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道西安的主食會發光,殊不知在「大碗寬面」的光芒背後,跟西安人糾纏不清的其實是「饃」。
在西安,有一半的麵粉做成了麵條,而另一半則做成了饃 ,每一個饃都有它的使命,也有它特有的歸宿。
西安人的一日三餐,大部分都離不開饃,不信的話,一起來感受一下「饃都」的魅力!
夾饃類
臘汁肉夾饃 | 臘牛肉夾饃 | 籠籠肉夾饃等
西安人對饃的愛執念太深,我們先從夾饃開始說。
在陝西,「X夾饃」是一道填空題,西安的饃可以夾萬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肉夾饃。
臘汁肉夾饃
肉夾饃最關鍵的其實並不是肉,反而是它的饃。
白吉饃是被廣為接受的臘汁肉夾饃所用的。它似乎更符合通俗審美,皮酥脆,瓤鬆軟,夾上在老湯裡燉過的豬肋條,連肥帶瘦,還拖著淋漓的肉汁,一口咬下去直抵內心深處的澎湃。
臘汁肉夾饃紮根在西安人的骨子裡,就連外地人也難以割捨。
現在好多人愛吃純瘦的,但是小西認為肥瘦的吃起來味道更好,臘汁肉最大的特點就是肥而不膩,香而不柴,要說老陝zui鍾愛的還是這一口。
菜夾饃
最常見的就是菜夾饃了,每天早上在街頭隨處可見,土豆絲、胡蘿蔔絲、豆芽菜等品類。
付完錢給老闆說你要加啥,老闆給你夾的飽飽的。夾完在給上邊撒一點花生米和碎鍋巴,那滋味,吃起來別提多爽了。每天早上都會看到腳踩高跟,穿著時髦的都市小白領,一手拿著豆漿,一手拎著菜夾饃,臉上寫著對早餐的滿足。
老潼關肉夾饃
實在偏愛饃的酥脆口感,可以去吃老潼關。
饃上打著旋兒的酥皮是老潼關的特色,橫刀剖開,酥皮簌簌往下掉,有點像早餐鋪子裡賣的千層餅。
中間夾的一定是是豬肉,新客點全瘦,老客吃肥瘦,也有肥肉愛好者張口就要的全肥。
起酥的饃上有不少縫隙,這些都是肉汁和油花的藏身處,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都能吃得嘴角滋油真不是大話,否則老潼關這個後起之秀也不會瓜分肉夾饃的半壁江山。
臘牛肉夾饃
在坊上的回民心中,只有酵面的飥飥饃才能配得上肉汁四溢的臘牛羊肉。
剛出爐的飥飥饃吃起來比白吉饃更有筋道,夾住溼潤的臘牛羊肉一起咀嚼,口腔勢必得多重複幾次咬合動作,才能感受到麥香和脂香揉碎又重組的和諧感,被肉汁包圍的飥飥饃,實在太香。
臘牛肉吃起來,疏鬆易嚼,肉質細嫩,質地酥爛,香醇可口。
喝一碗濃稠嗆辣的胡辣湯,配一個臘牛肉夾饃,這樣的早餐組合,一時間分不清誰主誰次。
土豆片夾饃
這是來自西安周邊高陵的吃法。
這個饃和其他的饃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土豆片夾饃所用的饃比一般的夾饃大而且相對來說薄一點。
提前燙過的土豆片晶瑩透亮,花幹、雞蛋、火腿,都是在滷汁裡滷過很夠味!
餅子薄又大,土豆片在調好的辣醬裡沾一圈,讓土豆沾滿辣油,夾在餅裡,用手按住餅子,一使勁籤子就抽出來了。麻醬香味濃鬱 ,不能吃辣的記得要少辣。
籠籠肉夾饃
籠籠肉夾饃用的饃就是荷葉饃,傳說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由秦漢時「蒸餅」中的「白餅」演變發展而來。
一籠一個饃,夾在鬆軟的荷葉饃裡,粉糯肉香,肥瘦搭配、鹹鮮不膩。
吃的時候把餅掰開,很輕鬆的就可以把小蒸籠上的籠籠肉扣上去,然後合起來輕輕一擠就可以吃了。
荷葉饃還有夾粉蒸肉的吃法,吃粉蒸肉的時候,拌點肥油,再就口蒜,再喝口茶解解膩,別提有多舒服了。
到了晚上什麼孜然炒肉夾饃,各種烤串,炸串夾饃就紛紛出攤了。對於下班晚的人一個炸串夾饃就算一頓宵夜了,是不可多得的晚間煙火氣食物之一。
酒過三巡,牛筋牛腰肥瘦接連下肚,還需要一塊刷濃醬鋪辣子的烤油饃託底,沒有主食的燒烤,終究對不住沸騰的良夜。
泡饃類
牛羊肉泡饃 | 雜肝湯 | 葫蘆頭泡饃等
牛羊肉泡饃
俗話說:「吃饃容易掰饃難」。沒有掰饃經驗的新手,都有過被兩塊死面飥飥饃難住的經歷。要是隨便掰成幾塊就煮,是對泡饃的不尊重。
羊肉泡饃的餅用的也是飥飥饃,九份死面一份發麵揉在一起烙制而成。烙到七八成熟,吃起來依然筋道。
非要咬文嚼字的話,牛羊肉泡饃其實名不副實,饃在這裡的加工方式是「煮」不是「泡」。
還有一種泡饃的吃法叫三鮮煮饃,裡面必不可少的就是丸子、橡皮、五花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配菜,和別的泡饃一樣的地方也是在於它鮮美的湯汁。
小炒泡饃
小炒泡饃,口味偏酸辣。
其實也是煮出來的,只是在鍋裡要不斷翻攪,看起來像炒菜。配料多了黃花、木耳、豆乾、雞蛋等。
水盆牛羊肉泡饃
搭配水盆羊肉吃的饃跟羊肉泡饃裡的饃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
半月形的饃,經過發酵,烤熟之後表面焦黃,中間蓬鬆,說它是燒餅可能更為貼切,它和雜肝湯同出一派。
鬆軟的饃瓤,徒手撕成大塊直接扔到羊湯裡,撕碎的饃塊在湯裡蘸一下就吃,浸泡得久一點,羊肉的鮮就會佔據饃的原始味道,香氣變得渾厚。
葫蘆頭泡饃
要說牛羊肉泡饃是回民的專屬,那麼葫蘆頭泡饃就是漢民的泡饃招牌。
做牛羊肉泡饃的飥飥饃是死面饃,而葫蘆頭泡饃的饃是發麵的,所以掰的要比羊肉泡饃大一些,這樣才不至於煮散。
忒色饃
石子饃
有的饃更具備獨立性格,不需要借力於葷味,幹吃是對它們最大的尊重。
一鍋黝黑鋥亮的鵝卵石,底下埋著的饃隱約可見,這種散發著石器時代飲食遺風的麵食,是很多西安人茶餘飯後的零食。
吃的zui多也最經典的是茴香味。小茴香稀稀疏疏嵌在饃裡,吃到嘴裡令味蕾振奮。
寫在最後
「饃」以方言的形式在古都流傳,它的品類遠不止這些。
在西安人的飲食大觀裡,饃的存在感很高,它不再獨屬於某一種食物,單一的名稱下集結了各種麵團衍生出來的或烤或蒸或烙的香甜主食,跟飯桌上的其它角色通力合作,撐起了西安人的一日三餐。
有一座城市他叫「饃都」,有一種生活他叫吃饃,這就是西安人的「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