種孤冷,它正仿佛一首老歌,拒絕融化的冰,堅持自己的角度、堅硬和清醒。」她有過硬的外在條件,出眾鶴立的外貌體形,加上妖嬈而極富能量力度的嗓音,造就了她無法以標籤定位的藝術呈現。她的音樂,在聲音之外延續著不絕的生動意象,更多地給人視覺和心靈的想像。

  武瑋是不多的新一代原創新銳藝術家,學貫中西,才貌雙全。近年來,在本土交響樂創作稀缺的情況下,她的傾情創作仿佛給沉寂的樂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據悉,《武瑋第一交響樂》總譜將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並將拍攝音樂電影,在院線發布。(祝媛媛)

相關焦點

  • 重磅發布 | 2021蘇州金雞湖作曲比賽全球徵集原創交響樂!
    2021蘇州金雞湖作曲比賽主視覺2021蘇州金雞湖作曲比賽是繼2018蘇州金雞湖作曲比賽之後,蘇州交響樂團面向全球舉辦的第二屆大型專業作曲比賽,以高達100000元的一等獎金,向全世界作曲人士發出比賽邀約,並計劃
  • 第四交響曲「6.4.2-1 」 Op.31為竹笛與22件弦樂器而作的室內交響樂.作曲:朱踐耳 竹笛:俞遜發 演奏:上海交響樂團
    演奏:上海交響樂團作曲:朱踐耳  竹笛:俞遜發這是為竹笛和22件弦樂而作的室內交響曲,應瑞士「瑪麗·何塞皇后」國際作曲比賽而作,單樂章。比賽條例所規定的樂器編制數(弦樂最多22件:第一、第二小提琴各6把,中提琴和大提琴各4把,低音提琴2把,另加一件獨奏管樂器),激發了創作靈感,由此標題為「6.4.2-1」。
  • 紅樓夢音樂傳奇交響樂演出
    ★國家藝術基金扶持項目★2015年義大利米蘭世博會指定展演機構★維也納美泉宮皇家劇院華人首次音樂會   《紅樓夢》這個夢源自15歲就作曲《石頭與夢》的藝術家蔡東鏵的紅樓情結,是國內首創將「曹雪芹」搬到舞臺中央,成為劇中主人公對話夢中人,樂隊配器上,交響樂與特色民族樂器相融合,用新的觀念和理念演奏音樂,打破傳統的音樂格局和模式,突破新的技巧和運用多方的手法
  • 新時代需要怎樣的交響樂成為亟待探討的問題
    原標題:新時代需要怎樣的交響樂,成為亟待探討的問題   為何全世界作曲系學生寫出來的作品都差不多  說到中國的交響樂作品,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仍然是 《梁祝》 《紅旗頌》等。與它們的久演不衰相比,近一段時間以來,兼顧大眾口味與高超技巧的音樂作品卻少之又少。
  • 芭交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首演 用交響樂講述中國故事
    9月6日晚,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推出的大型原創獨立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交響京津冀》從作品委約、創作排演到首演,時間跨度超過兩年。演出現場 攝影/王崇瑋《寓言三則》由近年來在國內外作曲大賽中屢獲殊榮的青年作曲家商沛雷創作,用極富現代感的交響樂語言講述「愚公移山」「女媧補天」和「神筆馬良」三個家喻戶曉的中國傳統寓言。
  • 《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
    《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音樂家,也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創作了九部交響曲,像《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田園交呼樂》、《合唱交響樂》等在全球都聯名遐邇,可以說他的一生為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信在傾聽著他那美好的音樂時,又有誰能想到他的一生卻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呢?
  • 中國原創交響樂作品如何破局
    核心提示 西方經典交響樂作品對於一支樂團的生存發展來說非常重要,但仍然不夠,中國樂團還要用交響樂講好中國故事,讓交響樂接中國地氣、服民族水土; 中國原創交響樂的發展,受到作曲家觀念、觀眾欣賞習慣、資金等的制約; 振興中國原創交響樂
  • 新時代交響樂創作華山論劍:第12屆亞太地區交響樂團峰會在滬閉幕
    本屆峰會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主辦,上海愛樂樂團、日本交響樂團聯盟和亞太地區交響樂團聯盟承辦。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上海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龔天鵬出席峰會,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主持。第12屆亞太地區交響樂團峰會主題為「新時代的交響樂創作和樂團建設」。這一主題既是中國的交響樂團發展使命,也恰如其分反映了峰會承辦方上海愛樂樂團近幾年的發展方向。樂團近幾年無論在創作成果還是演奏水準上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 我音學子蔣驍然《降臨》問鼎國際作曲比賽
    ◆  ◆  ◆  ◆  ◆ 在以「未來交響樂」命名的立陶宛首屆室內管弦樂隊國際作曲比賽中,我音作曲系研究生一年級的蔣驍然(指導老師陳牧聲)最終摘得大獎。「未來交響樂」室內管弦樂隊國際作曲比賽由「立陶宛表演與戲劇藝術家協會」發起,目的是擴大和培育交響樂傳統,並通過演出推廣最富有才華的作曲家以此來促進各國作曲界之間的交流。
