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威廉·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的一點思考

2020-12-24 史海的惆悵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我拜讀了《瘟疫與人》這本書。思緒萬千,頗難平靜。該書的作者威廉·麥克尼爾是當今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

威廉·麥克尼爾以一種獨特的視野,從瘟疫流行這一角度來解釋人類文明的進程。在他的著作裡,他以俯瞰的高度,審視者人類文明的進程。他引用了很多的具體事例,試圖探討瘟疫是如何在世界各地肆虐的,進而引發人們對瘟疫與文明的關係的思考。

14世紀,元朝的蒙古大軍遠徵歐洲,他們將黑死病(鼠疫)帶到了歐洲大陸。歐洲人沒有對此病的免疫力,於是一場席捲整個歐洲的黑死病就爆發了。造成了佔歐州總人口數的1/3死亡。

蔓延歐洲的黑死病

這場瘟疫,帶走了無數青壯年的生命,削弱了封建貴族的實力,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制度。大批的教士和修女的死亡,也動搖了人們的信仰,從而引發了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給歐洲帶來了資本主義的曙光。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

天花在北美大陸蔓延

15~16世紀,歐洲的一批探險者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他們將天花等傳染病帶到了清潔的北美大陸。使得北美大陸的印第安人幾乎滅絕。西方人成了北美大陸的實際統治者。

今天,隨著全球化的進程高速發展,讓原本只屬於地方性的疫病,帶上了翅膀,成為全球性的疫病。對那些原本沒有此病免疫力的地區造成重大的傷害;但另一方面顯微鏡的發明和微生物的發現,促進了人們對瘟疫爆發原因和傳播途徑的認識。公共衛生檢疫制度的形成。現代清潔城市的建設。使瘟疫爆發的機率大為減少。

現代醫學的發展更是讓人們看到了制服疫病的曙光。一些原來的烈性傳染病。如天花更是被人類徹底消滅。

但人類沒有理由盲目樂觀,病毒也在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進一步演變。

西班牙大流感

1918~1919年的大流感就是另一種威脅人類未來的傳染病流感,他至今威脅著我們,其傳染不但異常迅速,而且每一次新的大流行都會讓人類防不勝防。

2020年的新型冠狀肺炎,從中國到全世界的肆虐,最終也會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