  • 《武瑋先生》:使音樂豔俗與媚態卻步 讓自然和情感回歸
    武瑋的新專輯《武瑋先生》我首聽於張廣天先生處的2015年3月13日上午,隨後2015年3月13日上午武瑋又發給了我。當時,我正在為因撰寫巴塞爾香港第三屆藝博會的稿件在忙祿中,但我是在一邊聽著《武瑋先生》在寫作。我第一時間被《武瑋先生》所吸引,被武瑋娓娓道來的歌唱所感動。
  • 交響樂發展之路
    交響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遙遠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名稱源於古希臘,是當時「和音」和「和諧」兩個詞的總稱。到了古羅馬時期,它就演變成為一切器樂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稱。公開資料顯示,交響樂形成於18世紀中葉的歐洲,而交響樂隊形式和編制是在貝多芬的創作中達到最終完善的。如在貝多芬交響樂的創作中,雙管或三管編制的交響樂隊得到了基本確定。交響樂隊按規模大小,分為雙管、三管、四管,即小、中、大等編制。人數自數十至百餘人不等。通常由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各組樂器組成。
  • 中國作曲家的第一部交響樂——黃自為愛人所作
    (清華歌唱團,後排右4為黃自) 1924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赴美公費留學,先入俄亥俄州歐柏林大學攻心理學,兩年獲文學士學位。他選擇了轉攻音樂理論,1928年進入耶魯大學音樂系,翌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懷舊》序曲。 他靠這部作品獲得了耶魯大學音樂學時學位,並在畢業音樂會上公演。 同年八月,他回國在上海當音樂教授,身兼多職,為中國音樂教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交響樂欣賞指南
    第一首曲目通常安排時間較短的樂曲, 目的是方便遲到的聽眾還能於第二首曲目演出前的空檔進入。但是,也有愈來愈多的音樂廳嚴格限制遲到的入場者, 演出一開始即將入場的大門關上, 遲到的人只能等到第一首曲目結束時才可進入並就近入座,不要打擾到其他聽眾。觀劇前不宜飲酒,最好不飲烈性酒。如覺飲酒過量,最好先到場外休息,待酒醒後再進入劇場。觀劇前最好不食大蔥、榴槤等氣味較濃的食品。
  • 貝多芬交響樂與我的邂逅
    2020年11月14日,《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在上海發表,這是中國作曲家第一次在世界頂級的阿比路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完成的個人交響樂作品專輯的錄製
  • 交響樂之父|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羅伊特修改了海頓的第一首作曲,但並未對他正規教授作曲課。儘管如此,海頓還是學到了很多——主要是通過自學,另外他很小就開始享受維也納音樂環境的薰陶,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這樣的日子到他十七歲的時候便結束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他的原本甜美的聲音逐漸變得沙啞,已經達不到童聲合唱團的標準了,加上一些意料之外變故,他最終退出了合唱團。
  • 【西方交響樂巡禮】一、音樂天才與交響樂的創世紀
    文:蘇立華編輯/校對:蘇鑠然如果您想了解和愛上交響樂,那就從欣賞「BBC交響樂導賞」紀錄片開始吧。
  • 交響樂版的《紅樓夢》:一部保留了越劇韻味的交響樂作品
    越劇《紅樓夢》曾經風靡一時,聽過越劇《紅樓夢》的你,聽過交響樂《紅樓夢》嗎?交響樂《紅樓夢》共6個樂章,長約85分鐘,由胡詠言執棒上海愛樂樂團,越劇演員王婉娜擔綱「賈寶玉」,歌唱家韓蓬擔任男高音,浙江音樂學院合唱學院擔任合唱。1958年2月,由上海越劇院創排,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紅樓夢》在上海首演,由此拉開傳奇又燦爛的戲曲藝術歷程。
  • 著名作曲家朱踐耳先生病逝,享年95歲,他讓中國交響樂發出自己的聲音
    朱踐耳1922年10月18日生於天津,在上海長大,中學時代曾自學鋼琴、作曲。少年時學習音樂。1945年加入新四軍蘇中軍區前線劇團。1947年擔任華東軍區文工團樂隊隊長兼指揮。建國後在上海、北京等電影製片廠任作曲。1949年起擔任過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等處專職作曲。
  • 《文藝熱搜榜》:交響樂《紅樓夢》即將世界首演
    2017年,Z.E.N.三重奏在DG唱片公司發行了首張專輯——勃拉姆斯《第一鋼琴三重奏》和德沃夏克《「杜姆卡」三重奏》。今年,他們的第二張DG唱片《Burning Through The Cold》也於10月7日問世。這張唱片聚焦俄羅斯音樂,是全球第一次新專輯同時發行雙版本——錄音室版與現場版。
  • 十部中國著名交響樂品鑑——下
    皮仙森小課堂——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昨天我們說了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五首。今天我們把其餘的五首講完。皮仙森小課堂——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昨天我們說了十部國內外都熟悉的中國交響樂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