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

讓我們拭目以待,人類怎樣抗爭這場災難。

相關焦點

  • 戰「疫」|這8本書,幫你理解這場瘟疫
    沒有人能夠想到,在2020年伊始,名為「新冠肺炎」的一場瘟疫,讓我們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陷入停滯,我們開始重新回憶與敘述17年前那個被非典荼毒的春天,以及人類史上數次由霍亂導致的至暗時刻。正如美國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在其著述《瘟疫與人》中,講述了3000年來傳染病塑造人類與社會的歷史進程,「此書從此扭轉了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角度」。
  • 疫情時期,你也許想讀一讀這些和大瘟疫有關的書
    在這個從天而降的悠長假期裡,你可能想讀一讀和大瘟疫有關的書。除了經典著作《十日談》和《瘟疫年紀事》,近些年也有不少描寫大瘟疫或以大瘟疫為背景的好書,一起來看看。Poster of the film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 威廉·麥克尼爾在回憶錄中如何評價《西方的興起》?
    威廉·麥克尼爾(1917-2016)異乎尋常的盛譽讓我難為情湯因比的影響及其身後悠久的學術傳統引導我選擇獨立的文明作為世界歷史圖景的主要行為體。史密斯,一位年輕同事經過四年熱忱的努力出版了《伊斯蘭文明的歷程》;埃德蒙·伯克三世後來整理了他分散的世界史作品,1993年以《重新思考世界歷史》之名出版了其中一些作品。大體而言,歷史系的同事兼教授甚至沒有瀏覽過《西方的興起》。畢竟,誰有精力閱讀一本長達829頁非自身領域的書呢?
  • 絲綢之路上遇到瘟疫怎麼辦?
    19日,作家高洪雷在直播間與讀者們隔空對話,講述絲綢之路上遇到瘟疫怎麼辦。有學者曾說『人類的前段是為了生存而活的歷史,下一段歷史則是大自然保護自己的歷史,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歷史』,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再吃野生動物,少養和不養家禽和寵物,嚴格防疫。」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瘟疫,幾乎都是通過絲路來傳播的。
  • 瘟疫時代 | 愛在瘟疫蔓延時:文學電影中的瘟疫
    這些普通疫病的種種審美特性,和瘟疫無關。       「瘟疫是另一個大開大闔的崇高美學場域,它所觸及的,乃是更宏偉及險峻的人性,社會及歷史的課題。」透過張望瘟疫,「瘟疫文學」也就張望到了這些更寬廣而深幽的課題。而電影,這一與文學緊密相連的戲劇形式,也因此衍生出相應的「瘟疫電影」。
  • 《逃離塔科夫》瘟疫面具在哪 瘟疫面具刷新位置一覽
    導 讀 逃離塔科夫瘟疫面具哪裡找,遊戲也是更新到了0.12.6版本,那麼任務所需的瘟疫面具又應該在哪找呢
  • 查士丁尼瘟疫:所有的塔樓都被屍體填滿
    因為米德身為學者,確實「無知」到了不知公元以來人類所經歷的三大瘟疫流行,第一次不在中國,而是發生在542年至543年,人稱查士丁尼瘟疫。查士丁尼瘟疫突起於地中海地區,持續了一年時間,平均每天死人幾百個,最多的一天,甚至過萬,弄得查士丁尼一世顧此失彼,焦頭爛額。
  • 《逃離塔科夫》瘟疫面罩在哪刷 瘟疫面罩刷新位置一覽
    導 讀 逃離塔科夫瘟疫面罩在哪刷,遊戲也是更新到了0.12.6版本,那麼任務所需的瘟疫面罩又應該在哪刷呢
  • 【假期書單】北大歷史學教授羅新:庚子讀新書舉薦十種
    話說回來,有思想的歷史書也必須講故事,基思·羅威正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的書讓人一讀就放不下,好奇他怎麼搜羅到那麼多天南海北的奇崛人事。我為這本書寫的推薦詞一點也不是過譽:「世界至少有一半掩映在陰影之下,人類感官卻天然地傾向於僅僅捕捉光亮。迴避陰影也許可以使我們更容易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但自欺只會讓真相越來越遙遠,越來越無從認知,越來越不可理解。在少數勇於探究陰影世界的作家中,袁凌以他獨有的冷峻與從容講述這個世界的另一半。
  • 假期書單|北大歷史學教授羅新:庚子讀新書舉薦十種
    話說回來,有思想的歷史書也必須講故事,基思·羅威正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的書讓人一讀就放不下,好奇他怎麼搜羅到那麼多天南海北的奇崛人事。我為這本書寫的推薦詞一點也不是過譽:「世界至少有一半掩映在陰影之下,人類感官卻天然地傾向於僅僅捕捉光亮。迴避陰影也許可以使我們更容易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但自欺只會讓真相越來越遙遠,越來越無從認知,越來越不可理解。在少數勇於探究陰影世界的作家中,袁凌以他獨有的冷峻與從容講述這個世界的另一半。
  • 《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瘟疫有什麼用 瘟疫作用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這款遊戲,自發售以來,就受到玩家的廣泛關注,很多小夥伴不知道瘟疫作用是什麼,今天九遊小編給大家整理關於三國志14威力加強版瘟疫作用詳解
  • 瘟疫與人:歐洲鼠疫的大流行
    本文摘自《瘟疫與人》(作者:(美)威廉·麥克尼爾,譯者:餘新忠/畢會成,中信出版·見識城邦2018年5月版),轉載自「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隨後幾年,隨著受感染的老鼠、跳蚤和人無意識地把桿菌傳播到新的齧齒群落,它就向西沿著大草原擴張,其間,有時也因人類活動而加速。在1346年前不久,齧齒動物的地方病傳染圈開始達到其自然極限。不過,重構以上事件總體上似乎是不可能的。在中國的文獻記錄中,並未顯示1331年之前有何異常,而在那一年,河北的一場瘟疫據說殺死了9/10的人口。
  • 抗擊肺炎特別節目:對抗古法治療瘟疫的名醫吳有性
    再說吳有性之前,鴞胖想先聊一下,古人對瘟疫的看法。咱們老提瘟疫兩個字,只要涉及到傳染病,都會說瘟疫。現在,咱們定義瘟疫是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總稱,但在過去,「瘟」和「疫」,是不同的。所謂的「瘟」,指的是瘟病,也就是傳染性疾病。最早也寫成「溫暖」的「溫」,指代發熱之病症。
  • 《魂斷威尼斯》:瘟疫的外與內
    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我們又重新審慎的思考這個世界與自我,再度開始探討存在的命題,瘟疫,死亡,愛,災難,離別,無數個詞彙在狹小的空間裡再度產生化學反應,讓我們開始回顧文學史和影史上關於瘟疫的作品。將他的表情變化和他視角裡環境中另外幾人的狀態來回切換。這一段影片利用了以古斯塔夫·阿申巴赫為視角的鏡頭反覆推拉,不僅是在表達觀察角度的變化,也巧妙的勾勒出完整的場景,更顯示了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對于波蘭少年塔奇奧更加留心這一事實。
  • 瘟疫之後,人們會有哪些改變
    使我開闊視野;讀書,給我無窮歡樂;讀書,豐富了我的感情……讀了《紅樓夢》使我為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而嘆息;讀了《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使我為他的精神無比激動;讀了《駱駝祥子》使我為舊中國勞動人民悲傷……或許我們不能不為自己,人的一生有多少是為別人的——為別人作貢獻,為別人犧牲,為別人努力……但是一心為別人的人是少數的。
  • 只有中醫的古代,國人是怎麼對抗瘟疫的
    掃碼關注我瘟疫: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等。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來源:幻想狂劉先生/微博)《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統計的數字則比此數大的多(明代176次、清代197次),但總體來說,瘟疫發生的次數隨時間推移越來越頻繁,明清兩代是發生瘟疫次數最多的時期。
  • 《霓虹深淵》道具瘟疫面具怎麼得 作用屬性介紹
    導 讀 《霓虹深淵》中的瘟疫面具是非常好用的道具,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道具瘟疫面具的作用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
  • 《被光抓走的人》與被瘟疫放過的人
    不到一個月之後,瘟疫就把這位29歲的準新郎從愛人身邊抓走了。同樣被病毒帶走了愛人的還有吳石磊。他和妻子夏思思都是醫生,在一起11年時間。「從她住院到離開,都瞞著孩子。可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說,我把他媽媽弄丟了。」 2月23日,夏思思的離世,讓這個大男人泣不成聲。一場疫情讓許多人感受到,愛情比死亡還要堅強,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疫情過後,我們要好好相愛。
  • 瘟疫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的狂妄自大
    原創 JiFeng Bookstore 迴響編輯部 來自專輯風向書單在今年出版的有關瘟疫的書中,《人類大瘟疫》有點特別,它的寫作風格相當引人入勝,但同時又不那麼「好讀」,這與作者的身份不無關係。